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学生实验—观察 —思考—总结—应用。 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实验的 过程,积极的思考和分析。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 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 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17
1、[实验2-2]:学生演示实验: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探 究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
【提问】带火星的木 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将它放在氧 气中会怎么样呢?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上前做实验,同学们观察, 相互 讨论。 【注意】发现问题要思考、要讨论。 【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
13
14
让学生通过观看氧气物理性质的动画,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
思考、分析、讨论,由学生代表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a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密度比空气略大
c 不易溶于水
d 氧气 加压降温 液态氧 再加压降温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雪花状)
15
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 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二、化学性质:
31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
成 一种物质的反应。 缓慢氧化
32
小结: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 什么?有何体会?
33
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 气能供给呼吸。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 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缺乏系统了解。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 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 规范。在本课题中,有较多的实验,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 生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