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物质高考题——磷及其氧化物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比较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3.同素异形体4.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1)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2)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无机化合物⎩⎪⎪⎪⎪⎪⎨⎪⎪⎪⎪⎪⎧ 氢化物:HCl 、H 2S 、H 2O 、NH 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等酸性氧化物:CO 2、P 2O 5等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酸⎩⎪⎪⎨⎪⎪⎧按电离出的H +数⎩⎪⎨⎪⎧一元酸:HCl 、HNO 3等二元酸:H 2SO 4、H 2S 等三元酸:H 3PO 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 无氧酸:HCl 、H 2S 等含氧酸:HClO 4、H 2SO 4等按酸性强弱⎩⎪⎨⎪⎧ 强酸:HCl 、H 2SO 4、HNO 3等弱酸:CH 3COOH 、HF 等按有无挥发性⎩⎪⎨⎪⎧ 挥发性酸:HNO 3、HCl 等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无机化合物⎩⎪⎪⎨⎪⎪⎧碱⎩⎨⎧按水溶性⎩⎪⎨⎪⎧ 可溶性碱:NaOH 、KOH 、Ba (OH )2等难溶性碱:Mg (OH )2、Cu (OH )2等按碱性强弱⎩⎪⎨⎪⎧ 强碱:NaOH 、Ba (OH )2、KOH 等弱碱:NH 3·H 2O 等盐⎩⎪⎨⎪⎧正盐:BaSO 4、KNO 3、NaCl 等酸式盐:NaHCO 3、KHSO 4等碱式盐:Cu 2(OH )2CO 3等复盐:KAl (SO 4)2·12H 2O 等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Na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 ) (3)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 (4)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5)胆矾(CuSO 4·5H 2O)、明矾[KAl(SO 4)2·12H 2O]属于混合物( ) (6)由NaH 2PO 2是正盐知H 3PO 2是一元酸( )2.(1)能电离出H +的都是酸吗?能电离出OH -的都是碱吗? (2)盐必须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吗?答案 (1)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 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才是酸;能电离出OH -的不一定都是碱,如Cu 2(OH)2CO 3,只有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才是碱。
第九单元非金属元素一、非金属通论1、结构和位置(1)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目前已知的112种元素中,非金属有16种(外加6种稀有气体元素)。
除氢外,非金属元素地都位于周期表的。
H元素在。
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及化合价①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H为1个,He 为2个,B为3个),次外层都是饱和结构(2、8、或18电子结构)。
②与同周期的金属原子相比较,非金属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化学反应中易电子,表现性。
③最高正价等于,对应最低负价等于;如S、N、Cl等还呈现变价。
2、非金属单质(1)几种重要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2)重要气、液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物理性质12(3)结构与单质的化学性质3、非金属单质的制备(1)原理:化合态的非金属有正价态或负价态。
R R ne n−−→−-++,0R R ne n−−→−---(2)方法: ① 氧化剂法,如:② 还原剂法,如: ③ 热分解法,如: ④ 电解法,如: ⑤ 物理法,如:4、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1)分子构型与物理性质ⅣA ——RH 4 结构, 分子;ⅤA ——RH 3 , 分子; ⅥA ——H 2R , 分子; ⅦA ——HR , 分子。
固态时均为 晶体,熔沸点较 ,常温下 是液体,其余都是气体。
(2)化学性质① 稳定性及水溶液的酸碱性非金属元素原子跟氢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气态氢化物,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跟氢化合能力越 ,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 。
②还原性a.与O2:NH3→NO,H2S→SO2(或S),HCl→Cl2。
b.与Cl2:H2S→S,HBr→Br2,NH3→N2。
c.与Fe3+:H2S→S,HI→I2。
d.与氧化性酸:H2S+H2SO4(浓)→,HBr、HI分别与浓硫酸及硝酸反应e.与强氧化剂:H2S、HCl等可与酸性KMnO4作用。
(3)非金属氢化物的制取①单质与H2化合(工业上):例如等,PH3、SiH4、H2S等也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但比较困难,一般由其他方法制备。
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竹管、动物尾毫→湖笔B. 松木→油烟→徽墨C. 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D. 端石→端砚2. 化学品在食品工业中也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活性炭可用作食品脱色剂B. 铁粉可用作食品脱氧剂C. 谷氨酸钠可用作食品增味剂D. 五氧化二磷可用作食品干燥剂3.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A. 的系统命名:2甲基苯酚B. 分子的球棍模型:C. 激发态H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 键形成的轨道重叠示意图:4. 下列物质均为共价晶体且成键结构相似,其中熔点最低的是A. 金刚石(C)B. 单晶硅()C. 金刚砂()D. 氮化硼(,立方相)5.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石灰乳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体现了的碱性B. 氯化铁溶液腐蚀铜电路板,体现了氧化性C. 制作豆腐时添加石膏,体现了的难溶性D. 用氨水配制银氨溶液,体现了的配位性6. 下列图示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B.用试纸测定溶液A. AB. BC. CD. D7. 