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若干岩石物理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3.30 MB
- 文档页数:58
管埋与维妒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第35卷第12期2019年12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19) 12-0062-002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浅析吕冬梅(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西部油田项目管理部,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目前国内外碳酸盐岩溶蚀油藏储层的预测在国内外都是重点和难点,储层的刻画从沉积演化过程,油气成藏机理出发,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属性分析、储层反演、缝洞雕刻、裂缝预测等技术手段对碳酸盐岩油 藏进行缝洞单元和单一缝洞体刻画,结合全方位资料如钻井、测井、试油资料、生产动态资料、监测资料、试井 资料,分析认识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特征、生产特征,完成储量复算,评价油藏开发效果。
本次针对西部碳酸盐岩 洞穴型、孔洞型、裂缝溶洞型油藏,总结出一套适用性强、可提高布井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破酸盐岩;三维地震;均方根振幅;储层预测中图分类号:P 631 文献标识码:A西部油田奥陶系油藏为油田主力油藏,具有石油地 质储量大,建产油气井产量高的特点,随着开发井建产 率逐年提高,从初期钻遇率的70%到91.9%,和奥陶 系碳酸盐岩油藏储层预测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目前储层 预测结果与实钻预测储层吻合度高,为油田上产提供技 术支撑。
1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点1.1岩溶分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分为潜山岩溶储层(风化 壳岩溶)、礁滩体岩溶(向上变浅序列、米级旋回、同 生、准同生及层序界面有关的风化壳岩溶)、内幕岩溶 (被中上奥陶系泥岩覆盖的碳酸盐岩储层)、顺层(承压) 深浅流岩溶、垂向(承压)深潜流岩溶、热流体岩溶。
潜山岩溶发育油气层系为奥陶系良里塔格、一间房组、 鹰山组,礁滩体岩溶发育良里塔格组,顺层岩溶发育了 奥陶系各组,热流体发育鹰山组及深部蓬莱坝组。
潜山岩溶储层形成是碳酸盐岩因为构造抬升长期暴 露于地表,大气水渗入循环其中,伴随风化壳形成而发 育的岩溶,又称为不整合面岩溶。
由于地层长期缺失, 与上覆不同时代地层不整合特征清楚,风化面凹凸不平, 溶蚀不均匀,岩溶垂向分布带清楚,储层具有大洞、大 缝,沿潜山面大面积分布特点。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应用在油田的储存描述中岩石物理分析是非常基础性的一项工作,在针对岩石物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建立起相应的体积模型。
并充分利用Gassmann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就可以针对含有不同流体状况下的地层密度、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相关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在针对测井曲线进行重构分析后,就能够进一步实现测井曲线的校正,有效改善地震与测井之间的相关性。
标签:岩石物理;流体;储层引言泊松比是实际进行弹性波反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参数,在实际进行A VO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会充分利用纵横波速度曲线来精确的求取泊松比。
但是在实际进行反演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测定资料来针对目的层段建立起地震波与泊松比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前Gassmann理论在岩石物性分析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该理论的应用必须要求变成恐惧流体与孔隙壁有良好的接触,流体速度不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且必须要充分保证剪切模量不会受到流体状态的影响。
1 岩石物理分析基础组成矿物质成分对地层岩石物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的层段岩石物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可以将地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含有饱和度的相关处级层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然后充分结合实验室内针对矿物以及岩石弹性模量的精确测量结果就能够实现对地层测井曲线的重构[1]。
在具体针对特警数据进行重构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岩石体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岩石相应的流体模型以及固体模型。
根据Gassmann 理论就能够最终将地层中的有效体积模量K以及有效的减轻模量μ最终确定下来,在Gassmann 理论理论下上述两种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上述公式中K所表示的是岩石的体积模量;KS表示的是地层中颗粒的实际体积模量;Kd所表示的是干岩石骨架实际的体积模量;Kf所表示的是地层中流体的体积模量;所表示的是地层中岩石的实际剪切模量; 所表示的是地层中干岩石实际的剪切模量[2]。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引言岩石物理分析基础应用及效果分析合成地震记录有明显的改善结论1、在AVO研究工作中,泊松比是弹性波反演的主要参数之一,通常采用纵横波速度曲线来求取。
【泊松比:泊松比是指材料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横向正应变与轴向正应变绝对值的比值,也叫横向变形系数,它是反映材料横向变形的弹性常数。
】2、Gassmann理论为基础的经验公式,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1)孔隙流体与孔隙壁接触很好;2)速度不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3)剪切模量不受流体影响。
3、在实际测井资料分析研究中,由于测井资料容易受到泥浆、井径扩径等非地层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受泥浆滤液浸入的影响,声波和密度的测量代表地层冲洗带的响应状态。
