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为人民
- 格式:docx
- 大小:68.82 KB
- 文档页数:15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本质一、政府工作的本质政府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机构,其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服务。
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其权力的行使也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政府的工作才能具有真正的意义。
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式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式很多,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政府应该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 社会保障政府应该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建立相应的制度,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3. 教育文化政府应该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文化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率,促进文化创新和传承,从而服务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学习需要。
4. 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提供好各种公共服务,为人民提供方便和便利。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公共服务网络,提供好各种公共设施,保障人民的出行、购物、娱乐等需要。
三、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政府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种理念和口号,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政府的服务工作不断深入下去,取得不少成就:1. 经济发展我国政府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加大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力度,推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行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也推动全球化和跨境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和竞争,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财富。
2. 社会保障我国政府实行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了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
这些制度为人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有效减轻了人民的生活压力。
3. 教育文化我国政府加大教育和文化建设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率,加强文化创新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为人民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文化生活环境,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勇担政府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政府职责的背景与意义在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中,政府担负着保障社会公平、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多种职责。
作为一个国家的组织机构,政府应当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全力以赴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然而,政府是否能够勇担起自己的职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政府职责的核心内容政府职责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职责、经济职责、社会职责以及环境职责。
政治职责是政府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维护社会秩序的责任;经济职责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维护经济稳定的责任;社会职责是政府保障社会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环境职责是政府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
这些职责的履行与否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性政府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而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待。
政府提供优质的服务,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优质的政府服务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吸引和稳定投资,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方面。
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的路径与方法要提升政府服务的质量,政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能,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政府机构改革。
优化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3.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4. 强化公共服务管理。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公共服务的公平、公正。
5.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应当主动公开信息,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工作动态,便于监督与评估。
政府服务的改革实践与创新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政府是干什么的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政府的职能是管理和服务。
管理包括:1.保障人民民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管理包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四条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为人民办实事解民忧创造人民满意的政府为人民办实事解民忧创造人民满意的政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支为人民服务的组织,政府应当尽力办好实事、解民忧,以创造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本文将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改善民众生活质量三个方面来阐述政府的责任和努力。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保障。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例如,修建更广泛覆盖的道路、桥梁,改善交通状况,提高人们的出行便利度。
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增加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为群众的业余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教育医疗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领域,也是政府应当着力改善的领域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分配公平度。
在教育方面,政府可以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和教育质量。
在医疗方面,政府可以扩大医疗机构的规模,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强医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通过这些努力,政府能够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解决人民在这方面的实际需求。
三、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是政府办实事解民忧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应当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和举措。
例如,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帮助人民群众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政府还应当加大对住房保障和社会救助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人都能拥有基本的住房和生活保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政府还应当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政府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和需求,努力实现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
总之,为人民办实事解民忧、创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政府的责任和使命。
