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啤酒股票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7
从并购角度看惠泉啤酒的价值(一)行业过往并购案例1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夺得控制权(2010年)✓时间轴2010年6月,转让协议签署:重啤集团以人民币40.22元/股的价格,共计人民币23.84亿元,将其持有的重庆啤酒12.25%股权转让给嘉士伯香港;2010年7月,转让事宜获职工代表大会批准;2010年11月,转让事宜获国资委批准;2010年12月,转让事宜获国家商务部批准并完成股权交割;✓股权架构转让前股权架构:转让后股权架构:转让后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本次转让后,重庆啤酒集团持有上市公司20%股权,嘉士伯将合计持有重庆啤酒29.71%的股权,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
转让估值重庆啤酒近阶段简要财务数据如下所示:单位:亿元2010H120092008营业收入10.1222.6021.21净利润0.92 1.81 1.63净资产11.5112.0310.69嘉士伯收购的整体估值高达194.61亿元,对应2009年PE/PB分别为107.52/16.18,体现了控制权转让的溢价,当时二级市场的市值为145亿元,溢价34.21%;由于当时市场依然有重庆啤酒乙肝疫苗的预期,因此,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远远超出啤酒行业的平均估值,因此,单纯看34%的溢价貌似不高,但结合啤酒主营业务来看,付出了较大的溢价。
●进一步要约✓时间轴2013年3月:嘉士伯发出要约收购,以20元/股获得重啤集团持有的重庆啤酒20%股份,整体要约估值达96.8亿元;2013年9月:商务部反垄断局给予收购要约批复;2013年10月:证监会受理要约材料,并于月底取得要要约收购报告书无异议文件;2013年11月:嘉士伯向全体股东发出要约,收购除嘉士伯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外的1.46亿股,占总股本30.29%的股份(含重庆啤酒集团持有的20%股份),不以终止重庆啤酒上市地位为目的;2013年12月:要约收购完成,嘉士伯通过香港及嘉士伯重庆合计持有重庆啤酒60%的股份。
惠泉啤酒最强国改预期下解决同业竞争让壳的可能惠泉啤酒的同业整改业务,要追溯到12年。
12年8月底,惠泉啤酒收到福建监管局的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书:除了整体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外,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公司的同业竞争问题:既控股股东燕京啤酒同属啤酒生产企业,但是公司承诺的同业竞争其实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直至14年6月4的公告里披露,公司在啤酒业务上依旧还是模棱两可的托管模式。
公司给出的整改方案仅仅只是进行业务托管,划区销售,而所谓的注入更是无稽之谈,毕竟作为两个上市平台而言,不可能同样一个大中国的啤酒业务,仅仅只是因为地区的差别而搞到两个上市平台,这个不符当前整个国资改革要求充分利用上市资源的政策,更不符合当前做强做优最大的“核心”诉求。
11月13日新华社评论员的文章《坚定不移把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更是明确了,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与依靠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国企改革是重中之重,是必须牵好的“牛鼻子”。
深化国企改革,就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国企成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需要我们留意的是,随着中国武夷实业股份之前5%的股份减持到5%以下,激发了市场的一些猜测,毕竟作为超过5%的控股股东且是之前惠泉的控股方福建国资将彻底淡出惠泉啤酒,让市场有了一些想法。
当时公司在15年6月份,特意发过一份澄清公告:鉴于当时惠泉的阶段新高且股灾之前,且当时对于国改的整个方向性的政策还没有完全明晰,也没有任何重组新规对于时间的要求,公司选择三个月而不是六个月或者完全披露这个时间其实都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公司却给出了3个月的时间,意味着其实远期惠泉存在一些相关事项的预期。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再结合现在大量国资公司股权转让的案例越来越多,整个改革的环境越来越成熟,意味着惠泉解决同业业务这个预期是可以展望的。
再回到惠泉啤酒本身,控股股东的是燕京啤酒,本身在A股已经有上市平台,同样是啤酒业务霸占两个上市平台当前看来已经是“大逆不道”,而间接控股股东北京控股其实在香港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北京控股HK00392、北控水务集团HK00371、北京建设HK00925、北京发展HK00154,于此A股本身啤酒业务并不是北控当前最能盈利的资产缺占用了两个上市平台,各位你觉得在当前国改的大背景下,它的出路是什么?再针对低于40亿市值的小市值国改公司,有几个有如此迫切的整改或者让壳预期?之前强调的几个案例:泸天化与川化股份,四川双马与华新水泥都因为同业竞争的原因,多个上市平台的出让引发了市场热情的追捧,而深藏的惠泉啤酒,如何演绎?利益披露:本人作为深挖国资方向标的的投机资金,持有该股,本文只是针对自己挖掘个股的逻辑参考,不作为各位的投资建议,并本人会根据市场波动进行买卖而无法完全评估波动风险的可能,且无法保证所有路径按照本文揣测推进。
案例一、惠泉的下一步——福建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务策划世纪之交的公元2000年4月1日,星期六。
多少年来,“惠泉人”除了春节放假三天以外,已经很少有双休日和放假的概念,工厂里一片繁忙景象,前来提货的卡车排成长龙。
南方的夏天来得特别早,刚刚忙完春节这一啤酒销售旺季,公司高层又开始策划一年中黄金季节的啤酒销售。
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呢?如何解决今年省内的销售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制定向省外“进军”的策略。
