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单元测试
- 格式:docx
- 大小:637.33 KB
- 文档页数:10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考试要求的表述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了解、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A(a)——知道、识别、描述B(b)——说明、比较、概括C(c)——分析、判断、应用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a)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内因: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组成(a)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a)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b)第三节地球的运动6、地球的自转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a)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角速度: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基础过关]1.下列地质名称按其形成及相互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A.②→⑤→①→④B.②→④→⑥→①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下图中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
据此回答2~3题。
2.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B.沉积作用C.变质作用D.固结成岩作用3.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①高压②石灰岩分布③岩浆活动④风化侵蚀作用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4.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同彼。
彼是,方生之说也。
”庄子对“彼此是非”的论述,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或直接转化,或间接转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
完成5~6题5.下列不能直接实现由“此”及“彼”的是() A.岩浆岩→岩浆B.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浆岩D.变质岩→岩浆岩6.根据庄子的论述,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关于岩石转化的一定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B.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C.岩浆→喷出、冷却凝固作用→侵入岩D.出露地表的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7.我国首次在陆地发现的“可燃冰”赋存于细砂岩、泥岩中,这表明陆地“可燃冰”的形成环境最可能是()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玄武岩8.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类型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________,②________。
必修一期末二单元复习题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015.11.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①岩石 ②化学元素 ③矿床 ④矿物 ⑤矿产 ⑥地壳 ⑦变质岩 ⑧沉积岩 ⑨岩浆岩A.②→⑤→①→⑨B.②→④→⑥→⑦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2~4题。
2.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3. 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4.图1中能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图幅是(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2)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大理岩和片麻岩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序号分别是( ) A.④和⑤B.①和⑥C.②和④D.③和⑥6.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7.下列地貌中,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 )A 黄土高原的沟谷B 阿尔卑斯山脉C .东非大裂谷 D.马里亚纳海沟8.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A .阿尔卑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海岭或海沟D .红海和大西洋读图3回答9~10题。
9.关于各地貌景观说法有错的是( )A.都由外力作用形成B.A 、B 为流水地貌C.A 、D 、E 、F 均由侵蚀作用形成D.D 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10.如果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在河流下游可能加快发展的地貌最可能是( )A.A B.B C.C D.D11.在板块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 ) A 海沟 B 岛弧 C 海岸山脉D.海岭12.右图地理景观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图4回答13~14题13.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A.甲地地貌是谷地B.乙地地貌是向斜C.甲地构造利于储存石油D.乙地区地下不宜修建隧道工程14.如果在甲地发现三叶虫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地也可能找到三叶虫化石B.甲地岩石为花岗岩C.甲地岩石比乙地破碎D. 丙地岩层稳定,但地下水贫乏15.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图3图 1 图2A.当地主要分布着大理岩B.当地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C.当地岩石和崎岖的地表的形成都以外力作用为主D.当地土层薄,缺乏地表水16.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A.①④①背斜、向斜、地垒、地堑 ②褶皱、断层 ③沟谷、山岭 ④庐山、喜马拉雅山脉17. 与我国东部地区比,新疆外力作用及地貌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力作用为主②化学风化为主③物理风化为主④堆积地貌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8.下列地貌不是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 B.马里亚纳海沟C.大西洋海岭D.红海和大西洋19.右图中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20. 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的溶蚀21. 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22.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D.晴天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23. 亚洲的季风中,不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是(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西北季风D.东北季风24. 在赤道上沿20°W 经线发射一枚炮弹,炮弹的落点将位于:A.西半球B.东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25. 低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地球内部26.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27.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28.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地表示地球上中纬度和低纬度地面风带的是的是 ( )读“某半球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29~30题。
