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发改委 科技部 环保部 2005第65号)
- 格式:doc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35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是国家对资源和环境问题重视的一个表现。
这篇文献的主要作用是对技术开发、产业转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引导措施,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缓解了环境压力。
一、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1、开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指的是能够在自然过程中不断产生,不会因人类活动而枯竭的能源资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国家鼓励通过技术创新,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2、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是一种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质消耗降到最低,同时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生产方式。
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清洁生产技术,逐步实现以低碳环保为主导的经济转型。
3、绿色建筑技术建筑业是能源消耗最大、污染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提升建筑楼盘的可持续性。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二、产业转型和升级方面1、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以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主要内容。
国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废弃物最终处理上的减量化、化降为无害化和资源化,加速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2、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种以高效节约资源为主导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国家鼓励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物资管理等方面采用资源节约技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3、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支持环境友好型产业、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发展。
国家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环保产业和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是为了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政策引导措施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序号技术名称一、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及水体修复技术1A2/O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2 改进型 A/O 污水处理技术3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4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5恒水位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技术6好氧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7水解 +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技术8生物移动床深度脱氮除磷技术9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技术10生物接触氧化污水处理技术11高效生物曝气滤池用于污水回用技术12悬挂链曝气污水处理成套技术13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14水蚯蚓原位消解污泥技术15污泥常温深度脱水技术16污泥高温好氧发酵与生态利用技术17污泥加钙稳定干化处理技术18水生植物法湖泊生态修复技术19水葫芦快速防治及资源化利用技术20人工快渗水处理技术二、工业废水处理、回用与减排技术21高浓度有机废水浓缩燃烧技术22厌氧颗粒污泥床废水处理技术23改进型高效折板厌氧反应技术24庆大霉素废水处理技术25化学机械浆废水低排放技术26印染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27染料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28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生化处理技术29焦化废水处理技术30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31化工园区废水综合处理技术32糠醛工业废水综合利用技术33钢铁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34涂装工业废水处理技术35火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处理技术36电子、电镀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37电解锰企业末端废水铬锰离子回收技术38矿山废水膜处理技术39三元复合驱采油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40双膜法浓水循环中水回用技术41有机废水碳氮硫同步脱除技术42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三、脱硫、脱硝、除尘技术43石灰石 /石灰 -石膏法烟气脱硫及关键设备制造技术44烟气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技术45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袋式除尘湿法脱硫技术46废碱渣(液)烟气脱硫技术47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电除尘技术48电除尘用高频高压整流技术49大型燃煤电厂袋式除尘技术50脉冲袋式除尘技术51三维非对称微孔结构聚苯硫醚针刺毡滤料制备技术52电袋复合除尘技术53高炉煤气袋式除尘技术54焦炉烟气净化技术55第四代“OG”法转炉烟气净化及煤气回收技术56大型密闭电石炉炉气干法除尘技术57大型冲天炉除尘脱硫一体化技术58SCR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技术59SNCR 燃煤锅炉烟气脱硝技术60低氮燃烧技术四、工业废气治理、净化及资源化技术61硫酸工业废气酸洗净化技术62蓄热式有机废气热力焚化技术63有机废气活性碳吸附及回收技术64恶臭气体微生物治理技术65挥发性有机物吸附催化净化技术66油气回收技术67喷浆造粒污染烟气治理技术68生阳极车间沥青烟气净化技术69铝电解烟气净化技术70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工业异味废气处理技术71黄磷尾气回收利用技术五、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理处置及土壤修复技术72氰化尾渣资源化技术73碱回收白泥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技术74啤酒废酵母利用技术75啤酒麦糟资源化开发和利用76丢弃酒糟无害化、效益化处理技术77制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78屠宰厂、皮革厂废弃物生产蛋白质技术79废碱焚烧中熔融碳酸钠固体回收技术80钢渣热闷自解处理技术8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系统技术82沼气利用技术83医疗废物非焚烧处理技术84含油污泥过热蒸汽喷射处理技术85工业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技术86精对苯二甲酸残渣资源化利用技术87焦化有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88糠醛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技术89PCBs、农药等污染土壤的间接热脱附处置技术90赤泥堆场生态修复技术六、工业清洁生产技术91用于脱除淡盐水中硫酸根的膜法技术92湿法磷酸生产用水多次串级循环使用技术93冷冻法处理卤水中硫酸盐技术94氮肥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技术95尿素工艺冷凝液低压水解技术96还原靛蓝生产中氨气回收再利用技术97有机颜料生产中二乙二醇浓缩再利用技术98染料清洁生产技术99蜡染行业皂化松香回收利用技术100数码喷射印花技术101泡沫染整技术102高温高压气流染色技术103棉针织冷堆前处理技术104竹浆高效高白度清洁漂白技术105纸浆生物助漂技术106啤酒清洁生产技术107酿酒底锅黄水生产乳酸及乳酸钙技术108低效应低电压铝电解节能减排技术109环形套筒窑环保型石灰煅烧技术110清洁镀金技术七、农村污染治理技术111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112生态填料土地处理技术113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11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115厌氧产沼污水处理技术116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117生态养殖技术118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119用于污染控制和资源回收的源分离负压排水技术八、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120大型发电厂环境噪声综合治理技术121双曲线冷却塔噪声控制技术122道路声屏障材料、结构及其应用技术123直流输电工程大型换流站噪声综合治理技术124室内低频噪声和固体声污染控制设备及集成控制技术九、监测检测技术125简易瞬态工况(质量法)排放检测系统126烟气水分在线监测技术127氨氮在线监测技术十、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128镀镍废水资源化技术与设备129集成膜分离技术处理含铬、镉类重金属废水130高浓度泥浆法( HDS )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131冶炼烟气洗涤废酸处理技术132干法废蓄电池资源化利用技术133预脱硫 -电解沉积全湿法废蓄电池铅回收技术134含铬废渣湿法 (酸溶 )解毒处置技术135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炼铅工艺136低汞触媒技术生产工艺137代替铅、铬颜料的复合铁钛粉防锈涂料生产及应用技术。
