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重难点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33.79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1.根本原因: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1)背景: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中国的禁烟运动)(2)过程:a.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c.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口号:远离毒品珍爱生命3.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4.经过:英国攻陷定海,直逼天津,占领香港岛,到达南京长江江面。
5.结果:1842年,清廷向英军求和,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6.《南京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启示:落后就要挨打;综合国力强弱是一个国家能否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条件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3.列强: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罪行:(1)英法联军(洗劫空前):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地最多):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5、结果:中国战败,圆明园被毁,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反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⑥顶峰: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⑵事迹(军事行动):①进行北伐和西征②抗击洋枪队:1860年,李秀成率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⑶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同时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4)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内部斗争;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第3课收复新疆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2.左宗棠收复新疆:⑴原因: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入新疆,俄英支持。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引人深思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发生和当下的变化,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引。
在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育中,第一单元是我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一、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过着游牧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人类开始逐渐建立起了定居的社会形态,发明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生产活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人类社会的文明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多个方面。
这些古文明的发展,不仅在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时期。
从夏朝、商朝、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代和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制度、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演进和进展。
其中,诸如孔子、孟子、韩非子等思想家和科技家更是为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四、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互鉴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借鉴的过程。
古代的商贸活动和旅行,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鉴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随着世界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的联系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化、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互动和融合,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壮大。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来激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进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推动人类历史的不断发展。
8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和重点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和重点笔记如下:
1、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中法战争后,清朝政局由慈禧、同治帝亲政到慈禧太后手中。
2、第二单元:洋务运动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清朝同治年间,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洋务派创办了近代海军——北洋舰队。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加剧。
3、第三单元:变法图强和辛亥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人以“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就义。
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
4、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
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罢课、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
贼”。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实现后,创办了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 世界历史的开始
- 人类起源和迁徙
- 文明的出现和发展
- 农业革命的影响
- 社会形态的转变
2. 古代文明
- 古代东方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华夏文明- 古代西方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
3. 西方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 封建社会的起源与特点
- 封建经济的发展
- 封建文化的繁荣
4. 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 中华封建社会的起源
- 中华封建社会的特点
- 中华封建政治的体制
5. 世界各地的中世纪社会
-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
- 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的封建社会- 中世纪东亚的封建社会
6. 文化交流与繁荣
- 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影响
- 宋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辉煌
- 西方封建社会的崛起与文艺复兴
7. 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
- 古埃及的法老王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古希腊的城邦体制
- 罗马帝国的兴衰
- 唐朝的开放与繁荣
以上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 注意:该文档所列举的知识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总结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
1.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封建制度:由君主或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度。
- 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或皇帝集中管理全国政权。
-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的仁政和德行,提倡君臣关系的和谐。
2. 封建的产生和发展
封建制度在中国古代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 夏、商、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初步形成。
- 东周时期:分封加剧,各诸侯国地位逐渐均衡。
- 春秋时期:诸侯国间争霸,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
3. 周朝的衰落和春秋战国时期
周朝的衰落和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表现为:
- 诸侯国削弱中央政权的权力。
- 冶铁技术的发展,冶铁业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经济支柱。
- 儒家思想的兴起,孔子、孟子等思想家活跃于此时。
4.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包括:
- 法家思想:主张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
- 儒家思想:重视人的修养和道德,提倡君臣关系的和谐。
- 中庸之道:主张折中、平衡的思想方法。
5.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其他重要知识要点
- 祖先崇拜和宗法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 五帝、三皇和伏羲、女娲等传说中的人物在历史文化中有一定的地位。
-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荣时期。
以上为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总结。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作参考,如有需要,请查阅教材或相关资料以获取详细信息。
*。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背景:〈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
(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
