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34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背诵、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2. 语文活动: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写作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课后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课文的理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语文活动: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语文活动,如角色扮演、绘画、写作等,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后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2. 内容:课文标题、生字词、课文重点句子等3. 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七、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2023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内容1. 《家乡的山水》:描述家乡的山水之美,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 《家乡的故事》:讲述家乡的传说和故事,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了解并尊重家乡的民俗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倾听并讲述家乡的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了解并尊重家乡的民俗文化,倾听并讲述家乡的故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学生熟悉的家乡景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家乡的美”,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民俗和文化。
3. 课文学习:分别学习《家乡的山水》、《家乡的民俗》和《家乡的故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拍摄或绘画家乡的山水美景,并介绍给其他同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家乡的美山水民俗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家乡》。
要求: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作业题目:《家乡的故事》。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和分享。
答案:《我心中的家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绘制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家乡的故事》: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复述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家乡的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写话《我最喜爱的玩具》(教学设计)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写话《我最喜爱的玩具》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的写话部分,主题是《我最喜爱的玩具》。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描述自己喜欢的玩具,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表达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并能够简单描述玩具的样子和玩法;2. 学会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述玩具;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能够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行描述。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玩具,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学生常见的玩具,如熊娃娃、汽车、飞机等,以及一些描述玩具的形容词和动词的卡片。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的照片或者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玩具的图片,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让学生们自由发表意见。
2. 讲解: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如何描述一个玩具,包括它的样子、玩法等,并展示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的卡片,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3. 练习:学生们分组,互相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我会对每组的描述进行评价和指导。
4. 写作: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带来的玩具照片或实物,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的短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我最喜爱的玩具》样子:__ ___ ___玩法:__ ___ ___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玩具照片或实物,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的短文,要求用上恰当的形容词和动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思,看看他们在描述玩具方面的表现如何,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A4直接打印版第三单元备课教学内容:4、《曹冲称象》5、《玲玲的画》6、《一封信》7、《妈妈睡了》《口语交际:做手工》《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6、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曹冲称象》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七岁的XXX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事情,表现了XXX的聪明才智。
《玲玲的画》课文内容短小,但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它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对于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启发性。
《一封信》本文讲述了女儿XXX在父亲出国之后,缅怀父亲而写信的故事,施展阐发了XXX懂事、活泼、悲观、阳光、坚强的性情特点。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课文。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描绘了梦中的妈妈真艳丽、好温顺、好累,让我们既能感受到孩子对妈妈的爱,又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口语交际:做手工》本次口语交际编排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件手工作品及其制造过程,目的在于经由过程做,说,听,记的过程,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惯。
《语文研究园地三》本单元通过“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日积月累”“展示台”六个板块任务,让学生继续识字、写字、积累词语古诗,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好惯。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如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XXX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肄业生以人物的情绪变革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曹冲称象》是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浓厚。
后面三篇文章(《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特点是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文章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材位置1、人文主题的位置第三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
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懂得爱爸爸、妈妈。
这组课文的主人公与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很有亲切感。
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2、单元训练重点位置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标点符号的初步研究与运用,也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研究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61个生字。
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研究和糊口中注意动脑考虑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举措。
四、研究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课前准备:教师:生字生词卡片课件学生:预课文六、研究时间:11课时4XXX称象一)学材筹办: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XXX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XXX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XXX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本课重点介绍了XXX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称象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3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我是什么》: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描述的事物及其特点。
2. 《植物妈妈有办法》:学习生字词,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3. 《风儿吹吹》:学习生字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事物特点。
3.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诗歌的韵律感。
2.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生字卡片、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文理解:教师讲解课文,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4. 朗读练习: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可以采用关键词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
(2)复述课文内容。
(3)以“我的植物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1)生字词。
(2)课文内容复述。
(3)关于自己的植物朋友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参观植物馆、观察身边的植物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生字词的学习,是课文的理解和朗读练习,是作业的设计。
