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修订)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906.50 KB
- 文档页数:21
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修订)1. 引言1.1 文档背景焊缝质量检验标准旨在确保焊接工艺的质量和可靠性,以确保焊接连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档对焊缝质量的评估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细化,以便于实施和评估。
1.2 文档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焊接工作者提供统一的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以便于评估焊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
1.3 适合范围本文档适合于各类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焊接方法以及常用的焊接材料如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
2. 焊缝质量评估准则2.1 焊缝外观评估2.1.1 表面平整度评估焊缝表面平整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得浮现明显的凹凸不平、气孔、裂纹等缺陷。
2.1.2 斑点评估焊缝表面不得浮现斑点,斑点是指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飞溅温和孔等缺陷。
2.2 焊缝尺寸评估2.2.1 焊缝高度评估焊缝高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根据焊接所需承受的力学应力和载荷进行评估。
2.2.2 焊缝宽度评估焊缝宽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根据焊接所需承受的力学应力和载荷进行评估。
3. 日常焊缝质量检验流程3.1 检验设备准备检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焊缝外观检测仪器、焊缝尺寸测量工具、显微镜等。
3.2 检验步骤3.2.1 表面平整度检验使用焊缝外观检测仪器对焊缝表面进行检测,根据相关标准对凹凸不平和缺陷进行评估,记录检测结果。
3.2.2 斑点检验使用显微镜等仪器对焊缝表面进行斑点检测,根据相关标准对斑点的数量和大小进行评估,记录检测结果。
3.2.3 焊缝尺寸检验使用焊缝尺寸测量工具对焊缝高度和宽度进行测量,根据相关标准对尺寸进行评估,记录检测结果。
4. 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4.1 表面平整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对于浮现凹凸不平和缺陷的焊缝,可以采取调整焊接参数、改变焊接工艺或者进行后续的修补焊接等方法进行解决和改进。
4.2 斑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针对产生斑点的焊缝,可以采取增加气体保护、调整电流电压等焊接参数,并结合良好的清洁和防护措施进行改进。
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修订)解析.docx范本1:《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修订)解析》一、引言本文档是对焊缝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修订解析,旨在指导焊接工程中的质量检验工作。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焊接工艺及材料,并覆盖了焊缝外观、尺寸、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
下面对各项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二、焊缝外观检验2.1 焊缝表面2.1.1 检验方法在焊缝表面进行目视检查,对表面焊渣、裂纹、气孔等进行检验。
2.1.2 检验标准表面焊渣不得超过0.1mm,裂纹、气孔不得超过标准规定的数量和尺寸。
2.2 焊缝几何形状2.2.1 检验方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对焊缝的几何形状进行检验。
2.2.2 检验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对焊缝的高度、宽度、角度等进行检查。
三、焊缝力学性能检验3.1 强度测试3.1.1 检验方法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焊缝进行拉伸或剪切测试。
3.1.2 检验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焊缝的强度要求。
3.2 韧性测试3.2.1 检验方法使用冲击试验机对焊缝进行冲击试验。
3.2.2 检验标准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焊缝的韧性要求。
四、附件1. 相关图纸及设计文件2. 相关检验记录表3. 相关规范及标准文献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WPS):焊接工艺规范,用于规范焊接工程的施工过程。
2. Welder Qualification Test(WQT):焊工资格试验,用于验证焊工的技术能力。
3. ASME IX: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制订的有关焊接程序和焊工资格的规范。
范本2:《焊缝质量检验标准(修订)解析》一、简介本文档对焊缝质量检验标准进行修订解析,旨在规范焊接工程中的质量检验工作。
本文档适用于各种焊接工艺及材料,并根据焊缝的外观、尺寸、力学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是各项内容的细化说明。
二、焊缝外观检验2.1 表面检验采用目视检查的方式对焊缝表面进行检验,主要包括焊渣、裂纹、气孔等。
1、目的:规定焊接产品的表面质量、焊接质量、指导焊工及焊接检验人员工作,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2、适用围:适用于集团在产底盘产品的焊缝质量检查。
