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栏目征稿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头版zgjsbtougao@ 深度报道教育新闻事件和优秀教师康丽国内zgjsbgn@ 提供最新教育信息,反映基层教育动态冯永亮新闻zgjsbxw@ 追踪一周教育要闻,刊登教育时事评论叶飞海外zgjsbhw@ 报道海外教育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李茂教师教育zgjsbjsjy@ 关注教师教育培训,为教师职业发展助力茅卫东新课程・课堂zgjsbkt@ 刊登优秀课堂设计,交流教法改革成果茅卫东新课程・考试zgjsbks@ 倡导科学制题,引领试题改革翟晋玉教师论坛zgjsbjslt@ 一线教师交流经验、发表见解的园地高影深度访谈zgjsbsdft@ 关注教育热点问题,采访当前焦点人物马朝宏校长峰会zgjsbxzfh@ 探讨学校发展方略,提升校长管理素质翟晋玉
班级在线Zgjsbjyj@ 交流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艺术高影新观察zgjsbxgc@ 关注教育现状,评说是非,针砭时弊马朝宏杏坛春晓zgjsbxtcx@ 发表教师的优秀文艺作品冯永亮新知zgjsbxz@ 探索时事背后的科学知识,宣扬人文精神叶飞阅读zgjsbyd@ 推出精品教育图书,引导时尚阅读潮流解成君健康人生zgjsbjkrs@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吴盈盈
美编zgjsbmstp@
zgjsbxwtp@
美术图片投稿信箱
新闻图片投稿信箱
梁颖宁
您好!感谢您的大力支持!由于每天投稿量太大,无法及时回复每封邮件,所以,如果一个月内您没有收到我们的用稿通知,就可以另行投稿。
另外,请关注我们的“中国教师报读者俱乐部”:,上面有最新的征稿启事,有最前沿的教育资讯,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教育人!赶快注册一下吧,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故事!
编辑博客:/jyjzk。
【教师成长】论文写作:读刊用刊仿刊为促进学校教师“教学、教育、教考、教研”四教和谐发展,贯彻北京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人文化促进的教师自立式发展策略研究”的开展和实施,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为每位老师订阅一本期刊,以切实促进教研写作水平的提升。
阅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专业阅读,由下位的学科本体阅读,到中位的课程论阅读,最后到上位的教育哲学阅读,循序渐进。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实施“每日一读”、“每周速推”以把握最新教学、教育研究成果的阅读制度;实施寒暑假教师整本书阅读制度,以厚实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其中,专业期刊阅读,成了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每位老师的专业阅读的规定动作。
这样的阅读,为老师们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一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张老师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件“累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在繁琐的事情中立定目标,遇事多总结、多思考,才能不断提升和成长。
张老师回顾了自己第一篇论文的形成过程,虽曲折但却是一个好的开端。
从三个方面与青研班老师们分享了自己阅读刊物的心得。
一、多读多用多仿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利用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学习,利用零碎时间阅读专业期刊,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识修养。
在阅读专业期刊时,有意识了解每种刊物中的模块,挑选适合自己的模块阅读,深入了解体例的构成,尝试仿照体例进行写作。
可以从小文写起,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短到长,循序渐进,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
二、多思多集多写张老师以自己写论文经验跟大家分享如何提炼论文。
她认为每一堂研究课,都凝聚了教研组老师的大量心血,是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最前沿最创新于一身,是教师水平的最高体现。
因此每一次研究课后要勤反思,静下心,整理自己研究课的教案和反思。
平时的常态课,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活动以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课后要勤积累,将课堂活动成效提炼出来;某一课型、每一专题,多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中国教育报》各版的投稿信箱分类:爱在今生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jybjichujiaoyu@中国教育报--教师jybjiaoshi@中国教育报--心理gaoyy@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dszk903@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jjhedit@中国教育报-课程.教学jybjiaoxue@中国教育报-视点jybxwb@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jybxzzk@编辑部办公室记者部窗口专刊:zhouf@新闻部提供新闻采访线索:xwb@外国教育专刊:wgjy@专题部理论部思想者专刊:学园专刊:jybacademy@基础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刊:zhaoxy@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专刊部高等教育专刊:zuochunming@ dsbao@职业教育专刊:moon_xia@ pang6351@民办教育专刊:zhaoyf@ moon_xia@终身教育专刊:huangweibeijing2002@高校科技与产业专刊:huangweibeijing2002@文化周刊部文化周刊:whzk@校园内外专刊:whzk-net@教师在线专刊:whzk-net@校园心理专刊:whzk-xinli@校园文学专刊:whzkwx@综艺风专刊:whzkzyf@招生周刊:zkjy@读书周刊:dszk903@助学书坊专刊:dszk903@教师书房专刊:dszk903@大学阅读专刊:dszk903@社会周刊:shehuizhoukan@法与人专刊:shehuizhoukan@医药卫生保健专刊:yiyaoweisheng@社会视野专刊:yb0321170@新闻照片:syms@摄影画刊:syms@美术画刊:syms@网络版部(网站)wlb@基础教育jybjichujiaoyu@教师jybjiaoshi@心理gaoyy@教育科学jjhedit@课程.教材.教法maed@现代校长jybxzzk@课程.教学jybjiaoxue@ 视点 jybxwb@。
中国教师报投稿流程及注意事项
哎呀呀,亲爱的老师们!想要向《中国教师报》投稿可不能马虎哟!投稿流程和注意事项那可是相当重要哇!
