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概览
- 格式:pdf
- 大小:432.38 KB
- 文档页数:8
○话语分析编者按:“话语分析”是本刊多维度研究语言的一个综合维度。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话语之所以凸显为多学科同时关注的焦点,是因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人类存在的家园”。
无论透彻研究工具语言的本质,还是通过语言逆向揭示人及人的世界,都须要直接展开话语分析。
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分别反思话语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作为话语存在形态之一的言语行为中的交际意向。
批评话语分析概览刘立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提 要: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模式,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以及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致力于发现改进这种不平等的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跨学科性、分析模式多样性、关注社会视角广泛性的特点。
外界对该分析模式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阐释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语言偏见等方面。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科学、美国社会语言学等其他学科进一步加强对话的必要性。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特征;批评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3-0102-8Cr iti ca l D iscourse Ana lysis:A SurveyL iu L i 2hua(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is an app r oach t o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f ocuses on s ocial inequality and injustice and the ways in which texts are e mp l oyed t o realize power and ideol ogy .C DA is concerned not only with analysing texts t o investigate power,but als o with finding ways of redressing inequalit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devel opment,this app r oach has f or 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 p linarity,as well as variety of analytical models and extensive s ocial domains of study .The criticis m which is often advanced against CDA mainly covers the subjective inter p retati on in the her meneutic p r ocess and the linguistic bias CDA adop ts in its textual analysis,which indicates a further necessity f or CDA t o establish a dial ogue with other disci p lines,e .g .syste m ic functi onal linguistics,cognitive science,American s ocial linguistics,etc .in order t o overcome the p r oble m s that are confr onting this discourse app r oach .Key word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haracteristics;criticis m 1 引言20世纪70年代,话语分析开始关注语言中的社会权力现象。
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作者:尹雪蕾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5年第2期尹雪蕾(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都是对语篇进行的批评性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是同一个概念,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因此,这两个术语在语篇研究中经常被交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初学者对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产生误解。
本文试图分析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过程和特点,从而对二者进行区分。
关键词:语篇;话语;批评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DOI:10.16083/ki.-1296/G4.2015.02.058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33—02收稿日期:2014—09—21作者简介:尹雪蕾(1989—),女,云南昆明人。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批评话语分析。
一、引言对语篇进行的批评性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关注的是非文学话语,其中以新闻话语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批评”是这类研究的核心,从词源学来说,“批评”有分析和评判之意。
[1]对于“语篇”的定义而言,我们一般认为语篇是书面语,而话语是口头语。
Crystal曾指出,话语是自然发生的口头语言结构,诸如会话、访问、评论等;语篇则指书面语言结构,比如论文、通知、路标等。
但范·戴克则认为语篇是在话语中实现的抽象的理论结构。
韩礼德把语篇定义为任何长度的完整片段,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2]语篇的批评性研究旨在通过对语言结构进行分析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在语篇的批评性研究中,一些学者一直使用术语“批评语言学”,如廖益清、辛斌;也有一些学者,如刘立华、张德禄、刘秀丽等在研究中交替使用“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
我们也发现,随着语篇批评性研究的发展,一些学者,如王晋军、纪卫宁、李桔元等逐渐地倾向于使用“批评话语分析”来代替“批评语言学”。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探索人类思维与语言交流的一面镜子人类作为一种社交动物,通过思维交流和语言表达,实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意见表达等各种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批评话语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交流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不满、指责和质疑。
然而,批评如何进行、何时合适、如何处理批评等问题,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尝试分析批评话语的特征、影响和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批评话语的特征。
批评话语通常具有负面情绪,包括不满、不悦、指责等情感色彩。
这是因为批评往往是针对他人的行为、言论或态度的质疑和否定,而负面的情绪是一种自然的情感反应。
