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及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
- 格式:doc
- 大小:203.55 KB
- 文档页数:15
三元材料的制备概述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种不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目前,三元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优异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高温固相法。
同时,还将探讨三元材料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化的方法。
一、化学共沉淀法化学共沉淀法是制备三元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溶液中同时加入三种金属盐,使其发生共沉淀反应,生成三元材料颗粒。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金属盐:根据所需三元材料的组成,选择相应的金属盐,如氢氧化物、硝酸盐等。
2.溶解金属盐:将所选金属盐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如水、醇类溶剂等。
3.调整溶液条件:根据所需材料的性质,调整溶液的酸碱度、温度等条件,以促进共沉淀反应的进行。
4.共沉淀反应:将三种金属盐的溶液混合均匀,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入沉淀剂,如氨水、碳酸氢铵等,使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5.沉淀收集与处理:将生成的三元材料沉淀进行分离、洗涤和干燥处理,得到所需的三元材料粉末。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三元材料具有晶粒细小、分散性好的特点,但其晶体结构和纯度通常较低,需要进一步热处理或其他方法进行优化。
二、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另一种常用的三元材料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过溶胶的形成和凝胶的固化过程,得到三元材料的凝胶体,然后经过热处理得到所需的材料。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溶胶:将所选金属盐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通过调整溶液的酸碱度、温度等条件,形成均匀的溶胶。
2.凝胶形成:通过溶胶的凝胶化反应,使溶胶逐渐形成凝胶体。
凝胶化的方法包括自凝胶化和外加凝胶剂法。
3.凝胶处理:将凝胶进行热处理,通过煅烧或热解等过程,将凝胶转化为三元材料的结晶体。
4.结晶体处理:对得到的三元材料结晶体进行研磨、筛选等处理,得到所需的三元材料粉末。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三元材料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结晶度,且可以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但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耐心和技巧。
第8期化学世界·437·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单体的合成钟传蓉1’2,黄荣华1,代华1(1.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65,2.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和少量的疏水基团,疏水基团间的疏水缔合作用使这种聚合物具有独特的增粘、抗剪切、耐温和耐盐的溶液性能,通常采用亲水单体和疏水单体共聚制备这类聚合物。
对常用亲水单体AMPS及各类疏水单体如季铵盐不饱和单体AMPDAC 和DAMAB、长链丙烯酸酯,Ⅳ一烷基丙烯酰胺和.Ⅳ一芳烷基丙烯酰胺的合成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单体;N一烷基丙烯酰胺;合成;疏水缔合聚合物;水溶性中图分类号:0 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4)08—0437—05Synthesis of Monomers of Water—solubleHydrophobically Associating PolymersZ H O N G Chuan—ron91”。
