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k exec 执行后对新进程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进程的基本概念,掌握进程的结构和生命周期。
2. 掌握进程的创建、终止、同步和通信的方法。
3. 熟悉进程调度算法和进程同步机制。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理解。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Linux2. 编程语言:C/C++3. 实验工具:gcc、make、xterm三、实验内容1. 进程的创建与终止(1)使用fork()系统调用创建进程编写一个C程序,通过fork()系统调用创建一个子进程。
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并输出各自的信息。
```c#include <stdio.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unistd.h>int main() {pid_t pid;pid = fork();if (pid == -1) {printf("Fork failed!\n");return 1;printf("This is child process, PID: %d\n", getpid()); // 子进程执行的任务} else {printf("This is parent process, PID: %d\n", getpid()); // 父进程执行的任务}return 0;}```(2)使用exec()系统调用替换子进程内容在父进程中,使用exec()系统调用替换子进程的内容,执行新的程序。
```c#include <stdio.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sys/wait.h>#include <unistd.h>int main() {pid_t pid;pid = fork();if (pid == -1) {printf("Fork failed!\n");return 1;execlp("ls", "ls", "-l", (char )NULL);printf("Exec failed!\n");return 1;} else {wait(NULL);}return 0;}```2. 进程同步与通信(1)使用管道实现进程通信编写一个C程序,使用管道实现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的通信。
复制叉的名词解释复制叉(Fork)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软件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它既可用于实现多任务调度,也可以用于改进软件的性能和品质。
它的定义就是从一个进程中分离出一个新的进程,以便它们可以独立地执行不同的任务。
它也可以用于同时执行多个软件程序,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多个任务。
复制叉的一般步骤包括:首先,在操作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然后,将原有进程的内存映像复制到新进程中;最后,将新进程中的内存映像改为可执行状态。
因此,复制叉的主要目的是使操作系统可以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任务,而且不会影响原有进程的执行。
复制叉有多种应用,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多任务调度”,它是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系统中同时执行多个任务,而不会影响原有的任务执行。
它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复制叉来创建新的进程;然后,根据用户设定的时间片大小,对新进程进行定时调度;最后,根据调度结果,将新进程放入CPU执行队列中,以便它可以在单独的时间片内执行。
另一种常见的应用是“改进软件性能和品质”,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的效率和质量。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复制叉创建新的进程;然后,在新进程中,对软件的源代码进行修改;最后,在新进程中执行修改后的软件,并对其运行结果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有效改进了性能和品质。
此外,复制叉还可以用于开发多界面、多媒体应用程序,它使得用户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而不会影响其他任务的执行。
此外,复制叉还可以用于实现分布式计算,即将一个任务分割成多个子任务,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执行,最终将多个计算机的结果合并起来,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总之,复制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多任务处理、改进软件性能和品质、开发多媒体应用等。
它也是许多现代操作系统,如UNIX和Linux等所采用的技术之一,因此可以说它是当今计算机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技术。
exec命令详解原⽂链接:exec:在bash下输⼊man exec,找到exec命令解释处,可以看到有”No new process is created.”这样的解释,这就是说exec命令不产⽣新的⼦进程。
那么exec与source的区别是什么呢?exec命令在执⾏时会把当前的shell process关闭,然后换到后⾯的命令继续执⾏。
1. 系统调⽤exec是以新的进程去代替原来的进程,但进程的PID保持不变。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exec系统调⽤并没有创建新的进程,只是替换了原来进程上下⽂的内容。
原进程的代码段,数据段,堆栈段被新的进程所代替。
⼀个进程主要包括以下⼏个⽅⾯的内容:(1)⼀个可以执⾏的程序(2) 与进程相关联的全部数据(包括变量,内存,缓冲区)(3)程序上下⽂(程序计数器PC,保存程序执⾏的位置)2. exec是⼀个函数簇,由6个函数组成,分别是以excl和execv打头的。
执⾏exec系统调⽤,⼀般都是这样,⽤fork()函数新建⽴⼀个进程,然后让进程去执⾏exec调⽤。
我们知道,在fork()建⽴新进程之后,⽗进各与⼦进程共享代码段,但数据空间是分开的,但⽗进程会把⾃⼰数据空间的内容copy到⼦进程中去,还有上下⽂也会copy到⼦进程中去。
⽽为了提⾼效率,采⽤⼀种写时copy的策略,即创建⼦进程的时候,并不copy⽗进程的地址空间,⽗⼦进程拥有共同的地址空间,只有当⼦进程需要写⼊数据时(如向缓冲区写⼊数据),这时候会复制地址空间,复制缓冲区到⼦进程中去。
从⽽⽗⼦进程拥有独⽴的地址空间。
⽽对于fork()之后执⾏exec后,这种策略能够很好的提⾼效率,如果⼀开始就copy,那么exec之后,⼦进程的数据会被放弃,被新的进程所代替。
3. exec与system的区别(1) exec是直接⽤新的进程去代替原来的程序运⾏,运⾏完毕之后不回到原先的程序中去。
(2) system是调⽤shell执⾏你的命令,system=fork+exec+waitpid,执⾏完毕之后,回到原先的程序中去。
操作系统实验3进程的创建控制实验实验三的目标是通过实现一个进程控制程序,来加深我们对进程创建和控制机制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来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编程技巧。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进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首先,进程的创建是通过操作系统中的系统调用来完成的。