我国科学家在青蒿素研究方面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青蒿素研究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萃取法可获得含青蒿素的提取液B. 通过X射线衍射可测定青蒿素晶体结构C. 通过核磁共振谱可推测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D. 通过红外光谱可推测青蒿素分子中的官能团8. 植物提取物阿魏萜宁具有抗菌活性,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A .碱石灰有利于3NH 逸出B .锂片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C .干燥管中均可选用25P OD .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33n Li+nNH Li +e NH = 【答案】C【分析】本题利用Li 和液氨反应()-+33n Li+nNH Li +e NH = 制备()-3n e NH ;碱石灰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制备流程与实验探究(Si 、N 、P 、As )考情分析真题精研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使浓氨水受热分解产生氨气;利用集气瓶收集氨气;过量的氨气进入双口烧瓶中在冷却体系中发生反应生成()-3n e NH ;最后的球形干燥管中可装25P O ,除掉过量的氨气,同时防止空气的水进入引起副反应。
【解析】A .碱石灰为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可以吸收浓氨水中的水分,同时吸水过程大量放热,有利于3NH 逸出,A 正确;B .锂片表面有Li 2O ,Li 2O 会阻碍Li 和液氨的接触,所以必须打磨出新鲜表面,B 正确;C .第一个干燥管目的是干燥氨气,25P O 为酸性干燥剂能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25P O ,而装置末端的干燥管作用为吸收过量的氨气,可用25P O ,C 错误;D .双口烧瓶中发生的变化是()-+33n Li+nNH Li +e NH = ,D 正确; 故选C 。
2.(2023·湖北·高考真题)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石英砂1800~2000 →焦炭℃粗硅2HHCl 33001100SiHCl → →℃℃高纯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规律·方法·技巧O Si+2OH-Si+2C Si+2CO↑;+4HF SiFO H2Na+SiO2CaSiO二、工业生产单质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经典变式练①铜丝表面缓慢放出气泡,锥形瓶内气体呈红棕色;②铜丝表面气泡释放速度逐渐加快,气体颜色逐渐变深;③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至几乎无色;④锥形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最终铜丝与液面脱离接触,反应停止。
常考物质高考题——二氧化硫此题型主要是二氧化硫的问题,也涉及与二氧化硫有关的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及平衡、气体混合物的推断、气体除杂将构成这一部分的问题。
32.X 、Y 、Z 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
X 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 和X 的组成元素相同,Y 的化学式是 ;1 mol Z 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 mol 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Z 的化学式是 ,其中和产物的化学式是 。
在一定条件下,Y 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 反应生成X 和Z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2.(03MCE )H 2SO 3;SO 3;P 2O 5;Na 3PO 4、H 2O ;2P +5SO 3=5SO 2+P 2O 527.工业上测量SO 2、N 2、O 2混合气体中SO 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
SO 2和I 2发生的反应为(N 2、O 2不与I 2反应):SO 2+I 2+2H 2O →H 2SO 4+2HI(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03上海化学)(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 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 若碘溶液体积为V a mL .,浓度为c mol ·L -1,N 2与O 2的体积为V b mL (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用c 、V a 、V b 表示SO 2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
(5)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 . 烧杯b . 试管c . 广口瓶d . 容量瓶e . 量筒 f. 单孔塞 g. 双孔塞27.(1)N 2、O 2的体积(2)偏低(3)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4)V SO 2%=ba a V cV cV +4.224.22×100% (5)bceg 或beg 或ceg1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24SO,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03广东化学)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一、选择题1.磷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具有较强还原性,下列有关次磷酸及其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H++-22H POB.NaH2PO2是次磷酸的酸式盐C.利用(H3PO2)进行化学制银反应中,1个H3PO2分子最多还原4个Ag+离子D.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次磷酸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9NaOH=3Na3PO2+PH3↑+3H2O2.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1FeCl3溶液中:Na+、I−、NO-3、K+B.透明溶液中:Cu2+、NH4 、NO-3、SO2-4C.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中:Ba2+、K+、CH3COO−、Cl–D.0.1mol·L−1NaOH溶液中:Mg2+、Na+、SO2-4、HCO-33.