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基准中国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对国土进行行政区划划分的制度,包括中央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四个层级。
这一行政区划体系在国家统一管理和行政效能提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央直辖市是中国最高层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中央直辖市直接受中央政府管理,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权力。
中央直辖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区域一体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
其次,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23个省份,包括台湾省。
省级行政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实施中央政策、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管理地方财政等任务。
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旨在加强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提高地方自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地级行政区根据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需要进行划分,目前中国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和地区。
地级行政区在省级行政区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
地级行政区的设置有助于分担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任务,加强地方自主决策能力和灵活性。
县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自治县级市等。
县级行政区在地级行政区的指导下,负责具体地区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维护、区域经济发展等。
县级行政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管理和行政效能的提升而设计的。
中央直辖市、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四个层级之间形成了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各级行政区负责不同层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协同推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行政区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多样的行政区划的国家。
它的行政区划体系是在历史发展和政治需要的推动下逐渐形成的。
中国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四个层次,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省级行政区拥有比较大的行政权力,并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具有较高的自治权。
每个省级行政区下面都有若干地级行政区。
其次是地级行政区划。
地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二层次,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它们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小,但在地方事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级行政区下面又划分了县级行政区。
再次是县级行政区划。
县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三层次,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和旗。
县级行政区是地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它们的行政权力相对较小,但在地方事务管理和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县级行政区下面还划分了乡级行政区。
最后是乡级行政区划。
乡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第四层次,包括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苏木。
乡级行政区是县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乡村地区的居民。
乡级行政区下面还可以划分村级行政区。
中国的行政区划不仅仅是为了行政管理方便,更是为了适应中国庞大的国土面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的设立有利于有效行使政府职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等。
除了以上四个层次的行政区划外,中国还设立了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两个地区在行政管理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同时又隶属于中国政府的管辖。
总的来说,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非常复杂而庞大,它既有利于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有利于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与此同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课程教案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指中国政府为了管理行政事务,将国土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内设立相应的政府机构和管理体系。
通过行政区划的划分,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管理和服务职能的分工,确保政府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工作。
下面将从不同层级介绍我国行政区划。
一、一级行政区划一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省级行政区。
我国目前共有23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2个省和1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自己的省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
在各个省级行政区内,还划分了地级行政区,如我国的地级行政单位主要有市、地区和自治州。
二、二级行政区划二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地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包括市和自治州。
市是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单位,全国共有34个省级市和2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是直辖市,具有与省级行政区相同的权力。
市下辖的行政单位包括区、县、自治县等。
自治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行政单位,主要存在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三、三级行政区划三级行政区划是指我国划分的县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是指我国行政区划中级别最低的行政区域。
全国共有333个地级市下辖的市辖区、县级市和县。
县级行政区是基层政府的最小管理单位,通过县域行政区的划分,可以更好地进行地方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四、其他行政区划除了省级、地级和县级行政区划,我国还划分了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域,如直辖市、特区、自治区等。
直辖市是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特区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设立的行政区域,如深圳市、珠海市等。
自治区则是为了满足少数民族自治的需要,保障他们的民族权益,我国设立了5个自治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行政区划是基于国家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需要,通过划分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确保政府能够高效地进行各项工作。
从一级行政区到三级行政区的划分,实现了国家管理职能的分工和层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
中国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级市、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等。
这些级别的行政区域在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中各具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省级行政区域是国家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下辖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