一、公司概况福建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城,前身为一王氏资本家创办的生产地瓜干酒的手工小作坊,始建于1938年,解放后改造为地方国有企业,到1977年创税利185万元,共有职工110人,固定资产原值69万元。
经过长足的发展,到1999年,已经成为全省同行业企业的排头兵。
二、啤酒市场状况(一)啤酒行业基本情况啤酒是饮料酒中发展较快的品种,80年代初啤酒产量尚不足饮料酒产量的20%,到1990年上升到50%以上,1997年啤酒产量占饮料酒的60%。
近年来国内啤酒市场逐步饱和,我国啤酒年总产量达2000多万吨,行业增长速度放慢(见表6-9),行业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约有500万吨生产能力没有发挥。
由于世界啤酒市场饱和,外商看好中国市场,近年来啤酒进口量和进口额都有较大增长(见表6-10)。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低价竞争和地方保护,行业效益有所滑坡(见表6-11)。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下,啤酒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出现了一些以大企业为龙头的啤酒集团。
在发展变化中,一些企业倒闭,一些企业并入集团,全国具有独立法人的啤酒企业逐步减少为深化企业改革,调动啤酒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原莆田啤酒厂组建成立了福建雪津啤酒集团,惠泉啤酒集团公司改制为福建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九州映雪啤酒集团成立,三明市啤酒厂配股加入三明农药股份有限公司改制更名为福建日月星啤酒有限公司。
各中小企业如连江啤酒厂、福清啤酒厂、建阳啤酒厂、浦城啤酒厂、闽城啤酒厂、连城啤酒厂等许多企业也分别进行了改制。
惠泉啤酒的困局2004年12月,惠泉啤酒公司正式聘请陈忠和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
陈忠和在奥运会展现了爱拼的精神,以陈忠和来诠释惠泉的品牌精神。
2005年初,惠泉搞了个以福见惠泉为主题的换标行动,意图给消费者带来“新标新形象”。
同时推出了惠泉大纯生,惠泉真啤等新品类。
这是燕京啤酒入主惠泉两年来的首次大行动,被寄予厚望,希望靠这次行动打个翻身仗。
然而,效果非常有限,与期望相去甚远。
惠泉啤酒仍在低谷徘徊。
一、八闽市场,风起云涌惠泉啤酒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生产瓜干酒的小作坊,1983年,率先福建同行引进露天罐发酵技术,开始转产啤酒。
惠泉啤酒自问世以来,素以产品质量过硬和创新领导潮流著称,先后推出了时尚型的抗日光型生啤酒、吉品生啤酒、小麦啤酒、无醇啤酒、爽啤系列、国宴系列、真啤系列,并先后被授予“中国啤酒著名创新产品”“中国食品工业名牌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同期,惠泉啤酒产品占据福建中高端市场,而其主要竞争对手雪津啤酒只能染指大众市场。
2001年,公司完成啤酒产量40.08万吨,列全国啤酒行业产量排名第九位,销售额排名第八位。
1999年7月,雪津啤酒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上台,面对不利的竞争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并经过两年的市场整合和推广,先后推出了雪津冰啤、雪津纯生,雪津天地纯生冰啤等创新品类产品。
坚持走创新策略及差异化竞争战略,使雪津啤酒能够不断的在竞争中攻城掠地,2002年雪津以销量43万吨据福建同行业第一,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惠泉啤酒痛失保持多年的龙头位置。
福建是啤酒销售大省,人均啤酒销量据全国第一,而且与台湾隔海相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行业巨头青岛啤酒也开始在福建市场跑马圈地。
2001年6月,青岛斥资8500万元收购了新加坡独资公司“第一家(福建)啤酒有限公司”51%的控股权,进入福建市场;2001年7月,青岛啤酒又以7000万元全资收购漳州五星啤酒厂;2002年3月6日,更是以1.42亿元竞拍到厦门银城啤酒公司,一举占据了福州、漳州和厦门三个城市的市场制高点,随后燕京啤酒也挥师入闽,惠泉身陷三面包围之中。
泉州惠泉啤酒企业财务会计分析的案例报告目录一、泉州惠泉啤酒现状及战略分析 (1)(-)泉州惠泉啤酒简介 (1)(二)宏观环境分析 (1)二、泉州惠泉啤酒财务会计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 (2)(二)营运能力分析 (3)(三)偿债能力分析 (3)(四)成长能力分析 (4)三、的问题与盛建议 (5)(-)财务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5)(二)发展建议 (5)一、泉州惠泉啤酒现状及战略分析(-)泉州惠泉啤酒简介泉州惠泉啤酒公司是我国纯生鲜啤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深耕纯生鲜啤领域多年,泉州惠泉啤酒在曾经在2018∙2023年三年连续获得我国“国家纯生鲜啤企业荣誉金奖”、“国家优质纳税企业”以及入围了华润排行榜排出的“全球优质纯生鲜啤企业500强”。
泉州惠泉啤酒的发展是我国纯生鲜啤企业改革创新的缩影,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纯生鲜啤企业的发展状况。
公司秉承“实干创造未来”的企业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吸收新创意,严把质量关口,全方位的服务跟踪,坚持做出高品质产品,本着“追求、质量、技术、精神”8字宗旨,基于纯生鲜啤市场需求进行不断创新,使公司始终处于纯生鲜啤行业前沿,引领纯生鲜啤行业的发展。
(二)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环境2016年至2023年政府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法规为推动纯生鲜啤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要助力纯生鲜啤行业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
纯生鲜啤企业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杨晨宇,张嘉怡,2023)。
