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美术 九年级下册 1.美术欣赏与收藏 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美术欣赏与收藏》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介绍1.1 课程名称和学段年级本说课稿的课程名称为《美术欣赏与收藏》,是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的内容。
1.2 课程简介《美术欣赏与收藏》是九年级美术下册的一篇重要内容。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收藏,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价值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2.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点: - 掌握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基本概念; - 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 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收藏的意义; - 学习基本的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
2.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以下能力: - 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 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 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和整理能力; - 发展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 - 培养对美术作品的热爱和欣赏; - 培养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 培养对艺术创造和创新的兴趣和欲望; - 培养对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品鉴赏价值的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3.1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技巧;•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含义;•美术作品的收藏和整理。
3.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艺术家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分类和收藏。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名画或者美术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
4.2 呈现课程内容通过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有初步认识。
4.3 教学展开4.3.1 美术作品欣赏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细节和特点,探讨作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4.3.2 艺术家的介绍教师针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简要介绍艺术家的背景和作品风格,引导学生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欣赏。
九年级下学期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九年级下学期美术的基本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现代美术的基本流派了解现代美术的基本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学习现代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 第二单元:摄影艺术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曝光、焦距、构图等。
欣赏和分析摄影作品,了解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
3. 第三单元:工艺美术学习工艺美术的基本技法,如剪纸、版画、陶艺等。
创作一件工艺美术作品,体验工艺美术的魅力。
4. 第四单元:设计艺术学习设计艺术的基本原理,如色彩、形状、质感等。
进行一次设计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5. 第五单元:美术欣赏欣赏和分析中外美术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美术史的基本知识,了解美术发展的脉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3.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采用欣赏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美术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4. 学生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单元:4课时2. 第二单元:4课时3. 第三单元:4课时4. 第四单元:4课时5. 第五单元:4课时六、第六单元:现代雕塑艺术学习现代雕塑的基本类型,如写实雕塑、抽象雕塑等。
了解现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进行一次雕塑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
七、第七单元:书法艺术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笔法、结构、章法等。
欣赏和分析书法作品,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
创作一幅书法作品,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八、第八单元:数字美术学习数字美术的基本软件和技巧,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九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九年级下册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现代派美术了解现代派美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学习现代派美术的基本技法。
2. 第二章:雕塑认识雕塑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掌握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第三章:摄影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学习摄影构图和拍摄技巧。
4. 第四章:设计认识设计的分类和特点。
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 第五章:民间美术了解民间美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学习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美术作品和制作过程。
3. 采用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美术作品。
4.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品质量、创意等方面。
3. 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2. 课件:现代派美术、雕塑、摄影、设计、民间美术等相关课件。
3. 作品展示:现代派美术、雕塑、摄影、设计、民间美术等作品示例。
4. 美术用品:画纸、画笔、雕塑材料、摄影设备等。
六、教学章节:现代派美术(续)6. 第六章:抽象表现主义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练习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技巧。
7. 第七章:波普艺术了解波普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探索波普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8. 第八章: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认识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尝试创作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作品。
九、教学章节:摄影(续)9. 第九章:数码摄影与后期处理学习数码摄影的基本技巧。