图3 交大二附中南校区高一地理必修一月考试题 2014.12.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命题人 简彦武 审题人 吴艳丽读图1,回答1~2题1.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力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 2.该地貌的名称是( )A.冲积扇平原B.山前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读图2,回答3~5题3.图中M 处的地质构造是 ( )A .山岭B .谷地C .背斜D .向斜4.图中N 处的地质作用是 ( )A .沉积作用B .变质作用C .外力作用D .岩浆活动5.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B .②C .③D .④6.不属于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的是 A .石英 B .长石 C .云母 D .方解石7.在板块生长边界往往形成 ( ) A 、海沟 B 、岛弧 C 、海岸山脉 D 、海岭 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 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 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表示。
读图完成8~9题。
8.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 ①——太阳辐射B. ②——大气辐射C. ③——地面长波辐射D. ④——大气逆辐射9.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②增强,③减弱B. ②减弱,③增强C. ③增强,④减弱D. ②减弱,④增强 10.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板块张裂处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B .大西洋海岭C .马里亚纳海沟 D. 红海11.关于石灰岩和大理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主要矿物成分相同B .都由外力作用形成C .都有层理结构D .都形成于海洋环境 12.下列四种物质按照组成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图1②图2图4A. 化学元素→岩石→矿物→地壳B. 地壳→岩石→矿物→化学元素C. 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D. 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13.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 A. 大理岩、页岩、板岩、石灰岩 B. 石灰岩、片麻岩、砾岩、页岩 C. 砂岩、石灰岩、砾岩、页岩 D. 石灰岩、片麻岩、砾岩、石英岩 14.读图13.关于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的地质构造叫 山岭 B.④的地质构造叫向斜 C.③的地质构造叫断层 D.②的地质构造叫断层 图5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5—13题。
期末复习单元练 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015.1(综合题)1..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
据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的地形为 ,判断依据是 。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判断依据为 。
(2)A 、B 、C 三地中,不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理由是 。
在 和 地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理由是在 岩形成时产生 、 条件 。
(3)如果找石油和地下水,A 地打 井比较合适。
(4)某同学推测c 地区经历过地壳上升及外力作用,理由是当地岩石为 岩,由 活动形成于地下。
2.读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移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为 气压带,常年控制下形成 气候。
(2)②为 风带,常年控制下形成 气候。
(3)③为 压带,④为 风带,在其交替控制下形成 气候。
(4)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沿岸属于气候, 其形成与 位置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在图A 的季节,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是 ;在图C 的季节,非洲北部草原受 带控制 ;进入 季。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和 图表示的是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 (堆积或侵蚀地貌);其中 一般形成与山麓地带地带,在西北内陆,这里适合发展 农业,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101沿某条经线的大气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示意图回答1)写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甲. 风带,乙. 风带。
A . 压带,B . 压带C . 压带,(2)B 图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 (3) 图 地貌都由外力作用形且都属于 地貌。
(4)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 图中地形是 。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
地中海地区受 控制,炎热干燥,上海的气候特点是 。
4.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回答:① ② ③ ④ D1)图中字母, 表示岩浆, 可表示石灰岩, 可表示石英岩,2)图中数字序号,可表示玄武岩形成的是 ,能表示化石形成过程的是 。
表示地幔物质形成的是 。
3)总体看, 作用对地表形态起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包括 、 、 和 等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处岩层基本上由花岗岩组成。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岩石与花岗岩属同一大类岩石的是()
域后期降水少,风化和风蚀作用较强烈,在平顶山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石林景观。
8.重庆因为多雾,有“蜀犬吠日”之谚。
重庆多雾时()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回答9~10题。
9.此时北方的季节天气为()
10.下图中表示甲地气候特征的是()
答案:B
11.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符合此次天气变化的是()
答案:C
下图是某地水循环运动中的水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M主要是()
15.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17~18题。
17.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是()
读“甲、乙两洋流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甲洋流为()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2分)
(1)图中A、B、C构成了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其中属于岩浆岩的是________(字母)。
(14分)
(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
(1)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蓝田县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地球表面形态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一)内力作用(1)能量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的热能。
(2)表现形式:表现为、、等。
(3)对地表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
(二)外力作用(1)能量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和等作用.(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全球分为板块,板块处于不断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板块交界带活动比较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2、类型(1)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形成褶皱。
它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中间向下凹陷的叫。