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956年10月——1960年10月(3)主凶英、法(4)帮凶俄、美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
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
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 史前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史前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 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与甲骨文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 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2.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焚书坑儒3. 汉朝的兴衰汉朝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王莽篡汉与东汉的建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与灭亡2. 晋朝的统一与分裂西晋的短暂统一与八王之乱东晋的建立与南北朝的对峙3. 隋唐的盛世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唐朝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唐朝的衰落与安史之乱第四单元: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1. 辽、宋、夏、金的并立辽、宋、夏、金四国的建立与灭亡宋朝的科技与文化发展2. 元朝的统一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帝国元朝的统治与文化融合3. 明清的兴衰明朝的建立与海禁政策清朝的康乾盛世与民族融合清朝的衰落与鸦片战争第五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古代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2. 古代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文学艺术:唐诗、宋词、元曲3. 教育与科举制度私塾、国子监等教育机构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结语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还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亮了过去,也照亮了未来。
让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扭转不利局面,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道光帝派去广东禁烟。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4.虎门销烟:时间: . 领导人: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鸦片战争:时间:交战双方:中国PK英国1.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培殉国;广州——人民抗英;吴淞——殉国。
2.失败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8 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总:《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①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割地:香港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③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中国关税主权。
2.《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参与国:(主凶);(帮凶)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4.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5.结果:(1)《天津条约》概况: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地点:广州虎门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的内容:割让给英国;赔款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首先挑起战争,联军为主凶,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树
知识清单
一鸦片战争
失败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落后
②封建经济落后,综合国力衰弱
③军备松弛,装备落后,指挥失当
④列强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先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不满足鸦片战争获得的侵略权益
背景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状况进一步加强
列强利用中国人民起义造成的混乱局面
根本: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原因直接:英、法、美修改条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时间: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城)~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
参与的国家: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经过:占广州(1856~1857)两占天津(1858、1860)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如《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1、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2、外国侵略
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3、外国势力可以直
接影响清政府,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4、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
一步加深
....。
列强侵华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
2.俄国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外国侵略者出兵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反抗: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根本: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阶级矛盾激化
2、具体:列强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危机;洪秀全对社会不满,
创立“拜上帝教”;两广自然灾害严重。
时间:1851~1864年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青浦大捷:美国人的洋枪队进攻上海青浦,大败。
2、太平军在上海太仓与洋枪队激战,连破敌营30多座。
3、浙江慈溪会战,击毙洋枪队头子华尔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太
平
军
抗
击
洋
枪
队
太
平
天
国
反
抗
侵
略
原
因
三收复新疆
背景: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加紧掠夺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瓜分殖民地的狂潮。
英、俄有夺取我国新疆的企图,新疆面临危机。
过程:(1)
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擅自建国,残酷剥削压迫新疆各族人民(2)英俄想通过支持阿古柏控制新疆。
1871年,俄国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影响: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新疆人民遭到剥削和压迫
1、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俄英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占领伊犁
2、清大臣李鸿章主张海防,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清政府权衡利弊,决定出
兵新疆
时间:1876~1878年
策略: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过程:1、1876年,清军兵分三路,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等地;
2、19世纪80年代,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作用:粉碎了俄英侵略新疆的图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
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西北边防
认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不论是哪个阶级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人民都会大力支持
人民的支持是一切正义斗争的胜利保障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日本国力发展,对外扩张;清政府腐朽。
主要原因:日本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争霸世界
爆发:1894年,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平壤战役: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率军奋战,中炮牺牲;
黄海战役:北洋舰队将士英勇杀敌,邓世昌壮烈牺牲;
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在旅顺野蛮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
时间:1895年;地点:日本马关
签约人: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
1、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左
宗
棠
收
复
新
疆
阿
古
柏
侵
占
新
疆
原
因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中
日
《
马
关
条
约
》
内
容
经
过
五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①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法德日意奥八国年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②义和团在廊坊打败侵略军逃回天津。
③八国联军攻战大沽炮台,不久攻战北京 罪恶:在沿途和北京烧杀掠夺,无恶不作。
签订:时间:1901年;
国家:英美俄法德日意、奥匈帝国,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国与中国
①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 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危害: 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
国联军侵占
北京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经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