H U A N G Rong—hual,DA I Hual(J.Pol yme r R es e a r c h Institute of S ic h u an U n i ve r gi t y,T he S ta t e K e y L ab o r at o r y of Polyme r Materials Engineering,Sich uan C hen gdu 610065,Ch ina l Z Material a n d B io e n g i ne e r i n g C ol l eg e of C h e n g d u University of T e ch no lo g y,Sic hua n Ch en gdu61 0059 Ch i na)Abstract:Hydrophobicall y associating wa te r-s ol ub le copolymers c on ta in many water-s ol ubl e g r o u p s and few hydrophobic groups.The copolymers sh ow e xc ell en t s ol ut io n pr op er ti es,su ch a s viscosifying,antis—hearing,antielectrolyte and heat—resisting p ro pe r ti es,b ec a us e of,the hydrop ho bic al ly a ss oc ia tin g effect.A sso ciat ing polymers a r e prepare d by t h e copolymer izat ion of w ater-solu ble and hydrophobi c monome rs.The syn t he s e s of water—solubl e mon ome r AM PS and h y dr op h ob i c monom ers inc lu di n g AMPDAC,DAM—AB,咒一a l ky l acrylates,N—alkyl acrylamides a n d N—arylalkyl acr yla mi des a r e re vi e w e d.Key words:mo nome rs;N—alky lacr yla mide s;s ynt hesi s;h ydr opho bica lly as s o c ia t i n g polymers;water—solu—b l e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除含有大量的亲水极性发生在分子链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同一大分子链内。
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制备工艺介绍
三元前驱体是指由Li、Ni、Co等三种各自的金属盐类通过化学反应而制得的化合物,是三元材料的核心材料。
制备三元前驱体的方法有多种,如共沉淀法、水热法、溶凝胶法、氧化物混合法等。
共沉淀法是制备三元前驱体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Ni、Co、Li三种金属盐溶液混合后加入缓慢搅拌的碱性溶液中,使金属离子还原成氢氧化物,并生成悬浮液。
通过加热干燥、煅烧后得到三元前驱体。
水热法则是利用高温高压下的水热反应制备材料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三个金属盐与氢氧化物和水混合后加热,使得不同物质在水热环境下进行复杂的反应,最终得到三元前驱体。
制备三元材料的方法也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
固相法是将制备好的三元前驱体与炭黑或碳酸锂等添加剂混合后,在高温下烧结制备出三元材料。
溶胶凝胶法则是将制备好的三元前驱体通过多次分散、加热、干燥等步骤制备出凝胶,再经过高温煅烧制备三元材料。
总体来说,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制备工艺的重点是制备出高纯度、颗粒均匀的材料,并在控制煅烧参数的同时提高材料的结晶
度和电化学性能,以满足电池材料在高性能电池中的应用需求。
三元材料的制备三元材料是指由三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材料。
在材料科学领域,三元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1. 合金法制备:合金法是最常见的三元材料制备方法之一。
通过合金化反应,将三种或更多种金属元素熔炼在一起,形成均匀的合金。
合金法制备的三元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例如,铝合金就是一种常见的三元材料,由铝、镁和锰等元素组成。
2. 溶胶-凝胶法制备: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金属氧化物三元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金属盐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加热、蒸发或加入凝胶剂,使溶胶逐渐凝胶化。
最后,将凝胶进行热处理,使其转变为固体氧化物三元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3. 气相沉积法制备: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于制备三元薄膜材料的方法。
