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5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科学来源于实践。
统计学是长期的统计实践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渐渐形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其根本特征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反映社会现象发展变化在详细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揭示事物的本质、相互联系、变动规律性和发展趋势。
辩证唯物主义告知我们,不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 都存在质与量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亲密联系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量表现出来的,没有数量也就没有了质量,量的累积达到一定的界限,将引起质的变化。
因此,要研究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并把握其发展规律性,必需研究事物的量的方面,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性在详细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所以,从数量上熟悉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科学的熟悉方法。
一般来说,统计既可以研究自然现象,也可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本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所以,这里所说的数量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速度、比率关系、普遍程度,等等。
事物的质和量是亲密联系的,是辩证的统一,因此,统计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必需和质的方面结合起来。
例如,要统计工业产品产量,假如不明确什么是工业产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就无法进行。
(二)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为其研究领域,具有其自己的特点。
归纳起来可概括成如下四个特点:数量性、总体性、详细性和社会性。
1.数量性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现象间的数量关系,以及打算现象质量的数量界限。
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性,是统计区分于其他社会经济调查研究活动的根本特点。
必需指出,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熟悉是定量熟悉,但必需以定性熟悉为基础,要和定性熟悉结合起来,遵循定性一定量一定性的科学熟悉规律。
例如,要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本质属性,然后才依据这种熟悉去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进而才能据以处理许很多多复杂的、详细的实际统计问题。
统计学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以及基本方法一、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领域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以及通过这些数据来做出决策和预测。
统计学的核心在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的数量关系。
其主要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如人口、就业、收入、消费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了解社会经济的运行状态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自然科学统计:研究自然现象的数量规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工程统计:研究工程技术的数量问题,如产品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优化设计等。
工程统计可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程技术的发展。
医学统计: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数量关系,如疾病发病率、药物疗效等。
医学统计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医学事业的进步。
三、统计学的特点数量性:统计学是通过数据来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因此具有数量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数量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而非个体,它通过对总体数据的分析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这种总体性的特点使得统计学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具体性:统计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数量关系,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数据分析,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社会性: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社会、经济、自然现象等各个领域,因此具有社会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数据分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四、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揭示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处理、分析、解释和应用数据的学科。
它是现代科学、工程、医学、社会科学和商业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详细介绍:一、基本概念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
2.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总体的数值特征,如总体均值、方差等;而统计量是样本的数值特征,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等。
3.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随机变量是指随机试验中的变量,如掷骰子的点数;而概率分布则是随机变量可能取值的概率分布情况。
4. 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假设检验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某个假设进行检验,以确定该假设是否成立;而置信区间则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一个区间估计。
二、基本方法1.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指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描述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性质和特征。
常用的描述统计学方法包括频数分布表、直方图、饼图、条形图等。
2. 探索性数据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是指对数据进行初步探索,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征。
常用的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箱线图、散点图、相关系数等。
3. 推断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是指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推断,以便对总体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常用的推断统计学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
4.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指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关系。
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包括简单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等。
5.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指研究不同因素对某个变量的影响,并确定这些因素是否显著。
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包括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等。
以上是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详细介绍,统计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数据,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统计学1.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统计资料不仅反映了统计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同时还反映了统计科学的完善和规范,为检查和发展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必要中介。
2.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方法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4.统计学的研究特点:数量性(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调查活动的根本特点)、总体性(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性(这是统计和数学的重要区别)、社会性。
5.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工作是运用各种统计特有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
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6.统计的基本职能: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7.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时间数列分析法、指数法、抽样判断法、相关分析法。
8.描述统计学的含义:它是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的数量特征。
推断统计学的含义:它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概率形式的推断。
9.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①.数学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数学基础,而统计学的主要特征是研究数据。
②.统计方法和数学方法都是为其他学科提供。
③.数学研究的是抽象的数量规律,而统计学是研究具体的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10.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特点: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
1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和概念。
分为①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②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简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统计规律。
统计学的特点是客观性、实证性、综合性和概率性。
统计学具有客观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数据和现象,它们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
统计学家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统计学的结论是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统计学具有实证性。
统计学通过观察和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假设和推断的有效性。
统计学家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和验证理论假设,并根据实证结果来得出结论。
实证性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使得统计学的研究结果具有实用价值和可靠性。
统计学具有综合性。
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
统计学家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才能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统计学的综合性使其能够在各个领域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统计学具有概率性。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随机现象,而随机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和变异性。
统计学通过概率理论来描述和解释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统计规律。
概率性是统计学的基础,它使统计学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并为决策提供概率性的依据。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和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统计规律的学科。
它具有客观性、实证性、综合性和概率性等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数据和现象,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统计学的研究结果具有实用价值和可靠性,能够为各个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2.统计学的研究方法:a 大量观察法b 综合指标法c 统计推断法3.统计要素:a 总体b样本c 推断(基本任务)d 推断的可靠性(最重要的要素)4.统计学的内容:a 描述统计b 推断统计5.专门调查:是指为了某些特定目的而专门进行的调查,这种调查多属一次性调查。
(a 普查b 重点调查c 抽样调查d 典型调查)6.统计分组的标志:a 按品质标志分组b 按数量标志分组7.集中趋势的测度: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8.离散趋势的测度:在统计学中也称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描述数列中标志值的离散趋势与离散程度的。
9.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10.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之比。
包括有名数和无名数。
11.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动态相对数、强度相对数12.指数:广义:凡是能说明现象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
狭义:指数是用来表明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在不同时期间的相对变动程度13.同度量因素或同度量系数,一般把相乘以后使得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指标的那个因素14.平均数指数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受到统计资料的限制,不能直接利用综合指数公式编制总指数,而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采取平均数形式编制总指数,这种方法称为平均数指数法15.抽样:抽样就是从所研究的对象中随机地取出其中一部分来观察,由此而获得有关总体的信息16.样本统计量:当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比率(或成数)以及标准差和方差等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来描述样本的特征时,称为样本统计量总体参数:当用他们来描述总体特征时,则称为总体参数17.非抽样误差:是指在调查登记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和由于主观因素破坏了随机原则而产生的系统性偏差抽样误差:仅仅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带来的偶然的代表性误差,不包括登记性误差和不遵守随机原则造成的偏差18.随机的抽样设计:随机抽样也称简单随机抽样,是抽样中最基本的方式,包括: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19.抽样分布:假如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出容量相同的各种样本,则从这些样本中计算出的某统计量所有可能值的分布称为这个统计量的抽样分布20.t分布:概念t分布是小样本分布,小样本是指n<30.t分布适用于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总体标准差,由样本平均数推断总体平均数以及2个小样本之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