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色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2
中医观神色形态.txt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尚未兑现的期票;只有今天才是现金,才能随时兑现一切。
人总爱欺骗自己,因为那比欺骗别人更容易。
现代中医观神色形态德行要领四川周世明--------------------------------------------------------------------------------古曰:“望而知之”谓之神。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望诊是诊断疾病、测运之首务,尤其是对中医临床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神色形态是望诊的主要内容:面观气质,手观运势,舌观寒热虚实,脉观阴阳表里。
太极逆反,阴阳相抱,双重性格,两重属性,俱在一完形之中。
貌似相克,实则相合。
神色形态俱观:丘、掌、指、指甲、血管、温热、腹、背、脉、舌,细察微变,总察主象。
观象立法,法之为法,法为之备,法难以为之备,法约象繁,法伪象真。
以法索象,以法解象,活用法象,见象无法,无法有象,无法无象,意为之法,脱口而言,言之确确。
泥于法,乱象;泥于象,乱法。
法象乱,则心乱,言之必谬。
执象执法说命,须旁若无人,净心净意,正心正意,抱一虚空说命。
象命为之备,意为之随,言为之真、确。
断不可迎合求象者、求医者,不可顺其好意说象、说命、断疾。
指迷救人,如无爱心,其言必谬而害人。
冥顽者,重言;至诚者,轻言;心重者,婉言;豁达者,直言。
敌对者,不言;诽谤者,不言;不医者,不言;灵犀者,简言;迟顿者,繁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凡言,须言简意赅,易记、易懂、易会,点到为止。
知者言,不知不言,不可不知强言。
言而形象、诙谐、比喻、谈心、交流、推心置腹。
天生人体无十全,望诊不可乱发言。
观象寻法,观象而思,思而满,满而积,积而发,发而成法,遂知。
久之,则大象大法之为备,临床得心应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于人何为自然?神色形态者皆是。
善医者,法自然之道,通古今之变,通天人之变,通人心之变,善解人意,感应、捕捉、升华信息,不拘泥成法。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望诊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身体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心理健康水平。
中医望诊通过观察人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等方面的变化,来获取有关身体和心理状态的信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如何运用中医望诊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
一、望神色神色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和面部表情。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出神情自然、目光明亮、神态安详。
如果一个人总是眉头紧锁、目光呆滞、神情抑郁,可能提示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焦虑的人往往面色潮红,眼神中透露出不安和紧张,面部肌肉紧绷。
而抑郁的人则可能面色苍白或灰暗,眼神黯淡无光,表情愁苦。
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人,可能会出现神色疲惫、双目无神的情况。
二、望形态形态包括人的体型、姿态和动作。
心理健康的人,体态通常自然、协调,动作灵活自如。
而心理存在问题的人,其形态可能会有所变化。
例如,自卑的人常常弯腰驼背,走路时步伐沉重;而自负的人可能昂首挺胸,动作夸张。
内心紧张的人,身体会不自觉地颤抖,手脚动作不自然;患有强迫症的人,可能会有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如频繁洗手、整理物品等。
三、望五官1、望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眼睛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眼睛明亮有神,说明精神饱满、心情愉悦;眼睛红肿、布满血丝,可能是睡眠不足、压力过大或情绪激动所致。
目光游离不定,可能表示内心不安或心虚;而目光呆滞,则可能提示精神不振或心理疲劳。
2、望口嘴唇的颜色和状态也能反映心理状况。
嘴唇红润有光泽,说明气血充足,心情较好;嘴唇苍白干裂,可能是身体虚弱、心情焦虑的表现。
此外,频繁咬嘴唇、舔嘴唇等动作,可能反映出内心的紧张或不安。
3、望鼻鼻子的形态和色泽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鼻头红肿,可能是情绪激动、脾气暴躁的象征;而鼻梁发青,可能提示肝气不舒,情绪压抑。
4、望耳耳朵的颜色和形态也能反映身体和心理的状况。
