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011下)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5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00034真题、答案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 D ) 1-11A.马克思B.孔德C.斯宾塞D.韦伯2.“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D ) 14-342A.科学技术B.理论知识C.信息技术D.专业与技术人员3.社会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A) 1-5A.斯宾塞B.涂尔干C.韦伯D.孔德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 A) 14-336 A.1982年 B.1983年 C.1981年 D.1984年5.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 B ) 1-13A.哥伦比亚学派B.芝加哥学派C.哈佛学派D.牛津学派6.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 C ) 2-35A.整体性特征B.综合性特征C.实证性特征D.应用性特征7.个人地位获得模式强调对获得新职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D ) 11-272A.父亲的职业B.本人第一个职业C.现职业D.本人受教育水平8.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 A) 4-96A.文化交流B.文化濡化C.文化交往D.文化比较9.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 B ) 4-85A.文化特性B.文化模式C.文化结构D.文化特质10.“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样吃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B ) 4-82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11.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 D ) 6-140A.合作B.交换C.竞争D.冲突12.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 A) 4-87A.习俗B.道德C.法律D.宗教13.相距365厘米以上的距离,是( D ) 6-146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4.职业学校教育属于( A) 5-113A.基本社会化B.再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15.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 B ) 7-159A.0—10人B.0—20人C.0—30人D.0—40人16.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 C ) 8-194A.股份制公司B.公共部门C.政府D.第三部门17.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B ) 8-197A.利润最大化B.非营利性C.提供公共物品D.有组织性18.教育制度的潜功能表现之一是( B ) 9-212A.社会化B.缩小收入差距C.文凭功能D.社会选择19.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14-337A.工业化B.经济发展C.农业发展D.服务业发展20.属于人群类别的是( B ) 7-154A.消费者协会B.看热闹的人群C.工会组织的旅游团D.训练的军队士兵21.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D ) 10-226A.社会化B.社会保障C.社会控制D.经济生活22.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是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这是社会分层理论流派中的( C ) 11-257A.进化论B.冲突论C.功能论D.交换论23.“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的存在和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之间的平衡关系,即( C ) 8-187A.组织目标与成员需要B.组织与环境C.组织成员的贡献与满足D.组织制度与社会文化24.社会制度起源于( C ) 9-202A.民俗民德B.立法的制度C.人类的需要D.统治者的需要25.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A) 12-288A.形式主义B.退缩主义C.创新D.反叛26.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C ) 10-233A.工业化水平高B.精神生活丰富C.人口集中度高D.全面的有机组合27.李某原是某机械厂厂长,后调到同级的公司当经理,李某完成的社会流动是( C )11-271A.自由流动B.垂直流动C.水平流动D.代际流动28.“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指的是文化的( A) 4-82A.创造性B.习得性C.共享性D.累积性29亚国家组织或秘密团体对非战斗目标发起有预谋有政治目的的,故意影响视听的暴力行为称为( D ) 13-309A.暴乱B.暴动C.骚乱D.恐怖主义30.组织与初级群体最显著的区别是( A) 8-178A.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B.对其成员有明确的角色规定C.有一定的权威体系D.组织规模比较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刑法这一社会控制方式属于( ABCDE ) 12-294,295,296A.宏观控制B.制度化控制C.外在控制D.消极性控制E.法律控制32.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有( ABC ) 1-2,3A.社会变革的需要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C.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D.阶级斗争的需要E.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3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 ABCDE ) 14-332,333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C.意识形态的改变D.自然灾害E.环境破坏34.社会现代化包括( ABCDE ) 14-337,338A.工业化B.城市化C.民主化D.社会结构分化E.生活方式的世俗化35.从身分到契约的转变,其实质是( ABCE ) 11-263A.人的解放B.法治取代人治C.自由流动取代身分限制D.用先赋资格取代自致资格E.文明程度提高的一个标志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社会风险14-342社会风险是社会难以承受的损失或影响。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社会结构C. 社会现象D. 社会制度答案:C2. 社会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斯宾塞答案:C3. 社会化过程主要指的是什么?A. 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B. 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C. 个体形成社会角色的过程D. 个体形成社会地位的过程答案:A4. 社会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A. 个体能力B. 社会地位C. 财富分配D. 教育水平答案:B5. 社会资本是指什么?A. 社会关系网络B. 社会财富C. 社会资源D. 社会影响力答案:A6. 社会运动的特点包括以下哪项?A. 组织化程度高B. 目标明确C. 参与者广泛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7. 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有哪些?A. 法律B. 道德C. 习俗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8. 社会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 普遍性B. 社会性C. 严重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9. 社会变迁的动力是什么?A. 技术进步B. 文化变迁C. 社会冲突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社会整合的目的是?A. 维护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稳定C. 增强社会凝聚力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结构的功能。
答案:社会结构的功能包括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提供社会成员角色和地位、以及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描述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影响。