(2)断层地貌: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 ,两侧的岩层沿产生显著的,称为断层。
【合作探究】探究一:1、在陆洋碰撞地带(消亡边界),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说明?2、在陆陆碰撞地带(消亡边界),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说明?3、在板块张裂地带(生长边界),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并举例说明?探究二:读教材相关内容及P39图2—-14与2——15,试对下列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一、选择题一、下列哪一种不是矿物( )A、食盐B、黄铜矿C、方解石D、石英岩二、在必然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份和性质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有( )A、石灰岩、玄武岩B、页岩、石灰岩C、大理岩、板岩D、花岗岩、砂岩3、下列物质组成示意中,正确的一组是( )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矿物→地壳→化学元素→岩石C、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D、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4、组成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有( )A、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B、金矿、银矿、铜矿、铁矿C、食盐、石墨、石英、金刚石D、石灰石、长石、食盐、铜矿五、下列有关地壳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矿物必然形成矿产B、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大体的组成单元C、地壳中的矿物按必然规律聚集在一路就形成岩石D、矿产必然含有矿物六、在晴朗的冬夜,农人用熏烟的方式避免霜冻、是因为( )A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反射回地面 B、烟雾能将地面辐射射回地面C、烟雾能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烟雾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气加热增温7、据报导,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降的酸雨,大部份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
其传送途径是( )A、东北信风B、中纬西风C、极地东风D、台风读右边的“天气系统示用意”,判断8~10题。
八、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所属气压别离是(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九、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份地域时,形成的天气为( )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酷寒天气10、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读下图,完成下列11~13题。
1一、图示海域属于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1二、洋流L属于A、自西向东流的暖流B、自东向西流的暖流C、自西向东流的寒流D、自东向西流的寒流13、该洋流转向后,气候受其影响最大的城市是A、悉尼B、圣保罗C、利马D、拉格斯二、综合题一、下列现象中,反映大气对太阳辐射影响的作用别离是什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②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在一定条件下,岩石生命暂时终结的标志是 ( )A.各类岩石转化为岩浆 B.各类岩石转变为新的沉积岩C.各类岩石转变为新的变质岩 D.岩浆转化为岩浆岩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⑦表示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3~5题。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3.图示岩石中,属于花岗岩的是() A.甲B.乙C.丙D.丁4.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②——外力作用B.③——固结成岩作用C.④——地壳下沉D.⑤——高温熔化5.关于岩石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类岩石具有明显的气孔构造B.乙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C.丙类岩石具有层理结构D.丁类岩石的典型代表是大理岩6.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北京时间2010年10月25日22时42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
10月26日晚8时左右,位于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并且天空下起了“石头雨”。
结合下图回答2~3题。
地震、火山位置7.关于此次地震和火山喷发成因的叙述及所处板块边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生长边界B.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产生的,属消亡边界8.默拉皮火山喷发时下起了“石头雨”,关于此次“石头雨”主要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伴随火山灰凝结降雨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水汽下沉,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C.受赤道低压影响,空气对流旺盛,火山灰作为凝结核,加速了降水的形成D.火山灰使平流层凝结核增加,带来降水右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印度半岛盛行()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2.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洋流是一支寒流,则其可能位于()A.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B.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东岸C.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D. 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东岸(2)若该洋流流向纬度较高的地区,则该洋流()A. 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 流经地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 位于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沿海地区D. 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3.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规律大致是(以北半球为参照)()A. 夏季偏北B. 冬季偏北C. 秋季偏北D. 春季偏北5.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1)该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天气特征是()A. 高温多雨B. 高温少雨C. 温和多雨D. 温和少雨6.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水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
我国正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读天然地表与城市地表水循环环节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天然地表相比,城市地表()A. 蒸发量增加B. 地表径流量增加C. 地下径流量增加D. 下渗量增加(2)为建设海绵城市,下列举措有效的是()A.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 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区C. 加快城市住房建设D. 控制城市用地规模7.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由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B.C. D.8.下图中右图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
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问题。
