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平等教育家长手册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42
单亲家庭中的性别教育在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日益增多。
由于离婚、丧偶或其他原因,家庭中只有一个父母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在这种家庭结构中,单亲家长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尤其是在性别教育方面,父母应注意平等、尊重和包容的原则,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性别身份。
首先,单亲父亲应重视对孩子的性别教育。
在传统观念中,父亲往往被认为是阳刚之气的代表,更多地关注男孩的成长。
然而,在单亲家庭中,父亲同样需要了解和关注女孩的成长。
父亲应花时间和女孩共处,了解她的需求和兴趣。
鼓励女孩勇敢自信,并提供与之相关的支持和机会,例如参加体育活动、学习科学技术等。
同时,父亲也要树立模范榜样,教导男孩关爱他人、尊重女性,以塑造积极阳光的男性形象。
其次,单亲母亲同样承担着培养孩子性别认同的重要责任。
母亲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选择,不强迫孩子在性别角色上过分符合社会的期待。
她们应该鼓励男孩积极表达情感,展示温柔和关怀的特质,同时给女孩树立自强不息的榜样。
母亲还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加适合他们性别的活动,例如男孩学习音乐、绘画,女孩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以拓宽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此外,在单亲家庭中进行平等性别教育也非常重要。
父母应让孩子了解到性别不应成为对个人能力和兴趣的限制。
孩子应该学会尊重不同性别的看法和行为,并且避免将性别刻板印象强加给自己或他人。
父母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电影等方式,教育孩子关于性别平等的概念,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和包容性。
最后,在性别教育中,单亲家长要坚持与孩子的沟通。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父母可以了解他们对性别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及时纠正任何误解或刻板印象。
开放、诚实和包容的对话是帮助孩子发展良好性别认同的关键。
总之,在单亲家庭中,性别教育是父母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
父母应根据子女的性别特点,重视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和平等观念。
单亲家庭并不意味着孩子在性别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而是需要父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引导他们。
如何进行有效的性别平等教育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而性别平等教育则是推动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的关键。
有效的性别平等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性别平等教育呢?首先,要从树立正确的观念开始。
教育者自身需要深刻理解性别平等的内涵,认识到性别平等并非是要让男女完全一样,而是要在尊重生理差异的基础上,给予男女平等的机会、权利和尊重。
同时,也要摒弃那些传统的、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观念,比如“男主外,女主内”“男孩要刚强,女孩要温柔”等。
只有教育者自身的观念正确,才能更好地向受教育者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
在教育内容方面,应当涵盖多个领域。
一是要让人们了解性别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但要强调这些差异不是决定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因素。
比如,女孩在力量上可能普遍不如男孩,但这并不意味着女孩在其他方面不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二是要介绍历史上和现实中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利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让大家明白性别平等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共同维护和推进。
三是要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揭示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
教育方法也至关重要。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教育效果。
比如,课堂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们就某个与性别平等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加深对性别平等的理解。
角色扮演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性别的角色在特定情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组织参观相关的展览、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家庭在性别平等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在家庭中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氛围,比如共同承担家务、平等参与家庭决策等。
同时,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期望和方式上,也不应因性别而有所区别,要鼓励男孩和女孩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性别平等教育性别平等教育是指通过向社会成员传授性别平等的理念与价值观,消除性别差异、促进性别平等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的目的是改变人们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平等对待男性和女性,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一、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统社会中,男女角色被严格划分,女性被认为更适合在家庭中照顾孩子,而男性更适合承担经济责任。