答案: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体价值观的形成、行为规范的内化、社会角色的学习和适应,以及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3. 阐述社会分层的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社会分层的意义在于它反映了社会成员在社会地位、财富、权力等方面的差异。
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影响社会资源的分配、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机会,以及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和冲突。
4. 解释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期末一、选择题1. 社会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学者?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斯宾塞答案:C2. 社会结构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个体行为B. 社会中的群体互动C. 社会中的制度和规范D. 社会中的文化传统答案:C3. 社会化过程主要是指:A. 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B. 社会影响个体的过程C. 个体对社会的贡献D. 社会对个体的反馈答案:A4. 社会分层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分配社会资源B. 维持社会秩序C. 促进社会公平D. 促进社会流动答案:C5. 社会问题通常具有哪些特征?A. 普遍性、争议性、危害性B. 特殊性、争议性、危害性C. 普遍性、共识性、危害性D. 特殊性、共识性、危害性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规范等社会关系所获得的资源和能力。
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促进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社会稳定。
2. 描述社会运动的一般过程。
答案:社会运动一般包括动员阶段、组织阶段、行动阶段和结果阶段。
在动员阶段,人们意识到共同的问题或目标;组织阶段,参与者开始组织起来,形成运动组织;行动阶段,运动组织采取行动,如抗议、宣传等;结果阶段,运动可能达到目标或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三、论述题1. 论述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功能及其变化。
答案:家庭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包括情感支持、经济合作、生育与抚养后代、社会化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可能更加紧密,同时家庭在经济合作和生育抚养方面的作用可能有所减弱。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某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决定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请分析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答案:这一政策可能会带来以下社会影响:首先,可能会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公共交通的利用率;其次,可能会引起私家车主的不满,引发社会争议;再次,可能会促进公共交通设施的改善和公共交通服务的提升;最后,长期来看,可能会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变化以及社会原因和后果的科学。
在准备社会学概论的期末考试时,复习题可以帮助你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复习题目,它们涵盖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社会结构与社会化1. 描述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并解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 社会化过程在个人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请举例说明。
3. 讨论社会角色和角色期望如何影响个人行为。
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1. 描述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社会网络理论是如何解释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影响的?3. 社会关系如何影响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社会不平等与社会阶层1. 社会阶层是如何形成和维持的?请分析其对个人生活机会的影响。
2. 讨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包括经济、种族、性别等方面。
3. 描述并比较不同的社会阶层理论,如马克思的阶级理论、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等。
社会制度与社会变迁1. 解释社会制度的概念,并讨论其在社会稳定和变迁中的作用。
2. 社会制度是如何影响社会问题的,例如教育、健康和犯罪?3. 分析社会变迁的动因,包括技术进步、经济变化和文化变迁。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1. 讨论社会问题的定义以及它们对社会的影响。
2. 分析社会政策如何回应社会问题,并讨论其有效性。
3. 描述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伦理和价值冲突。
社会研究方法1. 比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并讨论它们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描述社会调查的步骤,并解释如何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分析案例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和局限性。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回顾课程笔记、阅读教科书的相关章节,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以检验你的理解。
同时,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复习资料和样题,以确保你的复习覆盖了所有重要的主题和概念。
最后,不要忘记练习过去的考试题目,这有助于你熟悉考试的格式和题型。
祝你考试顺利!。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填空题)(2006.12)1.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他翻译的斯宾塞的社会学也叫做 。
2.1838年10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月,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 在他的在他的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四卷中正式提出了社会学这个词。
3.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社会学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可分为可分为 、 、 三大类。
4. 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提出了 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论,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
5.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 、 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通过而产生的。
而产生的。
6.最早提出本能是人的内在能力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最早提出本能是人的内在能力理论的是英国心理学家 ,在 年。
7.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划分成三个阶段:.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划分成三个阶段: 、、 。
8.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冲突最显著的特征是 ,通常包括,通常包括 与 。
9.人际关系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人际关系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和 。
10.皮亚杰学派把儿童的思维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皮亚杰学派把儿童的思维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 、 、和 。
11.人的生存环境包括.人的生存环境包括 和 。