4、通过对工区内岩石物性特性分析研究,可以得到地层的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等储层物性参数。
如果已知组成地层各分量及各流体分量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就能够根据Gassmann理论或者Wood理论确定地层的有效体积模量Κ和有效剪切模量μ.Gassmann理论的有效体积模量Κ和有效剪切模量μ为:式中Κ为岩石的体积模量,Κs 为颗粒的体积模量,Κd为干岩石骨架的体积模量,Κf 为流体的体积模量,μ为岩石的剪切模量,μd为干岩石的剪切模量,ρ为流体的颗粒密度;ρf为岩石的颗粒密度,φ为孔隙度.Κf由Wood公式求出:式中fi 是体积因子,Κi是体积模量,ρi矿物的体积密度.地层的体积密度是岩石密度的体积加权,并且与岩石的孔隙度密切相关,通过下式得到:其中ρ为地层的体积密度,ρ0为地层岩石的骨架密度,ρf为孔隙中流体的密度,φ岩石的孔隙度。
纵横波的重构是根据Xu-White模型,压缩波速度是介质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函数,可表示为:横波通过固相弹性介质的速度是:式中Vc为压缩波速度,Κ为地层的有效体积弹性模量,μ为地层的有效切变弹性模量,ρ为地层的体积密度,Vs为横波速度。
通过测井曲线的重构,做出各井标准层的测井响应频率直方图或频率交会图,同关键井的标准砂岩或泥岩层作对比,地层的物性参数及含油情况等能够得到很好的反映,并能够真正反映地层的沉积环境,消除由于环境影响对测井的影响.5、下图为一实际测井资料,在井的563-572m是油层、622-627.8m为气层。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应用岩石物理分析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用于储层预测、评价以及优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应用方法以及效果评价方面探讨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岩石物理分析技术是根据岩石基本物理性质变化特点,利用声波、电波、射线等物理方法对岩石进行研究,以获取岩石的物理特性信息。
其中,常用物理量包括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介电常数等。
声波法:利用声波的传播性质对储层进行研究,根据声波在不同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可以推断出岩石的物理特性。
声波数据的处理分为时间域和频率域两种,在频率域中可以得到频谱信息,用于识别不同岩性。
电波法: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性质进行研究,其相应物理量为介电常数和电导率。
这两个物理量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水或油和固体岩石之间的区别。
射线法:射线可以穿透不同密度的物质,这使得射线法能够用于研究岩石的密度,也是识别不同物质之间的重要手段。
二、应用方法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方法复杂多样,主要体现在岩性识别、储量预测和油气藏开发等方面。
1. 岩性识别岩性判断是储层预测的第一步,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声波、电波等多种方式进行,实现对不同岩性的自动识别。
声波法能够通过解释声波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特征,分析岩性和储层性质,射线法则可以通过获取岩石密度进而推断出不同矿物成分的含量,电波法可以识别水、油和气体等介质,确定存在的含量和位置。
2. 储量预测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通过储层岩石物理参数分析,进行储量预测。
所分析的物理量包括:密度、声波速度、剪切波速度、泊松比、介电常数等。
这些物理量可以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得出储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饱和度、渗透率等数据,进而推算出储量。
3. 油气藏开发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油气藏开发,各种物理方法都可以用于测量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颗粒大小和流速,确定储层的产量和结构特点。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摘要: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较差,导致直接利用孔渗拟合关系计算渗透率误差较大。
为有效对研究区储层渗透率进行准确评价,以岩心压汞资料为基础,采用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储层类别划分为四类,并从物性特征方面验证了分类的合理性。
对分类后的每类储层建立了相应的孔渗回归模型,与分类前的孔渗回归模型相比,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的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心渗透率吻合度更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渗透率;Winland R351 引言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时代久远,具有较长的成岩作用时期以及比较广泛的成岩类型,相对于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各向异性大。
因此准确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具有一定的难度[1-2]。
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类是在储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条件下,以岩石物理特征为依据,将储层划分为若干相对均质的过程,一般借助于岩石物性资料实现,比如说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毛管压力曲线参数等[3],在这种相对均质的储层中评价储层参数即变得较为容易且更为准确。
本文以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基于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对渗透率进行分类评价。
2 储层分类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作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常用的方法[4],认为R35反映岩石中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具有直接关系,储层岩石分类可依据R35的大小来进行。
参照Winland经验公式,针对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903块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实测R35进行拟合,拟合公式见式(1)。