高铁酸钾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其中②是歧化反应,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铁酸钾作净水剂的原因之一是其还原产物Fe3+与水作用生成的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B.步骤②中反应每消耗1个Cl2分子,转移1个电子C.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6H++-3NO=9Fe3++NO2↑+13H2OD.由图知,氧化性:KClO>K2FeO4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钠投入冷水中:Na+2H2O=Na++2OH- +H2↑B.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C.醋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2H+=Cu2++2H2OD.用烧碱和氯气制取漂白液:Cl2+2OH- =Cl-+ClO-+H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SO4溶液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时,发生中和的OH-与未反应的OH-之比为1:1 B.PbO2+4HCl=PbCl2+Cl2↑+2H2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3S+6KOHΔK 2SO 3+2K 2S+3H 2O 中,被氧化的S 和被还原的S 质量比为2:1D .3(NH 4)2SO 4Δ3SO 2↑+N 2↑+6H 2O+4NH 3↑中,发生氧化反应和未发生氧化反应的氮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16.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K +、Ag +、Ba 2+、Cu 2+、Cl -、OH -、23CO -、24SO -中的一种或几种,对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1)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 (2)另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向(2)所得混合物中加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4)将(3)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创化学专题卷专题氧化还原反应考点08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与判断1-12考点09 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对比13考点10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4-25 综合26-29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l-27 Na-23 N-14 O-16 K-39 Cl-35.5 I-127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17年甘肃省平凉市静宁一中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考点08易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4Fe2++4Na2O2+6H2O═4Fe(OH)↓+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该反应中FeSO4只做还原剂,Na2O2只做氧化剂B.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C.该反应中由4 mol Fe2+还原的Na2O2是3 molD.4 mol Na2O2在反应中共得到8N A个电子2.【来源】河北省廊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考点08 易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A.三氯化铁作净水剂B.硅胶作干燥剂C.漂粉精作消毒剂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3.【来源】山西省孝义市九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模)考点08 中难次磷酸(H3PO2)是一种具有强还原性的一元弱酸,工业上常利用H3PO2和AgNO3溶液反应进行化学镀银,已知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3PO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1B.H 3PO2的电离方程式为H3PO2H++H2PO2—C.H3PO2被AgNO3氧化成了H3PO4D.NaH2PO2、NaH2PO4、Na2HPO4均为酸式盐4.【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考点08易实验室常用NaNO2与NH4Cl两种物质的浓溶液混合共热制取少量N2。
一、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稳定、高温活泼(与N≡N 叁键键能有关)⑴还原性:N2 + O2 2NO 注:NO 与O2进一步化合2NO + O2 = 2NO2(红棕色)⑵氧化性:N2+ 3H2 2NH3。
3 Mg+N2 Mg3N2 二、氮的氧化物 1.在氮族元素中氮和其它元素比较,有很大的特殊性,它的主要化合价有-3、+1、+2、+3、+4、+5,氮元素能以不同的价态与氧结合,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N2O 、NO 、N2O3、N2O4、NO2、N2O5。
①NO 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NO 被称为“明星分子”或“信使分子”。
② 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③ NO2和N2O4可以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化:2NO2 N2O4。
④ N2O3、N2O5分别是亚硝酸和硝酸的酸酐。
⑤ 氮氧化物特别是NO 和NO2是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重要原因。
2.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⑴NO2或NO2与N2 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2+H2O=2HNO3+NO ,利用气体体积变化差值进行计算。
⑵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依据如下表格计算⑶NO 和O2⑷NO 、NO2、O2三种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先按⑴求出NO2与水反应生成NO 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 按⑶方法进行计算。
三、硝酸的物理性质纯净的硝酸是 无色 易 挥发 有 刺激性 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g /cm3,沸点83℃,凝固点—42℃,能与水 以任意比例 互溶,有腐蚀性。
