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活中的趣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中的趣事美术教案汇编3篇生活中的趣事美术活动目标1.探索点染、晕染、滴染的染纸方法,尝试运用毛笔吸管等辅助材料进行染纸。
2.能大胆进行活动,感受不同的折、染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活动中能与同伴合作使用材料进行创作。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1.宣纸(各种造型)各色颜料、毛笔、抹布。
6.完成的作品。
活动过程一、欣赏作品,引起幼儿的创作兴趣。
看看上面的图案,有什么发现?二、讨论制作的方法1.看一看他们有什么规律。
(仔细观察图案的变化,找找规律)2.讨论他们是如何制作的。
(老师与幼儿讨论不同的对折方法)3.教师示范如何点染、蘸染、滴染。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1.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折纸,用不同的方法对折2.挑选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对宣纸进行渲染3.同伴互相帮助,帮助动手较弱的幼儿四、作品欣赏,幼儿与教师共同评价活动反思1、色彩水滴的太多,纸太湿不好展示或颜色过多堆积在一处看不出变化。
解决方法垫在桌子上的报纸应该换成厚一点的白纸,滴染的手怎么握瓶、如何将聚集的色水散开,应该有教师的第一次示范。
2、学生虽然看了很多种折法后染出有规律的图案,但拿到宣纸后不知如何下手。
解决这个地方对于学生来说就难了,光让他们看宣纸的折痕他不能记住这种方法,需要他们接触一件作品,亲自去按照折印推敲染法,并在这时,启发他们发现,折起来染,打开后才出现的这种效果,这个时候,有必要将一个已经滴好的染纸作品示范打开,也能一并强调打开时要注意不要弄撕了,这是第二次必要示范。
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可以有个本组作品计划,摆在前面的小展示台上,这样每个同学做的作品不一样,而且还能促使他加快速度。
在美术课上还有很多动手试一试的机会,我觉得今后在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安排好难易层次,最主要是要把细节的要求提清楚,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动起来,才可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成就感,更有兴趣的参与课堂。
《生活中的趣事》一、教案基本信息科目:美术年级:一年级下册学期:2023-2024学年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3. 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学会用绘画表现。
2. 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
3. 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学会用绘画表现。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生活中的趣事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彩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趣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趣事,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2. 观察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学会用绘画表现。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趣事,并讨论如何用绘画表现。
3. 绘画实践-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实践。
4.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 教师总结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和绘画表现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引导学生学会用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八、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趣事,并用绘画表现出来。
2. 家长参与评价孩子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九、教学延伸1. 开展“我眼中的趣事”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9. 生活中的趣事(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3. 培养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发现有趣的事物。
2.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3. 欣赏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运用线条、色彩表现有趣的事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趣事的特点。
1.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学习新课2.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线条、色彩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2.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生活中的趣事进行表现。
2.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表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实践环节3.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描绘生活中趣事的画作。
3.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
4. 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4.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在实践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在展示与评价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有趣的场景,用线条、色彩进行表现。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给予鼓励和支持。
七、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趣事2. 线条、色彩表现3. 欣赏生活中的美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社团活动,提高美术素养。
《生活中的趣事》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回忆并再现生活中的快乐有趣的事。
2、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尝试创作,提高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启迪孩子丰富而又大胆的想象. 展示自己的个性。
3、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发现, 积极交流, 互相合作,初步形成良好的美术活动素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作画方法。
大胆表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
尝试欣赏评述自己与同学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音乐音带、实物投影、谜语、教师范作、学生伤口数幅. 展板学生:准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唱首歌,好吗?跟着老师一块儿唱:“丢、丢、丢手绢”(音乐伴奏)2、师:小朋友们做过这个游戏么?有趣吗?玩得开心吗?谁能告诉你们是怎么玩的?(生回答后师予以鼓励)3、师:刚才小朋友们唱得真好,说得真棒,老师很开心!我们再齐唱一首歌,师领唱《生日歌》(音乐伴奏)4、师: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过生日时,你做了些什么?有趣吗?二、创设情境1、师:老师想再考一考小朋友们,肯定难不了你们。
猜谜语,认真听!(播放,并示谜语)这种车,真叫棒,/开来开去不怕撞。
你撞我碰真热闹,/不能开到大街上。
2、师:开过碰碰车吗?有趣吗?三、引发思维1、师:小朋友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开心的事,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找一找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趣事2、交流讨论师:哪位小朋友想告诉同学们自己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生回答时可引导孩子并边说边表演,握手鼓励)小组交流,自由互动,向同学介绍自己生活有趣的事。
3、欣赏创作师:来给小朋友们上课前,广洋湖一年级小朋友想和你们交个朋友,请老师带来了他们的绘画作品(展示作品)A. 选择小朋友喜欢的一幅作品,引导讨论创作方法(1)想好自己最有趣的事;(2)大胆地画出来(你用什么笔画画)(3)添加景物B. 自我展示师:小朋友们画得真棒,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好朋友,欣赏一下,介绍一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生活中的趣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趣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的一节绘画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处于对事物认知的启蒙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但对于如何观察、想象和表达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趣事,学会观察和发现有趣的事物,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2. 通过观察、想象、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物,指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2.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画出自己独特的作品,如何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生活中的趣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或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有趣的事情呢?- 学生:有!(纷纷举手回答)- 教师: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趣事画下来呢?- 学生:想!- 教师:好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达生活中的趣事。
