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系统分类体系与研究方法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16.20 KB
- 文档页数:4
农林复合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综述①谷瑶;朱永杰;姜微【摘要】农林复合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本文从固碳、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土壤肥力、改善空气和水质等6个方面对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环境效益展开讨论,依次总结了近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表明各地区对农林系统生态服务的强烈需求以及改善土地利用和减少贫困的愿望,指出提高林农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认识的必要性。
%Agroforestry system could provide many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t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ere under discussion recently. According to the six major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carbon sink, soil and water loss preventi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oil fertilized, air and water quality improved and microclimate changing, this paper summarized resent research on agroforestry. It was shown that agroforestry could improve the land use and provide significant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us, it was proved that ecosystem services of agroforestry were needed urgently, and it wa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the land utilization and reduce poverty all over the world.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it was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agroforestry ecosystems and promote of the land management, which would make agroforestry as the multifunctional landscape all over the world.【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7页(P57-63)【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清洁空气和水;土质改善;生态系统服务;水土保持;土地可持续经营【作者】谷瑶;朱永杰;姜微【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南宁 530002;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8分类号Q148②谷瑶(1988~),女,在读博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工程管理,E-mail: ****************。
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其次论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以及评价这些综合效益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要想得到正确的评价和满意的结论,有时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方法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农林复合经营在国外有较长的历史,早在农林复合经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前,世界各地就有多种农林复合经营的生产实践。
king于1968年最早提出用农林复合经营(agri-silviculture)这一术语来对土地利用形式进行概括,提出农林复合经营的含义:“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农作物与林业和畜牧业生产结合起来(他们在时间上可以是同时,也可以是交替),使土地总生产力得以提高的持续性土地经营系统”,论文中首次使用术语“agri-silviculture”。
关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agroforestry)的定义,农学、林业、生态学、系统科学、生态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程鹏、曹福亮、汪贵斌认为林农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建立以林业为主体,林农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相结合,实行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的高效生产体系,其具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灵活性、地域性、产业性、本质性、最优性等特点。
这一解释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和接受。
2.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及其评价方法一般关于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的研究分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类。
国内学者大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下面笔者将这些方法分为三大类进行论述。
2.1成本-效益分析法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研究农林复合经营效益问题的学者大都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其中黄宝龙就应用贴现的效益-成本分析方法评价了林鱼农复合经营系统的经济效益。
何群亦应用此方法评价了农(小麦、大豆和棉花)桐间作系统的经济效益。
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方法论
农林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论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
1.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2. 规范研究法:基于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伦理标准,对事物进行评判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其背景、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4.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得出相关结论。
5. 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或不同时间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措施和社会问题等方面,以得出相关结论。
6. 定量研究法:通过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7. 定性研究法: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特点和性质,并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以得出相关结论。
在农林经济管理的研究中,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同时,应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论原则,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以生态效益为主导,通过农业和林业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功能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原理、建设步骤、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与原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在农业种植和林业种植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链相互作用的原理,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它通过合理配置种植物种、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源等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建设步骤1. 土地选择与规划: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土地调查和评估,确定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规划方案。
2. 种植与布局:根据农产品的种植要求和林木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种植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壤修复与改良:采取合理的施肥和翻耕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增加:种植多种作物和树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5.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合理配置水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源污染和浪费。
三、管理措施1. 种植轮作与间作: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2. 生物防治与生态调控:通过引入天敌和益生菌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采取措施进行水资源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立监测站点和评估系统,定期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生态效益。
因此,政府和农业生产者需要共同推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生态农业的认同度和支持力度。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将农业与林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充分利用农田、森林和农林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本文将介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建设原理和关键管理措施,以及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前景展望。
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指将农业种植与林业种植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生态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农田和林地相互交错,互相补充营养和蓄积水分,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和木材资源,还能保护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等。
因此,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原理1.优势互补原理农业和林业在土地利用和资源利用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农业更适宜于短周期、高产量的作物种植,而林业适宜于长期生态恢复和木材资源的生产。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
2.生态环境优化原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可改善土壤质量、水质与空气质量,恢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农作物与林木的种植轮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林木的根系可以提高土壤抗风抗旱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关键管理措施1.合理规划在建设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时,应重视对土地的综合规划。
根据土地的地形、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划分农田和林地的面积,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树种。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农业和林业的市场需求,确保种植的作物和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科学耕作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科学耕作是关键的管理措施之一。
应根据农作物和树种的生长需要,合理施肥、灌溉和施药,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同时,要注意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的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生态调控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需要进行生态调控。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将农业与林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态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和林业的互补效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方法,以探索一种可行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理论基础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基于生态学的理论。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合理设计农业和林业的空间布局,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农业可以提供农产品和经济效益,而林业则能够保护土地、水源,调节气候等。
二、建设原则1. 资源合理配置: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应根据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农业和林业的比例。
既要考虑农业生产的需求,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2. 多样性综合利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充分利用土地的多样性,通过相互搭配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和树种,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农产品的优质生产。
3. 循环利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应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农作物、树木的秸秆、落叶等有机物的还田和堆肥处理,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
4. 生态服务功能: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应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土壤保育、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三、建设步骤1. 土地调查与评估: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水源状况、气候条件等,以确定适宜建设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地。
2. 设计规划:在确定土地后,进行合理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设计规划。
考虑农作物和树木的相互搭配、种植方式、间作轮作等因素,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
3. 种植与管理:按照规划进行种植和管理工作。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排水和灌溉;对于树木的种植,要注意选择适生树种、合理疏伐和护林等。
4. 风险防控: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控。
包括病虫害防治、农田水土流失防治、草地退化防治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5. 维护与调整:定期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进行维护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