2018年,我国纯生鲜啤行业总资产790554.9亿元,企业销售额12092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利润总、额5919.2亿元。
目前,纯生鲜啤行业经营发展稳定,收入增长稳定,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和调整产业链结构,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王子涵,赵雪,2023)。
2.经济环境受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大幅度降低,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986亿元,增长速度降低为2.3%。
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案例分析*****年级专业:2012级财务管理学号:*********2003年7月26日,燕京啤酒完成了其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投资38240万元受让福建省最大的啤酒企业——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8.15%的股权,从而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并购的完成也为燕京啤酒开拓了东南沿海市场,为实现其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并购背景1、中国啤酒市场背景在1985年建设银行、国家计委和原轻工业部联合发起并实施了旨在资助国内啤酒厂和麦芽厂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的“啤酒专项工程”之后,我国啤酒业产能高速发展,到1996年首次出现产能过剩。
2003年中国的啤酒产量达到2 500万吨,从而取代美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和消费国。
中国啤酒企业约有350家,平均产销量7万千升,分散度极高,目前中国前三位啤酒企业集团是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华润啤酒。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啤酒行业成为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企业并购日益频繁,交易金额也屡创新高,形成国内三强进一步跑马圈地,国际巨头大举收编的局面。
进入2004年,中国啤酒市场掀起并购浪潮。
2004年3月,全球啤酒产量最大的啤酒酿造集团英特布鲁(Interbrew)收购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业务;接着,丹麦啤酒商嘉士伯收购云南最大的啤酒制造企业大理啤酒;随后,美国AB与南非SAB Miller就哈尔滨啤酒展开收购大战。
国内外的啤酒巨头们疯狂圈地,许多地方啤酒企业被尽数收编,中国啤酒市场瞬息万变。
而福建可以说是中国啤酒市场的缩影,不仅年产销量占中国啤酒市场的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继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之后,福建已形成年均消费啤酒近130万吨、人均消费近40升的巨大市场,一时间,福建啤酒市场硝烟弥漫,土生土长的惠泉啤酒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内外资啤酒商频频出手,中国啤酒市场进入并购时代,啤酒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同业间并购在产业整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惠泉啤酒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告啤酒分析加多宝借壳惠泉啤酒惠泉啤酒股吧北控集团与惠泉啤酒篇一:燕京啤酒惠泉啤酒财务并购案例分析报告大鳄与小鱼的游戏——燕京啤酒并购惠泉啤酒案例分析二○一一年十二月摘要20世纪末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并购此起彼伏,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成熟以及加入WTO的巨大压力,第三次并购浪潮也在悄然兴起,此次并购的主并方建立了长期的发展战略,通过优势互补来开拓新的市场,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而2003燕京并购惠泉很好的体现了这次并购的特征。
本文首先对燕京并购惠泉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其次阐述了此次并购的动因,然后通过了解并购前燕京和惠泉的财务状况,对这次并购的定价以及支付方式的选择分析,最后我们以并购后燕京与惠泉的财务能力为基础,对并购绩效进行评价。
通过分析我们看出燕京和惠泉根据各自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选择了合适的定价基础和正确的支付方式,最后获得了并购的协同效应,因此这次并购是成功的。
这次案例否分析告诉我们并购要建立在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并购后的企业间整合,并购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目录一、案例导入.................................................................................................... (1)1、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1)2、并购形式.................................................................................................... . (2)3、并购过程简述.................................................................................................... .. (2)二、中国啤酒市场中观环境分析 (3)三、并购的动因分析...................................................................................................... .. (4)1、目标企业优势分析.................................................................................................... (4)2、燕京啤酒的发展战略.................................................................................................... .. (5)3、并购的动因分析.................................................................................................... . (6)四、并购的定价分析...................................................................................................... .. (7)五、并购支付方式...................................................................................................... (9)1、燕京啤酒现金流量分析 (9)2、举债能力分析.................................................................................................... (11)3、小结...................................................................................................... .. (11)六、并购绩效分析...................................................................................................... . (12)1、并购前后偿债能力对比...................................................................................................122、并购前后营运能力对比...................................................................................................123、并购前后盈利能力对比...................................................................................................134、成长性分析.................................................................................................... . (13)七、并购结果分析...................................................................................................... . (14)1、并购结果.................................................................................................... .. (14)2、并购成功的原因.................................................................................................... .. (15)3、存在的问题.................................................................................................... . (15)八、总结.................................................................................................... (15)九、启示.................................................................................................... (16)参考文献:................................................................................................ (17)一、案例导入1、并购双方基本情况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啤酒”)是由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及北京市牛栏山酒厂共同发起,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于1993年在香港上市,1997年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
惠泉啤酒2023年三季度风险分析详细报告一、负债规模测算1.短期资金需求该企业经营活动不缺少资金,不需要从银行借款,不但不需要,而且可以提供20,339.02万元的资金供长期使用。
2.长期资金需求该企业权益资金能够满足长期性投资活动的资金需求,并且还有93,175.98万元的权益资金可供经营活动之用。
3.总资金需求该企业资金富裕,富裕113,515万元,维持目前经营活动正常运转不需要从银行借款。
4.短期负债规模根据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计算,企业有能力偿还的短期贷款规模为115,750.66万元,在持续经营一年之后,如果盈利能力不发生大的变化,企业有能力偿还的短期贷款规模是132,612.93万元,实际已经取得的短期带息负债为2,000万元。
5.长期负债规模按照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企业有能力在2年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124,181.8万元,企业有能力在3年之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128,397.37万元,在5年之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136,828.5万元,当前实际的带息负债合计为2,000万元。