此外,批评话语还具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和目的。
通过批评,人们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引起对方的反思、改变其行为、推动社会进步等。
因此,批评话语往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调整行为的意图。
其次,批评话语对个体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批评话语可能会造成伤害和情绪波动。
由于批评常常以负面情绪为主,当被批评者接收到批评话语时,可能受到情绪上的冲击,失去自信心,产生自我怀疑、自责等负面情绪。
同时,批评话语也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有些人可能因为批评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但也有些人可能出于逆反心理而坚持自己的立场,甚至产生相反的行为。
在社会层面上,批评话语还可能引发群体之间的紧张关系。
特别是在当今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批评话语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较大规模的社会舆论,甚至导致群体对立和冲突。
批评话语的传播还可能导致舆论倾向的形成,从而影响公众对某一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评价。
然而,对于批评话语的合理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受批评时,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方式来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客观分析批评的内容,深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主动寻求真实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改进自己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可以积极与批评者对话,了解其关注的问题,从而建立互信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批评中汲取经验,实现自我反思和成长。
近十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摘要:批评话语分析(简称CDA)由Flower在1979年提出,于1995年首次被引进国内,短短15年的研究已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吸引了许多学者的注意,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不断涌现。
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5月发表在国内12种语言类核心期刊上的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和总结,试图发现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态势,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我国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 CDA);现状;问题;态势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话语分析方法,英国语言学家Roger Flower等人1979年在《语言与控制》中提出,至今已有31年的历史,其主要代表人物有M. Fourcault,N. Fairchlugh,G.Kress,R. Fowler,VanDijk, Fairclough, Martin, Wodak,P.Chilton,R.Scollon,S.Ja-ger.E.Johnson,Wethere等等。
批评性话语分析在特殊的社会时代产生,其主要目的是从批判的角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它结合了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其哲学基础是新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学派的社会批评理论。
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就是通过分析话语结构,揭示话语是如何建构和反映权力关系。
其主要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在描述语篇结构的同时,试图从社会和交际功能来解释出现这种语篇结构的原因。
这被批评话语分析所继承。
自从20世纪Saussure区分了语言和言语,以言语为研究对象的CDA逐渐受到关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的注意。
尽管研究的时间只有短短31年,但它在国内外呈蓬勃发展之势,使它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国内批评话语分析在语篇研究中使用的方法-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国外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一个学派。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最早由R.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Fowler,1979)一书中提出。
批评话语分析(CDA)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这一语言学分支的研究中,并且将CDA应用到越来越广阔的领域。
近些年来,国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很有热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人们运用这种方法去分析某种语篇,例如利用批评话语分析来研究新闻语篇、机构语篇、语篇等等。
人们在分析这些语篇的过程中会充分运用到批评话语分析这种方法,是因为它在分析语篇的优越性。
利用批评话语分析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语篇的字面意义,来挖掘出一些隐藏的信息。
尤其是在语篇中,这些隐藏的信息就包括话语,意识形态以及权势的深层关系。
语篇的研究一直都是语篇分析学者不可忽略的一个领域,在语篇中包含有大量的隐含信息,而这种隐藏性的信息正适用于批评话语分析这种研究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CDA)所吸收的理论是丰富的,在这里不得不说的就是和其关系较为密切的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ic and functional linguistics)。
不管是批评话语分析在研究语篇还是其他类型的语篇中,我们总能发现SFL这一理论,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当然,除此之外,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来源还包括其他领域的理论,鉴于这并非本篇论文所讨论的重点,在此就不再赘述。
1 批评话语分析中的SFL理论如上所述,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批评话语分析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在理论上给了批评话语分析宏观的指导。
批评话语分析
在资格考试中,批评话语可以被视为一种评估方式,它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
解自己的表现情况,从而提高自己的资格考试成绩。
从考生的角度来看,批评话语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被考查的知识,更有效地
复习,以便在未来的考试中更好地发挥。
从考官的角度来看,批评话语可以帮助考官更好地评估考生的知识水平,从而更准确地给出考生的分数。
另外,批评话语还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被考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把握考
试的关键点,提高自己的资格考试成绩。
考官可以通过批评话语来增强考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