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和偏见严重制约了女性的发展,并导致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通过性别平等教育,我们可以改变这种现状,为男女创造一个公平、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性别平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 尊重差异:性别平等教育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被平等对待,不因性别差异而受到歧视或限制。
它要求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不将性别作为判断他人能力和价值的唯一标准。
2. 平等机会:性别平等教育要为男女提供平等的机会。
这包括教育、就业、政治参与等各个领域。
通过平等机会的提供,我们可以消除性别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
3. 反对歧视:性别平等教育要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
无论是言语上的歧视还是行为上的歧视,都应该被严肃对待并加以纠正。
只有全面消除歧视现象,才能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
三、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途径1.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下一代人的重要场所。
通过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小树立平等的观念,受到正确的性别观念教育。
2.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给予男女平等的待遇和机会,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独立思考和判断。
3. 媒体宣传: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媒体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促使更多人关注、思考和参与到性别平等的实践中来。
四、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与挑战性别平等教育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了多年的性别平等教育之后,社会性别平等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女性在教育、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地位逐渐提升,男女角色的划分逐渐模糊。
学校性别平等教育手册一、引言:性别平等的重要性性别平等是一个全球议题,它追求男女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
在当今社会,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主体的地方,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去教育学生认识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二、定义性别平等性别平等并非要求男女完全一样,而是要求男女在相同的条件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性别平等鼓励人们打破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反对对性别的偏见和不公平对待。
三、平等教育的意义平等教育是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明白性别的社会建构,培养他们尊重性别多样性的观念,并推动性别角色的积极变革。
四、教师的角色与责任教师是学校性别平等教育的关键角色。
教师应推崇男女平等,鼓励学生超越经典刻板印象,实现潜能。
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教导他们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利益。
五、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1. 反对性别歧视:学校应教导学生不要歧视他人,尤其是基于性别的歧视。
学生应学会认同和尊重性别多样性,并且反对所有形式的性别歧视。
2. 感知性别平等:学校应该提供正面的角色模型和案例,让学生感知到性别平等的力量和美好。
通过讲述成功的男性和女性故事,学生可以意识到性别不是决定命运的因素。
3. 温和性教育:学校必须提供科学准确的温和性教育,教导学生正确对待性别、性别身体以及性别观念。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性别歧视观念。
4. 打破性别偏见:学校应教育学生不要受传统性别角色限制,男生可以选择烹饪、家务等女性传统工作,女生可以选择科学、工程等男性传统工作。
六、性别平等教育的实施方法1. 整合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将性别平等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各科目中,使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中都能接受到这样的教育。
2. 多元化的教材选择:在选择教材时,学校要尽量选择包含性别平等内容的教材,以提升学生对性别平等观念的认同。
3. 培训教师:学校可以组织性别平等教育的培训课程,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和教育能力。
性别平等教育方案总结现如今,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性别平等教育方案是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和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校内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总结性别平等教育方案的相关内容和有效方法。
一、校内教育校内教育是培养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关键环节。
首先,学校应该明确包容和尊重的教育理念,提倡男女平等,摒弃性别刻板印象。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开设性别平等课程,向学生传授性别平等的知识,以增强他们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学校还应设立性别平等教育活动,如座谈会、讲座等,让学生能够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进一步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落地。
