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杀菌新技术共2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25
新技术在食品杀菌中的应用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微生物的存在致使食品品质改变,因此,食品杀菌就成为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操作单元,即通过杀灭腐败菌和致病菌来延长产品的贮藏期, 保证产品的安全。
传统的杀菌都是采用高温干燥、烫漂、巴氏杀菌、冷冻及防腐剂等常规技术,但这些技术大都处理时间长,杀菌不彻底或不易实验自动化生产,同时影响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份。
为了更大限度的保持食品天然的色、香、味和一些生理活性成分,满足现代人生活要求,近年来,国际食品领域涌现出一些高效、安全、能保持食品原有风味和营养的杀菌新技术。
1.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UHT)超高温杀菌于1949年随着斯托克(Stork)装置的出现而问世, 其后国际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超高温杀菌装置。
超高温处理可分为间接加热和直接加热两大类型。
它是使料液迅速升温至130℃以上, 然后保持几秒钟, 从而实现对料液瞬间的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的杀菌效果特别好, 几乎可达到或接近灭菌的要求, 而且杀菌时间短, 物料中营养物质破坏少, 营养成分保存率达92%以上, 大大优越于传统的热力杀菌法。
配合食品无菌包装技术的超高温式杀菌装置在国内外发展很快, 目前这种杀菌技术已广泛用于杀菌乳、果汁及各种饮料、豆乳、酒等产品的生产中。
2.电阻加热杀菌技术电阻加热杀菌也叫欧姆杀菌, 是一种新型热杀菌方法, 它借通入的电流使食品内部产生热量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是酸性和低酸性食品和带颗粒(粒径小于25mm)食品进行连续杀菌的一种新技术。
电阻加热杀菌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60HZ,它利用电极将电流直接导入食品,由食品自身的介电性质产生热量,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电阻加热的适用性由食品物料的电导率来决定, 大多数能用泵输送的、溶解有盐类离子且含水量在30%以上的食品都可用电阻加热来杀菌, 且效果很好, 而一些脂肪、糖、油、未添加盐的处理水等非离子化的食品则不适用该技术。
食品杀菌技术大全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延长产品的贮藏期。
随着消费者对美味、营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食品杀菌技术被用于食品工业。
本文介绍了主要的杀菌方式,包括热力杀菌、物理杀菌、化学杀菌和生物杀菌。
1.热力杀菌微生物是具有细胞构造的生命体,加热会使它的蛋白质变性、直至死亡,利用该原理的杀菌技术就是加热杀菌技术,主要包括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种方式。
在食品加工与保藏中常见的三种加热杀菌方法有:①低温杀菌,是指杀菌温度低于100℃的杀菌方法,如巴氏杀菌。
②高温杀菌,指的是食品经100℃以上的杀菌处理,主要应用于pH>4.5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
③超高温瞬时杀菌,其杀菌温度在135~150℃之间,保温时间为2~8s。
2.物理杀菌2.1 超高压杀菌技术超高压杀菌是指在常温或低温条件下通过对食品施加100-1000MPa的压力达到杀菌效果。
一般认为,其机理与加热杀菌类似,高压使食物中微生物细胞内的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立体结构(四级结构)崩溃,失活变性从而死亡。
超高压杀菌技术避免了热处理导致的食品品质改变及营养成分破坏,可以较好的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价值。
2.2 辐照杀菌技术,也称电离辐射、冷杀菌辐照是指将电子加速器(0.2MeV~10MeV)产生的电子线(β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Cs-137或Co-60)产生的γ射线的能量转移给被辐照物质,电离辐射作用到被辐照的物质上,产生电离和激发,形成自由基,通过控制辐射条件,而使生物体(微生物等)受到不可恢复的损失和破坏,有效地杀灭害虫、虫卵、病菌等。
2.3 紫外线杀菌紫外线是一种波长范围为136-390nm的不可见光线,在波长为240-29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尤其以波长为253.7nm杀菌作用最强。
徽生物受紫外线照射时会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死灭。
2.4 膜过滤除菌膜过滤除菌是利用物理阻留方法,截留住食品中的微生物从而达到除菌的作用。
食品杀菌新技术.doc食品杀菌高新技术(一)食品加工目的之一是保护与保存食品,杀死微生物,钝化酶类等。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微生物和菌类的存在,每年因此而造成很大的损失,灭菌是食品加工的必经工序。
然而传统的热力灭菌不能将食品中的微生物全部杀灭,特别是一些耐热的芽孢杆菌;同时加热会不同程度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食品的天然特性。
为了更大限度保持食品的天然色、香、味和一些生理活性成分,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新型的灭菌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食品领域的杀菌新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
1 微波杀菌技术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当它在介质内部起作用时,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极性分子受到交变电场的作用而剧烈振荡,引起强烈的摩擦而产生热,这就是微波的介电感应加热效应。
