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重巡洋舰
- 格式:doc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58
二战各国航空母舰沉没记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先试用航空母舰。
巧得很,第一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勇敢」号﹝Courageous﹞,也是英国的。
这是一艘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船改装的轻航空母舰,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七日在英国西南方被德国潜艇 U-29 以两枚鱼雷击中,十五分钟之内沉没。
奇怪地是勇敢号的同型舰「光荣」号﹝Glorious﹞是第二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四零年六月八日「光荣」号自挪威撤退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到两艘德国战斗舰:Scharnhost 及 Gneisenau,虽然一艘同行的英国驱逐舰拼命为其掩护,「光荣」号经过德舰十一吋主炮轰击一小时多后,终告沉没。
在太平洋中,第一艘被敌人击沉的航空母舰也属英国海军。
四二年四月九日,「使者」号﹝Hermes﹞轻航空母舰在锡兰海外被日本舰载俯冲轰炸机炸沉。
这是英国在东方唯一损失的一艘航空母舰,也是唯一沉没在印度洋中的一艘航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总共损失了八艘航空母舰,以下按照沉没日期排列﹝数据取自「一九一四年迄今世界航空母舰全书」,美国海军学院出版社,1984 年出版﹞。
英国损失的八艘航空母舰:【一】「勇敢」号﹝Courageous﹞:排水量二万六千吨,飞机四十八架,沉没日期及情形见上文。
【二】「光荣」号﹝Glorious﹞:排水量二万六千吨,飞机四十八架,沉没日期及情形见上文。
【三】「皇家方舟」号﹝Ark Royal﹞:排水量二万八千吨,飞机六十架,四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直布罗陀海外,被德国潜艇 U-81 击沉。
【四】「大胆」号﹝Audacity﹞:排水量一万吨。
此舰由俘虏的德国邮船改装,只能配备六架飞机,平时担任船团护航任务。
四一年十二月二十日,由英国护航船团至直布罗陀海峡时,在葡萄牙海外被德国潜艇 U-751 击沉。
【五】「使者」号﹝Hermes﹞:这是英国第一艘新设计的航空母舰,排水量一万三千吨,最高速度二十五节,携带飞机二十架,一九二三年服役。
日本二战重巡洋舰图文集(完整珍藏版)至1945年战争结束,日本海军共建造或改装并投入作战的重巡洋舰18艘。
1922年2月6日,世界海军强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力量条约》。
根据该条约的标准,签约国新造的巡洋舰标准排水量限制在1万长吨(10160公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8英寸(203毫米)。
一、古鹰级:该级别2艘1、古鹰号(Furutaka)重巡洋舰。
以日本广岛市江田岛古鹰山命名。
设计者是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的重巡洋舰,是世界上第一艘现代化重巡洋舰。
1922年11月17日在长崎三菱造船厂开工,1926年3月31日竣工。
1939年1月30日进行近代化改装。
战史:太平洋战争中参加关岛攻防战及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新几内亚支援作战、所罗门海战、对瓜达尔卡纳尔岛夜间炮轰作战、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1941年12月1日第一舰队第6战队标准排水量(原设计):7950吨,改装后:10507吨尺寸:长:185.17米宽(原设计):15.77米,改装后:16.93米航速(原设计):34.5节,改装后:33节航续力:14节/时7000浬武器装备:主炮:200毫米口径双联装炮3座,改装后:203毫米口径双联装炮3座120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127毫米口径高射炮4门改装后新增25毫米口径双联装高射机枪42座改装后新增13毫米口径四联装高射机枪4座改装后新增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8座其他:610毫米口径九三式氧气鱼雷发射管12门,改装后为8门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1架,弹射机1座,改装后:固定翼九四式水上侦察飞机2架,弹射机1座人员编制:625人结局:1942年10月12日夜间,完成炮轰瓜达卡纳尔岛安德森机场任务后,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遭到已安装对海和火控雷达的美军舰队舰炮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沉没在埃斯帕恩斯角海域。
2、加古号(Kako)重巡洋舰。
以日本兵库县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河)命名。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名单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德意志第三帝国一、航空母舰: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二、战列舰: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三、巡洋舰: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四、驱逐舰:Z级驱逐舰1)1934年级驱逐舰·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古鹰级(Furutaka)重巡洋舰古鹰级共2艘,分别是古鹰号和加古号【古鹰号Furutaka】古鹰号和加古号是日本海军中最早装备二十厘米炮以上的主炮的重巡洋舰,在当时,七千九百吨的排量,二十厘米单装炮前后各三基,还有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共十二门的重装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了.本舰的炮塔配置十分有趣,和日本海军后来的其它重巡洋舰一样,极具日本军舰的特色,前后各三门二十公分单装炮,采用了奇特的配置方法,大约是如此:第一炮塔和第三炮塔位于同一个水平位置,第二炮塔高起来,而第三炮塔则是炮口向后,构成了十分雄壮的外观.