发改环资〔2006〕1864号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精神,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将保留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工作合并。
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精神,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进行了修订。
在此基础上,特制定《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管理,落实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健康发展。
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们。
附: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二○○六年九月七日附: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是指对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鼓励和扶持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或产品进行认定(以下简称资源综合利用认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4.15•【文号】发改环资〔2019〕689号•【施行日期】2019.04.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9〕689号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
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
伴随我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绿色技术创新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对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以解决资源环境生态突出问题为目标,以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为突破口,以壮大创新主体、增强创新活力为核心,以优化创新环境为着力点,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完备、资源配置高效、成果转化顺畅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研究开发、应用推广、产业发展贯通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新局面。
秸秆综合应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摘要秸秆的综合应用对于我国这样资源紧缺的国家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秸秆的综合应用虽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普及化与推广力度仍显乏力。
对制约秸秆综合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秸秆的综合应用要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而达到加快秸秆综合应用的步伐。
关键词秸秆;综合应用;产业链;制约因素秸秆是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被称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能源。
我国每年产生约7亿吨的农业秸秆,是极为丰富宝贵的天然植物资源。
秸秆的综合应用对于我国这样资源紧缺的国家意义十分重大。
1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国家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环保总局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明确鼓励发展农作物秸秆无废料综合利用技术和以各种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分离、提取植物纤维,制造出各类工业包装材料、密度板等轻型建筑材料。
在相关的设备开发上,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关键设备制造及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国家还颁布了《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等标准,并将利用秸秆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产品新增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作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国家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明确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制度、实施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项目示范补助、实行税收优惠。
鼓励产学研各类机构,推进秸秆等非粮原料的开发利用产业化。
目前,我国在秸秆的综合应用上已经涉及到秸秆生物质肥料、秸秆饲料、秸秆食用菌栽培、秸秆人造板、秸秆制沼气、秸秆制生物质油、秸秆发电、秸秆替代木材做木塑产品等范围,并取得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技术。
2制约秸秆综合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2.1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意识及农村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对农民来说,秸秆是难以处理的废弃物。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005年第65号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各地方、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评估和广泛征求意见,现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60项技术予以公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序号技术简介1 转炉尘泥的综合利用该技术通过研究转炉泥的粘结性、沉降性以及传输性能,采用转炉泥干、湿法利用工艺。
干法利用是将转炉泥与烧结返矿、除尘灰等原料通过配矿、螺旋搅拌、利用干燥的返矿为球核,吸收转炉泥中的水分、外滚转炉泥造球,供烧结配料用。
湿法利用是将转炉泥浆加到烧结配料室生石灰消化器内取代消化水,混合机内的清水作为调整水。
该技术使转炉泥在钢铁企业内部达到良性循环,并实现转炉泥零排放。
适用于国内外所有的钢铁联合企业。
2 氰化尾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技术该技术是以氰化尾渣中综合回收有色金属为目标,采用新型高效预处理技术和新型浮选药剂,消除了矿泥的影响,并利用调整矿浆电位、pH和采用组合浮选剂等措施,强化了超微细粒有用矿物的回收,并采用有效的活化剂及活化手段,使有用矿物回收率提高。
实现氰化尾渣无尾排放。
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含金银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
3 难处理低品位金矿及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该技术提出了破碎-筛分-洗矿,粗粒级堆浸,细粒级重选-炭浸的以堆浸为主,重选、炭浸为辅的组合提金工艺。
矿石经破碎后增加关键的筛分洗矿工艺,粗粒级矿石直接堆浸,细粒级矿浆经溜槽重选分级后炭浸工艺。
解决了氧化矿石含泥高不宜直接堆浸的问题,缩短了浸出周期,提高浸出率。
建设含氰废水零排放工程和其它有效的环保设施,可有效地保护下游水体不受污染。
适用于我国低品位氧化金矿资源的综合利用。
4 立磨粉磨高炉矿渣技术该技术采用立磨粉磨设备,以挤压粉磨为原理,以燃油热风为热源,兼粉磨与烘干为一体对高炉矿渣进行粉磨。
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是鼓励发展重大环保技术装备。
这些技术装备旨在提高环境保护水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以下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装备1.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装备:包括湿法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半干法烟气脱硝技术、SCR脱硝技术等。
2.烟气除尘技术装备:包括静电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等。
3.VOCs治理技术装备:包括吸附浓缩技术、燃烧技术、膜分离技术等。
二、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1.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等。