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性别平等意识培养的首要环节。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树立性别平等的榜样,摒弃对孩子的性别偏见和歧视。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男女平等的故事、开展性别平等意识的讨论,引导孩子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平等对待男女不同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平等看待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性别平等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媒体可以呈现性别平等的案例和角色模范,引导公众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妇女和弱势群体的权益,推动性别平等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的落实。
此外,社会组织还可以开展性别平等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和关注度。
四、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是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关键一环。
学校应该提供公平的教育资源,消除性别对教育机会的限制。
政府应该加大对性别平等教育的投入,提高女性和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机会。
同时,教材也应该包含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消除对女性或男性的刻板印象。
五、师资队伍培养师资队伍是有效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的保障。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性别平等教育的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性别意识和教育水平。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性别平等的传递,激发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思考和认识。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的性别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
性别教育旨在帮助孩子理解和尊重性别差异,树立平等和尊重的价值观。
作为父母,我在家庭教育中的性别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下面是我对家庭教育性别教育的心得体会。
1. 推崇平等和尊重在性别教育中,我始终强调性别平等和尊重。
我相信每个人,不论性别,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和尊重。
我鼓励我的孩子们不要以性别为依据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应该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不受性别角色的限制。
2. 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在家庭教育中,我努力消除性别刻板印象。
我给予孩子们平等的机会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和角色,不限制他们只能选择某些典型性别所谓的“适合”事物。
例如,我鼓励女孩子学习科学和技术领域,同时也鼓励男孩子对音乐和绘画表现兴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摆脱性别刻板印象,以真实的自我去追求他们的梦想和兴趣。
3. 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性别教育中,我始终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和角色。
当孩子们表达出对某个事物或角色的喜爱时,我会尊重他们的选择并提供支持。
例如,如果女儿对足球感兴趣,我会鼓励她参加足球活动,并帮助她培养相关技能。
无论孩子的选择是符合传统的性别角色还是不符合,我们作为父母都应该尊重和支持他们的选择。
4. 指导性别意识表达在性别教育中,我也注重指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性别意识。
我鼓励孩子们勇敢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性别身份,并且尊重他人的性别身份。
我教导他们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称呼他人的性别,避免对性别的歧视和刻板印象。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正确的性别意识表达,建立尊重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5. 平等分配家务在家庭教育中,我也注重平等分配家务。
我将家务活动视为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而不是特定性别的责任。
我鼓励所有的孩子参与家务活动,无论是做饭、洗碗,还是打扫房间等。
通过平等分配家务,我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他们明白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承担家庭责任。
如何进行有效的性别平等教育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有效的性别平等教育至关重要。
性别平等教育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性别平等教育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我们应该认识到,性别只是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能力和价值的区分标准。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拥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发展个人的才能。
这就需要我们摒弃那些传统的、刻板的性别印象,比如“男主外,女主内”“男孩应该坚强,女孩应该温柔”等等。
这些观念往往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性别不平等。
教育工作者在性别平等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性别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
在课堂上,要平等对待不同性别的学生,给予他们同等的关注和机会。
例如,在组织课堂讨论、分配小组任务或者选拔班干部时,不能因为性别而有所偏向。
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当出现性别歧视的言论或者行为时,及时加以纠正和教育。