12.人是社会化生物基础包括人是社会化生物基础包括 、、 和 。
13. 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是构成 的基本单位。
本单位。
14.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 、、 、 四个阶段。
四个阶段。
15.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有 、、 、 和 。
16.20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是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其代表是 、 和三种理论三种理论17.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提出了 和两种假设。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现象的科学?A. 社会行为B. 社会结构C. 社会变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A. 马克思B. 韦伯C. 杜尔凯姆D. 弗洛伊德答案:C3. 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A. 地位、角色和规范B. 阶级、阶层和不平等C. 权力、财富和声望D. 信仰、价值观和社会化答案:A4. 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A. 培养个体独立性B. 使个体适应社会C. 传承文化D. 形成社会秩序答案:B5. 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法律B. 道德C. 习俗D. 个人愿望答案:D6. 社会变迁的主要类型不包括:A. 社会进化B. 社会革命C. 社会流动D. 社会退化答案:D7. 社会分层的主要功能是:A. 维持社会秩序B. 促进社会公平C. 增加社会冲突D. 阻碍社会流动答案:A8. 以下哪个概念是韦伯提出的?A. 社会事实B. 理想类型C. 权威类型D. 阶级斗争答案:B9. 社会运动的特点是:A. 有组织的社会行为B. 无序的社会冲突C. 个体的自发行为D. 政府的强制行为答案:A10. 社会问题的主要特征不包括:A. 普遍性B. 持续性C. 社会共识D. 社会冲突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社会行为的模式、社会关系的组织以及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侧重于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来分析数据,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通过观察、访谈和其他非数值化的方法来理解社会现象。
2. 描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过程,它使个体成为社会成员并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化的过程从出生开始,贯穿人的一生,包括儿童期的社会化、青少年期的再社会化以及成年后的继续社会化。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马克思B. 孔德C. 韦伯D. 杜尔凯姆答案:B2. 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人口、文化、组织B. 经济、政治、文化C. 人口、领土、政府D. 社会关系、社会角色、社会制度答案:D3. 社会化的主要功能是:A. 传递文化B. 维持社会秩序C. 促进个体发展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社会分层的依据不包括:A. 财富B. 权力C. 声望D. 年龄答案:D5. 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A. 普遍性B. 社会性C. 危害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6. 社会运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目标、行动、组织B. 情感、行动、组织C. 目标、情感、组织D. 目标、行动、情感答案:A7. 社会资本是指:A. 社会关系网络中蕴含的资源B. 社会成员的资本总和C. 社会经济资本D. 社会文化资本答案:A8. 社会控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法律B. 道德C. 宗教D. 个人偏好答案:D9.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A. 进化B. 革命C. 改革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10. 社会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的特点不包括:A. 强调深入理解B. 重视数据的量化C. 强调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互动D. 重视研究过程中的主观体验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化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行为模式的过程,它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形成社会角色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社会问题的识别过程。
答案:社会问题的识别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界定、问题的诊断和问题的确认四个阶段。
3. 解释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的资源和能力,它能够促进社会合作、增强社会凝聚力,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层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011年(下)版本平时作业题、期末考试型及分值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合计30分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合计40分一、名词解释1、社会交往: 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2、符号相互作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人的日常生活来解释人们相互作用的发生、作用方式与特征,以揭示其规律的的理论。
3、社会角色 :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4、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5、核心家庭: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它包含两种最基本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6、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7、越轨行为: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8、集体行为:通常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采取的集体行动9、社区 :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10、城市化: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11、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2、社会控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13、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已力量解决的问题。
14、社会保障:由于社会成员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或因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对其提供的最低限度的经济上的帮助。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它的目标,必需使组织的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 这种观点来自于()A、科学管理理论B、人际关系理论C、组织行为理论D、权变理论答案:A2 .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的规章条例的行为是()A、违例行为B、违法行为C、违规行为Dv违章行为答案:D3 .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Ax哥伦比亚学派Bx芝加哥学派C、哈佛学派Dx牛津学派答案:B4 .下列不属于人文区位学理论的是()A、同心圆理论B、扇形理论C、多核心理论D、类型学理论答案:D5 .根据韦伯对合法统治的分类,世袭制属于()Ax魅力型B、传统型C、法理型D、法治型答案:B6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这位中国的社会学家是()。
Av许仕廉B、陈达Cv费孝通D、李景汗答案:C7 .文化传递理论把社会文化分为()A、主流文化和亚文化B、积极文化和消极文化C、正向文化和反向文化D、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答案:A8 .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既得利益不同,人民对同一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立场、态度,因此在采取某种行为措施改变某一社会现象时,常常会引起矛盾和冲突。
