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192.39 KB
- 文档页数:6
13 最后一次讲演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反动派挑拨离间..( ),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2)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 )下去的!
(3)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kǒng bù( ),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4)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wū miè( )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B.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C.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模模地来暗杀!
D.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C.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我们办事光明正大....,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4.演讲要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富有激情的话。
我明白了一个演讲人的价值,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要为实现人生梦想而演讲,为促进社会和谐而演讲, , 。总之,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演讲!
5. 下列各项分析和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
A.“屠杀”“蛮横”“毒手”“毁灭”这几个词语的感情色彩相同。
B.“光明正大”“遭此毒手”“反动势力”“挑拨离间”分别是并列、动宾、偏正、补充短语。
C.“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句中两个加点词“恐怖”词性相同。
D.“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这是一个祈使句。“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这是一个感叹句。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
(1)《最后一次讲演》作者__________,民主革命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________》,1928年出版第二本诗集《________》。
(2)讲演,也叫演讲或演说,它是指在公开场合,面对听众阐明自己的意见、主张或讲述某种知识的一种说话形式。讲演稿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_、结尾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抒情式,都是常用的结尾方式。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它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二、综合性学习
9.2022年,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百年之际,学校开展以“青春·理想·奋斗”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书青春感言】下面是一位同学演讲稿的结尾部分,其中第②③句分别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①无论在任何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和创造性的群体。②只有青年一代的我们艰苦奋斗奋勇拼搏,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③愿我们树崇高,举胸中豪情,洒满腔热血,为建设伟大祖国奉献出我们的热血青春!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青春宣言】下面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认真品读,写出你的感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抒青春豪情】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不负青春,勇担使命”演讲稿拟写的提纲,请你仿照句式,帮他将分论点内容补充完整。
青春,当以爱国之心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①________勇担历史使命;
青春,当以②________勇担历史使命。
(4)【绘青春蓝图】同学们要从下面两幅字中选择一幅来设计某一宣传册的封面,表现新时代青年精神,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知识的责任
罗家伦
①知识分子应该担负起一种特殊的责任——知识的责任。所谓知识的责任,既指学术责任,更指社会责任。
②担负学术责任,他的前提是建立起负责任的思想。怎样才算负责任呢?它需要搜集大量的事实根据,再经过逻辑的审核,最后形成周密的体系。从这个标准来看,建立负责任的思想是很艰辛的,需要漫长的过程,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在实验室做实验,受伤的人不知有多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再如去荒山、沙漠勘探,因为天灾人祸而死伤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他们不依赖空想和幻想,他们看重实验,这便是对思想负责任。
③担负学术责任,还要能对这种思想去负责。思想一旦建立之后,就应该去发表,去推进,去扩充。在发表以前,当然要斟酌它是不是真理,可不可以发表;但做出发表的决定之后,如果没有新的发现或修正,也没有为别人更精辟的学说所折服,那就应当以大无畏的精神把它更有力地推进,更广大地扩充。比如哥白尼最先发表地动学说,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及其他行星都在它的周围运行,他因此受到教会的迫害。后来布鲁诺继续研究,认可了这个思想,并极力传播,结果惹怒了教会,被处以极刑。伽利略继起,凭借物理学的证明,发扬光大了这种学说,却为此锒铛入狱。他们虽受尽困辱,但科学思想因他们的负责而熠熠生辉。
④再进一层说,知识分子还应为社会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做“社会的良心”。他们要用责任的思想照亮时代,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世人,否则如何对得起自己的天赋?如何对得起国家民族的赐予?又如何对得起历史先哲的伟大遗留?在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身为知识分子,就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抱负,他才被称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他的“胸中十万兵”,也是由此而来的。
⑤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知识分子?让我们互相勉励,勇敢地担负起知识的责任来,克服困难,振兴民族。
(节选自《历史的先见——罗家伦艺术随笔》,有删改)
10.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②段中加点的“负责任”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抱一种天降大任义不容辞的态度,去担当领导大众继往开来的责任”。下列材料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面对国势倾颓,文天祥苦苦支撑,领兵报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光耀青史。
B.面对独裁统治,闻一多拍案而起,大声地“说了个痛快”,来唤醒民众追求民主。
C.面对黑暗的官场,陶渊明拂袖而去,在田园“著文章自娱”,留下丰富的精神遗产。
D.面对麻木的国民,鲁迅毅然弃医从文,在茫茫的黑夜中呐喊,激励爱国者不断前行。
参考答案
1.(1)lí jiàn (2)mán hèng (3)恐怖 (4)诬蔑
2.C 【解析】“模模”应为“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