(1)其中:R35为压汞测试中进汞饱和度达到35%时对应的孔喉半径,μm;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
利用式(1)求取了拟合后的R35值,与压汞实测R35值较为吻合,故根据此式来进行储层分类,划分原理参考Al-Qenae K J[5]。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应用随着油气勘探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刻画油气储层的特性,为油气勘探开采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和意义。
岩石物理分析是一种通过物理实验和数学模型来研究岩石性质的技术手段。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岩石的密度、速度、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模量等重要参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刻画储层的特性。
在储层预测中,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能够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地下岩石的状况,为勘探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确定储层的类型和分布。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密度、波速等。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对地下岩石进行精确的物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储层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勘探工作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勘探团队更加准确地确定勘探区域、制定勘探方案,提高勘探成功率。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
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是评价储层储量和开采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岩石的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渗透率等参数,进而评价储层的物理特性。
这对于评价储层的好坏、确定开采方案、优化注水方案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还可以帮助研究储层的弹性参数和声波特性。
通过岩石物理分析技术,可以获取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声波波速等参数,从而了解储层的岩石力学性质。
这对于储层的稳定性评价、压裂设计、地应力分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传统的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实验室的物理测试来获取岩石的物理参数,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取样、制备、测试等繁琐的步骤,且局限于实验室条件。
而现在,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岩石物理分析技术也可以通过地震数据来获取岩石的物理参数,从而实现对储层的实时、无损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勘探技术碳酸盐岩是一种重要的储层类型,其具有特殊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形成机制。
本文将介绍碳酸盐岩储层的四大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勘探技术。
一、碳酸盐岩储层特征1. 孔隙度高:碳酸盐岩中普遍存在着丰富的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使得其孔隙度相对较高。
这些孔洞和裂缝是物理储集空间的重要来源,对储层的储集和流动起着重要作用。
2. 渗透性差:虽然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但其渗透性却相对较差。
这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孔洞具有不连通性、细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使得流体在储层中的渗流受到一定的限制。
3. 孔隙类型多样:碳酸盐岩中的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海绵孔、缝状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等。
这些孔隙种类的存在使得碳酸盐岩具备了多元的物理性质和流体储集方式,对勘探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储层非均质性强:碳酸盐岩是一种典型的非均质储层,储集空间的分布和连通性较复杂。
因此,在勘探过程中需要进行准确的储层描述和预测,以避免勘探风险和开发难度。
二、碳酸盐岩储层勘探技术1.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主要技术手段。
通过地震波在不同层位的传播速度和反射强度,可以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的存在与分布,并获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信息。
2. 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地质描述和解释的技术手段。
包括野外地质观察、岩心描述、层序地层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更全面地了解储层特征和分布规律。
3. 流体检测技术:流体检测技术是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储集能力和勘探潜力的重要手段。
包括测井、石油地质化学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方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性、流体类型、含气饱和度等参数。
4. 工程地质技术:碳酸盐岩储层开发过程中,由于其非均质性强,需要进行开发过程的综合研究和监测。
包括岩石力学测试、封隔技术和水驱技术等方法,可有效解决碳酸盐岩储层的工程问题。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孔隙度高、渗透性差、孔隙类型多样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