耳朵红润有光泽,说明肾气充足,心情较好;耳朵苍白、发凉,可能是身体虚弱、心情低落的表现。
病人的护理评估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和搜集病情资料的方法,简称四诊。
辩认、分析疾病的证候,就是辩证,它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认识。
一、望诊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色与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
(一)望全身情况1.望神有神:双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正常,反应灵敏,语言清晰,神志清楚者。
见如正常人或病轻之人,预后良好。
少神:神气不足的表现。
病人表现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不欲言语,目光呆滞,肢体倦怠,动作迟缓。
提示正气受损,见于一般虚证,或脏腑失和,气血不畅之证。
失神:又称“无神”,目光无彩,瞳神呆滞,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身体沉重,语言断续,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搓空理线等。
表现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假神:神昏不清,目光无彩,不欲语言者,突然神志清醒、精神转佳、目光明亮、语言不休、欲见亲人;或面色晦暗,突见面赤如状;或不欲饮食,突然食欲增强,甚则暴食。
提示精神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阴阳即将离绝的表现。
为临终前的预兆。
“残灯复照”、“回光返照”。
2.望色是指望皮肤的颜色和光泽。
中医常说的五色主病分别是指:青色:寒证、痛证、於证、惊风证赤色: 热证黄色:湿证、虚证、失血证黑色:肾虚证、淤血证、水饮证白色:虚证、寒证、失血证3.望形体病人肥胖少神,多为阳气不足,痰湿内盛;形体消瘦,为中焦有火;形瘦食少,是中气虚弱。
4.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
病人身轻能自行转侧,面长向外,多为阳证、热证、实证;若身重难以转侧,面常向里,多为阴证、寒证、虚证。
病人卧时仰面伸足,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卧时蜷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属寒证。
特有的姿态:①眼睛、四肢不时颤动,多为肝风内动;②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多为中风:③盛夏猝倒,面赤汗出,多为中暑:④关节肿痛,或麻木不仁,行动不便,多为痹证;⑤喘促抬肩,难以平卧,多为哮喘;⑥右下腹痛,左足屈而不伸,多为肠痈。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望闻问切”四诊中我们首先学习望诊,什么叫望诊?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
《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家喻户晓,扁鹊初见齐桓侯时只看一眼就知道齐桓侯有病,凭的就是他望诊的功力。
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用眼睛去观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很好”,“气色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望神。
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功。
当他的目光接触到病人时,就应对病人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所说的“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
具体来讲,望全身情况包括望神、色、形、态四个方面,望局部情况包括望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望舌包括望舌质、舌苔两部分,望排出物包括望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
另外,儿科还有望食指络脉的专门诊法。
我们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解望神,望色,望形态。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神”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神气盛衰诊断病情的方法。
神是什么呢?在中医里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区别。
狭义的神是指的神志,指我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精神状况等。
我们在藏象学说里学到过“心主神明”,这里的神就是神志。