总之,批评话语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的关键点,更有效地复习,从而
提高自己的资格考试成绩。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考官更准确地评估考生的知识水平,激发考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
因此,批评话语在资格考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考生和考官重视。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浅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摘要:话语是社会和文化的构成要素,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包含。
话语分析,既是其三者相互作用影响下的产物。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既概念、理论渊源、分析原则及主要方法。
其中主要方法包括: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和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这三种方法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它们使批评性话语分析成为传统的社会和文化分析的重要补充,使其变为一种社会行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分析原则;方法1.引言1.1什么是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也叫做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 ics),旨在通过分析语言特征及其生成的社会文化背景挖掘隐含于语言中的意识形态, 进而揭露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批评性话语分析诞生于20 世纪70 年代,英国语言学家Fowler 等在《语言和控制》(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首次提出批评语言学这一概念, 揭开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的序幕。
批评性话语分析被认为是批评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分析,它通过分析大众语篇揭示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和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
不同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诠释不尽相同。
Van Dijk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动力和兴趣来自于紧迫的社会问题,他希望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
批评话语分析不仅关注社会不公正、不平等、权势,更意在揭露在这些不公正、不平等和权势的构建和维护过程中话语所起的微妙作用。
Fairclough 认为“批评”的意思就是要揭示人们所不清楚的某些关系,比如语言、权势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Lazar 把批评话语分析理解为对已经“自然化”的事物“去神秘化”的过程。
Cameron指出这种自然化往往是服务于特定利益而违背了他人的利益。
批评话语分析述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引言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简称CDA)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
本文将回顾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方法,探讨其在教育、媒体、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并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优缺点。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
当时,语言学家们开始语言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尝试通过分析话语来揭示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现象。
到了80年代,批评话语分析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理论和方法论,并开始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媒体和政治等。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文本分析、访谈分析和图像分析。
文本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文本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文本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文本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访谈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中了解话语实践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访谈中的语言使用和互动过程,可以揭示访谈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访谈者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图像分析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新兴方法,通过对图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揭示图像中所蕴含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
在图像分析过程中,批评话语分析者通常图像的视觉元素、语境和社会背景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现实。
批评话语分析的应用批评话语分析在教育、媒体和政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帮助教育者理解教育政策、课程和教学实践中的权力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改进教学质量。
例如,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揭示课程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语言学方法,旨在通过对语料库的分析,识别出其中的批评性话语。
在中文语料库中,批评性话语通常可以通过对特定词语、短语、句法结构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获得。
批评性话语通常使用一些具有消极情感的词语和短语。
“糟糕的”、“差劲的”、“让人失望的”等词语,在语料库中频繁出现的可能是批评性话语。
可以通过计算这些词语在语料库中的频率来判断其是否具有批评性。
批评性话语可能包含一些特定的句法结构。
带有否定词的句子、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子等。
这些句法结构通常与批评性话语相关联,可以通过分析语料库中的句法结构来识别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通常带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倾向,包括愤怒、失望、不满等消极情感。
通过分析文本中表达情感的词语和短语,包括形容词、副词和动词等语法成分,可以判断其是否属于批评性话语。
批评性话语还可能包含一些上下文信息,比如具体的事件、人物和场景等。
通过对语料库中的上下文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批评性话语。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词语、短语、句法结构、情感倾向和上下文信息等多方面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出中文语料库中的批评性话语。