这是()A、利益冲突理论B、价值冲突理论C、社会解组理论Dv社会失范理论答案:B9 .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C、科学技术的进步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答案:A10 .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而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空巢家庭答案:A11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A、问卷调查B、实地研究C、定量方法D、定性方法答案:D12 .在自然资源的分类中,天然气属于()A、矿产资源B、环境资源C、生物资源D、替代资源13 .社会分层是社会不平等的体现,它之所以在各个时代、各个社会中普遍存在,是因为社会运行过程的需要。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期末考试说明:名词解释24分,选择题2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16分。
一、单项选择题(见导学第1——14章练习的单项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社会是人类肪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C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补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补会关系和行为來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彖和社会问题的硏究。
4.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
6.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Z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7.角色冲突是指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彖。
8.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捉高自匕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2—体化到群体中去的基本过程。
9•再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10.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1.初级社会群体是指山而对而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它反映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12.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纽.合形式及英和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态,包括家庭山多少成员纽•成;山哪些成员组成;家庭成员按照哪种关系模式组织起來。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011下)《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2011年(下)版本平时作业题、期末考试型及分值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合计20分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合计30分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合计40分一、名词解释1、社会交往2、符号相互作用论3、社会角色4、初级社会群体5、核心家庭6、社会组织7、越轨行为8、集体行为9、社区10、城市化11、人的社会化12、社会控制13、社会问题14、社会保障15、全面调查16、家庭功能17、主干家庭18、历史循环论19、趋同理论二、填空题1、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在其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到“社会学”这一名词。
他被尊称为“西方社会学之父”。
2、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也称杜尔克姆)著有《自杀论》一书,他将自杀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利己的、利他的和(),用来说明社会潮流的不同变化对自杀率的影响程度。
3、霍斯曼是交换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种理论将()视为商品,人们的相互活动是为了获得最高奖励。
因此,人们在进行相互交往中,不会出现永远的赢家和输家。
4、现代主要社会流派有:结构功能学派、()、符号互动论、交换理论等。
5、马克思将人类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生存、()、发展。
6、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7、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一个人同时担当的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的现象即是所谓的()。
8、一个人被迫中止某种角色,而将要承担的新角色与原角色截然不同的现象称之为()。
9、初级社会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最典型的初级社会群体是()。
10、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家庭结构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简单化,而它们斗鱼家庭成员数目的减少有关。
11、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有:()、目标、章程、领导体系、必要的物质基础。
12、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关于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分别是:财富、()与权力。
13、科层制(也叫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利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14、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一个专业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15、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有关,受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规定的影响,与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人们的评价有关。
16、社会保障的内容有社会保险、()及社会福利。
17、历史循环论认为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按照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
我国战国时期阴阳五行家邹衍的()即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
18、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或生理因素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角色叫做()。
19、个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与自身地位相适应的角色称为()。
20、围绕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组角色强调的是任何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角色是角色集中的()。
21、同一个人承担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强调的是承担角色的这个人的内在关系,即()角色。
22、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分别是角色期望、()以及角色实践。
23、美国社会学家莫顿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与达成目标的()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
24、一般而言,集体行为的显著特征有突发性、()、非组织性。
25、时尚作为集体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具有新奇性、流行时间较短及()。
26、人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含四个条件,分别是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人有()的能力。
27、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含传授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社会生活和()。