二、资金链监控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从当前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来看,该企业不存在资金缺口。
如果当前盈利水平保持不变,该企业在未来一个分析期内有能力偿还全部负债。
该企业负债率低,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极小。
资金链断裂风险等级为0级。
2.是否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该企业不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并且长期性融资活动为企业提供93,411.64万元的营运资金。
3.是否存在经营性资金缺口该企业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缺口。
4.未来一年会不会出现资金问题(1).未来保持当前盈利状况本期营业利润为4,816.14万元,存货为6,001.76万元,应收账款为0万元,其他应收款为0万元,应付账款为0万元,货币资金为107,750.66万元。
如果经营形势不发生大的变化,企业一年内不会出现资金缺口。
(2).未来经营形势恶化单方面恶化:如果该企业存货增加25%,则该企业可支配资金将会减少1,500.44万元,支付能力将会从113,750.66万元下降为112,250.22万元。
燕京啤酒案例分析燕京啤酒成功增持“惠泉”燕京啤酒(000729、125729)公告:接中国证监会通知,公司因增持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事项所涉及的要约收购义务已获中国证监会的豁免。
点评:据悉,2004年10月8日公司与晋达国际、龚金柱、香港圣歌德奇等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公司将利用自有资金收购上述当事人所持有的“惠泉啤酒”股份3556.1万股(占总股本的14.2244%),并同时约定,若本次股权转让涉及的要约收购义务未能得到中国证监会的豁免,公司则不再收购晋达国际等所持有的“惠泉啤酒”股份。
所以这次豁免申请的通过,也预示着公司增持“惠泉啤酒”股权的顺利完成。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增持完成后,公司持“惠泉啤酒”比例达到52.3724%,大大促进燕京啤酒开发福建及其周边市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市场布局,并为公司提供较高的利润回报。
福建雪津啤酒做价58亿RMB卖给了海外啤酒商。
对于总股本11亿不到(即使全部转股后),目前股价7元,总市值77亿。
同样的青岛啤酒,总股本与业绩基本相似,股价9元。
既然海外啤酒商认同雪津啤酒的58亿,那对于中国啤酒3巨头之一的燕京的估价就要重新进行。
而且燕京在股改中必然含权。
以10送3计,燕京的市值降下降到54亿,这对国外啤酒商已经产生了举牌购并的动力。
本书以燕京啤酒为坐标,以行业大历史为背景,真实再现燕京25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式基业长青的本土化企业经验,并阐述这样一个事实: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燕京啤酒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的天下。
目录:第1篇创业期:羚羊在狮子眼皮底下的生存篇首语燕京啤酒开天辟地三法则第1章初生牛犊洞开市场大门第1节创业艰难百战多第2节亮剑——李福成与“燕京精神”第3节一肩挑政策让李福成大展拳脚第2章市场和产品“两手都要硬”第1节蚂蚁雄兵打出“胡同效应”第2节自主研发得人才者得天下第3节大决战:狮王京城争霸第3章燕京的放弃哲学:有所为有所不为第1节天上的豪门地上的燕京第2节豪门二次被卖群雄逐鹿中国第3节燕京绝不无条件合资第4节首次并购“一瓢水”财技展宏图第4章燕京创业成功的四大要素第1节倒掉1214吨啤酒第2节三顾茅庐——科技创新与人才至上第3节三大策略——总部战略得体第4节媒体也是市场——多方位利用传播平台第2篇成长期:牵手资本图谋全国篇首语强力资本+正确战略=成功第5章上兵伐谋:燕京成长模式大起底第1节资本战略模型:“红筹”股+深圳A股第2节燕京杀手锏——“11度清爽”第3节大华北战略从北京开始起航第6章斗法:燕京啤酒的行业领先之道第1节既生瑜何生亮第2节燕京PK青啤第3节叫好的“青岛” 叫座的“燕京”第4节两个企业家的大比拼第5节青啤——夺回王位却负债50亿第6节燕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第7章市场布线:啤酒业三强打响全面战争第1节青啤进京赶考燕京直捣黄龙第2节华润凶猛圈地战如火如荼第3节青啤变阵华润接棒第4节燕京五大经验集一大成第3篇扩张期:进入资本运作快车道篇首语资本运营是当今企业发展的锋利长矛第8章从“双雄逐鹿”到“三国演义”第1节燕京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第2节品牌风骨依旧只待再次扩张第9章燕京啤酒资本秘笈全揭露第1节五项并购原则助扩张第2节并购后的整合模型第3节并购两“泉” 如虎添翼第4节五大战略保驾护航第5节重点突破布局全国第10章战国时代啤酒行业众生相第1节洋品牌:战争中学习战争第2节价格战惨烈行业自救成泡影第3节哈啤大跃进AB坐收渔翁之利第4节甲醛门事件粤海巧打公关战凤凰涅槊第5节蓝带啤酒走下神坛的“第一洋品牌”第4篇做局期:燕京啤酒与中外品牌的新较量篇首语燕京是影响啤酒局的最大“石头”第11章第二集团军集体雄起第1节让人心惊肉跳的金星第2节重啤华正兴学“小鸡快跑”第3节金威直捣天津喜力助阵第4节集体雄起的共同之处第12章中国啤酒杯里的外资泡沫第1节外资巨头的第三次攻略第2节AB中国扩张进行时第3节全球主席的傲慢与英博的“红盖头”第4节日企的坚守第13章燕京啤酒成长挑战的面相第1节青岛啤酒轻视不得第2节警惕华润啤酒的渗透战略第3节AB是燕京啤酒最大的威胁第4节燕京啤酒请你一路走好精英访谈:李福成与燕京啤酒的企业成长观精英访谈:中国啤酒行业大势解读1980 1980年8月13日顺义县正式组建啤酒厂现场施工指挥部。
惠泉啤酒2022年决策水平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2年利润总额为4,645.71万元,与2021年的3,775.33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3.05%。
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
2022年营业利润为4,645.62万元,与2021年的3,776.85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23.00%。