昭和十二年(1937)四月开始,本舰也进入了现代化改装,首先是撤除了二十厘米单装炮,改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以前两基后一基的方式配置,然后,将鱼雷发射管减少了四门,以强化对空兵装和弹射器,并增加了搭载的水上侦察机的数目.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属于日本海军名参谋,井上成美司令官率领的南洋部队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参加了关岛攻略战和第二次的威克岛攻略战.昭和十七年(1942)一月后,随舰队转战所罗门群岛,支持各地的攻略作战,在参加了五月的珊瑚海海战后,于六月被编为中途岛作战的支持部队,但却未能上阵.在中途岛败北后,舰队进行重编,而古鹰号被编到新设置的第八舰队中,司令官为三川军一中将.同年八月七日,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时出动,翌日发生了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战斗,古鹰号和僚舰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等大展身手,共记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澳军重巡巡洋舰一只,并击破美军重巡洋舰一只,得到了辉煌的战果.二个月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二日,日军派出舰队炮轰在美军占领之下的瓜达卡纳尔岛机场,然后发生了和美军舰队之间的沙弗岛夜战,在这次的战斗中,古鹰号遭受到拥有雷达的美军舰队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于午前零时四十分沉没.建造所长崎三菱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竣工大正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排水量7950吨全长185.17m全幅15.77m速力34.5节航续力14节/时7000浬二战网http:8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四年一月三十日改装完了排水量8700吨全长185.17m二战网http:16.93m航续力14节/时7000浬二战网http:速力33节兵装20cm主炮六门12.7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17年(1942)10月12日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其由来是位于江田岛海兵学校旁的古鹰山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荒木传(海兵45期)昭和16.11.28早期型的古鹰,此时装备的是单管炮【加古号Kako】重巡洋舰加古号在最初计划时是一艘轻巡洋舰,由其名称即可看出,加古取名于加古川,但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应该是以山名来命名的,至于河川名则是二等巡洋舰的命名法.加古号在开始建造之前的大正十一年(1922)十月九日紧急改成为一等巡洋舰.其原因就是当时正在进行的华盛顿军缩会议.本舰和姊妹舰古鹰号的设计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中将.拥有二十厘米主炮六门,还有取代以往五十三厘米口径的六十一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是日本空前的重武装巡洋舰,在本级舰的带领之下,以后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都往世界一流的水准发展.本舰在舰体上有突破性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巡洋舰如天龙型,长良型,或是战舰金刚型,伊势型,长门型等,他们的舰首甲板都是平平的,而加古号,古鹰号的前部甲板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所谓波型甲板就是从舰首看起来是高高的翘起来的,此种翘起的甲板拥有良好的耐波性,而在本级舰之后的一万吨级巡洋舰如妙高型,高雄型,或是新锐的战舰大和,武藏都有着相同的特征.本舰的改装工事进行的比姊妹舰古鹰号还要早,将六门二十厘米单装炮换装成了三座连装炮塔,此外,裁去了四门鱼雷发射管,加强了防空兵装,并增大了水上侦察机的空间.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和僚舰古鹰号,及后出的青叶号,衣笠号共同编成第六战队,参加了关岛攻略,威克岛攻略,珊瑚海海战,及出动支持中途岛海战等重要的行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因为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所以第六战队在三川军一中将的领导下,出动攻击美军舰队.因为当时美军握有当海域的制空权,所以三川中将就决定来一次夜袭,结果大获全胜,击沉美澳联军的四艘重巡洋舰,并中破一只重巡洋舰,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但是因为害怕美军机动部队的攻击,所以未能对脆弱的登陆船团加以攻击,这正是航空至上的时代中,重巡洋舰队的无奈.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十日,正是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后第二日,加古号在回归基地的途中,于午前七时十五分在新爱尔兰岛北方遭到美军潜舰S-44的雷击而沉没,是接着再中途岛海战沉没的三隈号之后,第二艘被击沉的日本重巡洋舰.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一年十二月五日竣工大正十五年七月三十日排水量7950吨全长185.17m全幅15.77m速力34.5节航续力14节/时7000浬兵装20cm主炮六门8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装完了更改的要目排水量8700吨全长185.17m全幅16.93m航续力14节/时7000浬速力32.95节兵装20cm主炮六门12.7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二战网http: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17年(1942)8月10日二战网http:一般来讲,重巡洋舰应以山名来命名,但本舰原本规划为轻巡洋舰,所以是由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高桥雄治(海兵44期)昭和16.9.15单装炮时代的加古--青叶级重巡洋舰Aoba Class青叶级共建2艘,分别是青叶号和衣笠号【青叶号Aoba】本舰以及及其姊妹舰衣笠号是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而且也是日本军舰中最早装上弹射器的一批,本级舰和古鹰型的最大差别是,在建造之初即是装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三基六门,而新型的连装炮塔也采用了新型的炮弹装填方式,其方式是弹丸由弹药库经由一支纵的圆筒上升至炮塔内,即是所谓的向上式扬弹装置,而且,导入了自动化的装填机,使得青叶号和衣笠号在炮弹装填时间上大为缩短.