课程设置也是实现有效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在不同学科中融入性别平等的内容。
比如,在历史课上,可以讲述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和成就;在语文课上,分析文学作品中对不同性别的描写和刻画,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性别偏见;在科学课上,介绍女性科学家的故事,打破“科学是男性领域”的错误观念。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家庭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性别平等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男女平等的氛围。
例如,在家庭分工上,不要让家务劳动仅仅由女性承担,而是共同分担;在孩子的兴趣培养和职业规划上,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因为性别而加以限制。
此外,媒体也应该承担起传播性别平等观念的责任。
影视作品、广告、新闻报道等都应该避免传播性别歧视的内容,多展示性别平等的正面案例。
家庭教育性别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性别教育越来越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视。
性别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理解并正确对待性别差异,培养他们平等尊重、关爱他人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认同。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并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家庭教育中的性别教育尤为重要。
一、性别平等的意识培养性别平等是性别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并向孩子传递这种价值观。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告诉孩子男性和女性在家庭、社会和职业中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同时,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受性别刻板印象的限制,让孩子认识到性别不是限制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因素。
二、性别教育的视角拓宽家长在进行性别教育时,不仅要关注女孩的成长需求,还应关注男孩的成长需求。
传统观念中,对男性的期望更多是强调力量、勇敢和竞争力,而对女性的期望则更多是强调温柔、善良和容忍。
然而,现代社会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因此,家长应该拓宽性别教育的视角,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让他们学会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三、平等教育和个性培养相结合在性别教育中,家长应重视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特点。
有些男孩可能对艺术、文学等有浓厚兴趣,而女孩可能对科学、数学等有特长。
家长应尊重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不要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发展出自己的特长,实现个人的价值。
四、传递正确的性教育观念性别教育必不可少地与性教育联系在一起。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通过引导和教育,传递正确的性教育观念给孩子。
家长可以通过讲述生理知识、培养正确的性别自我认知、强调性别平等等方式来进行性教育。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降低性别歧视和性侵害的风险。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家长应该重视性别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对待性别差异并影响他们的成长。
只有通过正确的性别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有健康性别意识的下一代,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性别教育问题在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父母对子女的性别教育应该早早地开始,确保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的性别观念、健康的性别角色认同以及平等尊重的态度。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性别教育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性别教育的重要性性别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和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性别观念和角色认同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性别认同,从而提高自尊、自信和人际关系的质量。
另外,性别教育还能增加孩子对性别平等的认知,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态度,避免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
二、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教育中,家长应注意消除性别刻板印象。
很多时候,父母在对待男女孩子时存在偏见,例如将男孩子视为强壮和聪明的代表,女孩子则被期望要温柔和体贴。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发展他们自身的特长和兴趣,而不是被限制在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里。
三、平等对待男女孩子家庭中的性别教育需要保持公平和平等。
父母应该对待男女孩子一视同仁,不给予特殊待遇或给予不公平的评价。
例如,家长不应该只赞扬男孩子的勇敢和聪明,而忽视女孩子的努力和智慧。
平等对待有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价值,并鼓励他们追求平等和正义。
四、开展性别教育对话与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对话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孩子讨论关于性别的话题,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性别偏见。
