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消毒记录本
- 格式:docx
- 大小:11.04 KB
- 文档页数:1
放射科院感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记录关键信息项:1、自查问题的具体描述2、问题的严重程度评估3、整改措施的详细内容4、整改责任人5、整改期限6、整改效果的验收标准11 自查问题111 防护设备使用不规范部分工作人员在进行放射操作时,未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铅围脖等。
112 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放射科室内地面、设备表面等存在清洁不彻底的情况,消毒频次未达到院感要求。
113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医疗废物分类不清晰,存放不规范,交接记录不完整。
114 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工作人员在操作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洗手方法不正确。
12 问题严重程度评估121 防护设备使用不规范问题,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到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存在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为中度严重。
122 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评估为中度严重。
123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评估为严重。
124 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增加了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评估为中度严重。
13 整改措施131 针对防护设备使用不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防护设备的正确佩戴方法和使用要求。
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佩戴情况,对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132 针对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制定详细的清洁消毒计划,明确清洁消毒的责任人和时间。
增加清洁消毒的频次,确保室内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定期对清洁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133 针对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理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和交接的管理。
完善医疗废物交接记录,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134 针对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宣传正确的洗手方法和重要性。
在科室内部显眼位置张贴手卫生宣传海报。
定期检查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
14 整改责任人141 防护设备使用不规范问题的整改责任人:责任人姓名 1142 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问题的整改责任人:责任人姓名 2143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问题的整改责任人:责任人姓名 3144 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问题的整改责任人:责任人姓名 415 整改期限151 防护设备使用不规范问题的整改期限: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 1周内完成整改,并持续进行监督。
放射科工作任务1、承担门诊、住院的常规摄影、透视、特殊检查、特殊造影工作,满足临床请检要求并确保检查诊断的准确性。
2 、承担保健、体检和抢救的放射检查任务。
3 、承担院内外的临床诊断会诊和接受下级医院技术检查和会诊。
4 、充分利用和改进(造)现有设备开展新技术、新检查项目和方法。
5 、开展的专业工作应符合自治区卫生厅规定的业务项目要求。
1 、承担医学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临床和放射技术教学。
2 、接受医学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实习教学和进修生教学带教培训工作。
3 、承担下级医院的放射诊断和放射技术的专业教学和辅导。
指导下级医院的业务开展和提高。
1 、开展新的影像技术和诊断的方法学研究及设备的技术革新。
2 、引进国内外的最先进技术,配合临床进行专题放射检查诊断方法的研究。
3 、进行特殊投照方法的研究和设备改造的技术革新。
4 、放射诊断与放射技术(治疗)应按专业严格分工。
放射科质控组人员工作任务一、诊断人员1、在科主任或者组长领导下,根据临床请检要求从事透视、造影、X 平片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规范地书写诊断报告,定期进行阳性率、诊断符合率、摄片甲片率的查对。
2 、及时报告急诊放射检查诊断,配合临床进行特殊造影和放射检查中的抢救工作。
3、遵守各种检查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器,并负有对机器的维护保养责任,接受专机负责人员对使用操作上的指导和监督。
4 、进行放射诊断专业的带教培训工作及参加科研工作。
5 、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技术人员1、在科主任或者组长领导下,根据临床请检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工作,配合诊断人员进行特殊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机器操作,确保摄影质量。
2 、配合临床进行应急抢救工作。
3、遵守各种检查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器,并负有对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时常性保养,辅导和监督非专机操作人员使用机器的责任。
4 、负责放射技术专业带教、培训工作,进行科研和技术革新。
5、物理机械人员负有全面的机器设备安装、故障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稳定性检测工作;并负有全面对机器使用指导和监督之责任。
放射科制度(全)第一章规章制度一、考勤与休假制度1.全科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医师均应按时上班,不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内不串岗、不脱岗,坚守工作岗位。
2.科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考勤及请假的规定,违者按院部规定条例处理。
3.科内病假、事假人数及天数由各部门责任医师登记,月终由科考勤员统计。
4.按国家规定,放射工作人员除法定各种假期(婚假、产假、探亲假、工休假、病假、事假)外,享受放射假。
科内放射人员休放射假由科主任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前提下,统筹安排。
放射假、工休假不作缺勤。