本舰在外观上和古鹰型也有稍稍的不同,青叶型的舰桥更加的大;弹射器置于后樯和第三炮塔之间,而古鹰型则是布置在后樯和烟囱之间,也可以说是两型舰的后樯位置不同.于昭和十二年开始的近代化改装的重点在于船体强度的强化,和船体的复原性.将中甲板的鱼雷发射器删除,减少了四门发射管.所谓的复原性指的并不是船舰被破坏之后的修复性,而是船重心的高低,会影响到军舰在海上航行的稳定度,由于种种的军缩条约的限制,不能建造太多军舰,所以就强化所建造的军舰的武装,来扳回在数量上的劣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军舰都是满载着过量的武装,但是超载的武装将导致重心偏高,使得军舰的复原性低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悲惨的友鹤事件,友鹤号是一艘不满六百吨的水雷艇,但却被施以和二等驱逐舰相当的武装,结果在昭和十年三月十二日的恶劣天气中翻覆沉没.自此以后,日本海军开始检讨有关新造舰的复原性问题.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是第六战队的旗舰,率领着僚舰古鹰号,加古号,衣笠号参加了威克岛攻略战,珊瑚海攻略战等行动.昭和十七年七月七日,第六战队归于由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大显神威,和僚舰一起并肩作战,获得击沉美澳联军重巡洋舰四只,击破一只的辉煌战果.但是在昭和十七年十月的沙弗岛夜战中受到美军重巡洋舰的雷达射击,舰桥遭受破坏,第六战队司令官五藤存知少将当场战死.之后,本舰于昭和十八年四月三日在新爱尔兰停泊中遭到敌机的攻击,机关室正上方的上甲板遭到直击弹的攻击,发生了大火灾,但是凭借着其强韧的生命力,参加了十九年十月的捷一号海战,在马尼拉湾口遭受雷击,造成航行不能的惨况,被曳航至本土修复.在昭和二十年七月的空袭中,青叶号的船尾被炸段,大破着底,结果只能这样迎接终战,于战后解体.建造所长崎三菱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竣工昭和二年九月二十日排水量7100吨二战网http:全长185.17m全幅15.83m速力34.5节航续力14节/时7000浬兵装20cm主炮六门二战网http:12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排水量9000吨全长185.17m全幅17.56m二战网http:速力33.43节二战网http:兵装20cm主炮六门12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军港舞鹤市北东的青叶山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久宗米次郎(海兵41期)昭和16.7.26荒木传(海兵45期)昭和17.11.10田原吉兴(海兵43期)昭和17.12.31山森龟之助(海兵45期)昭和18.2.24山澄忠三郎(海兵48期)昭和19.6.4二战网http:20.1.1【衣笠号Kinugasa】本舰和青叶号同属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第一批装备二十厘米连装炮塔的巡洋舰.本来,衣笠号和姊妹舰青叶号是设计为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搭载二十厘米以上的军舰应该列属重巡洋舰,所以,这两艘船就变更等级,转而成为重巡洋舰.我们可以看到青叶号还是以河川名来命名,但是到了衣笠号又改为依山名来命名了.在太平洋战争勃发的时候,衣笠号属于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连续参加了关岛攻略作战,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珊瑚海海战,支持中途岛海战,真是马不停蹄的奔命.后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七月转隶于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和第八舰队旗舰鸟海号及第六战队的僚舰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并肩作战,获得了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中创一只,击沉澳军重巡洋舰一只的辉煌战果。
二战时期十大重巡洋舰!本文根据火力、吨位、速度等评选出二战十大重巡洋舰,请大家多多指正。
1 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德国)排水量14247吨(标准) 18500(满载)主炮8门203毫米主炮,12门105毫米高平炮12门37毫米高炮,8门20毫米高炮1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尺寸长212米,宽21.3米,吃水7.2米功率133631马力,续航力6500海里/17节航速32.5节,载机4架舰员1450人2 高雄级重型巡洋舰,同级舰高雄、爱宕、鸟海、摩耶(日本)排水量 15,781吨主炮五座双联装8英寸(203mm)主炮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高炮 66座25mm高炮,16座火箭发射筒设计航速 34节舰员 773人3 妙高级重型巡洋舰,同级舰妙高、那智、羽黑、足柄(日本)排水量 14,980吨尺寸长201.5m主炮五座双联装8英寸(203mm)主炮副炮 8座5英寸(127mm)火炮鱼雷二座三联装固定式,改装后为二座四联装旋回式高炮 52座25mm高炮,8座火箭发射筒舰载机 2架水上侦察机最高航速 34节续航力 8000海里/14节舰员 773人4 巴尔的摩级重型巡洋舰,同级舰巴尔的摩、波士顿、路易斯维尔、芝加哥、休斯顿、圣保罗、哥伦布、海伦娜、不莱默顿、秋河、梅肯、托莱多、洛杉矶、芝加哥(美国)排水量 14,500吨(标准)/17,000吨(满载)主炮 L/55三联装203mm×3,两座前向,一座后向副炮 L/38双联装127mm×6,1座前向,1座后向,两舷各2座防空武器L/56 40mm×48,20mm×24(匹兹堡号仅22座)尺寸长205.3米,宽21.6米,吃水7.3米功率 120,000马力续航力 7900海里/15节航速 33节载机 4架,两部弹射器舰员 10855 最上级重型巡洋舰(日本)同级舰最上、三隈、铃谷、熊野,原本是轻巡洋舰,装备5座三联装6英寸(152mm)主炮,1937年期间,四舰一起接受改造,换装5座双联装203MM主炮,并可搭载三架水上侦察机,成为重型巡洋舰。
战船大和号详细背资料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试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69304吨,151700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23.2转,由桥本敏郎拍摄(照片为人工上色)。