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营业利润大幅度的增长,经营业务开展得很好。
二、成本费用分析惠泉啤酒2022年成本费用总额为56,731.62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44,705.18万元,占成本总额的78.8%;销售费用为2,570.34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53%;管理费用为3,477.71万元,占成本总额的6.13%;财务费用为-2,793.33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92%;营业税金及附加为6,385.1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1.25%;研发费用为2,386.59万元,占成本总额的4.21%。
2022年销售费用为2,570.34万元,与2021年的2,723.6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5.63%。
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2年在销售费用大幅度下降情况下营业收入却获得了一定增长,表明企业采取了较为成功的销售战略,销售业务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2022年管理费用为3,477.71万元,与2021年的4,426.38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21.43%。
2022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67%,与2021年的7.6%相比有所降低,降低1.94个百分点。
经营业务的盈利水平提高,企业管理费用控制较好,管理费用支出水平相对下降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三、资产结构分析惠泉啤酒2022年资产总额为140,941.44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105,037.37万元,主要以货币资金、存货、其他流动资产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91.62%、7.95%和0.24%。
非流动资产为35,904.06万元,主要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主,分别占非流动资产的82.83%、15.62%和1.56%。
惠泉啤酒股票案例分析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王妍
班级:信管102
学号:4207
1
惠泉啤酒股票
上市公司名称:福建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股票代码:600573
福建省惠泉啤酒集团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体股【1996】09号文批准,福建惠泉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建,福建省惠安县经济贸易局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其他10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于1997年2月4日,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正事注册成立。
惠泉啤酒2003年2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A股,并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全国行业第六家、福建省第一家啤酒上市公司。
总股本2.5亿,流通A股2.5亿,主行业归属为饮料制造行业,位于酒精及饮料酒制造行业板块中,标准行业市值排名30位,营业收入排名26位。
现就该股2011——2012年走势和信息披露状况作如下分析:
从惠泉啤酒的历史K线图中可以看出,该股票股价在分析年度(2011---2012年)小幅波动范围内整体呈现下滑趋势。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股价走势受投资者的心里预期和公司整体营业业绩的影响。
受2010年度报告及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由于广大股民对该公司2010年业绩持续看好,对收益预期期望值比较高,导致广大股民对该股的投资积极性比较高,追加投资较多,借助2010年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1月和2月份该股票持续上涨且势头猛劲。
达到该股历史一年内的最好水平。
3月16日惠泉啤酒公布该公司2010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全年啤酒总销售量403472升比2009年的53.38万升下降了24.3%,主营业务收入7.80元比上年同期主营业务收入79.45元下降了17.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1.1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下降34.88%,基本每股收益0.21元,大大低出市场预期,同时福建燕京惠泉啤酒福鼎有限公司出现净利润为负,受销售人员扩充及职工薪酬增加的影响,公司期间费用增加,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5.02%,同比
3
增加3.29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0.67个百分点。
公司扩大销售团队导致职工薪酬同比大幅增长175.17%是推动销售费用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受2010年年度报告业绩的影响惠泉啤酒股票进入到三月份形势出现逆转,不再热受追捧投资收益的减少,期望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广大股民对惠泉啤酒的信赖降低,同时使得广大股民对该公司第一季度公司业绩产生疑虑,不再看好,对该股的上升潜力失去信心,受投资者心理因素及公司不尽人意的业绩的影响,惠泉啤酒股票开始出现下跌趋势!