5.科内人员在上班期间,若遇到特殊情况(急诊、直系亲属因病或/和其它特发事件)需离岗者,必须按院部有关规定条例办理请假手续。
6.凡病假者,必须持院保健科病假证明方可生效,并由科主任签名后科内考勤员存档;凡事假超过一天者,必须由科主任同意签名后,在人事处办理手续,将回执交科主任过目,由考勤员存档。
7.无论病假、事假,若超过原请假期限,视为旷工,按院部有关条例处理。
8.若病假、事假未达到期限提前上班,需及时向科主任说明情况,注销请假日期。
9.新进科室人员必须工作满一年后,方可安排休放射假。
当年放射假必须在当年内安排(特殊情况除外),但不待借用下年度放射假。
二、读片、报告审核制度1、读片制度:(1)保证每天上午半小时集体读片,以当天科室值白班医师及技师参加。
(2)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选择疑难病例和/或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若干份,作为当天集体读片的主要内容。
(4)参加读片的医师可各抒己见,进行深入的相关信息交流,做到既培养青年医师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又重温了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等相关知识。
通过相互交流,达到提高诊断质量、进行专业和教学培训的目的。
(5)由当天“审核医师”总结报告内容,便于“书写医师”正确书写报告。
2、报告审核制度:(1)审核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2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2)审核医师对每份检查报告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放射学检查号码、门诊号/住院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时间、报告书写时间、报告审核时间以及书写医师的签名。
医疗机构院内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1. 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特制定本消毒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区域的消毒工作。
二、消毒责任1. 各科室负责人为本科室消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室的消毒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对全院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三、消毒范围1. 包括但不限于病房、手术室、诊疗室、实验室、放射科、药房、食堂、卫生间等所有公共区域。
2. 包括医疗器械、设备、工作台面、地面、墙壁、空气等。
四、消毒方法1. 根据消毒对象和环境的不同,选择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
2. 物理消毒包括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 化学消毒包括使用消毒剂擦拭、喷洒等。
五、消毒频次1. 病房、手术室等重点区域每日至少消毒两次。
2. 公共区域如走廊、电梯等每日至少消毒一次。
3. 医疗器械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六、消毒剂使用1. 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剂。
2. 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进行配比和使用。
3. 定期更换消毒剂,避免失效。
七、消毒记录1. 建立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消毒时间、方法、范围、使用的消毒剂等信息。
2.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验。
八、消毒效果监测1. 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质量。
2. 发现消毒效果不达标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九、消毒培训1. 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定期组织消毒知识更新培训,提高消毒意识和技能。
十、应急处置1. 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消毒工作。
2. 根据感染情况,调整消毒频次和方法。
十一、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违反消毒管理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所有。
3. 本制度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全院。
医院放射科介入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1、无菌物品的保存和注意事项1.检查无菌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使用。
2.手术包应干燥,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3.取出的无菌包掉落到地上、误放于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液,均应视为污染。
4.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的物品混放。
5.合格的无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有效的起止日期及灭菌合格的标志。
6,运送无菌物品的工具,应每日清洗和消毒并保持清洁和干燥。
当受意外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7.无菌物品按有效期顺序摆放,并加防尘罩或入柜,以防再污染。
8.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敷料室的柜子内,柜子应由不宜吸潮、表面光洁的材料制成,应易于清洁和消毒。
9.灭菌物品应储存于离地高于20cm,离顶50cm和离墙5cm处,以减少来自地面、墙面和屋顶的污染。
10.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按顺序发放取用。
灭菌有效期梅雨季节7d,其他季节14d。
2、手术中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手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因此,手和器械均不能放到该平面以下。
器械掉至该平面以下需要重新灭菌处理后才可再次使用。
2.手术者或助手皆不可伸臂横过手术区取器械,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必要时可从术者手臂下传递,但不得低于手术台的边缘。
3.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被污染,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中,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4.手套有破口时,应立即更换。
凡怀疑物品、器械被污染时,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5.术中已污染的器械或导管,均应重新更换。
3、消毒隔离管理1.由放射科感染控制监控小组定期检查和制定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
2.专人负责感染监控、评价、资料储存和信息上报工作。