用兵思路分析“大和”级战列舰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大的战列舰。
但是,由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用兵思路存在致命缺陷,致使大和级在建成后始终处于一种作用不明的暧昧状态,以至于被当成联合舰队的水上豪华饭店使用。
对实力不足的日本国力和日本海军兵力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回顾整个1930年代,我们会发现当时的日本海军对战列舰的速度要求,并非是以能够伴随机动部队航空母舰作战为标准,而是遵循传统的教科书式炮战思路,即“以最快速度接敌”来确定的,其目的是尽快抢占T字阵横列阵位。
日本海大海战后,“日本马汉”秋山真之(此君留美期间的导师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马汉,被东乡平八郎誉为“智谋如泉涌”的战略家)参谋所说的“由于联合舰队具有3节速度优势,所以取得了海战胜利”的说法对此后的日本战列舰设计思路影响很大。
在海军中这种思想受到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博恭亲王、海军大臣大角岑生和舰政本部部长中村良三为首的,拥有一大批可以说都是闻着对马海战的硝烟味成长起来的十九世纪的东洋“80后”们粉丝的死硬“战舰派”的推崇。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炮术学校的教范中将此归纳为“最大限度活用极少的机动力优势,极力缩短跟敌人的炮战斗距离”。
但是,日本战列舰部队与美国战列舰部队之间只有4~5节的速度差,并不足以带来很大的优势。
在高海况情况下,航速30节的战列舰编队与航速27节的战列舰编队相比,其速度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再有,同是在高海况状态下,像大和级这样的战列舰,其稳定性显然优于为追求高速而舰型细长的“衣阿华”级,因此命中率也会优于对方。
伏见宫博恭亲王(1875.10.16--1946.8.16),元帅海军大将,大勋位.功一等。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也是美日大规模舰船集结竞技的地方。
在这里,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成为了海战胜败的关键。
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几乎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
在此,本文详细盘点了日本二战期间使用的航母,他们大致可分为舰队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三种。
二战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凤翔号凤翔级是世界上第一级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舰艇,只有1艘凤翔号。
自航母诞生以来,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
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20年,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以区别于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军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舰晚,下水却早几个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就带了它的头上。
二十年代时,为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
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
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
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
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
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
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于1924年又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1934年时本舰已经成为二流战舰,1935年9月26日在海军演习中遭遇飓风,前甲板被压坏。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编号及名称德意志第三帝国一、航空母舰: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二、战列舰: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三、巡洋舰: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四、驱逐舰:Z级驱逐舰1)1934年级驱逐舰·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鞍马级战列巡洋舰鞍马级装甲巡洋舰共2艘,即鞍马号(Kurama)和伊吹号(Ibuki),两舰在1912年8月舰级变更为巡洋战舰即战列巡洋舰。
筑波级的设计主管近藤基树造船中将,他在设计筑波的同时还涉及了萨摩级战列舰和鞍马号巡洋舰。
鞍马是筑波的武备强化型,代号“寅号装甲巡洋舰”,1905年8月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开工时日俄战争即已结束,由于大量俘虏的俄国战列舰需要进行修复改装,因此其建造工事大幅度延误,直到1907年10月才下水,比与其晚开工1年4个月的姐妹舰伊吹号同时下水。
伊吹号的建造费用并不属于日俄战争当中的“临时军事费”的一部分,而是沿用了早在1903年即已到位的第3期海军扩张计划的“三三舰队”拨款,与鹿岛号和香取号属于同一批军舰,代号为“第一号装甲巡洋舰”,排在筑波级和鞍马号之前,但由于其船台被让给安艺号的船壳建造工事,因此也迟迟没有开工,但开工之后进度极其迅速,6个月后便已下水。
这是为了对抗英国“无畏号开工4个月就下水的记录,所有工人都停休加班所致。
伊吹号和鞍马号的外形极其相像,区别只是鞍马号的烟囱稍显细长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伊吹号在日本主力舰中首度采用了涡轮机驱动,其主机是从美国进口的燃气轮机,最高航速达22.5节。
美国海军在数年后才在北达科他级战列舰上搭载此类主机。