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9%左右,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极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 白 色酸雾,因此被称为 发烟硝酸 。
四、硝酸的化学性质⒈硝酸是一元强酸 HNO3 = H ++ NO3- ,具有酸的通性⑴可使 紫色石蕊试液 变色⑵与碱的反应: NaOH + HNO3 = NaNO3 + H2O⑶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CuO + 2HNO3 = Cu(NO3)2 + H2O⑷与某些盐的反应: CaCO3 + 2HNO3 = Ca(NO3)2 + CO2↑+ H2O点燃催化高温放电⒉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浓)4N O2↑ + O2↑+2H2O(硝酸越浓越易分解)⒊硝酸的强氧化性⑴与金属的反应①除Au、Pt外,大部分金属都能与硝酸反应,反应时不生成H2 ,生成硝酸盐、氮的降价产物和水。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经典题含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磷化铝(AIP )和磷化氢(Pf )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AIP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 3气体,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2) PH 3具有强还原性,能与 CuSQ 溶液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CuSO 4 + ___ PH 3+ ______ H 2O = ___ Cu 3P J + ______ H 3PO 4 + (3) 工业制备PH 3的流程如图所示。
PH次磷敲钠孟勰分解(NaH IXX) IIDI L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次磷酸属于元酸。
② 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若起始时有1 mol P 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 产物的损失) 【答案】第 3 周期第 VA 族 Al( OH) 324 11 12 8 3 24 1 P+ 3NaOH + 3H 2O =PH 3 f + 3NaH 2PO 22. 5【解析】 【分析】(1)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AI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 3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2 )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通过在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使反应中每种原子个数 在反应前后相等的过程,但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通常通过观察,找出变化的特点或规律, 常使用化合价来配平,保证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数相等即可; (3) ①根据物质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确定酸的元数; ② 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 3、NaH 2PQ ,据此书写方程式;③ 根据发生反应的过程寻找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
系列一 主族非金属专题7 磷及其化合物一、单质磷(1)磷有至少10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白磷、红磷和黑磷,它们结构各异。
纯白磷是无色而透明的晶体,遇光逐渐变黄,因此而又叫黄磷,将白磷在高压和一定温度下加热得到黑磷。
白磷的结构为P 4,结构如图;白磷隔绝空气加热会得到无定型红磷,可能结构如图;黑鳞很难得到,需要白磷在极高的压强下加热才可以得到黑鳞,结构类似于石墨的片状结构,能导电“金属磷”,结构如图。
不论在溶液中或在蒸气状态,磷的分子质量都相当于分子式P 4,磷蒸气加热至1073K ,P 4开始分解为P 2,P 2的结构与N 2相同。
在自然界中是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磷也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存在于细胞、蛋白质、骨骼和牙齿中。
在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灰石形式存在。
含磷的矿物有磷酸钙Ca 3(PO 4)2、氟磷灰石Ca 5(PO 4)3F 、羟基磷灰石Ca 5(PO 4)3(OH)等。
(2)白磷(P)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60°,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P —P 键不溶于水,易溶于CS 2。
白磷有剧毒、易自燃,一般要存放在水中以隔绝空气。
(3)白磷几乎可与所有金属反应,形成磷化物,如:6Mg+P 4=====2Mg 3P 2。
(4)磷与O 2或Cl 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的产物就不同,如:4P+3O 2=====点燃2P 2O 3,4P+5O 2=====点燃2P 2O 5;2P+3Cl 2=====点燃2PCl 3(液体),2P+5Cl 2=====点燃2PCl 5(固体),所以这个反应能同时看到烟雾。
(5)白磷与热的浓NaOH 反应可歧化生成膦(磷化氢)和次磷酸盐:P 4+3OH -+3H 2O=====△PH 3↑+3H 2PO 2-。
(6)白磷还能将Au 、Ag 、Cu 等从它们的盐溶液中还原出来,如白磷中毒后可用硫酸铜溶液解毒:11P + 15CuSO 4 + 24H 2O=====5Cu 3P + 6H 3PO 4 + 15H 2SO 4。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HCl 、固态NaCl 均不导电,所以HCl 、NaCl 均是非电解质B .NH 3、CO 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 3、CO 2均是电解质C .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D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 .将NaOH 溶液和3NaHCO 溶液充分混合:OH -+-3HCO =2-3CO +H 2O B .过量的2SO 通入NaOH 溶液这中:SO 2+2OH -=2-3SO +H 2O C .2Cl 通入水中:Cl 2+H 2O ⇌2H ++Cl -+ClO -D .