2.水资源利用设备:包括水回用设备、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等。
3.水环境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器、自动监测设备等。
三、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装备1.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包括生活垃圾分类设备、工业固体废物分类设备等。
2.垃圾焚烧设备:包括垃圾焚烧发电设备、垃圾焚烧净化设备等。
3.垃圾填埋设备:包括压缩机、渗滤液处理设备等。
四、新能源装备1.太阳能发电设备:包括光伏发电设备、太阳能热发电设备等。
2.风能发电设备:包括风电机组、风能逆变器等。
3.生物能源设备:包括生物质发电设备、生物质燃烧设备等。
五、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1.再生资源回收设备:包括废金属回收设备、废纸回收设备等。
2.再生资源加工设备:包括再生塑料成型设备、再生纸张加工设备等。
3.旧电池回收处理设备:包括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设备、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设备等。
在鼓励发展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同时,中国政府还推动了相关政策措施,如减免税收、提供财政支持和优惠贷款等,以鼓励企业投资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技术装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
通过鼓励发展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2005年 第65号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各地方、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 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评估和广泛征求意见,现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60项技术予以公布。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二0(五年十月二十八
国家环保总局
拥有炼铁废渣资源的企业,钢铁行业,实现从钢铁行业向非钢产业的转化,完成炼铁废弃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资源节约部分)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环境保护部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公布日期】2006.09.07•【文号】发改环资[2006]1864号•【施行日期】2006.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精神,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将保留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认定工作合并。
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精神,结合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实际,我们对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1998〕716号)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国经贸资源〔2000〕660号)进行了修订。
在此基础上,特制定《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原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机组)认定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要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的管理,落实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健康发展。
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我们。
附: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二○○六年九月七日附: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精神,制定本办法。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2005年第65号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各地方、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
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评估和广泛征求意见,现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60项技术予以公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备注:国家鼓励发展的综合利用技术按所属行业排序,技术排名不分先后。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资源节约部分)
备注: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技术按所属行业排序,技术排名不分先后。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日期】2015.06.08•【文号】环发[2015]66号•【施行日期】2015.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正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6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科技厅(委、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科技局、科协,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各有关单位: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以下简称环保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等法律和文件要求,对进一步加强环保科普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重点,针对社会公众热点需求,坚持“政府主导,协同推进、社会参与、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以服务环保、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大幅提升公众环境科学素质为重点,不断增强全社会参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科学性,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环保科普工作要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为切入点,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围绕环保工作重点、难点,以及细颗粒物(PM2.5)污染、饮用水安全、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废弃物处理处置、核与辐射安全、有毒有害化学品风险防范、环境与健康等社会热点和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资源开发、活动设计、知识传播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3.09.01•【文号】发改环资〔2023〕1193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发改环资〔2023〕11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水利(水务)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我们会同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坚持“四水四定”,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推进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发展节水产业,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国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4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低16%。
到2030年,节水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用水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2005年第65号
为进一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各地方、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
业协会推荐,专家评审、评估和广泛征求意见,现将《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
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260项技术予以公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备注:国家鼓励发展的综合利用技术按所属行业排序,技术排名不分先后。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资源节约部分)
备注: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技术按所属行业排序,技术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