小小的技术抢先,又令后来的日本海军史研究者们沾沾自喜。
鞍马号1905年8月23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动工,1907年10月21日下水,1911年2月28日竣工。
1911年4月在第二舰队司令官岛村速雄的率领下赴欧洲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1912年列为战列巡洋舰,一战中式第一南遣舰队旗舰,在太平洋搜索德国的东亚舰队。
1923年9月20日因华盛顿条约而除籍,次年1月在神户制钢所解体完毕。
伊吹号1907年5月22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1907年11月21日下水,1909年11月1日竣工。
1911年前往泰国,参加国王加冕仪式。
一战时前往澳洲海域对抗德国东亚舰队,随后护送澳大利亚运兵船前往欧洲,参加加里波利登陆战。
日本帝国海军IJN (Imperial Japanese Navy)战列舰一、大和级(Yamato Class)大和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的战列舰,历史上该级舰艇计划建造四艘,建成了两艘。
建造背景:1934年日本以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为假想敌制定了新的国防方针。
1936年日本退出伦敦海军限制军备的谈判,日本海军明确提出在西太平洋海上截击假想敌美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战略。
日本海军在主力舰的数量方面无法同美国海军抗衡,决心以单舰的威力来抵消对方在数量上的优势。
新型战列舰的设计任务开始于1934年。
(1)大和号战列舰(IJN Yamato battleship)建造年代:1937年1月~1941年12月排水量:72810吨最大航速:27节火炮配置:9门18寸、12门6寸、12门5寸战存:沉没(1945年4月7号)沉没地点:冲绳岛海区(冲绳岛登陆战)(2)武藏号战列舰(IJN Musashi Battleship)建造年代:1938年3月~1942年8月满载排水量:72810吨最大航速:27节火炮配置:9门18寸、12门6寸、12门5寸战存:沉没(1944年10月24号)沉没地点:锡布延海(莱特湾海战)二、长门级(Nagato Class)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共建两艘。
建造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
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力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舰,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1)长门号(IJN Nagato Battleship)建造年代:1917年8月~1920年11月满载排水量:39700吨最大航速:26.4节火炮配置:8门16寸、18门5.5寸、8门5寸战存:战存投降(1945年8月20日)投降地点:横须贺港(2)陆奥号(IJN Mutsu Battleship)建造年代:1918年6月~1921年11月满载排水量:39050吨最大航速:26.4节火炮配置:8门16寸、18门5.5寸、8门5寸战存:沉没(1943年6月8日)投降地点:吴港外海的柱岛泊地(因三号主炮塔弹药库发生原因不明的爆炸事故,舰体断裂成两段后沉没)三、依势级(Ise Class)1943年伊势级改为航母伊势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共建两艘。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也是美日大规模舰船集结竞技的地方。
在这里,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成为了海战胜败的关键。
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几乎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
在此,本文详细盘点了日本二战期间使用的航母,他们大致可分为舰队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三种。
二战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凤翔号凤翔级是世界上第一级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舰艇,只有1艘凤翔号。
自航母诞生以来,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
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
1920年,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以区别于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军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舰晚,下水却早几个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就带了它的头上。
二十年代时,为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
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
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
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
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
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
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于1924年又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1934年时本舰已经成为二流战舰,1935年9月26日在海军演习中遭遇飓风,前甲板被压坏。
二战巡洋舰损失一览澳大利亚重巡洋舰:堪培拉(Canberra)10000吨。
1942年8月9日在所罗门群岛萨沃岛附近海面遭日本“鸟海”“青叶”“古鹰”“加古”“衣笠”重巡洋舰和“天龙”“夕张”轻巡洋舰编队重创,后被美国“埃莱特”驱逐舰击沉轻巡洋舰:悉尼(Sydney)6980吨。
1941年11月20日在澳大利亚卡那封以西海面被德国“鸬鹚”辅助巡洋舰击沉轻巡洋舰:佩思(perth)6980吨。
1942年3月1日在爪哇海巽他海峡被日本“三隈”“最上”重巡洋舰击沉巴西轻巡洋舰:拜阿(Baia)3150吨。