广义的神,我们把它叫做神气,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况,一个总印象。
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神采奕奕,这就是一个总的印象,神气很旺盛。
我们望神,既包括对神气,也包括对神志的考察,是一种综合判断,来了解生命的整体状况和判断病情。
中医观神色形态.txt --------------------------------------------------------------------------------古曰:“望而知之”谓之神。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望诊是诊断疾病、测运之首务,尤其是对中医临床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
神色形态是望诊的主要内容:面观气质,手观运势,舌观寒热虚实,脉观阴阳表里。
太极逆反,阴阳相抱,双重性格,两重属性,俱在一完形之中。
貌似相克,实则相合。
神色形态俱观:丘、掌、指、指甲、血管、温热、腹、背、脉、舌,细察微变,总察主象。
观象立法,法之为法,法为之备,法难以为之备,法约象繁,法伪象真。
以法索象,以法解象,活用法象,见象无法,无法有象,无法无象,意为之法,脱口而言,言之确确。
泥于法,乱象;泥于象,乱法。
法象乱,则心乱,言之必谬。
执象执法说命,须旁若无人,净心净意,正心正意,抱一虚空说命。
象命为之备,意为之随,言为之真、确。
断不可迎合求象者、求医者,不可顺其好意说象、说命、断疾。
指迷救人,如无爱心,其言必谬而害人。
冥顽者,重言;至诚者,轻言;心重者,婉言;豁达者,直言。
敌对者,不言;诽谤者,不言;不医者,不言;灵犀者,简言;迟顿者,繁言。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凡言,须言简意赅,易记、易懂、易会,点到为止。
知者言,不知不言,不可不知强言。
言而形象、诙谐、比喻、谈心、交流、推心置腹。
天生人体无十全,望诊不可乱发言。
观象寻法,观象而思,思而满,满而积,积而发,发而成法,遂知。
久之,则大象大法之为备,临床得心应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于人何为自然?神色形态者皆是。
善医者,法自然之道,通古今之变,通天人之变,通人心之变,善解人意,感应、捕捉、升华信息,不拘泥成法。
善医者,医生理之躯,医心理之神,医人格之魂,医人性之根。
故此,则必须由医身而医心,奋发其志,谆谆诲人,启迪其慧根灵苗,才是真医之德。
中医四诊了解宝宝健康状况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宝宝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医的四诊,即望、闻、问、切,是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宝宝的神色、形态、五官、舌苔等来判断健康状况。
首先,观察宝宝的神色。
如果宝宝面色红润,眼神明亮,精神饱满,通常表示身体状况良好。
但要是宝宝面色苍白或发黄,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青,可能是受寒、惊风或者疼痛;面色发黑,则可能是肾脏方面的问题。
再看宝宝的形态。
宝宝活泼好动,肢体协调,说明发育正常。
如果宝宝总是懒洋洋的,不爱活动,或者走路不稳,可能是身体虚弱。
五官的观察也很重要。
眼睛清澈明亮,没有眼屎,是健康的表现。
若眼睛红肿、流泪、眼屎多,可能是上火或感染。
鼻子呼吸通畅,没有流涕,表明正常。
若有鼻塞、流涕,可能是感冒了。
口腔方面,嘴唇红润,口气清新为好。
若嘴唇干燥、发紫,或者口气酸臭,可能是身体有恙。
舌苔的状态也能反映问题。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的。
如果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不良;舌苔发黄,可能是体内有热。
二、闻诊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
听宝宝的声音,比如哭声。
正常的哭声响亮而有节奏。
如果哭声尖锐、短促,可能是疼痛;哭声微弱、无力,可能是身体虚弱。
宝宝的呼吸声也需要留意,呼吸平稳均匀是正常的。
呼吸急促、有喘息声,可能是呼吸道有问题。
嗅气味方面,主要是闻宝宝的口气、大小便的气味。
口气清新是正常的,若有酸腐味,可能是积食。
大便酸臭,可能是消化不良;小便有异味,可能是上火或者泌尿系统有感染。
三、问诊家长要仔细向医生描述宝宝的日常情况。
比如饮食情况,宝宝的食欲如何,是否挑食、偏食,食量多少。
睡眠情况也很关键,宝宝入睡是否困难,睡眠是否安稳,睡眠时间是否充足。
还要询问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包括次数、颜色、形状、是否顺畅等。
另外,要关注宝宝的出汗情况,是正常出汗还是多汗、盗汗。
同时,要了解宝宝是否有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和程度。
常见病自测-神色形态辨病-望面色、面容辨病-面容辨病望面容是指望面部的表情神态。
人的面部肌肉及血运十分丰富,十二对颅神经集中在此。
健康人应是表情自然,神态安怡,各组织器官比例适中,分布合理。
而当机体患病时,则会由于病痛的困扰,特别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面容与表情。