探索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十、教学章节:设计(续)10. 第十章:视觉传达设计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九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绘画艺术欣赏与创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绘画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中外绘画名作,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2.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进行绘画创作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绘画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绘画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第二章:雕塑艺术欣赏与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雕塑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中外雕塑名作,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2. 学习雕塑基本技巧,进行雕塑制作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雕塑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雕塑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生进行雕塑制作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摄影艺术欣赏与拍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中外摄影名作,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2. 学习摄影基本技巧,进行摄影拍摄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摄影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摄影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生进行摄影拍摄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设计艺术欣赏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设计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中外设计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2. 学习设计基本技巧,进行设计实践。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设计艺术展览,让学生感受设计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计作品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生进行设计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美术欣赏与收藏》教案长兴县古城中学章晓忠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浙美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
本课旨在完成美术作品欣赏与收藏的办法,了解和认识美术的文化价值。
前者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后者是美术课作为文化课程的一个科目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之一。
本课主要通过写实、抽象、意象三大类型绘画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对这不同类型作品有一个欣赏的途径和办法。
学情分析:源于学生对欣赏领域的初次学习,本课围绕学生状况,通过描述、解释、分析和评价四个步骤这一基本方法来欣赏美术作品。
从写实作品入手,总结欣赏的四个步骤,进而在抽象和意象作品中不同梯度地进行自我赏析和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1、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目的,尝试收藏卡的制作。
2、从过程再现、画面感受、文献阅读中运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通过收藏卡的制作体验收藏的意义。
3、品读经典美术作品,树立“真实”的审美态度,客观判断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独立尝试用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拾穗者》、《百老汇爵士乐》底色稿各一幅,拾穗者可活动人物和草垛、拾穗者平涂形状各一件,课件。
学生:《伏尔加纤夫》复印稿、《荷石水禽图》复印稿及文字资料学生各一份。
教学过程:1、老师手上有一些黄色颜料,同学们你觉得可以画些什么呢?2、大家的想法都蛮有意思,老师啊想画一块平地和天空,请看大屏幕。
(展台切换)由深及浅的是大地,竖在后面略微偏冷的是天空。
可以看出我画的视平线较高,在画面的中间偏上。
同学们,在现在这个画面上你觉得添加或者改变什么后,能让画面变得有意义?3、大家都说的很好,可以看出只要表现跟我们自己有关的内容我们都会觉得有意义。
那么对于专业选手来说,画面除了表达跟他有关以外,更多的还会表达他内心的态度、看法和信仰。
比如,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深深喜爱田园生活的画家,他会在这画上面画些什么呢?4、请看。
浙美版初中九年级美术上下册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上册
第1课城市雕塑
第2课用泥造型
第3课纸构成
第4课向民间艺术家学习
第5课用中国元素来设计
第6课伞的设计
第7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
第8课以刀代笔
第9课恢弘灿烂的唐代美术
第10课辉煌的文艺复兴美术
本册综合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九年级下册
第1课美术欣赏与收藏
第2课美好宜人的家居环境
第3课大学之门
第4课寻访古民居
第5课现代艺术
第6课神奇的工具
第7课留住美好瞬间第8课发现不一样的美第9课江南园林
第10课现代建筑
本册综合。
1.美术欣赏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理解美术收藏的目的和意义。
2、创新目标:从角色模拟、画面分析、文献理解中尝试描述、分析、解释及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3、审美目标:品读经典的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从而客观判断美术史中经典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二.学情分析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教学重难点
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欣赏美术作品。
用对比的方法分析欣赏美术作品中构图的外在形式美。
四.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初初的感觉:描述
边欣赏边交流每幅绘画的第一感观。
画家画了些什么?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伏尔加纤夫》画了些什么?(近景、中景、远景)
小结你们已经学会了欣赏的第一招:用语言描述画面的第一感感觉,这是我们对艺术品最初的感觉。
欣赏一件艺术品只停留在初步的感觉够吗?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分析。
活动2【活动】深入研究:分析
深入研究:分析
(二)画家用什么方法来突现画面主题?
1、画面的大色调
①天空、海水、沙滩的色彩是怎样的?假如变成蔚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水和自然态的沙滩你
觉得怎样?(沉闷并炎热的海滩和清新靓丽的海滩的对比---环境色与主题的协调)环境色变暗又会怎样?
师小结:画家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带来了特殊的画面效果或更突出画家想要表达的主题。
2、画面的大空间——找层次
画家画了些什么?画家怎么表现空间的?
欣赏一张肖像画,两个空间层次。
师小结:空间越大,画面内容越多,画家想要传递的信息也越多。
3、画面的大构图——找形式线
请一位同学勾画画面上事物的外形线。
师补充形式线。
画家在人物的排列上有什么变化?
画面的美从哪里体现的?
师小结:形块的大小对比、形式线的曲直对比;人物的疏密变化、高低错落,都是反映了画面外在形式的美感。
构图小练习:学生构画形式线。
活动3【练习】背后都故事:诠释
背后的故事:诠释
(三)模仿人物的动态,体会画中人物的思想。
画面人物的动态和视线中心人物的动态不一致,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是巧合吗?还是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我们欣赏分析到这个时候,是不是忽略了1个关键人物?(这幅画的作者,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们是不是要了解一下画家的背景,有可能对我们的欣赏理解有帮助哦!
师: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是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
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1870~1873年创作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创作这幅描绘沙皇统治下俄国人民痛苦生活的作品,他两度到伏尔加去,深入观察纤夫生活,使画面上的纤夫既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又是具有坚强毅力的生活的强者,在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11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刻群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
画面上对伏尔加河的景色作了很好的布局,使这幅尺寸不很大的画面具有宏伟深远的感觉。
它不仅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同时肯定了社会的积极力量,使俄国风俗画增添了新的语言。
)
根据文献资料,我们重新理解并解释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
从人物的动态、表情及眼神再次欣赏。
小结:人物的各种动态,表情及眼神都反映出不同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画家要表达的思想。
师小结:你们学会了欣赏的第三招,根据画家和其画派的文献资料结合画面更细小的刻画的欣赏,深入的体会画家真正要表达的思想。
21世纪现代的我们还能通过这张画的欣赏了解到19世纪俄国社会底层受压迫的人们的生活,不知你们有没有体会到绘画在历史长河中的沉甸美。
活动4【测试】个性阐述:评价
个性阐述:评价
(四)、通过前面的欣赏学习,请你从主观判断或客观判断来评价这幅作品。
评价《伏尔加纤夫》
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我们在保持主观评价的同时要尊重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