1945年7月9日因弹药库爆炸在南大西洋圣彼得和圣保罗海域沉没男儿行2010-01-08 19:29法国重巡洋舰:阿尔及利亚(A lg erie)10000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重巡洋舰:科尔贝尔(Colbert)9938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重巡洋舰:迪普莱克斯(Dupleix)9938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重巡洋舰:福熙(Foch)9938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轻巡洋舰:拉·图尔·陶维尔格内(La Tour Dauvergne)4773吨。
1939年9月13日因舰内爆炸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港沉没轻巡洋舰:普里茅盖特(Primauguet)7249吨。
1942年11月8日被美国“马萨诸塞”战列舰、“阿古斯塔”重巡洋舰、“布鲁克林”轻巡洋舰、“突击者”航空母舰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击毁轻巡洋舰:让·德·维埃纳(Jeen De Vienne)7600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轻巡洋舰:拉·加利索尼埃(La Galissonniere)7600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轻巡洋舰:马赛莱塞(Marseillaise)7600吨。
1942年11月27日在法国土伦港自沉轻巡洋舰:拉莫特·皮克特(Lamotte Picquet)7249吨。
机动部队的千里眼:利根级重巡洋舰一张著名的照片又一艘掩耳盗铃的“轻巡洋舰”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日本海军的北上、大井、木曾三艘轻巡洋舰将于1937年退役。
为了兵力平衡而走上各种歪门邪道的日本海军打上了这空出的15300吨排水量的主意。
加之最上级轻巡洋舰建造完成后还省下了1655吨排水量(poi:真不知道藤本喜久雄是怎么做到的),日本海军现在总共有16955吨的轻巡洋舰排水量可用。
于是在1934年3月20日,日本海军将两艘8450吨轻巡洋舰的建造计划安排进了第二次舰船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
北上号轻巡洋舰大井号轻巡洋舰木曾号轻巡洋舰而这两艘轻巡洋舰的设计指标在1933年6月14日就已经被下达给舰政本部——其实与最上级的原型、C-37方案没有多大的不同之处,不过将四座单装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更换成了双联装样式,并且稍稍降低了最大航速(37节→36节),但将续航力增加到了10000海里/18节。
总设计师依然为“造舰鬼才”藤本喜久雄。
•↑C-37方案设计图,高大的舰桥与后来的最上级完全不同然而9个月后发生了著名的友鹤事件,日本海军震惊地发现在有限的排水量里疯狂追求火力的思想带来了多么大的恶果:舰艇稳定性极差,甚至达到了威胁自身安全的地步。
一众巡洋舰被重新审视。
为了达到海军的要求,藤本喜久雄采用了诸如电焊之类的不成熟技术,导致巡洋舰舰体强度堪忧,其中又以高雄级重巡洋舰为最甚。
而疯狂堆砌的武器、更强的防护和巨大的舰桥让隐藏的横向稳定性问题在高雄级身上暴露了出来:高雄级的GM值(初稳心高)仅仅达到了1.2米,而设计指标为1.4米;轻载情况下更是只有0.38米——对应的设计指标为0.5米。
处于风口浪尖的藤本喜久雄黯然下马,接替他的是福田启二。
由于初步设计已经敲定,福田启二也只能尽可能地减小存在的问题。
改进后的方案称为C-38,依然存在着舰体强度的问题。
1934年12月1日,一号舰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按照轻巡洋舰的命名规则,以河川名被命名为“利根”;二号舰于第二年的10月1日开工,被命名为“筑摩”。
转自金戈网世界各国的海军传统上用该国的省[州]、河、山及伟人为其军舰取名;同型军舰并用同一类名称。
这种命名法最大的好处就在一目了然,顾「名」思义,立刻就知道那是何种军舰了。
譬如,美国海军的战斗舰用州名、巡洋舰用城名、驱逐舰用人名,潜艇用鱼名等[注一]。
不过任何规则一经制定後,不免总有例外;今天的美国海军就有用人名或城名为其新潜艇取名的例子。
明治维新後,日本建立新海军。
一八八三年二月,日本海军当局呈文明治天皇,要求按照他国海军传统,用过去天皇名号作为海军战列舰舰名。
这项请求未被批准,明治天皇下令用地理名字为军舰取名。
当时一般的看法是认为明治天皇或其近臣有所忌讳,以为万一用天皇名号命名的军舰沉没或遭海难,皇室脸上无光;所以才不予批准[注二]。
如此,日本海军只能用地名、河、山为其军舰取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拥有世界上第三强大的舰队,大小军舰不下五、六百艘。
下边仅为其主要军舰的命名法则作一个的简单说明,并且指出若干有趣的舰名。
战列舰:日本的战列舰舰名取自历史性的「省」名或「山」名。
譬如说,「大和」是日本最古老的奈良京城所在地的省名。
当然,「大和」也是日本古代的国名,这可能是日本海军对此巨舰怀有深厚感情的原因。
「大和」的同型舰「武藏」则以紧邻东京北面的武藏省取名;「扶桑」也是日本旧名。
另有五艘采用省名的战列舰:「山城」、「伊势」、「日向」、「长门」及「陆奥」。
战列舰的命名也有例外,如「榛名」、「雾岛」、「金刚」及「比睿」四艘战列舰皆以山取名。
这是因为此四舰原系战列巡洋舰[注三],一九三零年间换装改列为战列舰後,仍然保持原名。
重巡洋舰:重巡洋舰以日本的名山取名,如「青叶」、「古鹰」等重巡洋舰舰名都是山名。
例外的是「最上」级的四艘「最上」、「三隈」、「熊野」及「铃谷」和「利根」级的两艘「利根」及「筑摩」重巡洋舰[注四]都是日本的河名。
这是因为此六舰最初设计时,受制於一九三零年伦敦海军裁军条约,以轻巡洋舰姿态鱼目混珠。
德意志第三帝国一、航空母舰: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二、战列舰: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三、巡洋舰: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四、驱逐舰:Z级驱逐舰1)1934年级驱逐舰·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二战日本重巡洋舰——古鹰级(Furutaka)重巡洋舰古鹰级共2艘,分别是古鹰号和加古号【古鹰号 Furutaka】古鹰号和加古号是日本海军中最早装备二十厘米炮以上的主炮的重巡洋舰,在当时,七千九百吨的排量,二十厘米单装炮前后各三基,还有六十一厘米鱼雷发射管共十二门的重装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了. 本舰的炮塔配置十分有趣,和日本海军后来的其它重巡洋舰一样,极具日本军舰的特色,前后各三门二十公分单装炮,采用了奇特的配置方法,大约是如此:第一炮塔和第三炮塔位于同一个水平位置,第二炮塔高起来,而第三炮塔则是炮口向后,构成了十分雄壮的外观.