28、古代希腊和罗马医生根据日常观察和人体四种体液各人多寡的不同,将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一般认为是()。
29、韦伯将权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法理权威、传统权威以及神召权威,也叫做()。
30、冲突学派的理论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以达伦多夫为代表的辨证冲突论和以科瑟尔为代表的()。
31、社会调查的中心任务收集到有用的、准确的资料,一般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及文献资料查阅法。
32、问卷的设计应该注意的以下问题:一是提问的语句要简短,使人一目了然;二是避免提();三是问题不带倾向性;四是不提胁迫性的问题;五是不直接提敏感性问题;六是不提超出调查对象知识范围外的问题。
33、社会趋同理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在1961年提出的。
34、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不相适应。
通俗的说法就是“人口”与“人手”的关系问题。
35、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一般表现在:其一,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其二,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的追求。
36、家庭的主要功能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的功能以及()的功能。
37、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家庭从形成到解体的过程,包括形成、扩展、稳定、收缩、()、解体六个环节。
38、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和()三种主要形式。
39、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根据美国早期人类学家摩尔根的研究,指出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四种形式,他们分别是()、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40、为了说明自我意识的特征,库利引入了()的概念,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像照镜子一样,从他人哪里发现自己。
三、简答题1、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
2、简述库利“镜中自我”观念包含的三个要素。
3、简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4、个人与个人之间是否相互接触并通过交往建立起人际关系,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有哪些。
6、简述复式角色与角色丛的关系,并以图示方式表现出来。
7、简述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8、简述社会化的基本过程。
9、以家庭、邻里为例,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一般特征。
10、简述家庭的社会功能。
11、简述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
12、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
13、简述社会分层的三个理论。
14、简述韦伯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
15、简述需要论衡量分层位置上的重要性的两个方法。
16、简述社会控制的功能。
17、简述社会控制的方式。
18、请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越轨行为发生的原因。
19、简述社会保障的正功能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新生代农民工的入城困惑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对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说,“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
他们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
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
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
结合教材13章“社会变迁”相关理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入城存在那些障碍?对此你有何意见和看法。
(案例2)社会现象解析:“中国春运”“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
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约占世界人口的1/3。
中国春运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过年就意味着回家,“回家”这两个简单的字,它所爆发出来的巨大的能量,让中国人在回家的旅途上可以忍耐一切,可以承受一切,也不得不承受一切!40天,28.5亿人次,新的世界人口迁徙记录,比去年增加3亿,交通工具各异,目的地却几乎一致,家。
这就是2011年的春运,亦是每一年的春运的真实写照。
社会现象解析:利用社会学相关原理,分析“中国春运”的社会成因。
答题要求:理论与具体事例紧密结合,观点鲜明、阐述充分、层次清楚、逻辑清晰、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案例3)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新型家庭类型如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同性恋家庭、留守家庭等。
(案例4)试述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
请分析为什么今天很难看到“四世同堂”的家庭结构?(案例5)以富士康“13跳”案例分析集体行为的成因。
今年以来,国内一系列自杀事件,曾引起媒体、公众巨大的讨论。
中国式自杀,第一次作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全球每年100万自杀身亡的人群中,超过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学术界曾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中国每年超过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率为23/10万人,属于高自杀率的国家。
自杀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自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而转折点发生在2002年。
这一年,加拿大医生费立鹏和他的中国同事李献云、张艳萍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中国的自杀率:1995—1999》一文,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其中高自杀率和特殊的自杀模式也成为中国自杀问题集中的焦点。
在费立鹏的调查中,中国所发生的自杀与其他国家有较大不同——在这里,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5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中国15-34岁的青壮年人群中,自杀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在北美国家,自杀只是这个年龄段死亡原因中的第三位或第四位。
【13】2010年5月27日4时10分许,市公安局110接报警称:龙华富士康宿舍E楼有一男子割脉。
接警后油松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调查,及时联系120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经查,现场位于富士康宿舍E楼楼顶门口处,割脉男子陈某,汉族,25岁,湖南省桃江县人,住富士康宿舍C栋,于2010年3月15日进入富士康工作。
现该男子经医院抢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12】2010年5月26日23时27分在深圳市龙华街道富士康科技园C2宿舍楼有人跳楼。
经查,死者贺某,男,汉族,23岁,甘肃省庆城市人,未婚,住龙华街道富士康厂区C2宿舍A栋311室。
贺某于2009年6月18日进入富士康工作。
【11】2010年5月25日早上6.20在华南富士康观兰分厂,观兰镇樟坑径村一男子坠楼,.当场死亡,据悉死者叫李海,精加厂员工。
【10】2010年5月21日早晨5时许,深圳龙华富士康员工宿舍发生一名男子坠楼事件,该男子经送医院抢救,于5点40宣布无效死亡,这是今年来的第十起事故该员工21岁,姓南。
同年同月同日早晨七点十五分左右,广东工业大学一位已签约富士康的大四男学生,通宵喝酒狂欢后,从宿舍七楼走廊护栏处坠下一楼身亡。
【9】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富士康龙华厂区北大门附近的福华宿舍,晚间富士康一名梁姓员工坠楼身亡,安徽籍,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