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共15页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15
一、安全生产概念1.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
2.安全生产定义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
二、安全生产本质1.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
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鲜明体现。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2.突出强调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所谓最大限度的保护,是指在现实经济社会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加强安全生产的一切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
根据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需要从三个层面上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实施最大限度的保护:(1)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把加强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纳入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最大限度地给予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药品安全基础知识药品安全基础知识1、什么是药品?答: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特殊在于药品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具有双重性,好的一面(治疗作用)和不好的一面(毒副作用)。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同时它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的过程都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和管理。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注册审批、质量监督等,负责组织查处这些产品在研制、生产、流通、使用方面的违法行为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简称是SFDA,从SFDA网上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我国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监管法规、合法产品记录,违法事件曝光、及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等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也有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在遇到假劣药等问题时,可向他们反映,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什么是药品的副作用?答:药品的副作用是指人在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某一作用治疗疾病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
它们是相对而言的,随着治疗疾病的目的而改变。
4、什么是假药?答:《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1)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药的。
5、按假药论处的情形有哪些?答:《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1)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3)变质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药品安全生产知识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wei)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建造施工、道路运输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考核不得收费。
危(wei)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学校应当协助生产经营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药品安全生产知识扩展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一条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wei)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并对安全设施的工程质量负责。
药业安全生产知识药业安全生产知识汇总安全生产是医药行业的基础和前提,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是医药行业必须坚守的红线。
医药行业安全生产主要包括医药生产安全、药品流通安全、药品使用安全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方面的安全知识和应对措施。
1.医药生产安全医药生产安全包括原料药、辅料、包装材料、药包材等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定期检查设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等。
2.药品流通安全药品流通安全涉及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包括运输、存储、销售等环节。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药品存储条件,选择可靠的运输公司,确保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严格控制销售渠道等。
3.药品使用安全药品使用安全是指药品在患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包括药品的正确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药品知识宣传,提高患者对药品使用的认识,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机制,及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等。
4.应急处理应急处理是医药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突发事件的处理和预防。
预防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等。
总之,医药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药业安全生产知识归纳药业安全生产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设备安全、防火防爆、职业健康等。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知识归纳:1.设备安全:制药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设备操作规程应明确,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
2.防火防爆: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存储和使用,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
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确保其有效性。
3.职业健康:员工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
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空气净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4.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应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期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应急预案:应制定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泄漏、工伤等,并定期进行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