昭和十二年(1937)四月开始,本舰也进入了现代化改装,首先是撤除了二十厘米单装炮,改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以前两基后一基的方式配置,然后,将鱼雷发射管减少了四门,以强化对空兵装和弹射器,并增加了搭载的水上侦察机的数目.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属于日本海军名参谋,井上成美司令官率领的南洋部队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参加了关岛攻略战和第二次的威克岛攻略战.昭和十七年(1942)一月后,随舰队转战所罗门群岛,支持各地的攻略作战,在参加了五月的珊瑚海海战后,于六月被编为中途岛作战的支持部队,但却未能上阵.在中途岛败北后,舰队进行重编,而古鹰号被编到新设置的第八舰队中,司令官为三川军一中将.同年八月七日,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时出动,翌日发生了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的战斗,古鹰号和僚舰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等大展身手,共记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澳军重巡巡洋舰一只,并击破美军重巡洋舰一只,得到了辉煌的战果.二个月后的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二日,日军派出舰队炮轰在美军占领之下的瓜达卡纳尔岛机场,然后发生了和美军舰队之间的沙弗岛夜战,在这次的战斗中,古鹰号遭受到拥有雷达的美军舰队的集中炮击,舰上发生大了火灾,于午前零时四十分沉没.建造所长崎三菱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竣工大正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排水量 7950吨全长 185.17m全幅 15.77m速力 34.5节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二战网兵装 20cm主炮六门8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四年一月三十日改装完了排水量 8700吨全长 185.17m二战网全幅 16.93m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二战网速力 33节兵装 20cm主炮六门12.7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17年(1942)10月12日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其由来是位于江田岛海兵学校旁的古鹰山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荒木传 (海兵45期) 昭和16.11.28早期型的古鹰,此时装备的是单管炮【加古号 Kako】重巡洋舰加古号在最初计划时是一艘轻巡洋舰,由其名称即可看出,加古取名于加古川,但是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应该是以山名来命名的,至于河川名则是二等巡洋舰的命名法.加古号在开始建造之前的大正十一年(1922)十月九日紧急改成为一等巡洋舰.其原因就是当时正在进行的华盛顿军缩会议.本舰和姊妹舰古鹰号的设计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海军造船中将平贺让中将.拥有二十厘米主炮六门,还有取代以往五十三厘米口径的六十一厘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是日本空前的重武装巡洋舰,在本级舰的带领之下,以后日本海军的重巡洋舰都往世界一流的水准发展.本舰在舰体上有突破性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的巡洋舰如天龙型,长良型,或是战舰金刚型,伊势型,长门型等,他们的舰首甲板都是平平的,而加古号,古鹰号的前部甲板是第一次采用波型甲板,所谓波型甲板就是从舰首看起来是高高的翘起来的,此种翘起的甲板拥有良好的耐波性,而在本级舰之后的一万吨级巡洋舰如妙高型,高雄型,或是新锐的战舰大和,武藏都有着相同的特征.本舰的改装工事进行的比姊妹舰古鹰号还要早,将六门二十厘米单装炮换装成了三座连装炮塔,此外,裁去了四门鱼雷发射管,加强了防空兵装,并增大了水上侦察机的空间.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和僚舰古鹰号,及后出的青叶号,衣笠号共同编成第六战队,参加了关岛攻略,威克岛攻略,珊瑚海海战,及出动支持中途岛海战等重要的行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因为美军奇袭登陆瓜达卡纳尔岛,所以第六战队在三川军一中将的领导下,出动攻击美军舰队.因为当时美军握有当海域的制空权,所以三川中将就决定来一次夜袭,结果大获全胜,击沉美澳联军的四艘重巡洋舰,并中破一只重巡洋舰,史称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但是因为害怕美军机动部队的攻击,所以未能对脆弱的登陆船团加以攻击,这正是航空至上的时代中,重巡洋舰队的无奈.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十日,正是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后第二日,加古号在回归基地的途中,于午前七时十五分在新爱尔兰岛北方遭到美军潜舰S-44的雷击而沉没,是接着再中途岛海战沉没的三隈号之后,第二艘被击沉的日本重巡洋舰.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一年十二月五日竣工大正十五年七月三十日排水量 7950吨全长 185.17m全幅 15.77m速力 34.5节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兵装 20cm主炮六门8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滑走台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装完了更改的要目排水量 8700吨全长 185.17m全幅 16.93m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速力 32.95节兵装 20cm主炮六门12.7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二战网 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17年(1942)8月10日二战网舰名由来:一般来讲,重巡洋舰应以山名来命名,但本舰原本规划为轻巡洋舰,所以是由河川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播磨平原上的加古川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高桥雄治 (海兵44期) 昭和16.9.15单装炮时代的加古--青叶级重巡洋舰Aoba Class青叶级共建2艘,分别是青叶号和衣笠号【青叶号 Aoba】本舰以及及其姊妹舰衣笠号是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而且也是日本军舰中最早装上弹射器的一批,本级舰和古鹰型的最大差别是,在建造之初即是装用二十厘米连装炮塔三基六门, 而新型的连装炮塔也采用了新型的炮弹装填方式,其方式是弹丸由弹药库经由一支纵的圆筒上升至炮塔内,即是所谓的向上式扬弹装置,而且,导入了自动化的装填机,使得青叶号和衣笠号在炮弹装填时间上大为缩短.