(1)形成巨蟒出山风景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A. 甲B. 乙C. 丙D. 丁(2)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A. 风力堆积B. 岩浆入侵C. 冰川侵蚀D. 流水堆积9.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 aB. bC. cD. d10.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A. V形谷B. 角峰C. 冲积扇D. 河漫滩11.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 河源B. 凸岸C. 凹岸D. 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上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 石笋B. 冰斗C. 风蚀蘑菇D. 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应上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A. B.C. D.12.2019年重庆地区遭受1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主要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A. B.C. D.13.冷锋过境后,北京()A. 气温降低、天气转晴B. 气温降低、伴有降雪C. 气温升高、天气转晴D. 气温升高、伴有降雪14.关于地球大气各层热量来源的正确叙述()A. 高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平流层顶B. 平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对流层顶C. 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D.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15.图是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下题。
有关该区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暖流B. 北半球、寒流C. 南半球、寒流D. 南半球、暖流16.如图是北半球1006百帕等压面分布的高程示意图(其中a、b、c、d的高程分别是50米、100米、150米、200米),回答下题.(1)图中M地风向为()A. 东南风B. 西北风C. 东北风D. 西南风(2)若该气压系统控制我国的江淮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江淮地区常出现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B. 长江流域正值梅雨天气C. 东北、华北地区多阴雨天气D. 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B. 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C. 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D. 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18.图为锋面气旋图(局部),其中实线为锋线,正在向a地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天气转晴B. 可能带来寒潮天气C. 出现连续性降水D. 一定会带来降水(2)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A. a<eB. b>eC. e=dD. e>d19.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等压线数值①<②<③B. a是地转偏向力C. 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 该风形成于高空20.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乡村)平均气温的差值,用来表明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
下图为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四季日变化的平均状况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北京市冬季热岛强度的曲线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是()①大气环流②人为热源③下垫面状况④纬度位置A. ②③B. ①②C. ③④D. ①④(3)2019年1月28日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在对北京市中心区热岛强度进行观测时发现,春节所在周的城市热岛强度在冬季内最低。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 寒潮突然降临B. 产业大量转移C. 市区人口减少D. 气候突然变化二、综合题21.(2019•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将于2019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22.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2)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是________.(3)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4)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23.请结合实验报告,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报告实验用材:一小堆纸、火柴、铁板.实验步骤:①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并用火柴点燃.②②注意观察纸片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实验现象: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1)给如图中线条画上箭头表示该实验中的纸片和灰烬的运动过程由此总结出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________→热力环流.(2)若如图中的虚线表示不同高度上纸屑点燃前的等压面,则用实线表示出纸屑点燃后等压面的变化.由此得出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弯曲之间的关系规律是:________处等压面向下弯曲,________处等压面向上弯曲.24.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读“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平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1)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 12月B. 3月C. 6月D. 9月(2)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25.下图是某海区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图示①②③④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填序号),受西风作用形成的洋流是________(填序号)(2)洋流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在欧洲西部形成了典型的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
(3)A处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成因是________。
(4)若B处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会起到加快________,扩大________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2.【答案】(1)A(2)D3.【答案】B4.【答案】A5.【答案】(1)A(2)C6.【答案】(1)B(2)A7.【答案】A8.【答案】(1)B(2)B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1)B(2)C(3)D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1)D(2)C17.【答案】B18.【答案】(1)B(2)D19.【答案】B20.【答案】(1)D(2)A(3)C二、综合题21.【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2.【答案】(1)新;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2)A处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3)花岗岩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4)C;C地地下有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23.【答案】(1)画图:空气垂直运动;水平运动(2)画图:低压;高压24.【答案】(1)B(2)B25.【答案】(1)顺;②;①(2)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3)秘鲁;上升流(4)净化速度;污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