4月20日惠泉啤酒一季度季报的公示披露,该公司201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下降0.92%,营业利润467万元,同比增长5.9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77万元,同比增长6.5%,实现每股收益0.02元。
营业收入同比基本持平,销售改革效果尚未体现!销售投资的增加并未给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收益,该业绩进一步打击投资者的信心!于此同时受国内种植面积的减少和国外异常气候的影响啤酒大麦价格持续上涨,加之该公司披露的期间费用(营销投入)不断增加,都使得股民对该股的收益预期期望大打折扣,降低了股民的积极性,原材料价格风险及食品安全风险的冲击都使得该股未能使投资者从一季度报告中找回对该股的投资信心,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该股在第二季度(3—6月)内股价的持续下跌!出现第一轮的下跌低谷。
啤酒为季节性产品,受季节的影响销售旺季一般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带动全年业绩的提升。
第三季度为啤酒销售的旺
季,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同时由于部分产品的降价促销和高端产品的涨价销售策略,销售量同销售额增加的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润空间。
受此影响,季节性产品在销售旺季时通常会拉动股价的上升!也会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也会出现很多股民的季节性投资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惠泉啤酒也不例外,但是由于此前该股持续走低使得该股没有强劲的上升势头,另外由于受一季度的影响广大投资设对该股扔持有疑虑,投资相对保守,收益预期并不是很高,但足以阻止此前的持续下跌趋势!所以也使得该股在此期间内出现短暂上扬,此后再一次出现下跌!因此此期间内相对波动不大。
公司半年度报告显示,1—6月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同时增加,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7亿元,同比增长3.21%,营业利润3887万元,同比增长23.17%,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32万元,同比增长8.09%,实现每股收益0.113元。
期中,第2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3亿元,同比增长 6.19%,营业利润3420万元,同比增长25.96%,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454万元,同比增长8.34%,实现每股收益0.1元。
但啤酒销量萎缩,2011年1-6月,公司累计销售啤酒18.27万千升。
同比下降3.54%,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双上涨完全由于吨酒价格上涨造成的!无可增加空间,无可再生性,不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另外,销售费用大幅增长,提高了公司期间费用率。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增长3.04个百分点至18.16%,但销售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好的销售业绩!受公司半年度会计报告和季节性的影响,于是该股在7—9月股价相对比较稳定!未出现比较大的
5
波动。
但由于该公司1—6月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增加,而且投资者渴望该公司在旺季有一个好的业绩,对收益有一个较好的期望,所以在第三季度季报公示前股价出现短暂上扬。
由于该股在第三季度内股价相对比较稳定,未出现大的波动。
随着销售旺季的渐渐退出,投资者似乎并没有看好该公司在旺季的营业业绩,股票并没有因季节性问题受到强劲追捧!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8亿元,同比下降4.05%,营业利润6039万元,同比下降30.53%,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546万元,同比下降32.17%,实现每股收益0.18元。
其中,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同比下降13.31%,营业利润2151万元,同比
下降61.14%,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714万元,同比下降了58.01%,实现每股收益0.07元,啤酒销量的继续萎缩导致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
旺季不旺,销量萎缩的事实无疑给该股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期间费用率上升影响公司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至17.36%,同比增长4.33个百分。
其中销售费用率上升4.35个百分点至11.76%是造成期间费用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期间费用率大幅上升进一步拉低了公司的业绩,本就不景气的股票再一次受到重创。
由于该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并不理想,整体呈现业绩下滑趋势,受此影响,股票也同样不被看好!使得投资者对该公司的四季度营业状况失去信心,三季度报告的揭露使得该股在11月和12月份甚至整个第四季度出现连续股价下滑的现象,从股价变动也可以看出投资者对
该公司的年度报告失去信心!
股票的涨跌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消息面、技术面、大盘走势、板块轮动、主力操作手法、国家宏观政策、海外宏观政策、海外股市走势等等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影响股价的涨跌幅度和涨跌时间。
本文简单就公司季报及年报的信息披露及投资者的心里因素对本股票股价走势的影响做如上简要简要分析。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