向23Na CO 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2H ++2-3CO =CO 2↑+H 2O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H 2SO 4溶液中: Na +、Fe 2+、Cl - B .0.1 mol·L -1 Ba(OH)2 溶液中: K +、Cu 2+、NO 3-C .0.1 mol·L -1 AgNO 3溶液中: NH 4+、CO 23-、SO 24-D .0.1 mol·L -1 NaCl 溶液中:Mg 2+、OH -、NO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但氯化氢是电解质B .Cu 和Cl 2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说Cu 和Cl 2都是电解质C .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 .BaSO 4 难溶于水,所以BaSO 4不是电解质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CaCO 3溶于稀盐酸中:23CO -+2H +=CO 2↑+H 2O B .MgCl 2溶液与AgNO 3溶液反应:Ag ++Cl -=AgCl↓ C .钠与水反应:2Na+H 2O=2Na ++OH -+H 2↑D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 2++24SO -=BaSO 4↓6.200mL 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Cl -、Ca 2+、Ba 2+、CO 2-3、SO 2-4,现将其分成两等份进行下列实验:(1)第一份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的BaCl 2溶液后,得到6.27g 沉淀,经足量的稀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2.33g ;在所得滤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沉淀产生。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第六章生物氧化【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4。
P/O比值5.解偶联剂6。
高能化合物7。
细胞色素8。
混合功能氧化酶二、填空题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____.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高考化学分类解析(十九)——氮族元素●考点阐释1.了解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氮的氧化物(NO 、NO 2)的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止方法,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氨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等,掌握氨水的成分及主要性质(弱碱性),了解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3.了解磷的同素异形体(白磷、红磷),单质磷的化学性质,磷酸盐和磷肥的性质、用途。
●试题类编(一)选择题1.(2002年全国理综,13)化合价为n 的某元素的硝酸盐的式量为x ,其氢氧化物的式量为y ,则n 的值是 A.45y x - B.45x y - C.79y x - D.79x y - 2.(2002年上海,22)0.03 mol 铜完全溶于硝酸,产生氮的氧化物(NO 、NO 2、N 2O 4)混合气体共0.05 mol 。
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A.30B.46C.50D.663.(2002年春上海,20)“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
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C.固体氢氧化钠D.生石灰4.(2002年春上海,44)合理施肥、养护管理是城市绿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下列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是(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A.CO (NH 2)2B.NH 4NO 3C.NH 4HCO 3D.(NH 4)2SO 4 5.(2001年春,4)关于非金属元素N 、O 、Cl 、P 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C.都属于主族元素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6.(2001年春,6)关于氮族元素(用R 代表)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最高化合价是+5B.氢化物的通式为RH 5C.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递增D.其含氧酸均为一元强酸7.(2000年全国,7)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 3的是A.AgB.CuC.AlD.Fe8.(2000年全国,15)1999年曾报导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的正离子N +5的化合物N 5AsF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 +5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 +5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C.化合物N 5AsF 6中As 化合价为+1D.化合物N 5AsF 6中F 化合价为-19.(2000年全国,21)硫代硫酸钠可作脱氯剂,已知25.0 mL 0.100 mol ·L -1 Na 2S 2O 3溶液恰好把224 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则S2O-23将转化成A.S2-B.SC.SO-23D.SO-2410.(2000年上海,15)由NaH2PO4脱水形成聚磷酸盐Na200H2P200O601,共脱去水分子的数目为A.198个B.199个C.200个D.201个11.(2000年上海,1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反应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12.(2000年上海,23)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A.0.02 gB.8.51 gC.8.26 gD.7.04 g13.(2000年广东,4)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D.一定是一种单质14.(1999年全国,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高考总复习《氮磷》【考纲要求】1.了解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的氧化物(NO、NO2)的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3.掌握氨气的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