自治区在部分地区设立,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直辖市则是直属于国家中央政府管理的城市,具有和省级相同的地位。
特别行政区则是根据国家的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设立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特别区域。
地级市和县级市是地级行政区的下一级,行使更加细化的行政管理职责。
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则是县级行政区的各种不同类型。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级别划分中,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例如,省级行政区域在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管理权限,负责统筹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资源配置,而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域则在更细化的层面上负责基层政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则拥有更大的自治权和政策灵活性,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特定的政策措施。
这种多层级的行政区划体系有助于有效地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和各地区的差异化发展需求。
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是指按照行政区划的不同层次,将中国领土划分为五个不同的行政级别。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和村级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最高级别,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省级行政区下面是地级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包括地区、盟、自治州和市。
地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地级行政区下面是县级行政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和市辖区。
县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县级行政区下面是乡级行政区。
4. 乡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和民族苏木。
乡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乡级行政区下面是村级行政区。
5. 村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包括行政村和社区。
村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
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中国各个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的行政区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四种类型。
省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目前共有22
个省。
直辖市是指中央直接管理的城市,目前有4个直辖市。
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行政单位,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特殊行政区划形式,目前只有2个特别行政区。
另外,除了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中国还设有地级市、县级市、县和自治县等各种行政区划单位。
地级市是由县级行政区划升格而来的城市行政区划单位,目前有292个地级市。
县级市是直接由省级政府管理的县级行政区划,目前有370个县级市。
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县是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行政单位,目前有2851个县和117个
自治县。
以上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构成了中国复杂而庞大的行政区划体系。
此外,中国还设有街道办事处、乡镇、民族乡、民族乡镇等基层行政单位,它们是对县级行政单位的细分和补充,起着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政区划单位,如经济开发区、科技开发区等。
这些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划单位共同构成了中国庞大而复杂的行政区划格局,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社会我国的行政区划与首都我国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国家,为了有效管理和治理国家事务,我国采取了行政区划来划分国土,而首都则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本文将探讨我国的行政区划和首都的相关情况。
一、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具体划分如下:1. 省级: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这一层级的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的核心,有着较高的行政权力和管理职责。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和4个直辖市。
2. 地级:包括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
地级行政区是省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经济、教育、卫生和社会事务。
我国有333个地级行政区。
3. 县级:包括县、自治县、市辖区和旗。
县级行政区是地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基层事务。
我国有2862个县级行政区。
4. 乡级:包括乡、民族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乡级行政区是县级行政区的下属单位,负责管理和服务本地区的乡村和城市社区。
我国有41972个乡级行政区。
这样的行政区划体系旨在实现国家的分权管理和事务协调。
每个层级的行政区划都有相应的行政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实施国家政策和管理工作。
二、首都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心,首都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地位。
在我国,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
以下将介绍北京作为首都的一些重要背景和特点。
1. 政治中心: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均设在北京。
此外,许多国家部委、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的代表机构也位于北京。
2. 经济中心:北京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是全国的金融、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
许多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的总部设在北京,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3. 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名胜古迹。
例如,故宫、天坛和长城等文化遗址成为了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4. 教育中心:北京市聚集了中国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34个省级行政区组成的国家。
这些行政区划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的地理区域和人口分布而设立的。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四个层次。
1. 国家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行政区包括包括23个省(省级行政区)、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省级行政区:中国有23个省,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和贵州省。
(2)自治区:中国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3)直辖市:中国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4)特别行政区:中国有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中国省级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一般由地级市和地区组成,共有三级。
(1)地级市:地级市是地级行政区划的最高级别,一般由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成。
中国有333个地级市,包括了各个省份的地级行政中心以及其他重要城市。
(2)地区:地区是省级行政区划下的一个级别,由相邻的县级行政区域组成。
地区是一个过渡性的行政区划,一些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升级为地级市。