政府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改善民众生活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为人民服务的四个方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在各个方面进行服务和保障。
本文将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探讨政府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提升人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政府致力于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保障人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在教育方面,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推动教育公平。
政府还积极推动义务教育普及,提供免费教育,为贫困家庭提供资助,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医疗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政府为人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是其职责所在。
政府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水平。
政府还推动医疗改革,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人民提供经济支持和医疗保障。
政府还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推广中医药文化,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为人民提供多元化的医疗选择。
社会保障是人民生活的保障网,政府为人民提供各项社会保障服务,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
政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水平。
政府还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帮助贫困家庭、残疾人和特殊群体融入社会,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政府还加强扶贫工作,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为人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基础。
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城乡发展水平。
政府还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政府还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建设更多的公园、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设施,提供便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场所。
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政府的服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旨在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加大为人民服务的力度,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4、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我国政府在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
4、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知识点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政府依法执政1、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表现。
2、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2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因??1这主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当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
??2这也是由政府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政府权力由人民赋予应该对人民负责。
??3对人民负责的具体要求或政府应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要求具体内容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端正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一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二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的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4.求助有门投诉有道??1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多种途径??政府建立了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国家还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法律途径。
??2公民要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这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1.2010·全国卷Ⅰ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
”对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公民权益的保障更加完善②社会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③公民义务的履行更加全面④政府权利的行使更加规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以人们关注的公平热点入手综合考查考生对公平的理解、运用能力。
2 人民政府为人民金珮教学目标1. 知道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激发对人民政府的热爱之情。
2. 探究了解国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 了解民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初步学会借助政府网平台参与民主管理的方法。
4. 树立从小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知道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2、知道国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激发对人民政府的热爱之情。
2.了解郑培民、焦裕禄等人民好干部的事迹,体会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课时重点、难点知道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国家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教学过程活动一谈话引人,关注公园免费开放1.媒体出示“鲁迅公园”照片师:大家知道这座塑像在哪座公园吗?(生答:在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是上海的一座免费公园,去这座公园游玩是不需要买门票的。
2.提问:那么,大家还去过上海其他的免费公园吗?3.媒体出示,说明:看来大家去过的免费公园还真不少。
同学们,我从新浪网上知道截止到2008年12月,上海已经有122座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了。
4.提问:同学们,市政府为什么要规定那么多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5.小结:其实,公园免费开放是市政府为百姓做的一件实事,它让老百姓能经常去公园,更充分地享受公园里优美的自然环境。
活动二新闻交流,了解政府办实事。
1.师:同学们,我们的政府为人民办的实事可多了,比如:,老工房的“平改坡”,也是其中的一件。
大家看一下屏幕,这是闸北区番瓜弄小区改造前后的照片,比较这两张照片,(第一张:改造前;第二张:改造后)你发现什么,想到什么?2.媒体出示:提问:我们的政府为百姓做的实事,还有很多很多,看着这些图片,谁能说说我们的政府还为人民办了哪些实事吗?3.提问:为什么我们的政府要为老百姓办那么多实事呢?4.师小结: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它一心为人民服务,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
5.出示课题,读题(2 人民政府为人民。
)活动三影评介绍,认识公仆郑培民1.过渡:我们的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我们的政府里有一群把人们的利益始终挂在心头的干部,我们常尊称这些干部为“人民公仆”。
2.媒体出示词语“人民公仆”,提问:你怎么理解“人民公仆”这个词的?3.师: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影片《郑培民》,它讲述的是国家干部郑培民的故事,郑培民就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看完电影我不禁写下了一篇影评,大家想不想听一下。
(影评交流)(交流的影评可教师自己写,也可网上摘录,如果能让学生边看电影相关剧照,边聆听影评,效果会更好。
)4.提问:从我的影评中,大家对郑培民有了哪些了解?5.其实郑培民同志的事迹可多了,下面让我们阅读一下教材中的介绍吧。
6.提问:现在大家能不能结合郑培民的事迹,说一说怎样的干部才能被称为人民公仆。
7.小结过渡:其实像郑培民这样一心一意为着老百姓的人民公仆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谁能报一报他们的名字?活动四细读教材,认识更多好公仆1.师:教材中还向我们介绍了几位好干部的典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介绍。
2.师:合上书本,你们能从屏幕上认出他们是谁吗,谁能看着他们的照片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媒体出示照片,交流)3.小结:同学们,我们的政府正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郑培民、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这样的人民的好公仆,一心一意为着老百姓,所以老百姓的利益能得到保证,各种困难能得到克服。