首先说投稿流程,这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旅程。
您得先明确自己的主题和观点呀,就如同找准前进的方向一样。
然后,认真撰写您的稿件,字斟句酌,每一个字都要饱含您的教育智慧和热情!写好之后,注意按照要求的格式整理,这好比给您的作品穿上得体的衣裳。
接下来,找到正确的投稿邮箱或者在线投稿渠道,稳稳地把您的心血之作投递出去,仿佛放飞了一只充满希望的鸽子!
再说说注意事项吧!嘿,千万别抄袭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对教育事业的不尊重!您的作品必须是原创的,就像一颗独一无二的明珠。
还有哇,注意语言规范和逻辑清晰,不能杂乱无章,这就像建造一座坚固的知识大厦,每一块砖都要放得稳稳当当。
另外,要尊重编辑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收到修改反馈,别抵触,要积极配合,这就如同与智慧的伙伴携手前行!
总之啊,向《中国教师报》投稿是一件严肃而有意义的事情。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需要您用心对待,就像呵护您的学生一样。
希望您的投稿能够顺利被采用,让更多的教育同仁受益呀!。
一个草根教师的成长作者:高万同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第11期松刚和我年龄相差很多,而我们的职业、经历很有些相似。
我们志趣相投,他尊我为老师,我则把他当成忘年交。
我40岁开始由一线教师改做县语文教研员的时候,他刚好出生。
而今他接近40岁,正巧也离开一线语文课堂当起了市(县级)语文教研员(现改叫研训员)。
不过他对语文教育本然和规律的执着追-求与深入钻研,起步比我早,起点比我高,成绩也比我大。
人都说松刚是草根教师,这很确切。
他出身于农村,师范毕业后又分回农村,一直默默地耕耘在家乡农村小学10多年。
他的身上明显驻留着农民子弟憨厚的潜质,脸上随时挂着谦恭而略带几分拘谨的微笑。
他做事勤勉周密,却又不事张扬。
与一般农村青年教师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把教书不仅当成一份职业或饭碗,而且作为寄付自己理想和追求的一项事业。
任语文教师不久,他就成为当地特级教师徐其美先生牵头的语文教改课题小组的骨干成员。
我曾几次应邀到他教书的棋盘镇听过他的实验课,也读过他的研究论文。
从那时起,这位朴实勤奋的小伙儿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成长速度之快,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短短数年,这株扎根农村广漠主地的小草,已经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只栖息于骆马湖畔的土鸡,已经出落成一只扶摇蓝天的金风凰。
首先,他经公开招聘,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毫无争议地步人江苏新沂市新建的第一所规模最大的九年制实验学校,充当小学部语文教学的领军人;旋即又奉调名校春华小学,升任教导主任;去年又通过再三遴选,成为新组建的市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研训员……关键不在身份的改变和职务的升迁,重要的是自身凤凰涅檠后的质的飞跃和精神的升华。
请看他10余年取得的不俗业绩: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市青年名师、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后备人才……这一系列累累硕果,对起步于村小的老师来说,该倾注多少汗水和心血啊!松刚以“课堂和学生才能让一个教师真正有尊严”为座右铭。
中国教师报征稿启事
为了丰富教育界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国教师报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征稿,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投稿主题:
1. 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
2.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政策
3. 学校管理与教育改革
4. 教育科研与课程开发
投稿方式:
1. 投稿邮箱:*************(注明“中国教师报投稿”)
2. 投稿要求:文章字数不限,内容应紧扣主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精炼。
3. 投稿时间:长期征稿,欢迎随时投稿。
4. 投稿费用:本报对优秀稿件给予一定的稿酬,标准另行通知。
5. 投稿须知:请在信封或邮件主题注明“中国教师报投稿”字样,并请注明作者姓名、职称、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中国教师报期待您的投稿,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 1 -。
《文化周刊》最新征稿启事各位亲爱的老师:新的一年,中国教师报《文化周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将继续向各位老师征集相关稿件,感谢您的支持,期待您的精彩——【上下求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学、哲学、史学等领域的学术性文章。
【负暄琐话】由古典文学或传统文艺形式生发而出的散文随笔,注重文学品位。