中国有30个地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地级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特区、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四、使用行政区划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的设立有以下几个目的:1. 政府管理:行政区划的设立使得政府更好地进行地方管辖和管理,有利于各级政府掌握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
行政区划简册一、行政区划的概念与背景行政区划是指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单位,以便于管理和治理。
行政区划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例如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
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和运作的基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2.1 国家级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组成的国家。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这些行政区划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2.2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是一级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的代表。
各省级行政区划在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方面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负责其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务。
2.3 地市级行政区划在省级行政区划下面,是地市级行政区划。
地市级行政区划包括地级市和自治州,是省级行政区划的下一级。
地市级行政区划是省级行政区划的实施机构,负责具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地市级行政区划还可以设立县级行政区划,如县、区、市辖区等。
2.4 乡镇级行政区划在地市级行政区划下面,是乡镇级行政区划。
乡镇级行政区划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底层,包括乡和镇。
乡镇级行政区划主要负责乡村和城镇的基层管理工作,如土地管理、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
三、行政区划的重要性3.1 统一政权的基础行政区划是统一政权的基础,通过将领土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单位,可以有效管理和治理国家。
行政区划有助于调整资源分配、加强对基层管理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2 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行政区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不同行政区域的管理和发展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调和社会公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防止地方利益的脱离与冲突行政区划可以防止地方利益的脱离和冲突,保证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中国九大行政区划及其特点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实际情况,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层次的区域,以便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中国作为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民族和历史文化特点,因此,行政区划的设置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街道)四个层次。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的九大行政区划及其特点。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1 特点1.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负责本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大部分省是以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特点来命名。
2.自治区:设立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
自治区的名称通常以主要民族名称命名,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3.直辖市: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具有与省同等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高度自主权。
直辖市名称多以地理位置命名,如北京市、上海市等。
4.特别行政区:根据“一国两制”原则设立的行政单位,具有高度自治权。
目前中国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和澳门。
三、市(自治州、地级市)中国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283个地级市、17个自治州、31个盟。
3.1 特点1.地级市:作为省下辖的中间行政单位,负责本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地级市的命名方式多样,有的以地理位置命名,有的以历史和文化特点命名。
2.自治州:设立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制度。
自治州的名称通常以主要民族名称命名,如楚雄彝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
3.盟:设立于蒙古族聚居区,实行民族自治制度。
盟不属于一级地方政府,而是由所属旗、自治县、市组成的行政单位。
四、县(自治县、县级市)中国共有2844个县(包括自治县、县级市),是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
4.1 特点1.县:作为地级市下辖的行政单位,负责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
小学一年级社会重要知识归纳认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中国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国,位于亚洲东部。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与很多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等。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的行政区划可以分为省级、市级和县级三个层次。
省级行政区划是最高级别的行政区域,下面是市级行政区划,再下面是县级行政区划。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常多样化,各省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文化传统。
例如,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有国际大都市的特点;四川省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闻名;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的高原之美,被誉为“天堂的角落”。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域,那就是特别行政区。
目前,中国有两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两个地方拥有较大的自治权,有自己的政府和法律体系。
除了省级、市级和县级行政区划,中国还划分了各种特定的经济区域和开发区。
例如,广东省的深圳和珠海是中国的经济特区,在经济发展上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独立管理权。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发展。
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之一,其地理位置也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家。
中国行政等级中国行政等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套行政分级体系,是国家按照历史、地理、人口数量等多方面因素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自治州、县、县级市等行政单位,从省级一直划分下去,形成的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等级分为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办事处)。
一、省级省级是中国行政等级的最高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二、地级市地级市是行政等级的第二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等级中的第二大分级,是指省级行政机关的直接下级行政单位,根据不同的省份,地级市的名称也有所不同,如江苏省的地级市叫市、浙江省的地级市叫市、福建省的地级市叫市、安徽省的地级市叫市、山东省的地级市叫市等。