本舰在外观上和古鹰型也有稍稍的不同,青叶型的舰桥更加的大;弹射器置于后樯和第三炮塔之间,而古鹰型则是布置在后樯和烟囱之间,也可以说是两型舰的后樯位置不同.于昭和十二年开始的近代化改装的重点在于船体强度的强化,和船体的复原性.将中甲板的鱼雷发射器删除,减少了四门发射管.所谓的复原性指的并不是船舰被破坏之后的修复性,而是船重心的高低,会影响到军舰在海上航行的稳定度,由于种种的军缩条约的限制,不能建造太多军舰,所以就强化所建造的军舰的武装,来扳回在数量上的劣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日本军舰都是满载着过量的武装,但是超载的武装将导致重心偏高,使得军舰的复原性低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悲惨的友鹤事件,友鹤号是一艘不满六百吨的水雷艇,但却被施以和二等驱逐舰相当的武装,结果在昭和十年三月十二日的恶劣天气中翻覆沉没.自此以后,日本海军开始检讨有关新造舰的复原性问题.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本舰是第六战队的旗舰,率领着僚舰古鹰号,加古号,衣笠号参加了威克岛攻略战,珊瑚海攻略战等行动.昭和十七年七月七日,第六战队归于由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大显神威,和僚舰一起并肩作战,获得击沉美澳联军重巡洋舰四只,击破一只的辉煌战果.但是在昭和十七年十月的沙弗岛夜战中受到美军重巡洋舰的雷达射击,舰桥遭受破坏,第六战队司令官五藤存知少将当场战死.之后,本舰于昭和十八年四月三日在新爱尔兰停泊中遭到敌机的攻击,机关室正上方的上甲板遭到直击弹的攻击,发生了大火灾,但是凭借着其强韧的生命力,参加了十九年十月的捷一号海战,在马尼拉湾口遭受雷击,造成航行不能的惨况,被曳航至本土修复.在昭和二十年七月的空袭中,青叶号的船尾被炸段,大破着底,结果只能这样迎接终战,于战后解体.建造所长崎三菱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竣工昭和二年九月二十日排水量 7100吨二战网全长 185.17m全幅 15.83m速力 34.5节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兵装 20cm主炮六门二战网12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排水量 9000吨全长 185.17m全幅 17.56m二战网航续力 14节/时8223浬速力 33.43节二战网兵装 20cm主炮六门12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位于军港舞鹤市北东的青叶山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久宗米次郎 (海兵41期) 昭和16.7.26荒木传 (海兵45期) 昭和17.11.10田原吉兴 (海兵43期) 昭和17.12.31山森龟之助 (海兵45期) 昭和18.2.24山澄忠三郎 (海兵48期) 昭和19.6.4二战网村山清六 (海兵42期) 昭和20.1.1【衣笠号 Kinugasa】本舰和青叶号同属重巡洋舰古鹰型的改良型,对于日本海军来说是第一批装备二十厘米连装炮塔的巡洋舰.本来,衣笠号和姊妹舰青叶号是设计为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搭载二十厘米以上的军舰应该列属重巡洋舰,所以,这两艘船就变更等级,转而成为重巡洋舰.我们可以看到青叶号还是以河川名来命名,但是到了衣笠号又改为依山名来命名了.在太平洋战争勃发的时候,衣笠号属于第四舰队第六战队(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衣笠号)连续参加了关岛攻略作战,第二次威克岛攻略作战,珊瑚海海战,支持中途岛海战,真是马不停蹄的奔命.后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七月转隶于三川军一中将麾下的第八舰队,和第八舰队旗舰鸟海号及第六战队的僚舰古鹰号,加古号,青叶号并肩作战,获得了击沉美军重巡洋舰三只,中创一只,击沉澳军重巡洋舰一只的辉煌战果。
接下来,在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一日的萨摩岛夜战中,第六战队的旗舰青叶号遭受到近四十发的近距离炮击,陷入了无法作战的惨况,而古鹰号则是接受了弹雨的洗礼和雷击而沉没,在这时,衣笠号正向左回旋转舵作出U-turn的动作,但是还是在劫难逃,接着衣笠号向接近中的美军驱逐舰邓肯号发射鱼雷,随即轰沉这艘可怜的驱逐舰,之后又重创了一艘美军轻巡洋舰,还与重巡洋舰盐湖城号发生激烈的炮击战,最后只能负伤离去.十一月十二日,衣笠号又卷入了第三次的所罗门海战,丧失了主力的三艘重巡洋舰(青叶,古鹰,加古)的外南洋部队,也就是第八舰队,只剩下旗舰鸟海号,重巡洋舰衣笠号,轻巡洋舰五十铃号,和四艘朝潮型的驱逐舰.在十四日早晨被哈尔西的机动部队发现,遭受舰载机的攻击,使得鸟海号轮机室大火,而衣笠号则身负重伤,最终沉没在萨摩岛海域.建造所神户川崎造船所起工大正十三年二月四日下水大正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竣工昭和二年九月三十日二战网排水量 8300吨全长 185.17m全幅 15.83m速力 34.5节航续力 14节/时7000浬二战网兵装 20cm主炮六门12cm高角炮四门61cm鱼雷发射管十二门水侦一架,射出机一基近代化改装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装完了变更的要目:排水量 9000吨全长 185.17m全幅 17.56m航续力 14节/时8223浬速力 33.4节兵装 20cm主炮六门12.7cm高角炮四门25mm机枪八挺13mm机枪四挺次发装填装置附61cm鱼雷发射管八门水侦两机射出机一基丧失:昭和17年(1942)11月14日舰名由来:因为是重巡洋舰,所以依山名来命名,由来是军港横须贺的旧城址,德山的高越山的别称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泽正雄 (海兵41期) 昭和16.8.20日本海军重巡洋舰——妙高级重巡洋舰Myoko Class妙高级共有4艘,分别是妙高号、那智号、足柄号和羽黑号【舰 史】妙高级是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建造的首批万吨级重巡洋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