下面我将对这几个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生字词的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也是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组内交流的方式。
第三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掩盖了污渍的故事;《一封信》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
《妈妈睡了》写了孩子看到熟睡的妈妈,觉得妈妈很美丽、很温柔、很累。
二、语文要素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要素分解第三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基础训练营。
(50分)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9分)(1) 端详(yang xiáng) 削皮(xuē xiāo) 糟糕(zāo cáo)(2) 我发(fā fà)现妈妈的头上有几根白发(fā fà)。
(3) 早上,我迎着朝(cháo zhāo)阳朝(cháo zhāo)学校走去。
(4) 活动结(jiē jié)束后,爸爸重(chóng zhòng)新给我买了个书包。
2. 看拼音,写词语。
(8分)guǒ rán zhàn lì dào dǐ diàn yǐngbào zhǐ xiān jìn xìn fēng guān bì3. 下面是玲玲的奖状,其中有几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6分)错别字:_____ 改正:_____错别字:_____ 改正:_____错别字:_____ 改正:_____4.照样子,填一填。
(6分)( 大大 )的眼睛 ( )的眼睛 ( )的眼睛( 火红 )的太阳 ( )的太阳 ( )的太阳( 美妙 )的歌声 ( )的歌声 ( )的歌声5. 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单元主备人:
5.板书设计
一封信
起因爸爸出国了半年才能回来
第一次看不到爸爸台灯坏了
一封信经过难过开心
第二次小狗陪伴修台灯看电影
结果画了一大束鲜花想爸爸
提升:请你观察一下自己的妈妈在睡梦中什么样子。
6.板书设计
一封信
起因爸爸出国了半年才能回来
第一次看不到爸爸台灯坏了
一封信经过难过开心
第二次小狗陪伴修台灯看电影
结果画了一大束鲜花想爸爸
教师活动:
1.接下来让我们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一下吧:从本课中,你感受到母
子间的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这是是一篇抒情性的散文。
作者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
学生活动:
1.预设:我觉得孩子爱妈妈,妈妈更爱孩子。
2.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案)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语文教师,我将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为例,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大自然”,包括《坐飞机》、《小鱼儿》、《树之歌》三篇文章。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好朋友”,包括《小狗》、《小鸭子》、《小鸟》三篇文章。
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大自然和动物展开,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生字的认读和书写,尤其是多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
2.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生字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生字教学:通过课件或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讲解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3. 课文教学: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生字和课文内容。
5. 口语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板书设计:美丽的大自然《坐飞机》《小鱼儿》《树之歌》2. 第四单元板书设计:我们的好朋友《小狗》《小鸭子》《小鸟》七、作业设计1. 第三单元作业:课文《坐飞机》的生字抄写和词语填空练习。
课文《小鱼儿》的朗读和复述练习。
课文《树之歌》的默写和翻译练习。
2. 第四单元作业:课文《小狗》的生字抄写和词语填空练习。
课文《小鸭子》的朗读和复述练习。
课文《小鸟》的默写和翻译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和课文内容。
玲玲的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
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2.谈话激趣:(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
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文)4. 曹冲称象【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背诵第4 自然段。
2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1 .背诵第4 自然段。
2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 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 板书课题]生认读“曹、称”。
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1 .[ 演示课件] 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特点1、内容方面:《曹冲称象》是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浓厚。
后面三篇文章(《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2、语言表达特点:本组教材特点是运用了儿童化的语言,文章内容贴近生活。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和感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教材位置1、人文主题的位置第三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
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懂得爱爸爸、妈妈。
这组课文的主人公与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很有亲切感。
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单元训练重点位置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标点符号的初步学习与运用,也是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二、学习目标:1、本单元要求会认61个生字。
会写3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学习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课前准备:教师:生字生词卡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六、学习时间:11课时4 曹冲称象(一)学材准备:1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称象的方法。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
主要由《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和《妈妈睡了》4篇课文组成。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间真情,学会独立、坚强、乐观地处理身边的事情。
2.本单元重点:(1)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想法。
例如,《玲玲的画》,针对爸爸的话“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谈谈自己的理解;学习了《一封信》,谈谈“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你最喜欢哪一封信?”(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是锻炼学生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从而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比如,《妈妈睡了》,抓住妈妈睡觉的样子“真美丽、好温柔、好累”,表达孩子对妈妈的关爱。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4 曹冲称象(课件出示12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课件出示13)大象的身子像(—堵墙)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腿还像( )(4)(课件出示14)出示并比较两个句子: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第二个句子好,加上“到底”起到强调的作用。
)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板书:官员们造大秤)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曹冲称象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共四步。
分别是: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
)(课件出示15/16图文)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图。
曹冲赶象上船——船舷上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3)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是为了记下大象的吃水位置,即大象的重量)【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读,体会到加点字的好处,去掉了就没有了这种表达的效果。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小伙伴”为主题,所有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本单元要求会认70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
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通过组词、朗读课文等形式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注意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勤于动脑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学会说话和写话。
4、教材阐发:第三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
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要懂得爱爸爸、妈妈。
这组课文的主人公与二年级的学生同龄,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很有亲切感。
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学生容易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曹冲称象》是流传已久的历史故事,文章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浓厚。
后面三篇文章(《红马的故事》、《一封信》、《妈妈睡了》)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五、课时安排:《曹冲称象》3课时《玲玲的画》3课时《一封信》3课时《妈妈睡了》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3课时总计16课时4、XXX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会写“底、柱”等10个生字。
能用“才……”,“到底……”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XXX称象的详细方法和步调。
进程与方法:经由进程朗读课文,感悟XXX的伶俐,并能从他称象进程中遭到启发。
情绪立场价值观:教诲学生研究XXX,平常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1、认识“称、曹”等14个生字,会写“底、柱”等10个生字。
能用“才……”,“到底……”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