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一些国家干部一心为人民办实事的事迹,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探究了解国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2.了解民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初步学会借助政府专网平台参与民主管理的方法。
3.树立从小要有为大家服务的意识。
课时重点、难点知道国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教学过程活动一夸夸小干部,从小树立公仆意识1.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到的人民好干部的事迹材料。
(交流时鼓励学生使用ppt制作演示文稿。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民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为老百姓办实事。
我们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
同学们,我们班里也有一些小干部,其实他们也时常把大家的事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下面谁来交流一下你知道的故事?3.学生交流班干部中好干部的事迹。
4.请被表扬到的班干部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谈一下自己对同学们的感谢或自己今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的打算。
)5.虽然有些班干部刚才没有被大家提到,但我发现他们平时也是尽自己所能默默地为同学们服务的,下面请他们来介绍一下自己平时是如何为大家服务的。
6.小结:希望我们的班干部继续努力,为大家服务好,把我们的集体建设好。
活动二思考辨析,懂得税收意义大1.媒体出示:我们的政府一心为人民办实事,但办实事要有资金啊!那这笔资金从哪里来呢?谁能完成这道填空题:人民政府为人民,依靠办实事。
(填入:税收)2.师解释:税收:国家向企业、集体、个人征收的作为财政收入的货币或实物。
(解释出自《新华字典》)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父母缴税的情况吗?4.师:其实,大部分同学父母都和我一样每个月将自己工资收入的一部分交给国家,作为国家的财政收入。
5.师:让我们进入本课的探究角去探究一番吧!(完成“探究角”。
结合交流,教师出示板书)6.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的税收都用在为人民谋福利上,这就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活动三浏览网站,感受民主政治在生活中1.师:其实,我们每一个公民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为政府给老百姓办实事出谋献策。
比如上政府网站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教师登入“上海市杨浦区政府网”,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浏览网站,熟悉网站的界面。
思考:借助这个网站,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做些什么?(重点浏览“杨浦要闻”、“办事中心”、“便民服务”、“网上信访”等链接)3.学生根据浏览内容讨论并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要管理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要靠我们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的一些政策、制度出台前会举办听政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政府的公务员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这些都体现了我们是国家的主人,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
我们每个人都有为国家建设发展献计献策的权利,上政府网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那么除了上政府网参政议政,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去探究一下。
附板书设计2人民政府为人民人民政府为人民,依靠税收办实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8 光荣与梦想金珮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理解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的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2.收集我国健儿为国争光的事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从中体会运动员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3.认识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初步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理解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的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2.收集我国健儿为国争光的事例,并初步学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从中体会运动员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课时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和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活动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1.师:2008年,全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件大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2008北京奥运会)回忆一下本届奥运会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场面。
(课件随机出示:开幕式、夺首金、奖牌榜等场面。
)2.师:大家如此关注奥运,因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的光荣,更是几代中华儿女的梦想。
(课件出示课题:8 光荣与梦想)活动二了解中国参加奥运的历程1.回顾艰辛历程师(过渡):在这个伟大梦想实现的背后,中国人民曾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
(1)讲述故事(见附一)(媒体出示刘长春图片及背景音乐)(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只有一个运动员?2.了解“东亚病夫”称呼的由来(1)师:(媒体出示表格:1932——1948年间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奖情况。
)正因为旧中国民衰国弱,在第11届、14届奥运会上,中国分别派出了69人、53人组成的代表团参赛,然而,都以零的纪录惨败。
外国人画了一幅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穿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华儿女的蔑称。
(2)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受)3.教师小结过渡是呀,同学们,刘长春在世时曾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中国运动员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让中国的国旗、国歌传向全世界;二是等中国有朝一日强大了,自己举办奥运会。
(板书:创佳绩办奥运)解放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快速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距离刘长春惜败52年后的——(生读:1984年),同样在洛杉矶,有一个人,(媒体出示图片)他在射击项目中一鸣惊人,夺得首块金牌,这块金牌,一雪压在中国人身上“东亚病夫”的耻辱,揭开了中国运动员冲击奥运的新篇章。
这个人就是”——(生读:许海峰)。
在23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扬眉吐气,一举获得15块金牌,金牌总数排名第四的好成绩。
活动三认识中国奥运英雄师过渡:从这届奥运会开始,随着国力的强盛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体育健儿(板书:体育健儿)刻苦锻炼、奋力拼搏,在历届奥运会上立下了赫赫战绩。
1.了解书上介绍的奥运英雄(1)师:除了许海峰之外,书上P41还介绍了几位奥运英雄的杰出代表,默看课文。
(2)师:你了解到什么?学生交流。
(师随机出示中国奥运英雄资料。
)(邓亚萍:先后获得了18次世界冠军,被誉为“乒乓皇后”,是第一个进入国际奥委会的中国运动员。
王义夫:连续参加六届奥运会,是我国参加奥运会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杨扬:在2002年冬奥会上独揽两枚金牌,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2.师:除了这些,一定还有你心目中的中国奥运英雄,让我们走近他们3.学生交流。
(要求讲出自己崇拜或欣赏的原因)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深深地被健儿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所感动,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为中国赢得了喝彩,谱写了中国参加夏季奥运会的辉煌篇章。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历届夏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奖情况表,小组讨论一下,从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5.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发现和感受。
6.教师小结:是呀!一次次拼搏,换来一块块奖牌;一块块奖牌,成就了几代中国人的奥运之梦(板书:奥运之梦)。
如今,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民又圆了一个更大的梦,那就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