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_人类困境_的设计_生态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3.58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生态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生态修复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生态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起成功的生态修复案例——“某公园湖泊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
二、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某市区域内,总面积约100亩,主要包括一个湖泊和周边绿地。
由于历史原因和人类活动等原因,湖泊水质受到了极大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并且周边环境也十分恶劣。
因此,该项目需要进行全面的湖泊水质改善和周边环境美化工作。
三、设计思路1. 生态修复首先,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设计团队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治理。
在湖底铺设黑色防渗膜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在铺设防渗膜后,在其上面再次铺设一层砂石,在砂石上面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如香蒲、菖蒲、芦苇等。
这些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从而改善水质。
此外,设计团队还在湖泊周边设置了多个人工湿地,并通过引入微生物等手段进行生态修复。
2. 景观设计其次,针对周边环境美化问题,设计团队进行了全面的景观设计。
首先,在湖泊周边设置了多个休闲娱乐区域,如游艇码头、儿童游乐区、健身区等;其次,在湖泊岸线设置了多个景观平台,并在其上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最后,在公园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大型雕塑和喷泉,增强公园整体形象。
四、效果展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和运营,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湖泊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已经恢复到清澈见底的状态;其次,公园周边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最后,该项目还获得了多个国家级和行业级的荣誉奖项。
五、总结本案例成功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充分展示了景观设计在生态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在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景观设计的作用。
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与实践探讨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设计作为一门融合了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领域,正逐渐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态环境设计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生态功能的环境空间。
本文将探讨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环境设计的理念生态环境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干扰。
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此外,生态环境设计还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需求和感受。
一个好的生态环境设计不仅要具有生态功能,还要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空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生态环境设计的创新方法1、绿色基础设施的整合绿色基础设施是指由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组成的网络,如森林、湿地、河流等,它们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减少洪水灾害等。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将绿色基础设施整合到城市和乡村的规划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可以通过建设绿色廊道,将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河流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生态网络,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修复是指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其恢复到原有的生态功能和结构。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例如,对于废弃的矿山、工业遗址等,可以通过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技术,将其改造为生态公园或休闲绿地。
对于受污染的河流和湖泊,可以采用生物治理、湿地净化等技术,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系统。
3、可持续材料的选择在生态环境设计中,选择可持续材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及实践案例研究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行业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因此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来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在于“节约、循环、减排”。
这意味着在建筑设计中应思考如何减少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程度地减少建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并尽可能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生态破坏。
例如,建筑应尽可能减小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保留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在建筑中种植植物,以增加绿化,改善空气质量。
此外,建筑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建筑本身及其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建筑的自适应性、通风性、采光性,以减少建筑能耗并提高舒适性。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很大程度上由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实现。
例如,采用集成技术的自调节空调系统、太阳能灯光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等,都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以提高建筑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此外,低碳建筑材料的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
例如,采用木材、竹材等对环境友好的可替代材料,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还建立起了重要的环保标准,为绿色生态环境的推进提供了直接支持。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不断在推进中,其中有许多成功案例。
例如,中国的无锡皇家园林酒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酒店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了环保因素,采用对环境友好的材料、设计绿色空间,并使用节能设施,实现了能耗的在线监控。
此外,该酒店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采用外墙涂料、换热器等特殊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能源效率和降低了能源消耗。
同时,酒店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教育,并採取独立运营模式,将环保与商业性完美融合。
总的来说,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实践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主要趋势,其价值也正在不断被社会认可。
这种理念不仅有助于时间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利于普及环境保护。
只有在生态、环境友好的设施场所中,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建设美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保护生态版式设计方案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而版式设计在众多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它的合理性和美观性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因此,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在版式设计方案中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环保材料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版式设计中,选择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是一个具体的措施。
比如,可以选择使用环保纸张,这种纸张采用再生纤维材料制作而成,不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
此外,还可以利用纸张的双面打印功能,减少纸张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节约资源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版式设计中,要尽量避免浪费资源,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
比如,在设计海报时,可以通过精简文字和图案的方式来减少印刷所需的墨水和纸张。
同时,在色彩的使用上,选择较少的颜色来设计,不仅可以节约颜料,还能使整个设计更加简洁明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绿色印刷方式来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的印刷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而绿色印刷则采用环保印刷设备和环保油墨,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水性漆和纯植物油墨,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传达环保理念来保护生态环境。
版式设计不仅要注重形式美,更要传递信息,引导人们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
在设计中,可以运用一些符号和图像来表达环保的思想,例如使用绿色的植物图案、蓝色的水滴图标等,以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关注。
综上所述,保护生态环境的版式设计方案需要选择环保材料、节约资源、采用绿色印刷方式以及传达环保理念。
只有我们在设计中秉持着绿色、环保的原则,才能够在美观的同时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更多的设计师能够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态设计在建筑更新改造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别是在建筑更新改造方面,生态设计理念的融入为老旧建筑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加健康、舒适和环保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一、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原则生态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等因素,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核心原则包括:1、资源节约在建筑更新改造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这包括合理利用能源、水资源和材料,避免浪费。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源需求;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选用可回收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