2.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
生活中的趣事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你们可以看看自己的周围,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学生:有!(纷纷指向自己的周围)- 教师:很好,你们都很会观察。
《生活中的趣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趣事》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的一课,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比较直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画画。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趣事,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2. 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生活中的趣事,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画纸、彩笔等。
2. 学生准备:画纸、彩笔等。
七、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做什么?学生:我喜欢看动画片。
教师:你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学生:我喜欢看《小猪佩奇》。
教师:你为什么喜欢看《小猪佩奇》?学生:因为它很有趣。
教师:是啊,《小猪佩奇》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佩奇和乔治一起跳泥坑、玩玩具等。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的趣事》这一课。
2. 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呢?学生:我觉得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很有趣。
教师:很好,和家人一起玩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还有吗?学生:我觉得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很有趣。
教师:是啊,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看到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吃到一顿美食、收到一份礼物等等。
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乐趣。
教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大家看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趣事呢?(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其中的趣事)教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学生:我觉得这些图片很有趣,我也想画一些有趣的画。
9. 生活中的趣事(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回忆,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好、表现美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趣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趣事,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绘画表现: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生活中的趣事,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作品欣赏:欣赏生活中的趣事相关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趣事,运用绘画形式表现生活中的美好。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元素表现生活中的趣事,使作品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活中的趣事相关图片、优秀美术作品、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趣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2. 新课教授:讲解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表现生活中的趣事。
3.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的趣事的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生活、发现美好、表现美好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趣事2. 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趣事(2)绘画表现(3)作品欣赏3.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关注生活中的趣事,绘画表现(2)教学难点:绘画元素运用,生动性与趣味性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表现生活中的趣事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趣事,用文字或绘画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生活中的趣事教案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趣事一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课题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本课意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趣味,通过美术手段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教材中提供了生活中的一些趣事作为创作素材,例如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的趣事、学校生活的趣事等,旨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趣事,理解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的趣味,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术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学生需要掌握美术表现技巧,包括线条描绘、色彩搭配和构图布局等。
2.难点突破:如何让学生将生活中的趣事和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表现出个性化的生活趣事。
四、教学准备1.P PT课件:包含生活中的趣事图片、优秀美术作品等,供学生学习参考。
2.示范用具:包括画笔、颜料、画纸等,为学生进行示范和展示。
3.教学道具:如生活中的小物品、玩具等,用于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五、教学过程1.引入开始上课时,教师首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并分享给大家。
调动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回忆,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
2.知识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生活中的趣事如何通过美术手段表现出来。
包括线条的描绘技巧、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布局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美术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分析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将生活中的趣事融入到作品中。
例如,展示一些以童年回忆、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鉴这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来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4.课堂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主题,例如“童年的玩具”、“我和我的小伙伴”等,引导学生通过画笔将自己的生活趣事表现出来。
《生活中的趣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的趣事,能够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中的趣味场景。
2. 掌握观察、想象和创造等美术基本技能。
3. 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将趣事用美术语言表现出来,提高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等)。
2. 准备一些趣味图片或视频,用于课堂导入。
3. 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提前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个环节。
在教师讲解环节,教师会详细介绍课程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穿插一些有趣的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在学生讨论环节,学生们分成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相互交流看法,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则是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实践操作环节是学生们动手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实践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鼓励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表现出生活中的趣事场景,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表达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场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场景图片,以及一些色彩搭配的示例。
2. 画笔、颜料、画纸等绘画工具。
3. 评价表,用于学生自评、互评。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