3.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包扎消毒,做到包包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100%。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防止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发生。
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手术人员按要求着装。
6.严格控制进出介入室的人员,认真落实参观规则。
7.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按照有效期的先后顺序摆放,每天检查,定期消毒,无发霉,过期现象。
放射科工作任务一、放射医疗1、承担门诊、住院的常规摄影、透视、特殊检查、特殊造影工作,满足临床请检要求并确保检查诊断的准确性。
2、承担保健、体检和抢救的放射检查任务。
3、承担院内外的临床诊断会诊和接受下级医院技术检查和会诊。
4、充分利用和改进(造)现有设备开展新技术、新检查项目和方法.5、开展的专业工作应符合自治区卫生厅规定的业务项目要求。
二、放射教学1、承担医学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临床和放射技术教学.2、接受医学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实习教学和进修生教学带教培训工作。
3、承担下级医院的放射诊断和放射技术的专业教学和辅导。
指导下级医院的业务开展和提高。
三、放射科研1、开展新的影像技术和诊断的方法学研究及设备的技术革新。
2、引进国内外的最先进技术,配合临床进行专题放射检查诊断方法的研究。
3、进行特殊投照方法的研究和设备改造的技术革新。
4、放射诊断与放射技术(治疗)应按专业严格分工。
放射科质控组人员工作任务一、诊断人员1、在科主任或组长领导下,根据临床请检要求从事透视、造影、X平片的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规范地书写诊断报告,定期进行阳性率、诊断符合率、摄片甲片率的查对。
2、及时报告急诊放射检查诊断,配合临床进行特殊造影和放射检查中的抢救工作。
3、遵守各种检查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器,并负有对机器的维护保养责任,接受专机负责人员对使用操作上的指导和监督.4、进行放射诊断专业的带教培训工作及参加科研工作。
5、完成科主任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技术人员1、在科主任或组长领导下,根据临床请检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工作,配合诊断人员进行特殊造影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机器操作,确保摄影质量。
2、配合临床进行应急抢救工作。
3、遵守各种检查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机器,并负有对机器正常运转所需的经常性保养,辅导和监督非专机操作人员使用机器的责任。
4、负责放射技术专业带教、培训工作,进行科研和技术革新。
5、物理机械人员负有全面的机器设备安装、故障检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稳定性检测工作;并负有全面对机器使用指导和监督之责任。
放射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每个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检查、治疗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无菌操作原则:
1、机房内的室内环境和空气应经常保持清洁,减少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操作人员工作前应穿整洁工作服或消毒衣,带好帽子、罩,认真修剪指甲、洗手。
手术和穿刺活检等操作应带无菌手套。
3、采用无菌物品时,要用无菌钳夹取;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取出物品时,应及时包好或盖好。
取出后用剩的无菌物品不得放回。
4、持无菌容器时应手托盘底部,不触及容器边缘和内面。
二、一切直接接触病人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实行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消毒必须遵循一洗一清的原则。
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及时消毒后销毁处理,并记录备查。
放射科工作制度1、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
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定各岗位的工作制度,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科室内保持清洁、整齐和安静。
各级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和胸牌。
在手术诊疗时,应按无菌手术要求进行操作。
3、各种X线检查均须由经管医师详细填写影像诊疗申请单,经登记编号后,方可检查。
急诊患者随到随检。
特殊造影检查均应事先预约。
4、推行放射诊断的全面质量管理(QA),执行影像诊疗规程。
重危患者必须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检查完毕,等观察照片合格后,方嘱患者离开。
5、每天集体读片与评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及评定照片质量优劣,诊疗报告应由医师以上人员复核后发出。
6、定期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评定诊断符合率。
同时,应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不断总结提高。
7、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逐一登记和统计,资料妥善保管,归档存放。
8、具有医疗、教学、科研价值的病例,必须取得完整可靠的资料,并妥善保管。
9、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和药品的领取、保管及账册注销工作。
10、医技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
严禁在科内吸烟。
11、严格遵守上下班工作制度,不得迟到、早退,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放射科急诊工作制度1、各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影像诊疗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并注明患者住址或电话号码。
2、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报告。
3、重危患者应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
4、遇有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急诊患者做完检查后,胶片应及时发出并同时向患者做出解释,并告知其流程,次日由医师以上人员对科内留档资料仔细复核后发出诊疗报告。
放射科值班、交接班制度1、非办公时间和节假日,均应安排听/值班人员。
2、听/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不得擅离职守。
第一章规章制度一、考勤与休假制度1.全科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医师均应按时上班,不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内不串岗、不脱岗,坚守工作岗位。