全国共有346个地级市,其中有4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海南省。
三、县级县级是中国行政等级中的第三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直接下级行政单位,县级的行政区划有许多变化,县的行政等级实际上主要由县的自然条件、人口数量决定。
根据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县级行政单位可以分为县、市、区和旗四类。
全国共有2,862个县(市、区、旗)。
四、乡级乡级是中国行政等级最低级,是县(市、区、旗)直接管辖的行政单位。
乡级行政单位可以分为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类,乡一般指村庄较多的行政单位,镇一般指村庄较少的行政单位,而街道办事处一般指城市的居委会、社区等行政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下行政区划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乡级行政单位必须满足总面积不少于5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少于1000人的条件。
总之,中国行政等级分为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办事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历史、地理、人口数量等多方面因素将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自治州、县、县级市等行政单位,从省级一直划分下去,形成的行政区划体系。
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摘要:一、中国行政区划的概述1.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2.地级:地级市、自治州、盟、地区3.县级: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区、林区、市辖区4.乡级: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苏木、民族苏木二、中国行政区划的法定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民族自治特点三、中国行政区划的具体划分1.省级: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2.地级:绝大部分为保定市、廊坊市等3.县级:三河市等4.乡级: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正文: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自古以来历经多次变更。
现今的行政区划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来进行的。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行政区划,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此外,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在中国,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体现了国家的民族政策。
在这些地方,民族特色得到了充分保护和传承。
具体到行政区划的划分,我国现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在地级行政区划中,绝大部分为保定市、廊坊市等。
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区、林区、市辖区等,如三河市等。
乡级行政区划则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
这样的行政区划划分,既体现了我国的地理、历史、民族等多重因素,也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提供了便利。
通过明确的行政区划,我国实现了各级政府的有效治理,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行政区划的明确,也有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总之,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充分考虑民族特色和地域差异的划分方式。
中国行政区划等级中国行政区划等级是指国家为实现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联系配合工作,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行政管理水平划分行政辖区,各级行政辖区并立法、发布行政命令,实施国家公共政策活动及担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主要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省辖市)、县、乡(镇)组成。
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级从低到高,从基本的行政单元县一直到最高的国家单位省属盟。
国家是中央政府所行使的权力,采取行政措施和施行法令,指导统筹全局的活动。
省是由中央政府派遣管理行政工作的地区机构,省下有多个市、县和乡,负责本省的政府工作,是行政系统中国家与地方政府间密切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治区和省的行政管理有很大的不同,自治区可以发布自己的行政令,并有自己的行政机构。
直辖市隶属于中央,是直接接受中央管辖的城市,省辖市也被称为地级市。
县是执行省政府命令的单位,负责本地区的社会治理工作。
海外省属国、基层行政单位比较特殊,乡(镇也是基层行政单位,是县分管的行政管理单位,执行政府的行政命令,职能是服务本地社区生活。
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等级的改革,在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除了调整历史沿革的行政区划外,还涉及对自然市场的调整,对交通及其他公共设施的安排等。
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是为了建立更利于经济发展以及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治理模式,以促进更加健康的社会发展。
中国行政区划等级是近代以来发展最快的地方,是中华民族文明积淀的产物。
根据统一的行政区划等级,建立起国家运行的正常秩序,保证国民权益和公平正义,实行全民管理和法治精神,既是由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行政联系,也是拉近民众与政府的关系。
总之,行政区划等级的建立为当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为国家的统一、尊严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等级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中国行政区划等级比较稳定,但未来仍将不断改进,以保持体系灵活性与完善程度,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建国前后初步形成,建国之后多次调整逐步形成完善的。
为什么说建国前后,因为建国之前解放区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较为成熟的行政区划,比如内蒙古自治政府就成立于1947年,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
除去特殊情况,我国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四个等级。
(副省级、副地级行政区属于特殊情况)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
一、省级行政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省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中有23个省。
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而不是地方行政区划。
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民国时期沿用,建国后也采用了省这一行政区划。
元朝设立的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所谓行中书省就是“行动中的中书省”,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全权机关。
当时元朝在中国设立了很多行省,但是在今天京津冀鲁晋地区没有设行省,这个地区直辖于中书省。
看下图的岭北行省到了北冰洋了,真是大啊!现在的23个省包括: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2.自治区我国非常重视各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6年2月18日更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47年5月1日,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以后在其他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指明了方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49年12月11日,广西全境解放。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3月5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背景: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
1949年9月23日,宁夏省解放。
1954年,撤消宁夏省,原辖之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和噔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地区并入甘肃省。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间就是我们的国庆节啊。