通过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或金属氯化物等前驱体气体输送到反应室中,通过热分解或化学反应,使其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的三元薄膜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结晶性能。
4. 水热法制备:水热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进行合成的方法。
通过将金属盐、有机物或无机物等反应物溶解在水中,然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反应,形成三元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较好的形貌控制性能。
二、三元材料的应用1. 电池材料:三元材料在电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常采用三元材料,如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可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 光催化材料:三元材料在光催化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钛酸锶钡是一种常用的光催化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可用于光解水产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
3. 传感器材料:三元材料在传感器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氧化物三元材料可以用于制备气敏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毒气体或环境污染物。
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在厌氧胶中的应用富 丹,傅相锴,邹旷东,龚永锋,杨道均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400715)E-mail:bovey2000@摘要: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马来酸酐(MAH)为单体,采用溶液沉淀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物作为厌氧胶水性高分子分散剂,运用酸碱滴定法分析了聚合物的组成,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对厌氧胶各组分的分散结果表明,当单体投料摩尔比St:AA:MAH=0.5:1:1时分散效果最好;配制的厌氧胶经检测,各项性能良好。
关键词: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高分子分散剂;厌氧胶1.引言传统的分散剂在水性分散介质中显示出有效的分散稳定作用,但由于它们在被分散粒子表面的吸附不十分牢固,容易从粒子表面上解吸而导致被分散的粒子又重新聚集或沉淀。
为解决其局限性,近年来开发并应用了高分子分散剂(polymeric dispersant)。
高分子分散剂由于其卓越的分散性能又称为超分散剂(hyper dipersant)[1],其分散性能大大优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
目前研究较多的高分子分散剂是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共聚物和马来酸酐与丙烯酸的共聚物,被广泛用于墨水、喷墨印花和水性涂料等行业[2,3];关于马来酸酐类三元共聚物的研究较少,将其作为厌氧胶的高分子分散剂的报道则更少。
预涂型厌氧胶是厌氧胶系列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新品种,它不同于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液态厌氧胶,是水剂型双组份胶,A组份为含厌氧胶的水剂型胶乳,B组份为含过氧化物固化引发剂的微胶囊。
将A组份与B组份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用涂布机涂布于螺纹件上,烘干后即在螺纹件上形成含有许多微小液滴的“微胶囊”预涂层。
这种螺纹件可以贮存和运输,使用时由于微胶囊在螺帽旋动中被挤破而与胶乳预涂层混合,并因为螺帽与螺栓之间为胶乳预涂层所填充形成了隔绝氧气的条件而迅速发生厌氧固化反应,达到锁固密封的效果。
制备及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型解决方案张鹏²王叶飞²陈武华²于海洋²齐子元²李开云收到:2010 年 1 月 4 日/ 接受:2010 年8 月 5 日在线发表:2011 年3 月10 日© 施普林格科学+ 商业媒体,LLC 2011摘要疏水缔合三元共聚物胶束的共聚编写使用了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乙酯2-三甲基铵技术氯(TMAEMC) 作为阳离子单体和少量的5,5,5-三苯基-1-作为憎水戊(TP < 0.5 mol %)。
其特点是结构的共聚物通过红外和 1 H 核磁共振。
