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教学大纲课程编码:M621003课程学分:48学时,3学分适用学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学科/专业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一、课程性质产业组织理论是为产业经济学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以微观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体系中特定组织结构下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为考察重点的一门交叉性应用经济学。
该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产业内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企业、产业和市场为什么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组织形式和结构如何影响市场的运行和绩效,其中心概念是“有效竞争”,即既能促进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促进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关系。
二、课程教学目的产业组织理论旨在系统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知识、观点、方法和问题,全面考察产业组织理论的学术前沿和理论流派,通过讲授、自学和实践等教学环节,一方面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产业组织理论观,具备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掌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产业组织关系和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解,提高运用产业组织的逻辑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分析和企业管理实践工作。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1 导论4学时【教学要求】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认识产业组织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意义与特点;了解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中的哈弗学派、芝加哥学派、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学派等基本观点与政策主张;认识到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边际、博弈、计量、实验模拟等研究方法与SCP分析范式的基本要点。
【教学要点】1.1 产业组织理论的含义与特点1.2 产业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1.3 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1.4 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范式与研究方法2 企业与市场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关于企业性质的契约理论和知识理论,掌握企业的所有权和相机治理、共同治理等治理模式;了解企业的目标和类型等;理解企业规模与市场边界决定的交易费用、核心能力等等理论;掌握决定企业成本的规模经济、学习经济、范围经济等因素。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英文名称:Industrial Organization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2020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产业经济学二、课程简介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主要内容是市场的组织和结构、市场策略行为和市场绩效,基本的政策导向是反垄断政策。
目前,产业组织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以及公司理财、组织战略、经济法学等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产业组织理论是目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产业组织的基本理论和以博弈论为主的分析工具,熟用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
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需要及时关注重大的产业组织现象、问题和产业组织政策变化,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组织的实践问题,有能力提出假说,建立理论模型或实证检验,并设计符合可行的产业组织政策。
因此,需要学生及时完成课后作业、阅读每章的经典文献和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既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突出教学重点。
系统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思考我国政府在鼓励竞争,促进企业创新,改善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绩,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和前沿专题,教师可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掌握产业的分类,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理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的中国意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产业组织研究的对象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产业组织与微观经济学第四节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三)思考与实践总结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的努力,展示中国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课程英文名称: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课内学时:48 课程学分:3课程性质(学位课/选修课)开课学期:每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试/考查):考核大纲执笔人:刘林主讲教师:刘林师资队伍:刘林郭海涛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具有经验主义的性质;第二次高潮起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理论性特征鲜明。
产业经济学中的经验主义有时被称为“哈佛传统”,形成了著名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市场上卖者的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成本结构以及供给者纵向一体化的程度等等,决定了价格、研究与开发、投资、广告等等,企业的这些行为产生了企业的效率、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率、产品多样性、创新率、利润和分配。
经验主义传统的确试图计量更基本的外生因素:技术方面的因素,如规模报酬、进入成本、资本沉淀比例、学习曲线状况、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等;偏好和消费者方面的因素,如产品质量的信息结构、声誉问题以及对品牌的忠实度;技术变化等;但是,这些研究常常难以收集到精确计量基本因素和产业间可比较的资料,因而遭到了后来兴起的具有鲜明理论特性的“芝加哥传统”的严厉批评。
“芝加哥传统”之所以能够掀起第二次高潮,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需求方面”,对跨部门经验分析的局限性的不满日益增长,这种跨部门经验分析曾经主宰了产业组织领域,特别是经验主义的工作并不要求特定寡头市场的正式模型。
二是在“供给方面”,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很不重视产业组织,因此未能建立起像竞争性一般均衡那样的精致的一般分析方法;自从非合作博弈引入到产业组织的理论研究之中,这种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企业理论的迅速发展,也为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很有用的理论支持。
所以,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把博弈论与企业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产业组织理论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应用,以及产业组织的政策分析。
重点包括市场结构、竞争策略、卡特尔、垄断、寡头垄断、行业集中度、全球化、产业标准、网络外部性、技术进步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
授课方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报告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2.熟悉和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表现;3.掌握产业组织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理解政策的实施和效果;4.通过案例分析和报告,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课时第一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2第二章市场结构分析 4第三章竞争策略 4第四章垄断和卡特尔 4第五章寡头垄断和行业集中度 4课程内容课时第六章全球化和产业标准 4第七章网络效应和技术进步 4第八章知识产权和创新 4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2.案例分析:教师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分析和讨论案例,提高理论应用能力;4.报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独立完成报告,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出勤、提问、小组讨论等):30%;2.课堂测试:30%;3.课程设计报告:40%。
六、参考教材1.Tirole, J. (1988).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 Cambridge: MIT Press.2.Carlton, D. (2019). Mod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Pearson.3.Belleflamme, P., & Peitz, M. (2015). IndustrialOrganization: Markets and Strategie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七、教学团队•主讲教师: 张老师•助教: 李同学、王同学八、其他说明本课程为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微观经济学、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等基础知识。
《产业组织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二、课程编码:
三、学时与学分:40/2
四、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五、课程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产业组织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分析产业经济问题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接受产业组织理论的熏陶,提高产业组织理论基本素质,加强对实际产业运行的了解,提高分析现实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政府政策在自然垄断产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市场作用和政府干预的正确观点,防止产生市场万能的错误认识。
六、适用学科专业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管理学
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导论(2学时)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市场力量的经济学(2学时)
完全竞争与效率
市场力量与公共政策
●企业理论(5学时)
新古典企业理论
企业为什么存在
企业的界线
企业最大化利润吗
●市场力量与价格歧视(3学时)
市场力量的源泉
占优企业与竞争性边缘企业
耐用品垄断
市场力量的成本和收益
垄断与价格歧视
●市场力量与产品质量(3学时)
搜寻型商品
经验型商品
信号显示
●博弈论(2学时)
基础与原理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博弈的扩展型表达
不可置信威胁与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寡头垄为模型(6学时)
古诺模型
伯川德模型
推测变量模型
寡头垄断的动态博弈模型
●产品差异(4这学时)
什么是产品差异
垄断竞争
非对称偏好与产品选择偏差
地址模型
战略行为
垂直差异市场中的寡头竞争均衡
●发现和度量市场力量(2学时)
SCP范式
新经验产业组织理论
SCP还是NE10
●战略行为(2学时)
战略与战术选择
Stackelberg均衡
进入阴止
可竞争市场
进入避垒
战略行为的应用实例
●广告(2学时)
广告的福利经济学
广告与寡头垄断的理论分析
广告与战略性进入阻止
战略性广告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与开发(2学时)
战略性R&D
市场结构与对R&D的激励
专利经济学
●反垄断经济学问题(2学时)
关于市场的理论
排他性战略
纵向一体化与纵向限制
横向兼并
●规制经济学问题(4学时)
规制的理由
自然垄断的最优定价
不对称信息下的规制
规制实践
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