2.科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考勤及请假的规定,违者按院部规定条例处理.3.科内病假、事假人数及天数由各部门责任医师登记,月终由科考勤员统计。
4.按国家规定,放射工作人员除法定各种假期(婚假、产假、探亲假、工休假、病假、事假)外,享受放射假。
科内放射人员休放射假由科主任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前提下,统筹安排。
放射假、工休假不作缺勤.5.科内人员在上班期间,若遇到特殊情况(急诊、直系亲属因病或/和其它特发事件)需离岗者,必须按院部有关规定条例办理请假手续。
6.凡病假者,必须持院保健科病假证明方可生效,并由科主任签名后科内考勤员存档;凡事假超过一天者,必须由科主任同意签名后,在人事处办理手续,将回执交科主任过目,由考勤员存档。
7.无论病假、事假,若超过原请假期限,视为旷工,按院部有关条例处理.8.若病假、事假未达到期限提前上班,需及时向科主任说明情况,注销请假日期。
9.新进科室人员必须工作满一年后,方可安排休放射假.当年放射假必须在当年内安排(特殊情况除外),但不待借用下年度放射假。
二、读片、报告审核制度1、读片制度:(1)保证每天上午半小时集体读片,以当天科室值白班医师及技师参加。
(2)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选择疑难病例和/或有教学价值的病例若干份,作为当天集体读片的主要内容。
(3)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重点发言,介绍病史、体征等临床资料和检查过程,全面分析检查所见的放射学表现,发表自己的有关诊断和鉴别诊断意见。
(4)参加读片的医师可各抒己见,进行深入的相关信息交流,做到既培养青年医师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又重温了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等相关知识。
通过相互交流,达到提高诊断质量、进行专业和教学培训的目的。
(5)由当天“审核医师”总结报告内容,便于“书写医师”正确书写报告。
(6)最后由“书写医师”做好简要记录(记录本或电脑),为教学和科研积累第一手资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放射科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放射科所有纸质、电子、声像等形式的档案。
第三条放射科档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完整性原则:确保档案的全面、连续、完整;2. 准确性原则:档案内容真实、可靠,符合实际;3. 安全性原则: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防止档案损毁、丢失;4. 利用性原则: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为医院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章档案收集与整理第四条档案收集1. 放射科应建立健全档案收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工作的规范、及时、全面。
2. 档案收集范围包括:放射检查报告、患者影像资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培训资料等。
3. 档案收集方式:直接收集、委托收集、网络收集等。
第五条档案整理1. 档案整理应遵循档案分类、编目、装订等规范,确保档案的有序、整洁。
2. 档案分类应按照档案内容、形式、时间等因素进行,可分为:行政类、业务类、技术类、设备类等。
3. 档案编目应包括档案编号、名称、类别、形成时间、页数、密级等。
4. 档案装订应使用统一的档案袋,确保档案安全、便于查阅。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六条档案保管1. 放射科应设立专门的档案室,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设施,确保档案实体安全。
2. 档案应按照分类、编号顺序存放,定期进行清理、消毒、防虫处理。
3. 档案查阅、借阅应实行登记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第七条档案利用1. 档案利用应遵循“合理利用、确保安全”的原则,为医院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2. 档案查阅、借阅应办理相关手续,不得擅自复制、传播、篡改档案内容。
3. 档案利用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确保档案利用的准确性。
第四章档案鉴定与销毁第八条档案鉴定1. 档案鉴定应定期进行,根据档案的保存价值、利用价值等进行分类。
2. 档案鉴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一、背景介绍在医疗机构中,病房空气消毒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病房空气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需要建立一份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的标准格式和内容要求。
二、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的标准格式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应按照以下标准格式进行设计:1. 页眉:- 医疗机构名称:XXX医院- 病房名称:XXX病房- 登记日期:YYYY年MM月DD日2. 表格:- 表头:包括序号、房间编号、消毒日期、消毒时间、消毒人员、消毒剂名称、消毒剂浓度、消毒方法、备注等栏目。
- 表格内容:按照每次消毒的情况,逐行填写相关信息。
3. 页脚:- 页码:页码从第一页开始连续编号,每页底部居中显示页码。
三、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的内容要求为了确保病房空气消毒工作的记录全面、准确,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的内容应包括以下要求:1. 序号:每次消毒记录的序号,按照消毒的先后顺序递增。
2. 房间编号:标识被消毒的病房房间编号,确保记录与实际情况相符。
3. 消毒日期和时间:记录每次消毒的具体日期和时间,确保消毒操作的时效性。
4. 消毒人员:填写执行消毒操作的人员姓名或者编号,确保责任明确。
5. 消毒剂名称:记录所使用的消毒剂的名称,确保消毒剂的选择符合规范。
6. 消毒剂浓度:填写消毒剂的浓度,确保消毒剂的使用浓度正确。
7. 消毒方法:简要描述所采用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擦拭等。
8. 备注:可填写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消毒效果、异常情况等。
四、示例内容序号 | 房间编号 | 消毒日期 | 消毒时间 | 消毒人员 | 消毒剂名称 | 消毒剂浓度 | 消毒方法 | 备注-----|---------|----------|----------|----------|-------------|------------|----------|------1 | 101 | 2022/01/01 | 09:00-10:00 | 张三 | 欧洲消毒液 | 500ppm | 喷洒 | 无2 | 102 | 2022/01/01 | 10:30-11:30 | 李四 | 欧洲消毒液 | 500ppm | 擦拭 | 无3 | 103 | 2022/01/02 | 08:00-09:00 | 王五 | 高效氯消毒片 | 1000ppm | 喷洒 | 消毒效果良好五、总结病房空气消毒登记本是医疗机构中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