三元共聚物的水溶液属性的调查结果作为浓度、盐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函数。
结果表明这些三元共聚物增稠性能是非常依赖对数量和疏水共聚物链中的线段的长度。
不出所料,三元共聚物展示作为改进的粘度增强属性浓度超过0.25 g·dL−1,由于分子间的疏水性联合。
更多疏水微区的证据是利用芘探针荧光。
此外,显示良好的耐盐能力,温度的三元共聚物电阻和可采粘度后剪切关键字:制备²解决方案特点²粘度²疏水缔合聚合物1 简介用来改进溶水聚合物的疏水性基团在过去的十年中早已被工业和学术的实验室广泛研究[1-3]。
对水溶性高分子之中特别感兴趣的是疏水改性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派生的聚丙烯酰胺通过结合到[4] 亲水主干上的相对较少疏水性团体。
在水溶液中关键关联浓度(C∗)的疏水性组这些聚合物中往往相关联在一起的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导致产生过渡的网络形成的定性联合结构提供优良的粘度生成能力[3-5]。
Evani and Rose [6]相信机械退化在高剪切应力条件下不会发生HAPAM这种情况,由于链之间的物理链路中断之前任何不可逆可能会发生退化,经过他们改进和高粘度恢复后可以减弱剪切应力。
用这种方式,就可以避免发生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的不可逆链条发生断裂(HPAM),这广泛应用于在高剪切应力条件下的聚合物驱油(比如那些抽油泵和井眼附近区域的冲突)。
在聚合物驱油应用中,聚合物链的Rh/Rg(孔隙喉道半径比(Rh) 向回转半径(Rg))应该是大于 5 [7]。
因此,对于中渗透和低渗透性油藏(渗透性:0.1–0.5 μm2),聚合物容易阻滞喉道,由于其分子大[8]。
此外,粘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减少盐分或硬度迅速增加。
这是由于屏蔽的离子团,从而减少了排斥并导致链收缩。
此外,HPAM溶液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9]对于HAPAM,不管怎样,增强的温度和盐度伴随着极性的增加加强了通往更高粘度的疏水单元相互作用的解决方案[10].对于HAPAM 是不太敏感的理化条件(温度、ph 值、离子含量) 井中普遍存在的,它被看做在高温和不正常油层环境下用来作为粘稠剂和稀释剂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试剂家族中的一个最有前途的候选者[13]。
疏水缔合聚合物可以用胶束共聚制备,这是最方便的方法,以确保疏水性单体溶内表面活性剂胶束,连续水中发生共聚[4、14、15] 介质。
近年来,疏水性单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关于表面活性单体[16] 氟碳耐水性[20-22 段],与双尾耐水性[23,24] 但是,很少对疏水性单体中含有的芳基团进行研究[25,26]。
苯基群体是众所周知能诱使巨大的变异反应,由于其平面和极化的结构,墙体相互作用,因此,一个或更多的芳香烃基团结合起来进入疏水基团可以稳定疏水基团中的烷烃链。
此外,苯环可以作为隔板,增加聚合物链的刚度[25,27]。
因此,我们需努力把含有苯基环到聚丙烯酰胺(PAM)疏水性单位计入骨干疏水单位。
此外,将阴离子团引入PAM 结构增加水[28] 溶解度和渗透率(Kw)使其能流过用来驱油和提高采收率的多孔媒介[29]。
在目前的工作中,一种新的疏水性单体5,5,5-三苯基-1-戊第一次合成(TP) [30],(文献中所述)被首次人工合成出来。
然后,我们编写疏水丙烯酰胺(AM)、TP 和阳离子单体的缔合三元共聚物2-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氯化铵(TMAEMC),由自由基胶束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下共聚。
所产生的结构AM/TP/TMAEMC 三元共聚物(缩写:PATT) 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和 1 H 核磁共振。
对三元共聚物溶液粘度进行了调查并且对聚合物浓度、剪切速率、温度和盐分等方面也进行了研究。
就我们所知,以前从未研究过PATT溶液的制备和其属性。
图 1 的化学结构选择2 实验2.1 材料AM时氯仿经过重结晶两次得来的。
疏水性单体TP,如图所示在图1 中,在文献[30] 中所述。
TMAEMC 是从购买奥尔德里奇化工公司。
其他试剂,分析纯和使用而未经进一步纯化。
蒸馏水是自始至终使用的。
2.2 聚合用丙烯酰胺(5 g) 和蒸馏水(100 毫升)配制的溶液通过在一个250ML并且有柔和的氮气起泡的三颈瓶中30分钟,期间进行机械搅拌。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一定量的TP 和TMAEMC (如表 1 所示),然后添加到正在不断搅拌的同时在50 ℃的水浴中放置的混合物,直到得到清晰溶液。
反应是由注射过硫酸钾开始(K2S2O8) 要想使引发剂和反应剂混合必须在50 ℃并且在充满氮气的条件下搅拌10小时。
总的单体浓度在每个反应中总保持在10 wt %以下。
最终结果是原油聚合物溶液被含有过量丙酮的混合物催化。
聚合物溶解在水中并且被丙酮催化,下一课题就是利用索式萃取器萃取乙醇24小时用来消除表面活性剂痕迹。