3.直辖市直辖市是省级行政区的一种。
中华民国时期最多时共设有12个直辖市,分别是:南京、上海、重庆、天津、汉口、青岛、大连、沈阳、哈尔滨、西安、北平。
建国初期曾设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沈阳、鞍山、西安、抚顺、本溪、武汉、长春、哈尔滨。
目前,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分别同河北,四川两个省分分合合,设立过程比较坎坷。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1949年10月1日,北平改称北京,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中心,另有11个直辖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重庆、广州、武汉(汉口)、沈阳、鞍山、抚顺、本溪)。
1950年11月,旅大行署区设为旅大市(直辖市),由东北大行政区代管。
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辖市与江苏省合并,设立为江苏省会。
1953年7月,哈尔滨设为直辖市。
1953年9月,长春设为直辖市。
1954年6月,重庆、广州、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安、武汉、旅大、鞍山、抚顺、本溪直辖市皆降格为省辖市。
1954年7月,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随后成为中国第一个计划单列市。
1958年2月,天津直辖市降格为河北省辖市,河北省行政中心由保定迁往天津。
1966年5月,河北省行政中心迁回保定。
1967年1月2日,天津从河北省分离,恢复直辖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从四川省分离,恢复直辖市。
4.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省级行政区之一,目前我国有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
另外我国还有一个特别行政区叫卧龙特别行政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简称卧龙特别行政区或卧龙特区),原称“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于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同年7月改名“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隶属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业厅代管,卧龙特别行政区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特殊行政区,现有人口5343人,由卧龙镇和耿达乡组成。
该特别行政区主要是总来干什么的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猜了,哈哈,对了就是保护大熊猫。
二、副省级的行政区1.副省级市副省级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正式施行于1994年2月25日,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
我国现有15座副省级市: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
其中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是计划单列市,其它都是省会城市。
2.副省级自治州副省级自治州系中国一种副省级级别的行政区划,拥有下辖地级市。
与副省级市有着本质区别,副省级市不下辖地级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系目前中国唯一的副省级自治州。
3.副省级新区目前有3个副省级新区。
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1994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
三、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介于省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之间的行政区。
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大陆地级行政区共计334个:地级市294个,地区7个,自治州30个,盟3个。
(说明:1.台湾省数据暂缺2.港澳为省级行政区,无地级行政单位3.下图未将副省级城市单独标出)1.地级市河北11个,山西省11个,内蒙古自治区9个,辽宁省14个,吉林省8个,黑龙江省12个,江苏省13个,浙江省11个,安徽省16个,福建省9个,江西省11个,山东省17个,河南省17个,湖北省12个,湖南省13个,广东省2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海南省4个,四川省18个,贵州省6个,云南省8个,西藏自治区6个,陕西省10个,甘肃省12个,青海省2个,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个。
2.地区现存黑龙江的大兴安岭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和田地区,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共7个。
3.自治州吉林省(1个):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2-9-3)湖北省(1个):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8-19)湖南省(1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2-8-1)四川省(3个):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53-1-1)甘孜藏族自治州(1950-11-24)凉山彝族自治州(1952-10-1)贵州省(3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7-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8-8)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5-1)云南省(8个):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4-15)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957-11-18)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4-1)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3-1-24)大理白族自治州(1956-11-22)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53-7-24)怒江僳僳族自治州(1954-8-23)迪庆藏族自治州(1957-9-13)甘肃省(2个)临夏回族自治州(1956-11-19)甘南藏族自治州(1953-9-30)青海省(6个)海南藏族自治州(1953-12-6)海北藏族自治州(1953-12-31)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954-1-25)黄南藏族自治州(1953-12-22)果洛藏族自治州(1954-1-1)玉树藏族自治州(1951-12-2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954-12-27)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1954-7-13)昌吉回族自治州(1954-7-8)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4-6-2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54-7-14)4.盟现存3个,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是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
5.副地级市。
这是我国市级行政区的非正式行政级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职级、党政机构(如部、委、办、局)都配套对应为副厅级的市。
副地级市必须有省级编制委员会发布正式文件来明确,否则该市的党政机构仍不能升格到副厅级。
如果县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高配为副厅级,该市仍不能算作副地级市,因为其党政副职仍可以是副县级,下设的部委办局仍是正科级。
副地级市的城市级别相当于市、但行政级别为副厅级,多数情况下由县级市扩权而来,行政级别比地级市低半格,比县级市高半格,与县级市略有差别。
是中国非正式行政区划。
四、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主要包括县、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等。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有2854个,其中市辖区897个、县级市361个、县1425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1个、林区1个。
其中特区是四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在省级行政区中的特别行政区中有介绍;林区指的是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五、乡镇级行政区划小编所查到的最近的统计数据是民政部发布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中:乡级行政区划单位40446个(其中区公所2个、镇19881个、乡12066个、苏木151个、民族乡1063个、民族苏木1个、街道7282个)。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经济特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等等特别情况,本文暂不予介绍,留着以后再单独讲吧。
本文为小编用手机手打整理,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