在Linux系统中,常用的创建进程的系统调用有fork(和exec(。
fork(系统调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该进程与调用fork(的进程几乎完全相同;而exec(系统调用则在新创建的进程中执行一个新的程序。
另外,进程的控制机制主要是通过进程的状态来实现的。
进程可以处于就绪状态、运行状态和阻塞状态。
就绪状态的进程可以被调度器选择后立即运行,而阻塞状态的进程则需要等待一些条件满足后才能被唤醒并变为就绪状态。
实验三的具体内容包括:1. 编写一个程序,通过调用fork(创建多个子进程。
子进程和父进程可以并行执行,共享程序的代码和数据段。
2. 子进程通过调用exec(系统调用执行不同的程序。
可以通过调用不同的exec(函数或者传入不同的参数来执行不同的程序。
3. 子进程执行的程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输出不同的字符串或者产生不同的返回值。
我们可以通过wait(系统调用等待子进程退出,并获取子进程的返回值。
4. 父进程可以通过调用waitpid(系统调用来选择等待一些特定的子进程,以及获取特定子进程的返回值。
通过实验三的实践,我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进程的创建和控制机制。
实验三的实验结果将让我熟悉和掌握相关的编程技巧,为我今后更加熟练地编写和控制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实验三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实验,将帮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进程的创建和控制机制,并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编程技巧。
这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linux中fork的作用在Linux中,fork(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调用。
它的作用是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这个新的进程被称为子进程,而原始进程被称为父进程。
fork(系统调用会在父进程和子进程之间复制一份相同的当前执行状态,包括程序的代码、数据、堆栈以及其他相关资源。
当一个进程调用fork(时,操作系统会将当前的进程映像复制一份,包括进程的地址空间、文件描述符、信号处理器等。
然后操作系统会分配一个唯一的进程ID(PID)给子进程,父进程和子进程会分别返回子进程的PID和0。
子进程会从fork(调用的位置开始执行,而父进程则继续执行接下来的指令。
fork(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任务处理:通过fork(,一个进程可以生成多个子进程,每个子进程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这种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是Linux操作系统的基石之一,它允许同时运行多个进程,从而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和响应性能。
2. 进程间通信:fork(可以为不同的进程提供通信机制。
子进程可以通过进程间通信(IPC)机制与父进程进行数据交换,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
这样实现了进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3. 服务器模型:fork(在服务器模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fork(,一个服务器进程可以创建多个子进程来处理客户端请求。
子进程在接收到请求后,可以独立地为客户端提供服务,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服务器的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4. 资源管理:通过fork(,Linux可以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当一个进程需要一个完全相同的副本来执行其他任务时,可以使用fork(来复制当前进程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复制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避免了重新加载和初始化的开销。
5. 守护进程创建:守护进程是在后台执行的长时间运行的进程,不依赖于任何终端。
通过调用fork(,父进程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后台进程,并终止自己,而子进程则变为一个孤儿进程并被init进程接管。
这样,守护进程就能够在系统启动后一直运行,提供服务。
linux操作系统下fork函数理解在Linux操作系统中,fork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调用,它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本文将详细解释fork函数的作用、用法和实现原理,并介绍如何利用fork函数实现进程间通信以及避免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fork函数的作用和用法在Linux系统中,fork函数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进程,该进程是调用fork函数的进程的一个副本。
具体而言,fork函数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称为子进程,而调用fork函数的进程被称为父进程。
子进程从fork函数返回的地方开始执行,而父进程则继续执行fork函数之后的代码。
简单来说,fork函数的作用就是将一个进程复制成两个几乎完全相同的进程,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进程ID(PID)。
fork函数的用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程序中调用fork()即可。
具体代码如下所示:```c#include <stdio.h>#include <sys/types.h>#include <unistd.h>int main() {pid_t pid = fork();if (pid == 0) {// 子进程代码} else if (pid > 0) {// 父进程代码} else {// fork失败的处理代码}return 0;}```在上述代码中,首先使用pid_t类型的变量pid存储fork函数的返回值。
如果pid等于0,则表示当前执行的是子进程的代码;如果pid大于0,则表示当前执行的是父进程的代码;如果pid小于0,则表示fork函数调用失败。
二、fork函数的实现原理在Linux系统中,fork函数的实现是通过复制父进程的内存空间来创建子进程的。
具体来说,fork函数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控制块(PCB),并将父进程的PCB全部复制到子进程的PCB中,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堆栈等。
由于子进程是父进程的一个副本,所以它们的代码和数据是完全相同的。
linux进程管理实验心得在操作系统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Linux进程管理的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对Linux进程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学到了很多有关进程管理的知识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实验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创建和终止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fork()函数来创建子进程,并使用exec()函数来加载新的程序。
