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完整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优质】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马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土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丹麦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为德雷克海峡。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分界线: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呢奥天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土王子角一线。
为白令海峡的最窄处。
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低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亚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组尔—河姆森海峡、设德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至南极大陆。
第二节七大大洲和四大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2、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
3、通过阅读大洲大洋的分布图,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征,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重点与难点1、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海陆分布大势与特征1、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是: 陆地,海洋。
2、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是什么,〔教师〕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今天,我们共同探究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
四大洋的分界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
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累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51’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16’线为界。
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即楚科奇半岛的克利古贡角与苏厄德半岛的约克角连线。
太平洋与大西洋的界线:通过合恩角的经线即从火地岛沿德雷克海峡西端到查理斯角连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界线:沿马六甲海峡北端、苏门答腊岛西岸、爪
哇岛南岸、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南岸,澳大利业大陆、巴斯海峡、塔斯马尼亚岛,再大致沿146°52'E到南极一线为界。
大西洋与印度洋的界线: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经线(东经20度)。
世界七大洲的位置及洲际分界线七大洲半球位置:亚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欧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非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西北部有些小岛屿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地跨南北半球。
北美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绝大部分位于西半球,格陵兰岛有小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全部位于北半球。
南美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全部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有小部分位于北半球。
大洋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有一些岛屿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有部分岛屿位于北半球。
南极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有小部分位于西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全部位于南半球。
七大洲经纬度位置:亚洲纬度位置: 10°S~80°N 26°E~169°W ,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欧洲纬度位置: 36°N~71°N 10°W~66°E ,地跨温带和寒带。
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非洲纬度位置: 35°S~37°N 17°W~51°E ,地跨热带、温带。
大部分地区在热带。
北美洲纬度位置: 7°N~72°N 170°W~20°W ,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
南美洲纬度位置: 12°N~54°S 79°W~35°W ,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大部分地区在热带。
大洋洲纬度位置: 30°N~55°S 113°E~120°W ,地跨热带、温带。
绝大部分地区在热带和亚热带。
南极洲纬度位置:62°S~90°S 全经度。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七大洲】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
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四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太平洋:世界海洋中面积最阔、深度最大、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
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长度约1590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约为109900千米。
总面积17868万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积的二分之一。
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全世界有6条万米以上的海沟全部集中在太平洋。
太平洋海水容量为70710万立方千米,均居世界大洋之首。
世界四大洋的分界线红色线,就是四大洋的分界线标准:采用国际水文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对四大洋的划分。
2000年IHO将南冰洋定为大洋,之后IHO的资料中都称五大洋,但是我国仍然采用四大洋说法,所以本文还是讲解四大洋。
不过本文会在最后介绍南冰洋。
太平洋与北冰洋的界线白令海峡界线:亚洲大陆最东端杰日尼奥夫角Мыс Дежнёва(北纬66°4′45〃、西经169°39′7〃)和美洲大陆最西端威尔士王子角Cape Prince of Wales(北纬65°35′47〃、西经168°5′5〃)之间的连线。
(分界线与海峡中两个小岛无关)印尼诸海与印度洋分界线:尽量沿着小巽他群岛的南海岸走(萨武海属于太平洋)。
帝汶海与阿拉弗拉海分界线:帝汶海与阿拉弗拉海分界线为马鲁古群岛最南部的塞拉鲁岛Pulau Selaru最南端阿鲁苏角Tanjung Arousu(南纬8°20′44〃、东经130°46′4〃)和澳大利亚北部科堡半岛Cobourg Peninsula最西端顿角Cape Don (南纬11°18′9〃、东经131°45′31〃)之间的连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分界线北段:马六甲海峡-马来群岛西南海岸(各岛之间的海峡基本都属于太平洋)——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分界线马六甲分界线:亚洲大陆最南端皮艾角Tanjung Piai(北纬1°15′58〃、东经103°30′39〃)——小伊乌岛Pulau Iyu Kecil(北纬1°11′28〃、东经103°21′11〃)——小卡里蒙岛Karimun Kecil(北纬1°9′59〃、东经103°23′20〃)——克达布角Tanjung Kedabu(北纬1°5′36〃、东经102°58′37〃)之间的连线。
*七大洲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七大洲的地形特征亚洲地形基本特征第一,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第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400米)和辽阔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征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
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东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
非洲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裂谷带,长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连串狭长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
中部是广大的刚果盆地,原为广阔的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
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欧洲地形基本特征第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3,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第二,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大地区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部分地区呈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
第四,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世界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
七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四大洋的分界线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⑤大西洋与印度洋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
20°线至南极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