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

力复习提纲(二)

第三章中学教学

第一节教学概述

Ⅰ、教学的内涵

①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②特点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

①形式教育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

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

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

(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

(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Ⅰ、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①备课的要求

(1)钻研教材(备教材)

(2)了解学生(备学生)

(3)设计教法(备教法)

②写好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Ⅱ、上课

一、上课是教学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

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

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

二、课的组成

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Ⅲ、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①信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实施后所得到的

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②效度: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③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④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第四节 教学原则

Ⅰ、直观性原则

涵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得掌握知识。

分类: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贯彻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 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要重视运用直观语言。

Ⅱ、启发性原则

涵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产婆术”)

第斯多惠:“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Ⅲ、巩固性原则

涵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存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复习是学习之母”)

Ⅳ、循序渐进原则

涵义: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是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能力。(“学不躐lie

等”;“不陵节而施”)

Ⅴ、因材施教原则

涵义: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涵义: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Ⅶ、科学性与教育学相结合原则

涵义:科学性与教育学相结合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第五节教学方法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方法。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2)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2)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