2、环境友好设计应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避免破坏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噪措施,保护周边的土壤、植被和水体。
3、以人为本建筑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因此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健康。
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舒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空间环境。
二、生态设计在建筑更新改造中的技术手段1、节能改造对建筑的能源系统进行升级是生态设计的重要环节。
可以更换高效的节能灯具、安装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自然光照和人员活动自动调节灯光亮度。
同时,优化暖通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器等可再生能源设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自然通风与采光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开口,利用自然风来实现室内通风换气,减少机械通风的使用。
通过设置天窗、落地窗等增加自然采光面积,不仅能节省照明用电,还能提升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3、绿色屋顶与垂直绿化在屋顶种植植物,形成绿色屋顶,可以有效隔热保温,减少雨水径流。
垂直绿化则是在建筑外立面种植攀援植物,不仅增加了城市的绿色空间,还能改善建筑的微气候。
4、旧材料的再利用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对于原有建筑的材料,如砖石、木材等,应尽量进行再利用。
生态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引言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理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着重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第一章生态设计的概念和原则1.1 生态设计的定义生态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创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作品。
生态设计不仅关注建筑和景观设计,还包括产品设计、城市规划、交通设计等多个领域。
1.2 生态设计的原则1.2.1 循环利用原则生态设计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并设计出可回收和可降解的产品。
1.2.2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设计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适合不同生物栖息和繁衍的生态环境。
设计师需要了解不同物种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植物选择,打造适宜生物栖息的生态系统。
1.2.3 节约能源原则生态设计倡导减少能源的消耗,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选用节能设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生态设计也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生态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2.1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生态设计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生态建筑强调能源效益、环境友好和健康舒适的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选材,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2.2 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一种利用植物覆盖屋顶的设计方式。
绿色屋顶不仅能够提供美观的景观,还能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绿色屋顶还能够提供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减少能源消耗。
2.3 可持续建筑材料可持续建筑材料是生态设计在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建筑材料包括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等。
生态设计在紧急避难所中的应用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人为事故等突发情况时有发生。
在这些紧急情况下,紧急避难所成为了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场所。
而生态设计理念的引入,为紧急避难所的建设和运行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其更加适应环境、更加可持续、更加人性化。
生态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和原理,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在紧急避难所的设计中,生态设计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选址是紧急避难所建设的关键环节。
生态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地理、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
比如,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避免洪水的侵袭;选择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位置,有利于改善避难所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条件。
同时,要尽量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保护区等,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生态设计倡导使用环保、可再生和可回收的材料。
例如,利用竹子、木材等天然材料,它们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且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相对较低。
此外,还可以使用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回收材料,降低对新资源的开采需求。
能源供应是紧急避难所运行的重要保障。
生态设计鼓励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力发电机,可以为避难所提供照明、通讯设备充电等基本能源需求。
同时,结合能源存储技术,确保在没有阳光和风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一定的能源供应。
水资源管理也是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
在紧急避难所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洗漱、清洁等非饮用用途。
采用节水器具和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通风和温度调节对于避难所内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至关重要。
生态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和自然通风设计,利用风压和热压原理,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
在炎热的地区,可以采用遮阳措施和蒸发冷却技术,降低室内温度;在寒冷的地区,则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散失。
生态建筑设计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重要领域,其发展模式的转变至关重要。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兴起和应用,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生态建筑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建筑的性能和使用者的舒适度。
这一设计理念涵盖了从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和拆除的各个阶段。
首先,生态建筑设计在能源节约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的设计,如优化建筑的朝向和外形,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显著降低建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降低了运营成本。
比如,在一些生态建筑中,大面积的窗户和天窗被巧妙地布置,使得室内在白天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了电灯的使用时间。
此外,利用自然通风的策略,如设置通风井、风道等,可以在适宜的季节让新鲜空气自然流入室内,取代机械通风设备,节省了大量的电能。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生态建筑设计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采用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大大减少了对市政供水的需求。
同时,通过高效的节水器具和设备,如低流量水龙头、双冲水马桶等,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部的用水量。
一些生态建筑还会设置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对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次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轻了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的压力。
生态建筑设计对于材料的选择也十分讲究。
优先使用可再生、可回收和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例如,使用木材时选择经过可持续管理的森林资源,或者使用回收的钢材、混凝土等材料。
此外,采用本地材料还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因为减少了长途运输的需求。
同时,这些环保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较少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生态建筑的设计还注重与周边生态系统的融合。
通过营造绿色屋顶、垂直绿化等手段,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降低噪音、调节局部气候。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日益凸显。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设计与实施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的相关内容与要点。
一、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设计与实施1.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与目标生态系统是维系地球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提供着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空气净化等。
因此,生态系统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确保其能够持续地提供生态服务。
在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这一目标贯穿始终。
2.生态系统保护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1)科学评估与监测:通过对生态系统现状的评估和监测,了解其受到的压力和威胁,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方式的选择:根据生态系统类型和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保护措施,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
(3)生态系统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通过划定生态系统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并加强管理,确保其保护效果。