最后,在40 ℃的真空条件下使聚合物变干燥直到重量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存储在干燥器中。
作为参考,合成了PAM 熔融并在相同条件下纯化。
转换的收益率是由重量称量模式确定的。
2.3 特征2.3.1 光谱测量arianGemini-500 核磁共振光谱仪测量了1 H 核磁共振光谱的聚合物样品,用D2O作为溶剂。
布鲁克IFS 66 v/红外光谱仪用于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光谱法分析。
2.3.2 粘度测量溶液粘度是由NDJ-1 粘度计和NXS-11A 旋转粘度计决定的。
高浓缩聚合物溶液的制备是通过将样本在40℃的蒸馏水中溶解24小时后称其重量。
最后,在所要求成分的溶液被制出来通过用蒸馏水稀释先前的高浓缩溶液。
如果没有特别指出,测量条件通常如下:温度;25℃;剪切速率;6 s−1。
在聚合物浓度,剪切率、盐度和温度等方面对HAPAM进行研究。
3 结果和讨论AM/TP/TMAEMC 共聚物,含少量的疏水性的基团,是通过胶束共聚物制备的。
共聚物的组成是由单体中不同憎水基团的数量规定的。
若要评估结构对三元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几个系列的不同成分的样品合成和相应的数据已在表 1 中。
相比之下,PAM均聚物也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合成的。
3.1 的AM/TP/TMAEMC 共聚物的特征IR光谱所显示的结果已经在Fig2中。
当观察的峰值在3000CM-1时其可以分配给由苯环上伸展出来的C-H当峰值在1593CM-1时是由于苯环的震动产生的。
当峰值在1690CM-1时表明氨基团上伸展出了C=O。
当峰值在1441CM-1时是由于–CH2–N+(CH)3上的亚甲基弯曲震动造成的。
当然,单凭IR光谱无法提供关于结构的信息。
能显示每一个单体结构的完整1H-NMR光谱已经在图3,中直截了当的表现出来。
根据分析FTIR 和1H-NMR光谱,表明其产物有三种单体,这就是所说的AM/TP/TMAEMC三元共聚物。
3.2 疏水缔合聚合物性能众所周知,疏水共聚物粘度增稠能力是与疏水块中共聚物链的长度和数量密切相关的。
图2 红外光谱AM/TP/TMAEMC 共聚物图 3 扩展500 MHz 1 H-NMR 谱AM/TP/TMAEMC使用作为D2O 的共聚物溶剂表1 三元共聚物成分的不同配比聚合条件:10 h 50 ° Ca)特性粘度[η],由ηsp/c = [η] + KH [η] 2 c,其中c 是浓度高分子材料在g·dL−1,KH 的单位是赫健士爵士常数,和ηsp 是使用稀释的降低的粘度外推法b)每束,NH hydrophobes 数=[MH] ³Nagg±CMC [MC],[MH] 哪里的疏水性浓度单体饲料,[MC] 中的表面活性剂在合成过程中使用的SDS 浓度,CMC 是临界胶束浓度和Nagg 是在50 °C [31] 使用60 SDS 的聚合数如图 4 所示,很明显当临界缔合浓度增加到0.25 g·dL−1时黏度则大幅度增加。
当浓度超过0.25 g·dL−1时溶液的粘度随着疏水物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强分子间的缔合涉及到具有高水力体积对高粘度作用比较大的苯环三维网状结构。
相比之下,在同一条件下制备PAM时聚合物浓度和溶液粘度之间有着近似线性关系。
此外,为了验证上面指出的浓度疏水微区的形成,我们使用芘作为探针调查在不同浓度下的PATT-4 (图5)。
在极性微环境下光谱接收到的从第一个(371 nm)到第三个(384 nm)峰值荧光所散发出的强度比I1/I3。
I1/I3的值较低时表明更多的疏水性的环境被探索发现[32]。
如图5 所示,当I1/I3的值从1.04 (0.35 g·dL−1)减少到1.80 (0.15 g·dL−1)时表明疏水微区已经形成以致浓度超0.25g·dL−1。
聚合物浓度(g/dl)图 4 TA的量对聚合物溶液表面粘度的影响(25 ℃;剪切速率:6 s−1)图 5 芘排放在水溶液中的PA TT4 谱(浓度的解决方案PA TT-4:a、0.15 g·dL−1,b、0.35 g·dL−1)具有相同疏水物含量(0.5 mol %)的PATT-7溶液比PATT-4溶液的粘度低。
这是因为SDS 含量越高,疏水物的含量越少,疏水段的分子间缔合有减少趋势的大分子骨干的序列长度越短。
因此,这会导致溶液粘度降低。
与PATT-4相比,PATT-5和PATT-6溶液粘度的增加伴随着少许共聚物中的阴离子团和疏水单体与SDS的混合物。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这些共聚物中分子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静电作用。
3.3盐度对粘度的影响盐度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已经用五个正离子含量不同的样本进行了研究。
如图6所示,粘度的变化与NaCl 和CaCl2浓度的变化有类似趋势。
这种趋势就是,粘度一开始降低然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但是0.35 g·dL−1 PAM 聚合物溶液除外。
一开始的时候粘度的减少是由于聚合物中的导电层和离子团中的水层这都是电解质造成的,电解质可以减少斥力并且使高分子链收缩使其水力容积减小,最终导致表面粘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