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写作指导 学写游记
- 格式:doc
- 大小:913.08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学写游记》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写作指导课文。
游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通过记录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写作文体的知识,对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游记这种文体较为特殊,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观察和体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学生可能对如何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存在一定的困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掌握游记的基本结构,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将旅行中的感受和思考生动地表达出来。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学生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旅行照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旅行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对游记写作的兴趣。
2.讲解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结构,讲解如何观察生活,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文字表达。
3.实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的游记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并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身的旅行经历,尝试写作一篇游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反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学写游记》教学设计《学写游记》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3.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重点】1.明白游记的特点,能根据游踪和自身体验,合理安排游记的顺序。
2.能抓住景物或者游览场所的特点多角度来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能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议论、抒情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其中说到旅行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旅行不只是“某某到此一游”的一种经过,而是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写作课——《学写游记》。
设计意图:从生活现象导入新课,贴近学生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同学们,结合我们本单元所学,谈谈你对游记的认识。
2.技法小结老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可以总结出,游记,是游览者把他游览过的经历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般而言,游记有三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
(二)技法指导1.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出一篇好的游记呢?2.技法小结(1)游踪清晰。
课文主要写作顺序《小石潭记》作者游览小石潭的路线《壶口瀑布》立足于“河心”四下观察《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作者的行程路线《登勃朗峰》作者登山游览路线及见闻《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滴水的流动路线游览的经过是行文线索,交代清楚,起到串联文章的作用即可,不能巨细无遗地叙述。
当然,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
《学写游记》习作指导+习作范文+习作点评习作指导:一、题目分析“学写游记”,这个主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对于这个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1. 观察与体验:游记的写作需要学生仔细观察旅行中的景点、风土人情等,同时感受和体验当地的特色文化。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
2. 表达与分享: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 提升写作技巧:写游记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如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表达情感等。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写作经验。
4. 培养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旅行中的经历进行整理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对不同景点的比较和评价,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增强文化素养: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
通过写游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多元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
6. 培养兴趣爱好: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写作游记可能会激发他们对旅行和写作的兴趣。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学写游记”这个主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这也是一个让学生发现和欣赏世界之美的过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二、习作指导1. 规划行程:在写作之前,回忆你的旅行经历,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重点。
这将帮助你在游记中保持连贯性和焦点。
2. 收集资料:查阅与目的地相关的资料,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将丰富你的写作内容,并使你的游记更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3. 观察细节:在旅行过程中,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景色、人物等细节。
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
1.游记是一种以记叙参观访问经历、旅途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常常用如诗如画的笔触,
引领读者见识奇丽风物,神游名山秀川,让读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就是要我们写一篇游记,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才能写好这类文章。
(1) 安排一次游览。
如果近期没有时间,可以回想一下曾经的游览经历。
因为没有“游”,也就不
会有“游记”。
“游”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旅游、游玩游览、参观、访问……简要写一下游览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2) 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你都要注意捕捉
这些信息;你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逸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2.课堂写作
根据梳理的素材写一个片段,200 字左右。
提示:具体描绘一处风景,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融入个人感受。
3.写作实践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写游记的方法,根据课本第112 页“写作实践”第二题要求,写一篇游记。
(另纸写)
答案
1. 【答案】
(1) 略
(2) 略
2. 【答案】略
3. 【答案】略。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范文4篇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
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
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
不少于600字。
[提示]①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写写作提纲。
②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③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游东莞水濂山森林公园黄略大年初五,借着旅游的热潮刚过,我们全家人去了东莞市的水濂山森林公园。
本以为会合我们心意,然而只是到了附近的街区,道路早就水泄不通了。
我充满怨气地下了车,心想人山人海,肯定玩得不开心。
吹着风,像要下雨的意思。
这是免费的景区。
进入大门,两排直下的饭店,各种口味的都有。
经过时闻着香味,成了今天的第一道风景。
这次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爬上水濂山山顶的那座庙。
据说海拔四百米,我对这数字没什么概念;只是一眼望去,山峰在整个公园内鹤立鸡群,造成了视觉效果:还真的很高。
表弟马上跃跃欲试去挑战,求着我带他马上去。
大人们也同意了,只不过体力有限,他们慢慢走上去。
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台阶,且台阶之间高度比一般台阶要高得多,我不禁小心起来。
表弟传来不屑的眼神,虽然我是以安全为主的,但还是识趣地配合他玩。
在爬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阶梯的设计者别具匠心:山虽高,阶梯陡峭,但阶梯布局合理,要是从一个台阶下摔下来,也只是摔半米不到。
有趣的事发生了,跑着跑着,我们前面遇到了两个日本人,用他们的母语在交谈。
我示意表弟停下,从后面慢慢跟着他们;我拿出手机的软件翻译,手机竟听得清清楚楚,但每句话意思都南辕北辙,不能确定他们在讨论什么话题。
我的脚板踩上最后一个台阶后,心里产生一个疑虑:为什么爬楼梯比在平面上跑累那么多?来不及思考,表弟马上拉我继续上山顶的那座庙。
庙分三层,第一层烧着香,第二层有个石桌,像是用来喝茶,第三层则眺望整个公园的最佳地点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写作《学写游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写游记》。
游记是一种以描写旅行见闻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它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旅行见闻和感受。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对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游记这一文体,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同时,学生对于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有浓厚的兴趣,这为学习写作游记提供了良好的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范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游记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组美丽的旅行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游记的特点,讲解游记的写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旅行中的见闻和感受表达出来。
3.阅读范文:学生阅读优秀游记范文,分析范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旅行经历和感受,互相借鉴,丰富写作素材。
5.实践训练:让学生根据旅行经历,尝试写作一篇游记,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单元学写游记写作目标1•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能写出景物的鲜明特点和自己的真实感受。
2•自然景物描写与风土民情、人文历史能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必面面俱到,但要主次分明,力争使自己的文章有知识性,趣味性。
如能有历史的哲思在里面会使自己的游记更具特色。
3•注意游记的写法: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时空变化,情景交融。
回扣课文壶口瀑布(节选)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精|彩|点|评选段主要写了河水冲击下来时的快速,描写时,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操操,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写出了壶口瀑布在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景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为了凸显水的流速之急,文段结尾处不仅引用黑猪的传说,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从“我” 的感受出发,“打了一个寒噤”间接写出漩涡令人畏惧的气势,从侧面烘托了壶口瀑布水流快速、急迫的特点。
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学写游记
方法一动态写景,渗透情感
游记对于画面的描写,是动态的,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要渗透作者情感。
经典示例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好文点评
灯,带有一种明亮的光,每当深夜来临,是它陪伴着你,如此默默无闻。
它是平凡的,外表华丽与否,那都是一样的,珍珠点缀、水晶加饰的灯,它只能用以装饰,来满足人们的虚荣心,比起这,普普通通的日光灯是幸运的,因为它照明的本性没有改变,如同生活中的一部分人,平平凡凡却实实在在。
点评:这段话优美而深情,表达了对普通灯光的赞美。
将平凡的灯与水晶装饰的灯对比,
衬托了普通日光灯的平凡和实在。
以物喻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对生活中平凡而实在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的确,平凡而实在的人才是生活的缔造者。
方法二抓住特征,尽显其神
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声响等特征进行描写,才能描摹逼真,形象鲜明。
经典示例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壶口瀑布》
好文点评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一刹那,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会。
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同时也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点评: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花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
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为题,写一篇参观记。
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