3.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实施的重点(1)生态修复与恢复:通过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植被的恢复、水体的净化和土地的治理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保护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环境修复: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环境修复,恢复其自然的生态功能。
二、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1.生态系统修复的定义与概念生态系统修复是指对已经受到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人工或半人工的干预,以恢复其原有的功能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修复的主要目标是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使其能够重新提供生态服务。
2.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的关键要素(1)修复对象的选择与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修复的生态系统,并进行修复效果评估,以确保修复工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生态环境设计对气候变化的应对在当今时代,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生态平衡,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环境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通过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问题。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且严峻的。
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频繁发生,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粮食安全成为问题。
同时,气候变化还加剧了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等矛盾,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设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的应用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还能吸收热量、降低建筑物表面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本地植物物种进行绿化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本地植物经过长期的演化,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水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少,养护成本也较低。
此外,构建多样化的生态廊道和湿地系统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促进物种的迁移和繁衍,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
能源利用在生态环境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将太阳能板集成到建筑物的外观中,或者在公园和广场设置小型风力发电装置。
同时,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分配和使用,避免浪费。
水资源管理也是生态环境设计的重要内容。
采用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补水等,减少对市政供水的需求。
设计高效的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近年来的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使人类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与环境在许多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善,但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人类除了要面对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外,甚至还得面临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我国政府提出的人类“可持续发展”,说明人类能否长久在地球上生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
在设计理论界已有人提出“绿色设计”、“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试图为设计行为重新定位,以防止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社会过于物质化,防止传统文化的葬送和人性人情的失落,防止人类异化,让人类过健康的生活。
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生态设计,又称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
20世纪末,面对人类毫无节制的掠夺自然资源,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
解决“人类困境”的设计——生态设计
∷郝 静 HAO Jing∷河北北方学院Eco-Desig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Humans being in a Difficult Position
摘 要:工业与设计的变革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
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面对人类毫无节制的掠夺自然资源,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
关键词:生态设计 生态平衡关系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ations of industry and its design has created the modern living style and living
circumstances for human beings, bu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accelerate the consumption speed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ergies, even bring huge damages to the balance of eco-environment on the earth. Facing to the fact
that human beings are exploiting the natural resources excessively, many designers turn to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esign and huma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ying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of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ir design activities.
Key words: eco-design, ecological bal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rnet 检索:www.artdesign.org.cn
127
艺术与设计
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
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了当今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设计是设计师的社会行为,它不能不具有社会伦理的性质。
正如伦理学家约纳斯指出责任伦理学时所说:“人类不仅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周围的人负责,还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不仅要对人负责,还要对自然界负责,对其他生物负责,对地球负责。
”
设计必须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的;要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出和谐舒适的环境空间,合理的利用和保护人的生存环境。
生态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对工业设计而言,设计的物品要尽量符合4R的绿色设计资源回收系统的原则。
即减量(REDUCTION)、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的原则。
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和零部件能够被方便的分类回收并能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绿色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它要求设计师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设计,并不注重美学表现和设计语言的独特,而以使用再生材料、减少材料消耗、将设计介入从产品构思、设计、制造、使用到废物利用等全过程中。
生态设计赋予了过去“小就是美”、“少就是多”思想新的意义,从而发展出一种提倡简朴生活的简约设计风格。
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设计领域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电器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都自觉的从生态观出发,合理利用材料。
他的家具设计异常简洁,基本上将造型简化到了最单纯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态,在视觉和材料上的使用上都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原则,把设计创造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点上。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交通工具不仅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
因此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绿色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
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为设计出对环境友善汽车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
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减少污染排放是汽车绿色设计最主要的问题。
以技术而言,减少尾气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从而减少排污量,二是采用新的清洁能源。
另外,还需要从外观造型上加强整体性,减少风阻。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也是世界上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
它采用全铝合金结构,流线造型,一次充电可行驶112-114km。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极为紧迫的课题,生态设计必然会在重建人类良性的生态家园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对于设计而言,生态设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计的未来在一定意义上又是人类的未来,设计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手段与工具,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实现未来理想的工具。
当人类的发展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设计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中的一环,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未来发展远景中的一部分。
∷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 《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
2 陈立勋 《回到设计的原点》,载《设计新潮》,1998年第2期3 李砚祖 《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
4 王受之 《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5 廖少华 《设计概论》,湖南大学出版社。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