3、引用标准:《JB/T9186-1999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流程》《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6417.1-2005 金属熔化焊接头缺陷分类及说明》《GB/T 324 焊缝符号表示法》《GB/T 3375焊接术语》4、焊接质量检验中常见名词:缩孔:熔化金属凝固时收缩产生的孔穴;气孔:熔化金属遇到高温,残留气体没有浮到表面,留在部的气体形成部气孔、留在表面上的气体形成外部气孔;焊偏:焊缝未对准焊接件装配位置;缺料,未焊到:焊接件匹配位置局部未被焊到、无焊缝;虚焊:焊接后焊接件之间未融合为一体咬边:沿焊趾的母材部位产生的不规则沟槽或凹陷夹渣:焊接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漏焊:焊道局部未被焊接到烧穿:焊接熔池塌落导致焊缝的孔洞未熔合:焊缝金属和母材之间或焊道金属之间未完全熔化结合焊渣飞溅:焊接或焊缝金属凝固时,焊接金属或填充材料崩溅出的颗粒裂纹:焊缝区域产生的裂纹焊瘤:覆盖在金属表面,但未与其融合的过多焊缝金属未焊满:因焊接填充金属堆敷不充分、在焊缝表面产生纵向连续或间断的沟槽焊缝表面氧化物:表面麻点,焊缝表面呈凹凸不平的粗糙面弧坑缩孔:收弧处焊缝上有凹坑断弧、焊丝粘连:焊丝粘连到母材表面导致焊缝成型差焊缝凹陷:焊缝高度下陷电弧擦伤:在坡口外引弧、起弧而造成焊缝临近母材表面处局部擦伤未焊透:焊缝金属没有进入接头根部,未产生实际熔深熔深不足:实际熔深与公称熔深有差异5.焊接质量检验的容和要求:5.1 检验方法5.1.1 焊缝外观检验焊缝外观检验主要包含以下三种:5.1.1.1肉眼观察(也叫感官检查),目前拓普工厂一般采用此方法;5.1.1.2使用放大镜检验,放大倍数以5倍为限;5.1.1.3渗透探伤:采用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的渗透剂的渗透 作用,显示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①焊缝外观应完整、均匀,无滞后、穿凿、错距、吊滑、黏滞、星型、虚焊、折皱及毛刺等不良缺陷;
②焊缝焊接头应连接紧密、并行度、轴向度要求符合设计规定;
③焊缝焊接头涂盖层厚度、起皱、收缩、鼓包要求符合规定;
④焊缝两端空隙和原定位关系要符合规定;
⑤焊缝两端空隙和原定位关系要符合规定;
⑥有焊缝的地方,外观是平整的,无毛病,检查无发现焊渣、气孔、
毛刺等不良现象;
⑦焊缝的表面无发黑、变色、氧化及烧伤、蚀孔等现象;
⑧对不锈钢的焊缝,要求表面颜色均匀、光滑,无杂质、氧化物或其
他现象;
⑨焊缝上要求无刮伤、脱落、腐蚀或其他破坏痕迹;
⑩飞溅、堆滞痕迹要求最少;。
焊缝质量检验标准随着焊接技术的广泛应用,焊接质量成为保障工程安全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焊缝质量的检验是确保焊接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焊缝质量检验标准及其应用。
一、焊缝质量指标焊缝质量的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质量:焊缝应满足表面光洁、无裂纹、夹渣、气孔等缺陷,并符合相关图表要求。
2. 尺寸偏差:焊缝应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偏差范围,如焊缝高度、厚度、宽度等。
3. 焊接强度:焊缝的强度应达到或超过要求的标准值,以确保焊接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焊缝成分分析:通过对焊缝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判断焊接材料的质量和一致性。
二、焊缝质量检验方法焊缝质量的检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1. 目测检查:通过肉眼观察焊缝的外观质量,如表面光洁度、无缺陷、夹渣、气孔等。
2. 尺寸测量: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测量焊缝的尺寸,如高度、宽度、长度等。
3. 无损检测:采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磁粉检测等,对焊缝进行缺陷探测。
4. 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取样并进行化学分析,了解焊缝的成分情况,以判断焊接材料的质量和一致性。
5. 强度测试:采用相应的力学测试方法,对焊缝进行拉伸、剪切等强度测试,以评估焊缝的强度性能。
三、焊缝质量标准为了确保焊接工程的质量,并便于评定焊缝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焊缝质量标准。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焊缝质量标准:1. GB/T 1499.1-2018 钢筋焊接接头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钢筋焊接接头的质量评定,包括焊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焊点强度等指标。
2. GB/T 25121-2010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焊接结构工程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焊接结构质量检验的要求,包括焊缝外观、尺寸、力学性能等指标。
3. ASME SEC IX-2019 锅炉及压力容器焊接与热处理规范:该规范适用于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评定,包括各种焊接方法的质量要求以及焊缝强度、外观等方面的检验标准。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是焊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焊接质量的重要依据。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生产,制定的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一般包括焊缝形状和尺寸、焊缝外观缺陷、焊缝其他外观特征三个方面。
1、焊缝形状和尺寸。
根据焊接工艺要求,应按照焊缝设计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焊缝外观检验。
2、焊缝外观缺陷。
检查焊缝外观是否存在毛刺、滑动痕迹、渗漏、滴焊、气泡、脱落等缺陷。
3、焊缝其他外观特征。
检查焊缝外观是否存在锯齿、不规则面、偏置、折痕、烧蚀痕迹等特征。
以上是焊缝外观质量检验标准的主要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焊接工艺要求,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制定适当的检验标准,以确保焊接质量。
焊缝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
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
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
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尺寸超出允许偏差:对焊缝长宽、宽度、厚度不足,中心线偏移,弯折等偏差,应严格控制焊接部位的相对位置尺寸,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时精心操作。
6.2 焊缝裂纹:为防止裂纹产生,应选择适合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施焊程序,避免用大电流,不要突然熄火,焊缝接头应搭10~15mm,焊接中木允许搬动、敲击焊件。
6.3 表面气孔:焊条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接区域必须清理干净,焊接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焊接电流,降低焊接速度,使熔池中的气体完全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