【如切如磋】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个细节切入,进行探讨和争鸣。
【学而时习】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和实施。
【以文化人】分享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理论和实践经验。
【人生边上】情感真挚、内容流畅的散文,内容包括人生感悟、生活故事、旅游随笔、读书分享等。
【诗苑】刊登一线教师或学生的古典诗词、对联等作品。
【画廊】刊登一线教师的书法和绘画等作品。
投稿方式:请用“栏目+题目”(比如,上下求索—论语中的“仁”)作为邮件标题,文章请以附件的方式发送,内文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地址、电话、QQ、微信、个人简介等信息。
投稿邮箱:2606193792@(请以附件方式发送至投稿邮箱,不要直接粘贴文字,也不要通过QQ传送文件)投稿要求:除“诗苑”和“画廊”外,文章字数在1000-1500字之间。
稿件原创,不得抄袭,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
学校和教师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具体经验和疑难问题,也欢迎与我们分享。
注意事项:·本刊要求原创作品,凡有抄袭现象发生,该作者作品将不再录用。
·已在其他报刊发表的作品,恕不再刊登。
·您向本邮箱投寄稿件,默认授予编辑修改稿件、将稿件刊登于《中国教师报》、推送至微信平台等权利。
·审稿期为两个月,如两个月无回复的作品,作者可另投他处。
·稿件正式刊登后,将给作者寄出样报和相应稿酬。
————————————————————————————————●我的QQ号:2606193792,老师们可以加我的QQ,有机会多交流。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老师可加入“中国教师报传统文化群”:273405606;其他老师可加入“中国教师报作者群”:578709921;也欢迎推荐其他老师加入。
《中国教师》读后感10篇《中国教师》读后感1捧读《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感动,更为那一位位教师的教育事迹所折服,《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读后感。
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每位教师对爱的执著。
中国教坛的“保尔”张学成曾说“人是为了克服困难而降生的,为了孩子献出全部的爱和生命,这才是我唯一的选择和人生归宿。
”乡村女教师李子梅老师也说“我从不认为我有多高尚,但离开学生,我的心都是空落落的。
让我离开讲台,还不如让我去死。
”他们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
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能够像吴玲老师对待王强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能够像方佑青老师一样用教书的快乐抵挡病魔,难!能够和特殊山村教师申增江一样将农村教育看的和自己生命同等重要,难!从这许多的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信念。
只有爱心的坚持和执着的信念才能创造这一个个的奇迹。
真的,跟这些教师比起来我感到卑微和惭愧,回想以前,面对个别孩子的顽劣和松散,尤其是反复不定时,我总是忍不住会烦躁,会发怒。
试问自己,对于一个责备或是训斥过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长,你能这样去宽容和包容吗?可这些孩子们能做到,读后感《《最震撼心灵的教育——感动中国的100个教师故事》读后感》。
他们眼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透出的都是单纯、坦诚。
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这些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
《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栏目征稿
教育有悔
教育,是个耐心活儿。
即便是名师的成长道路上,也充满了各种挑战、挫折和失败。
分享“教育有悔”,回溯曾经的“错误”,让更多的人少走弯路。
1500字左右。
我是个“懒”教师
有人说,一个优秀教师要具备三会: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要用心做一个“懒”老师。
您同意吗?为什么?您是个“懒”教师吗?1500字左右。
我不喜欢这样的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最不讨学生喜欢?让我们给学生心中那个“不喜欢”的教师画个像。
1500字左右。
除文字投稿外,教师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主题画创作。
如何赢得师道尊严
教师凭什么站在讲台?凭什么赢得师道尊严?亲爱的老师,请给学生一个爱你的理由。
1500字左右。
以上稿件请注明参与话题内容,投稿至:zgjsbjscz@(“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的首字母)。
有好稿,请往这里砸
教师改行撰稿首月收获纪实
编辑心得:要充分利用写手
梁恕俭:为了诗意地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