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信息 第四课
- 格式:doc
- 大小:67.06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课图片记录瞬间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并说出常见的拍摄图片的设备,如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使用手机或数码相机拍摄图片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整焦距、选择拍摄角度、控制光线等,拍摄出清晰、美观的图片。
3.学生能够运用图片编辑软件,对拍摄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裁剪、旋转、调色等编辑操作,以及添加文字、贴纸等美化效果,提升图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4.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拍摄观念,明白在拍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利,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做一个负责任的拍摄者。
5.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如制作班级相册、记录校园美景、展示家乡特色等,选择恰当的在线平台获取所需的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资源,并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创作出简单的图片作品,如电子海报、图文并茂的文档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介绍常见拍摄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选择和操作合适的设备进行拍摄。
2.教授图片拍摄、编辑和美化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图片处理任务。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拍摄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捕捉到有意义和美感的瞬间。
2.培养学生在获取和使用在线资源时的版权意识和道德规范,以及在创作作品时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准备若干不同类型的拍摄设备,如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确保设备电量充足、功能正常,并配备相应的数据线和充电器。
2.提前在教室电脑上安装好图片编辑软件,如美图秀秀、醒图等,并准备好一些示例图片和素材,供学生练习和参考。
3.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在线资源平台,如百度图库、昵图网、千图网等,并提前检查这些平台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4.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学习资料,包括拍摄技巧指南、图片编辑教程、在线资源使用说明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随时查阅。
5.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电脑和一部拍摄设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组精美的图片,包括自然风光、人物肖像、动物特写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片的特点和魅力。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我的电脑》这一课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电脑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且学会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电脑,但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缺乏系统的了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基本认识,以及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了解各个部分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学会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电脑的各个部分,以及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等设备,进行直观演示和操作讲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电脑动画短片,引起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演示:教师讲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展示各个部分的作用,同时进行操作演示。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使用电脑的基本操作。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拓展延伸: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脑的其他组成部分和功能,如主板、内存等。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脑的组成:电脑的功能: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闽教版(2020)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鼠标操作有方法》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出自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主要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等,以及这些操作在计算机操作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鼠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为后续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鼠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学会鼠标的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等基本操作方法。
- 能够运用鼠标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 运用鼠标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2.教学难点:- 区分并掌握双击和右击的正确操作方法。
- 灵活运用鼠标进行计算机操作。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初级阶段,对鼠标操作充满好奇,但操作经验较少。
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脑中,哪个设备最重要,能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操作吗?”(引导学生回答鼠标)- 展示鼠标实物,简单介绍鼠标的组成部分(左键、右键、滚轮)。
2. 新课讲解- 指向:教师示范如何移动鼠标,使鼠标指针移动到屏幕上的特定位置,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 单击:教师演示如何快速点击鼠标左键,并让学生练习打开桌面上的图标或文件夹。
- 双击:教师先演示双击的正确方法(快速点击两次左键),再让学生尝试双击图标,观察其反应。
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一对一指导。
2024浙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进入在线平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中重要的一课,内容聚焦于引导学生认识和操作在线平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在线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在线平台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入在线平台的基本方法,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在线操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线平台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使学生掌握进入在线平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在线平台操作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熟悉在线平台的使用流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在线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在线平台的概念和种类。
-让学生掌握进入在线平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在线平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几个常见的在线平台图标(如钉钉、腾讯会议等),提问学生是否使用过,引出本课主题。
-简述在线平台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2. 新课讲解(10分钟)-讲解在线平台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种类和用途。
-演示进入在线平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登录账号等。
3. 学生操作(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尝试进入教师指定的在线平台。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拓展探究(5分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线平台的其他功能和用途。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点评。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点。
-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6. 布置作业(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进入其他在线平台,并记录下操作过程和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在线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第4课我和鼠标交朋友(教案)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武汉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我和鼠标交朋友”,是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四课。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认识计算机鼠标的功能,并通过课堂教学和互动实践,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鼠标使用的技能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在计算机中操作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计算机鼠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认识鼠标的部件及功能;3、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的意识;4、通过具体操作,提高学生对计算机鼠标的操作技能和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计算机鼠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掌握鼠标的部件及功能;3、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4、提高学生对计算机鼠标的使用技能和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计算机鼠标的使用技能和能力;2、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和操作法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鼠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同时在课堂互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鼠标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课堂,通过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鼠标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让学生以自己熟悉的方式,了解计算机鼠标的重要性和使用场景。