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舆情分析、社交媒体监测和网民态度分析等领域。
批评性话语分析评述常丽娟摘要:批评性话语分析是最近20年来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
它主要揭示语篇所传达的意识形态。
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原则、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动态等方面加以概括, 预示了批评性话语分析发展的新动态。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学;概述一、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含义作者简介:常丽娟,女,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
批评性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 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一门旨在研究和解释社会问题的跨学科语言研究。
其所涉及的社会科学领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等,具有极强的实践导向作用。
批评语言学不同于传统语言学的语篇分析,传统语言学忽略了语篇的社会属性,而批评语言学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
语言不单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
它不仅研究语言是什么,而且研究语言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对语篇本身的意义感兴趣,而且对语篇如何产生这种意义的过程感兴趣。
在国外,批判性话语分析正在迅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队伍日益壮大,有关专著增多,国际性的刊物和地区性的合作项目出现。
相比较而言,国内批判性话语分析起步较晚,但已开始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
近年来批评语言学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批评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前景,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拟对批评性话语分析进行评述。
二、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批评性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其源头为批评性语言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法国、德国的几位反主流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家,如M.Fourcault, N.Fairchlugh, G.Kress, R. Fowler等等。
它形成的主要动因是“对西方主流语言学和早期社会语言学的批判”(田海龙,2003:40)。
○话语分析编者按:“话语分析”是本刊多维度研究语言的一个综合维度。
20世纪后半期以来,话语之所以凸显为多学科同时关注的焦点,是因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人类存在的家园”。
无论透彻研究工具语言的本质,还是通过语言逆向揭示人及人的世界,都须要直接展开话语分析。
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分别反思话语分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作为话语存在形态之一的言语行为中的交际意向。
批评话语分析概览刘立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提 要: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模式,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以及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同时致力于发现改进这种不平等的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跨学科性、分析模式多样性、关注社会视角广泛性的特点。
外界对该分析模式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阐释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语言偏见等方面。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科学、美国社会语言学等其他学科进一步加强对话的必要性。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特征;批评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8)03-0102-8Cr iti ca l D iscourse Ana lysis:A SurveyL iu L i 2hua(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is an app r oach t o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f ocuses on s ocial inequality and injustice and the ways in which texts are e mp l oyed t o realize power and ideol ogy .C DA is concerned not only with analysing texts t o investigate power,but als o with finding ways of redressing inequalit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devel opment,this app r oach has f or 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 p linarity,as well as variety of analytical models and extensive s ocial domains of study .The criticis m which is often advanced against CDA mainly covers the subjective inter p retati on in the her meneutic p r ocess and the linguistic bias CDA adop ts in its textual analysis,which indicates a further necessity f or CDA t o establish a dial ogue with other disci p lines,e .g .syste m ic functi onal linguistics,cognitive science,American s ocial linguistics,etc .in order t o overcome the p r oble m s that are confr onting this discourse app r oach .Key word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haracteristics;criticis m 1 引言20世纪70年代,话语分析开始关注语言中的社会权力现象。
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批评语言学或批评话语分析更加成熟。
这时,批评话语分析又重新开始关注语言在机构语境中使用的问题,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历史分析角度也开始进入批评话语分析的视野。
人们对机构语言使用的研究也促进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建构。
1991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批评话语分析专题讨论会为不同学派的批评话语分析进行交流创造了条件。