这样,我们可以在一个进程中创建多个子进程,并且每个子进程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
而通过调用exit()函数,我们可以终止一个进程的执行。
这些操作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进程的创建和终止过程。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管理进程的优先级。
在Linux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优先级,用于决定进程在CPU上执行的顺序。
通过使用nice命令,我们可以为进程设置不同的优先级。
较高的优先级意味着进程将更频繁地获得CPU时间片,从而提高了进程的执行效率。
这对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非常重要。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监控和调试进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ps命令来查看当前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
通过查看进程的状态和资源使用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系统的运行状况。
而使用top命令,则可以实时地监控进程的运行情况。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使用gdb调试器来调试进程。
通过设置断点和观察变量的值,我们可以找到程序中的错误并进行修复。
最后,我认识到进程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进程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地管理进程的创建、终止和调度,可以使系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并且能够更好地响应用户的需求。
因此,学习和掌握进程管理技术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系统管理员或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Linux进程管理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和不断尝试,我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这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实验一、进程控制实验1.1 实验目的加深对于进程并发执行概念的理解。
实践并发进程的创建和控制方法。
观察和体验进程的动态特性。
进一步理解进程生命期期间创建、变换、撤销状态变换的过程。
掌握进程控制的方法,了解父子进程间的控制和协作关系。
练习 Linux 系统中进程创建与控制有关的系统调用的编程和调试技术。
1.2 实验说明1)与进程创建、执行有关的系统调用说明 进程可以通过系统调用fork()创建子进程并和其子进程并发执行.子进程初始的执行映像是父进程的一个复本.子进程可以通过 exec()系统调用族装入一个新的执行程序。
父进程可以使用 wait()或 waitpid()系统调用等待子进程的结束并负责收集和清理子进程的退出状态。
fork()系统调用语法:pid_t#include <unistd.h>fork(void);fork 成功创建子进程后将返回子进程的进程号,不成功会返回-1.exec 系统调用有一组 6 个函数,其中示例实验中引用了 execve 系统调用语法:#include <unistd.h>const char * envp[]);path 要装const char *argv[],int execve(const char *path,入的新的执行文件的绝对路径名字符串.argv[] 要传递给新执行程序的完整的命令参数列表(可以为空).envp[] 要传递给新执行程序的完整的环境变量参数列表(可以为空).Exec 执行成功后将用一个新的程序代替原进程,但进程号不变,它绝不会再返回到调用进程了。
如果 exec 调用失败,它会返回-1。
wait() 系统调用语法:#include <sys/types.h>pid_t#include <sys/wait.h>wait(int *status);status 用pid_t waitpid(pid_t pid,int *status,int option);于保留子进程的退出状态pid 可以为以下可能值:-1 等待所有 PGID 等于 PID 的绝对值的子进程1 等待所有子进程0 等待所有 PGID 等于调用进程的子进程>0 等待 PID 等于 pid 的子进程 option 规定了调用 waitpid 进程的行为:WNOHANG 没有子进程时立即返回WUNTRACED 没有报告状态的进程时返回wait 和 waitpid 执行成功将返回终止的子进程的进程号,不成功返回-1。
第一章引言1.计算机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软件系统保证计算机系统按用户指定的要求协调地工作。
硬件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磁带、磁盘等)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组成;软件系统由各种程序和数据组成。
2.名词解释: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由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操作系统既是一种资源管理程序,又是一种其他程序执行的控制程序,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
3.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哪些资源?操作系统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资源包括两大类: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磁带、磁盘等)以及各种输入输出设备(键盘、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资源包括各种程序和数据。
4.操作系统怎样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
首先操作系统要使得计算机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使用接口,用户按需要输入命令或从提供的“菜单”中选择命令,操作系统按命令去控制程序的执行;用户也可以请求操作系统的功能模块为其服务,而不必了解硬件的特性。
其次操作系统要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操作系统扩充硬件的功能,使硬件的功能发挥的更好;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共享资源,防止各用户间的相互干扰;操作系统以文件形式管理软件资源,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快速存取。
5.操作系统怎样提高系统的效率?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程序,其目的是提供一个供其他程序执行的良好环境。
配置操作系统可以使得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工作:操作系统扩充硬件的功能,使硬件的功能发挥的更好;操作系统使用户合理共享资源,防止各用户间的相互干扰;操作系统以文件形式管理软件资源,保证信息的安全和快速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