2、讲解鼠标的部件及功能在讲解鼠标的部件及功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口号教学和示范教学的结合,即在讲解的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
在讲解鼠标的不同功能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或者应用场景来介绍。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练习作业,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鼠标的操作技能和能力,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效果,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
4、总结课堂通过总结课堂,教师需要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计算机操作技巧,同时也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反馈,帮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加深学习效果。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四课《打开窗口找童趣》教学目标:1、了解“此电脑”窗口组成。
2、会浏览照片,会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软件听音乐、看视频。
3、会调整窗口的大小,会调整窗口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老师的计算机里有很多小时候的照片,还有很多儿歌、动画片等,我想把它们找出来看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讨论各抒己见。
二、认识windous操作系统和窗口的组成。
1、老师简介Windows操作系统。
2、看图4-1.认识窗口的组成。
双击桌面上的“此电脑”图标,打开“此电脑”窗口,依次在窗口里找到“标题栏”“菜单栏”“地址栏”“滚动条”“导航栏”“工作区”的位置。
3、将鼠标指针分别指向窗口右上角的三个按钮,稍作停留。
看看计算机会会给你什么提示。
(会出现“最小化”“向下还原”“关闭”提示。
)三、学习浏览打开文件夹,欣赏文件夹里的照片。
1、①双击“照片”文件夹。
②选择查看方式。
③双击《4岁写真》照片。
2、观察图4-2,欣赏D盘里的照片。
学习使用控制按钮区的“上一张”“下一张”按钮。
3、单击“最大化”“最小化”按钮。
观察窗口的变化。
四、学习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
1、观察图4-3 学习打开软件步骤。
①单击“开始”按钮。
②单击“Windows附件”。
③单击“Windows Media Player”2、看图4-4,在打开的软件界面上依次找到“菜单栏”“播放区域”“播放进度条”“上一个”“下一个”“控制按钮区”3、看图4-5,按照图上提示的步骤打开儿歌。
4、思考:怎样才能连续播放音乐。
5、看图4-6,①按住鼠标右键拖动鼠标选择多个音乐文件。
②把文件拖动到播放列表中。
6、实践操作。
①在任务栏右端找到音量图标,试着调整音量的大小。
②试着使用“播放”“暂停”“停止”等按钮来体会音乐的播放。
五、学习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 软件看视频。
1、看图4-7 ,使用鼠标右击视频文件,选择“打开方式”子菜单中的“Windows Media Player ”打开动画片。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1. 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头思故鄉。
《春曉》春眠不覺曉,处处闻啼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知识点《登鹳雀楼》本篇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该诗以描写“放眼下观”、“上远眺望”为主要意境,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人生态度。
常见生字词汇:黄河、千里目、丹凤、羽毛、振翅。
《静夜思》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选取“明月”“故乡”等意象,表现了墨客随性自白、怀念故乡的感情。
常见生字词汇:舉頭、低头。
《春曉》该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写了“春晨醒来”的美妙景象。
诗歌选取“春天”“鸟语花香”等意象,传达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的希望。
常见生字词汇:花落、知多少。
3. 教案课前准备1.展示诗歌,引入主题。
2.学生阅读古诗,学习字词。
课堂教学1.分别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分析诗歌内容,理解意境。
2.分组,几组同学互相朗读选择的古诗,并讲述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古诗的知识点和生字词汇。
4.自由发挥,让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寻找新的方法,并且为他们提供有关的帮助。
课后复习1.回顾古诗内容,巩固生字词汇,以备课堂使用。
2.写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将他们写好的文章分享给其他同学。
结论《古诗三首》是应该学会的经典诗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和常识。
这些诗歌能够让学生具备用语言抒发自己感情和情绪能力。
《神奇的窗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四课神奇的窗口,通过学习窗口的组成以及窗口的基本操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学习热情比较高涨,但大部分同学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需要教师有耐心认真讲解,反复指导。
教学内容:窗口的组成及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窗口并知道窗口的组成部分。
2.学会移动窗口、调整窗口大小和切换窗口的基本操作,并能熟练地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懂得应用窗口的基本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对电脑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窗口的各个部分。
教学难点:移动窗口、调整窗口大小的方法和切换窗口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指导学生练习打开计算机,双击"此电脑"图标。
师:这时我们发现桌面上打开了一个长方形区域,我们称这个长方形区域为窗口。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窗口的组成和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新授(4+13+6+6=29分钟)1.窗口的组成(4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桌面上的长方形区域叫作窗口(出示幻灯片),窗口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学生看书找答案)窗口的第一行是标题栏,标题栏里显示窗口的名称:当前我们打开的是"此电脑"窗口,所以标题栏里显示"此电脑"字样;窗口的右上角分别是"最小化"、"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窗口的第二行是菜单栏:菜单栏中列出了各种对窗口进行操作的菜单命令;窗口的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中排列着常用的命令按钮;最下面的是状态栏:显示窗口当前的一些信息;2.调整窗口大小(13分钟)当我们觉得窗口的大小并不合适,我们要怎么调整窗口大小?下面就同老师一起学习调整窗口大小。
学习平台,账号和密码最好也不能一样,一旦密码泄露,个人隐私会遭到威胁。
(四)在学习平台上开展学习
教师活动:在学习平台上浏览课程资源,找到感兴趣的课程,并按学习提示开展学习。
1.在之江汇教育广场上搜索“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学习。
2.在中国载人航天网浏览“天空课堂”相关主题课程,初步了解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并将这一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讲解关键点。
三、拓展延伸
1.输入账号和密码时:
遇到大写字母遇到特殊符号
2.与同学在线交流你感兴趣的学习平台及其主要内容
序号学习平台名称主要学习内容
1
2
3
……
四、课堂总结
线上线下学习的差异
浏览各类学习平台
登录学习平台
在学习平台上开展学习
五、作业
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之江汇教育平台的注册。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4课《修饰段落》教案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教材分析】《修饰段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4课内容,其教材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节课主要围绕Word软件中的段落修饰功能展开,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段落对齐、缩进、行间距调整等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档排版和美化能力。
首先,从教材内容来看,《修饰段落》这一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段落的对齐方式、缩进设置以及行间距的调整。
这些知识点是Word软件中的基础操作,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使用的技能。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文档的排版技巧,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美观度。
其次,从教材的教学目标来看,本课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提升。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教材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段落修饰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材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策略。
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此外,从教材的难易程度来看,《修饰段落》这一课的内容相对基础,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示,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段落修饰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实践活动和拓展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从教材的评价与反馈来看,《修饰段落》这一课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教材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和测试题目,检测学生对段落修饰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作品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段落对齐、缩进、行间距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够掌握在WPS Office文字处理软件中设置段落对齐、缩进、行间距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