这种热效应也使得微生物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结构改性或失活;高频的电场也使其膜电位、极性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这些都对微生物产生破坏作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
利用微波杀菌,处理时间短,容易实现连续生产,不影响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并由于其穿透性好的特点,可进行包装后杀菌。
有报导利用 2450 MHz的微波处理酱油,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及杀灭肠道致病菌。
用于啤酒的灭菌,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使啤酒风味保持良好。
用于处理蛋糕、月饼、切片面包和春卷皮,结果表明,这些食品的保鲜期由原来3d-4d,延长到30d。
吴晖报导微波杀菌与一般加热灭菌法相比,在一定的温度下,微波灭菌缩短了细菌和真菌的死亡时间;以枯草芽抱杆菌为材料,微波法的D100为0.65,而对照巴氏法的则为5.5。
在相同条件下微波灭菌的致死温度比常规加热灭菌时的低。
国外在60、70年代就开始考虑将微波技术应用到鲜奶、啤酒、饼干、面包、猪、牛肉的加工等实际生产中。
到90年代,工艺参数和优化已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
2 高压杀菌技术所谓高压杀菌是指将食品放人液体介质中,加100MPa-1000MPa的压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如同加热一样,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第八讲食品无菌包装和杀菌新技术无菌包装是一种高技术的食品保存方法,是指被包装的食品在包装前经过短时间的灭菌,然后在包装物、被包装物、包装辅助器材均无菌条件下、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充填和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以达到食品不添加防腐剂、不经冷藏条件下,就得到较长的货架寿命(在常温下可以保持一年至一年半不变质)的目的,大大节省了能源和设备。
也可以简单的说,无菌包装是先灭菌后包装,非无菌包装是先包装后灭菌或者只包装不灭菌。
无菌包装食品,是指包装前使食品呈无菌状态,用无菌材料包装,不需要再加热杀菌的食品。
1.无菌包装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1无菌包装的概念食品的无菌包装技术就是将食品与包装容器分别灭菌,再将已灭菌的产品在无菌条件下充填入已灭菌的包装容器中并密封而成产品的技术。
无菌包装技术是在包装物、被包装物、包装辅助器材均无菌的条件下,在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充填和封合的一种包装技术。
目前,用于无菌包装的食品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一是能在低温下保存的无菌食品,即在无菌环境下将没有杀菌的新鲜产品,如发酵乳、甜食、酸乳酪等包装起来;二是能在常温下保存的无菌食品,即采用包装机把连续杀菌过程的物料和无菌容器包装组合在一起,形成乳及乳制品、甜食、蔬菜、果汁等包装产品。
1.2无菌包装的特点优点:①对包装的内容物可以采用最适宜杀菌方法如HTST法、UHT法等进行杀菌,使色泽、风味、质构和营养成分等食品品质少受损害。
无菌包装的主要优点是在保证无菌的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减少损失。
②由于包装容器和食品分别进行杀菌处理,所以不管容器容量大小如何,都能得到品质稳定的产品,甚至还能生产出普通罐装法根本无法生产的大型包装食品。
再者与包装后杀菌相比,食品与容器之间不易发生反应,包装材料成分向食品迁移减少。
③由于容器表面杀菌技术较易,且与内容物杀菌无关,故对包装材料的耐热性要求不高,强度也没有那么严格。
④适合于进行自动化连续生产,既省工又节能。
第一章绪论使用橄榄油和芝麻油进行保存食物的原因:该物质含有抗氧化剂,具有润肠和消炎的作用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已经观察到了细菌,并且对细菌进行了描述。
第一个意识并发现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及其作用的人是L.Pasteur(巴斯德)。
1880年,在德国开始对乳制品进行巴斯德杀菌。
10ky以下的平均剂量安全食品分类:保藏方法分类灌装食品或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或干藏食品冷冻食品或冻制食品腌渍食品烟熏食品原料不同分类果蔬制品肉禽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焙烤制品食品杀菌相关名词灭菌:将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和芽孢全部杀灭消毒: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防腐:是指在某些化学因子或物理因子的作用下,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它能防止食品腐败和其他物质霉变商业无菌:指食品经过适度的杀菌后,不含有致病性微生物,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超高温瞬时灭菌:采用超高温、短时间、使液体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致死的灭菌方法巴氏消毒:采用较低温度(一般60~82℃),在规定时间内,对食品进行加热处理,达到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目的。
是一种既能达到消毒目的又不损害食品品质的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密封的一种包装方法.。
大肠杆菌:在37℃,经24小时能使乳酸发酵、产酸、产气、需氧、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食品企业为保证食品卫生质量,在食品加工工程中应遵守的操作规范。
危害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生物危害低酸性罐头食品:指杀菌后平衡PH值在4.6及以下的罐头食品食品标签: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生产(加工)安全视频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
食品污染: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