该会议的召开、《语言与社会》杂志的创刊以及几本重要著作的出版[《语言与权力》(Faircl ough 1989),《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2012008年第3期总第142期外语学刊F ORE IG N LANG UAGE RESE ARCH 2008,No .3Serial No .142(Wodak1989),《话语中的偏见》(van D ijk1984)等]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开始形成一个系统网络,并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批评话语分析内部,根据其借鉴的理论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派别。
以Fair2 cl ough(2003)为代表的英国学派以社会学、社会符号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其理论和语言学基础。
van D ijk(1998)侧重篇章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致力于从社会-认知角度研究话语。
Ruth Wodak从历史角度出发,把话语放在历史语境(社会和政治)中,用“话语-历史”模式展开分析(M artin and Wodak2003)。
Paul Chilt on(2005)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则根植于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中。
以上批评话语分析的各派别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都把社会公正和交际自由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
2 批评话语分析的几个重要概念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探索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在话语中的反映以及通过文本分析来探寻洞悉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法(M artin2000)。
话语中明显或者隐含的歧视、权力和控制关系构成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Wodak2001)。
在这种研究范式中,对批评、跨学科性、话语以及意识形态的界定,构成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特征和内容。
2.1批评在批评话语分析中,批评是一个重要概念。
批评话语分析对批评的解释有些来源于文学批评或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更多的是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Roger Fo w ler1996:4,Wodak2001: 9)。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M arx Horkhei m er认为,社会理论家的作用在于揭示隐性的阶级意识,批评理论的目的在于帮助“牢记”那些容易忘掉的“过去”,谋求解放和阐述解放斗争的理由。
这说明批评一方面在于揭示社会“不平等”,另一方面在于改变这种不平等(Wodak2001:9)。
批评话语分析者也阐述过类似观点。
Roger Fo w ler认为,批评说明人们对一系列人为产生的限制的反映,这些限制曲解个体、群体或者一个种族在自我形成过程中所屈服的压力(Roger Fo w ler 1996:4)。
批评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存在某种程度的畸形和缺陷,批评主义的目的就是要纠正这种对客观事实的扭曲(Roger Fo w ler1996:4)。
总之,在批评话语分析者看来,“(批评)可以理解为从所分析对象(话语)的外部把话语放置在社会语境中,采取一种明显的政治立场,运用自我反省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同时,批评也是对批评结果的运用,对社会或政治行为的改变”(Wodak 2001:9)。
正因为批评话语分析具有批判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个学派,在把‘批评’当成话语分析的一种模式、成分和产品方面,创造了一种封闭和排外的印象”(Jan B l o mmaert2005:24)。
在涉及批评的研究方法时,M arx Horkhei m er 认为,用一种方法解释某一问题是危险的,因此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必要采取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虽然实证研究很重要,但是它无法取代理论抽象(Wodak2001:10)。
批评话语分析者在借鉴法兰克福学派批评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Faircl ough认为,在人类社会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能受到曲解而离开人们的视线,批评的目的在于重现这种联系和原因,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永远能指导人们行为的不变的理论(Faircl ough1992:9)。
2.2跨学科性批评话语分析对“批评”的解释追求多样性的渴望促成其跨学科性的重要特征。
Faircl ough 和Chouliaraki指出,批评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调节不同理论,特别是社会学和语言学理论,实施理论整合(Faircl ough&Chouliaraki1999:16)。
Fair2 cl ough指出,社会学理论虽然对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二者结合的广度和力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就是要超越社会学理论对文本分析不足和语言理论对社会学理论问题探索不够这一状况,并通过“内化”使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Faircl ough 2003)。
他们借鉴的社会学理论包括英国Basil Bernstein的教育话语,法国Bourdieu的场域(field)与惯习(habitus)理论,福柯对话语的阐述, Giddens和Jess op Bob对全球化和新资本主义转换的描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交际、现代性以及对公共领域的论述,Harvey对社会实践的论述以及Laclau对霸权概念的重新阐释等。
虽然批评话语分析内部对语言和社会结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但是“在大多数研究中,它们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Halliday1978,1994)理论”(Wodak2001:8)。
批评话语分析模式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作为文本分析的工具并非偶然。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成一种以层次形式建构起来的符号系统。
语言的层次观点使语言的意义层和表达层都能受到词汇2语法的调节,进而与语言的外在语境因素建立联系。
更为重要的301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注意到符号(包括语言)与非符号的社会结构和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注意到符号逻辑和社会逻辑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
首先,系统功能语言学从功能角度看待语言,把语法看成与某些社会功能相对应的系统网络。
第二,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包含概念和分析机制,系统实现社会过程和关系的过程。
第三,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看成文本和系统的统一体,同时又注意语言符号意义产生和变化的过程,即文本是在语言和社会共同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和打开的过程(Chouliaraki&Faircl ough1999: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