所以观察面部面容与表情无疑会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
(1)急性面容表现为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扇动,口唇疱疹,表情痛苦。
多见于许多急性热病,如高烧、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慢性病容表现为面容憔悴,目光暗淡、呆滞。
多见于许多慢性消耗性疾病,即通常所见的如恶性肿瘤,严重结核,以及许多疾病的晚期等。
(3)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表现为面容惊愕,易受外界各种很小的声音刺激而表现出很惊恐的样子;眼球凸出,类似金鱼眼;兴奋不安,烦躁易怒。
此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亢进所出现的典型表现。
(4)贫血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或发黄,口唇苍白,疲惫,多见于各种贫血疾病。
(5)水肿面容表现为面色苍白,面部浮肿,脸厚而宽,目光呆滞,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少,舌头颜色淡,舌体大。
最常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病人。
(6)二尖瓣面容表现为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紫绀,最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特异性非常强。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风心病病人越来越少,故这种典型面容已很少看到。
(7)肢端肥大症面容表现为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向前突出类似猿的样子,眉楞骨和两颧骨隆起;唇舌肥厚,耳鼻增大。
主要因为成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长激素过度分泌所致,见于垂体瘤等病症。
(8)伤寒面容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
多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大脑炎等高热衰弱的病人。
(9)满月面容表现为面部圆如满月,皮肤变红,汗毛重,还可伴有痤疮。
多见于柯兴氏综合征,即皮质醇增多症,和一些长期使用激素的病人。
当然还应区分由于过剩营养所致的某些儿童也有类似满月形的脸。
望神⾊形态是对总体的望诊。
(⼀)望神:可以辨别病⼈神⽓的盛衰、病情的轻重。
神,指的是病⼈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
如病⼈精神充沛,神志清晰,⽬光精彩,⾯⾊红润,表情活泼,语⾳洪亮,呼吸平静,则表⽰神⽓健旺,正⽓未伤。
中医称此为“得神”、“有神”。
有神,则疾病⼀般不太重,预后亦较好。
如病⼈精神萎靡,神思恍惚,⽬光暗淡,⾯⾊晦滞,表情淡漠,⾔语低沉,呼吸急促,则表⽰神⽓虚衰,正⽓败散。
中医称此为“失神”“⽆神”。
失神,则病势较深重,须防疾病的突变。
还可见⼀些久病、重病、精神极疲衰的病⼈,原来不欲⾔,语⾳低微,时断时续,后来突然语⾔不休;或原来⾯⾊晦暗,突然两颧发红,如涂油彩。
此常说明病情恶化,为“回光返照”之证,中医称此为“假神”,是⼀种败象。
(⼆)望⾊:⾊是各种⾊泽,它反映脏腑⽓⾎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
⾊,通常为青、黄、红、⽩、⿊五种;泽,是⾊的荣、枯、明、暗等。
⾊与泽⼼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泽,可以看出⽓⾎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素问。
脉要精微论》说:“⾚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欲如鹅⽻,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兰;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欲如重漆⾊,不欲如地苍”。
这是古代中医将⾊与泽综合望诊⽽辨证的经验总结,值得重视。
望诊肤⾊,⼀般主要观察⾯⾊,⾯⾊是全⾝肤⾊的代表。
察⾊须分辨常⾊与病⾊。
常⾊:我国⼈民健康肤⾊为红黄隐隐,明润光泽。
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可能肤⾊稍⽩或稍⿊些,也为常⾊。
应考虑到,⼈的肤⾊可随地区、⽓候、职业、饮酒和运动等情况⽽有所变化,不可⼀概都归为病⾊。
病⾊:指⽣病时,⽪肤或⾯部所反映出来的不正常的颜⾊。
如⾊泽晦暗,则表⽰为久病、⾥病、重病,是正⽓将败,故预后多不良。
五种病⾊的望诊: ⑴青⾊:主风、寒、痛诸证。
多见于⼩⼉惊风或青筋串⿐的⼩孩;或由于感受寒邪,⾝体某部剧烈疼痛,⾯⾊发青,如蛔厥(肠道蛔⾍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液循环不良,⽪肤⾎管收缩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