4.了解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网络】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N2O4【考点梳理】考点一:氮气1.物理性质:氮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体积比=1:0.02),在压强为101KPa下,氮气在—195.8℃时变成无色液体,氮气分子在—209.9℃时变成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1)氮气的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氮氮三键键能很大,键很牢固,通常状况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①与H2反应:(氨气的工业制法)②与某些金属反应:3Mg+N2Mg3N2③与O2反应:N2+O2放电或高温2NO(闪电、汽车引擎中发生的反应)NO很容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化合,生成NO2:2NO+O2==2NO2,NO、NO2为大气污染物。
3.工业制法:(1)分离液态空气:(2)耗氧法:4.用途:工业原料,合成氨,制化肥,HNO3,保护气,致冷剂考点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比较【高清课堂:356211氮的氧化物】NO NO2物理性质色态味无色、无味、气体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比空气大,熔沸点很低低,易液化溶解性不溶易溶毒性有毒有毒化学性质与水不反应3NO2+H2O=2HNO3+NO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与碱不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NO+NO2+2NaOH=2NaNO2 +H2O氧化性2NO+2CO=2CO2+N22NO2+2KI=I2+2KNO2还原性2NO+O2=2NO2可使KMnO4褪色可使KMnO4褪色(与O2混合,通入水中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实验室制取3Cu+8HNO3(稀)===3C u(N O3)2+2NO↑+4H2OCu+4HNO3(浓)===C u(N O3)2+2NO2↑+2H2O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要点诠释:①氮的氧化物除NO、NO2外,还有N2O、NO、N2O3、NO2、N2O4、N2O5,其中N2O5、N2O3分别是硝酸、亚硝酸(HNO2)的酸酐。
常考物质高考题——磷及其氧化物
该题型涉及磷的单质、五氧化二磷及磷化氢,其中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及有关推断是这部分问题的重点。
32.X 、Y 、Z 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
X 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 和X 的组成元素相同,Y 的化学式是 ;1 mol Z 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 mol 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Z 的化学式是 ,其中和产物的化学式是 。
在一定条件下,Y 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 反应生成X 和Z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2.(03MCE )H 2SO 3;SO 3;P 2O 5;Na 3PO 4、H 2O ;2P +5SO 3=5SO 2+P 2O 5
32.X 、Y 、Z 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常见氧化物。
X 跟水反应后可生成一种具有还原性的不稳定的二元酸,该酸的化学式是 ;Y 和X 的组成元素相同,Y 的化学式是 ;1 mol Z 在加热时跟水反应的产物需要用6 mol 的氢氧化钠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条件下,Y 可以跟非金属单质A 反应生成X 和Z ,单质A 是 。
32. H 2SO 3;SO 3;磷(03天津理综)
28.磷是存在于自然界和生物体内的重要元素,回答下列与磷及其化合物有关的问题:
Ⅱ (1) 磷在自然界里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磷的单质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最常见的是有毒的 和无毒的 。
(02MCE 春)
(2) 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而在过量的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磷(相对原子质量为31)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通常可用作强干燥剂,制备100 g 这种干燥剂所消耗的空气的体积约为 L (在标准状况下)。
(4) 有机磷农药“乐果”的结构简式是:
其中所含的双键有 个。
28.Ⅱ (1) 磷酸盐;白磷;红磷
(2) 3Cl 2+2P 2PCl 3;5Cl 2+2P 2PCl 5
(3) 188(空气中O 2含量按约21%计算)或197(空气中O 2含量按约5
1计算) (4) 2
12.有一种磷的结构式是 ,有关它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 . 它完全燃烧时的产物是P 2O 5
B . 它不溶于水(01浙江) P —P P — n
C.它在常温下呈固态
D.它与白磷互为同分异构体
21.在一定条件下,某元素的氢化物X可完全分解为两种单质:Y和Z。
若已知:
①反应前的X与反应后生成的Z的物质的量之比n(X)∶n(Z)=2∶3
②单质Y的分子为正四面体构型。
(01京春)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单质Y是________,单质Z是______(填写名称或分子式)
(2)Y分子中共含____________个共价键。
(3)X分解为Y和Z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白磷(或P4),氢(或H2)
(2)6
(3)4PH3=P4+6H2
23.已知脊椎动物的骨骼中含有磷。
以下是测定动物骨灰中磷元素含量的实验方法。
称取某动物骨灰样品0.103 g,用硝酸处理,使磷转化成磷酸根。
再加入某试剂,使磷酸根又转化成沉淀。
沉淀经灼烧后得到组成为P2Mo24O77的固体(其式量以3.60 ×103计)0.504 g。
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骨灰样品中磷的质量分数。
(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以31.0计。
)23.(01广东河南)
35.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4体积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磷蒸气和6体积氢气,由此可推断该气态化合物的分子式为,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9MCE)
35. PH3;4PH3=P4+6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