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男女的生理差异和性别角色,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和职业。
五、鼓励性别平等行为除了言传身教外,父母还应该通过鼓励性别平等行为来进一步强调性别教育。
例如,鼓励男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女孩子学习科学和技术等传统被认为是男孩子领域的知识。
这有助于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培养孩子在平等条件下追求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结论性别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应该及早开始性别教育,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平等对待男女孩子,并通过对话和鼓励性别平等行为来加强性别教育。
如何提升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家庭教育中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话题之一。
由于家庭负责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因此让孩子了解性别平等意识十分重要。
性别平等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
一、关注言行举止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说不做会影响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对男孩和女孩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尊重孩子的性别,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
例如,在购物方面,不要过分强调男孩和女孩的服饰差异,而是根据孩子的个性和追求来选择适合的物品。
二、性别角色平等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明显的性别角色差异。
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家事和工作不应该有性别的区别,男女都需要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了解男女在思考、做事方面的异同,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承担的家庭责任。
三、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通过媒体、互联网等途径,让孩子了解世界上的性别平等问题,学习人权和基本自由知识,增强尊重他人的能力和意识。
如观察、解读并讨论电视电影中关于性别平等的问题,或阅读性别平等方面的文章,让孩子从中学习和思考。
四、多角度思考性别平等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平等,而且还包括不同族裔、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平等。
让孩子多角度思考性别平等的问题,了解不同文化、信仰和地区的平等现状,让他们学会自我审视,并拥有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总之,家庭是孩子性别平等意识的根基,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培养,可以让孩子了解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积极践行。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行一致,性别角色平等;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和多角度思考,都是提升孩子性别平等意识的有效方式。
性別平等教育家長手冊【本書目錄】主編說明.........................................................................吳嘉麗01 兩性平等教育理念篇:邁向兩性平等新世紀...........................李元貞03 親職家庭篇:扮演優質父母................................................林綠紅12 身體篇:我就是我的身體...................................................林綠紅19 大眾文化篇:鏡頭下的性別................................................孫自弘27 交友互動篇:青蘋果的滋味................................................宋順蓮33 同性戀篇:從差異中學習尊重.............................................鄭美里40 性別觀念篇:穿裙子一定是女生?......................................吳瑪俐47 人身安全篇:拒絕暴力‧身體自主!....................................涂秀蕊54 學校生活篇:校園/性別..........................................吳映琴‧馬蕙蘭61 生涯規劃篇:主宰自己的生涯.............................................薄慶容69 附錄 (78)撰述群簡介……………………………………………………………………¡Ⅰ.兩性平等教育理念篇—邁進兩性平等新世紀李元貞男女平等的觀點,在父權的歷史中,開啟於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前後,與近代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步。
20 世紀的人類可以留給21世紀人們的珍貴禮物不多,法國大革命的通俗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乃是其中之一。
而自由、平等、博愛這三個觀念,必須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平等的觀念尤其重要,它是未來社會和諧共存的基礎。
「平等」首先是人人平等的概念,印度佛教與現今環保的觀念,更進一步提倡眾生平等,以糾正人類社會如生物界常見的弱肉強食現象,來保護地球的生命與人類文明。
台灣的社會也在20世紀初捲入男女平等的思潮中,接受歐美、中國、日本現代化的思潮影響,開始有女人與男人同是人的觀念,讓女人從小與男人接受同等的教育,讓女人走出家庭出外就業,最後,女人也可以投票及做政治人物。
以台灣目前已有女性副總統來看,大家一定覺得台灣女權高漲。
雖然如此,但在一般人的生活中,男女平等的觀念並不容易實踐,可謂知易行難,大家仍須在教育上多費心思。
對做家長的人來說,我們的孩子是要生活在21世紀的人類社會。
他/她所面對的世界,不只是男女平等的社會,更是性別可以多元、選擇的社會了。
除了兩性的平等,還包括性別中種族、階級、性慾取向的平等。
不必說美、日,台灣也與全球在男女同性戀、原住民、外籍勞工的要求平等的運動下,將平等的概念彰顯出更深更廣的面貌。
面對如此發展的21世紀,做父母的我們將如何教育子女呢?俗語說:「言教不如身教」,要想讓自己的子女適應及掌握21世紀的社會,必須做家長的我們也瞭解及認同新觀念,才能幫助自己的孩子掌握未來。
嚴格說,男女平等的觀念並不多麼新,只是我們的社會還有很多人不肯面對現實,或者不願意參與發展人類平等的社會觀念,仍然以為重男輕女是好的生存策略,對未來缺少前瞻性。
依我來看,死抱舊觀念的父母,一定會阻礙他們的子女成長,尤其他們女兒的發展。
如果想要迎接21世紀,父母實在需要以身作則,多吸收新資訊,才能真正教育自己的子女、幫助子女發展。
本篇與其他篇一樣,採取具體問答題的方式來談男女平等的觀念,不見得有系統,卻以貼近生活問題或社會事件如公娼爭議來切入平等的概念。
每個問題常提供不止一個答案,以說明多元化社會觀念的包容與彈性。
本篇第一題是傳統父親想要轉變的心聲,是個值得贊賞的新好男人。
第二題處理到長輩保守觀念的干擾家庭男女平等教育的情況,以務實的態度提供解決辦法。
第三題則強調尊重女兒的興趣來幫助她發展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因傳統性別觀念作祟而埋沒她的才幹。
第四題觸及複雜的性問題及性工作者(多半為貧窮女人)的公娼事件,正是在男女不平等之中還看到階級不平等的問題,但一般人只會注意色情行業的不道德性,如此簡化問題自然政府的掃黃無法消除色情。
第五個問題是提醒為人妻者必須爭取家庭裡的平等關係,如此對子女認識兩性平等的生活教育才會更有效。
希望這種問答方式能達到大家的需求。
問題1(Ⅰ-1)我一向支持男女平等,也希望下一代的兒女培養成這樣的觀念與習慣。
但是由於過去成長環境的關係,早已習慣男主外、女主內。
身為父親的我,不習慣做家事,也不習慣與孩子親熱,有時真想改變一下自己,要如何做才比較自然與自在?【答一】能這樣的檢視自己,並想改變自己,已屬難得。
建議你把這樣的想法跟自己的另一半商談。
商談的時機可以找對方的生日、或結婚紀念日、或者乾脆安排一個兩人的約會。
通常女方一定會樂於獻策並製造機會。
其實言語之間的關心與體貼就是最好的開始。
做家事並不只是洗碗、做飯、洗衣、掃地。
工作之餘多留一些時間在家,與家人互動的機會自然就會增多。
當孩子考試考不好、或遇到挫折、或值得嘉獎時,都是摟一摟肩膀,表示關心與親熱的好時機。
讓太太每週有一天完全的休假,或適時的外出幾天度假,也是讓自己有機會表現的好方式。
【答二】對男人來說,在觀念上支持男女平等容易,在行為上實踐男女平等困難,所謂知難行易是也,主要的原因在於行為需要勇氣和自我犧牲,更需要自我警惕與反省能力,千萬記得改變的第一步最難,所以撿個小地方開始,當妻子匆匆趕著去倒垃圾時,順手幫忙一下,下一次你就不難主動自己去倒,倒久了你就會你就會覺得男人本來就該這樣分擔家事的。
對孩子平日很嚴肅,一天突然擁抱他,不但自己覺得像演戲,真做了,孩子可能還會嚇一跳,但在他們有特別表現時,由衷的稱讚,順勢的摟抱,沒有人(包括你自己)會覺得肉麻,而親熱也自然就可以接續下去。
【答三】1.先由小處著手:例如幫忙擺碗筷,收拾桌子、掃掃地等小事著手,有時也要求孩子一齊做。
2.找機會露一手:向太太請教一、二樣拿手菜,在特殊的日子做出來,讓兒女驚奇,也容易瞭解男女平等的概念。
3.常常向兒女拍拍手:多鼓勵、少苛求,放下作父親嚴肅的身段,自然容易與兒女為伍。
4.等這些小事做習慣了,就會知道下一步能怎麼做。
而且如此用心後,家庭勢必有新的氣氛出來,該做什麼就更明白了。
問題2(Ⅰ-2)雖然我和我的先生都同樣在工作上班,也一同分擔家務,但是公婆觀念卻十分傳統,他們一看到先生在做家事就冷言冷語,對孫子也特別疼愛與明顯的偏心。
我常有無力回天的感覺,有什麼建議嗎?【答一】1.作媳婦的對公婆的確很難開口說理。
如果能取得先生的同意,由兒子在適當的時候向父母解釋,現在時代不同啦,一起做家事,還能增加聊天的機會嘛。
更何況大家都一樣工作辛苦。
可以提醒老人家,不要因過份疼愛孫子,反而慣壞了孫子。
2.除了兒子外,大姑、小姑也是勸說自己父母的適當人選。
3.如果這些都行不通,只有暫時忍耐,希望婦女團體在大環境的努力,可以早日對男性與老人家有所影響。
4.不過對下一代,仍應適時的讓他們明瞭,老人家的看法與習慣已難改變,但是今天時代已不同,未來更是一個兩性共治、男孩女孩一樣好的時代。
【答二】公婆的觀念難改,就遷就一點,不要在公婆面前指使先生做這做那的,要不然公婆在時,乾脆和先生心照不宣,誰都不做了,待公婆走後再說,也是個好辦法。
避免公婆對先生做家事以及對子女教養上的干擾,最好避免一起住,若有必要奉養公婆,那麼選擇上下層或在附近居住最理想,「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有時是最佳的長期策略。
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基本上錯綜複雜,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婆媳之間絕非只有愛和關懷,嫉妒、怨恨一定夾雜其間,反覆輪轉,理解、尊重、善意應該是對待家人,尤其是公婆的基調,但個案處理則需要智慧與技巧。
【答三】1.先試著將自己的感受說給先生聽,讓他知道這種氣氛與教養態度對人的影響,以爭取他的瞭解,以使他能夠與其父母溝通,請他們改變一下。
就算人有舊觀念改不掉,至少也不應該明擺著傷害到別人!2.如果先生與公婆的溝通無效,也可學著把耳朵封起來,對公婆的冷言冷語充不聞。
不妨將重點放在與先生的溝通,只要夫妻態度一致,對兒女平等對待,祖父母的影響還是有限的。
3.如果先生溝通不成,自己也忍耐不住,也可以考慮以自己明講的方式,把道理說個清楚,自己只要情理上站得住腳,其他就看著辦。
不過此舉必須理直氣和才能通。
4.若前三法皆不成,則只要他們一冷言冷語,你就馬上離開家事的位子,或出門,或做自己其他的事,好讓他們知道,就算請佣人,也要對人有起碼的尊重。
問題3(Ⅰ-3)雖然說現在講求男女平等,女性也需要出去工作賺錢,但是我仍然覺得女兒如走入非傳統行業,如做工程師、當醫生、作公關業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
如果遵循傳統,作個家庭主婦,或者當個老師,不是輕鬆又有福氣嗎?我們何必鼓勵女兒進入激烈的競爭場域,去辛苦一輩子?【答一】人各有志,人也各有其個性,順其志,毋戕其性。
導其性,毋斲其志,幫助孩子,發掘她的興趣,而后傾注心力,無怨無悔、快樂自在。
俗話說:一枝草一點露,行行出狀元,天生我才必有用,其關鍵在於所選的職業孩子是否有興趣,及是否適合她的能力和性向,不應該以性別作為阻礙女孩人生發展的藉口。
【答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向與興趣,人能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即使辛苦也心甘情願,甚至樂在其中。
所以,何必先入為主的幫她鎖定位子,侷限她的發展呢?將來的世界及家庭分工或與現今不同,而且生兒育女的責任,也可以有多種選擇,何必用今日的情勢與眼光去為下一代做未來的打算呢?所以還是順著她的性向、興趣發展為宜。
【答三】其實任何工作都可能辛苦或不辛苦,端看個人的付出或對這份工作的是否認同。
做一分自己不喜歡或者深覺沒有成就的工作,相對的就會覺得很辛苦、不愉快。
反之,如果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得到別人的讚美,很有成就感,即使辛苦,也是心甘情願的。
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發覺自己的專長與興趣,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我們希望為孩子開拓更廣闊的天空,更多的選擇。
不過父母可以過來人的經驗,為孩子分析各行各業的優缺點,讓孩子試著為自己做一選擇。
人的一生其實充滿了機會與變化,年輕人只要不斷充實自己,肯努力、別想依賴他人,那麼他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所好,他就是有福氣的人。
問題4(Ⅰ-4)前一陣子「公娼」事件鬧得很大,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兒子問:為什麼有些支持男女平等的進步女性居然也支持公娼?我一時竟也答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