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34
目录案例一金融网案例分析 (2)1.1组网及业务描述 (2)1.2配置步骤 (2)1.3结果验证 (2)1.4配置参考(部分配置命令) (3)案例二企业网综合案例分析 (6)2.1组网及业务描述 (6)2.2配置步骤 (6)2.3配置参考(部分配置命令) (7)案例三校园网案例分析 (10)3.1组网及业务描述 (10)3.2配置参考(部分配置命令) (10)案例一金融网案例分析1.1组网及业务描述对金融网络来说,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图为金融网中某段网络,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实时备份性,网络采用环型组网,如上图:要求:1.为实验相关设备按图中标识进行命名,进行合理的地址规划2.RTB、RTC之间的链路运行PPP协议,由于环境较为恶劣,要求使用Chap认证;RTC、RTD之间的链路运行FR协议;3.RTA、RTB、RTC、RTD相关接口使能RIP协议;IP地址规划:RTA:s0:10.0.0.1/16e1:172.16.1.1/30loop0:192.168.1.1/32RTB:s0:10.0.0.2/16s1:172.16.2.1/30loop0:192.168.2.1/32RTC:s0:10.1.0.1/16s1:172.16.2.2/30loop0:192.168.3.1/32RTD:s0:10.1.0.2/16e1:172.16.1.2/30loop0:192.168.4.1/32注意:在运行RIPv1版本时,查看各路由器路由表,并测试能否互通,根据RIP协议特点分析原因。
将RIP改为v2版本,查看各路由器路由表,并测试能否互通,分析原因。
关闭RIP协议,全网启用OSPF协议,查看路由表,分析与RIP协议的异同。
1.2配置步骤(1)配置组网图中相关接口(2)封装链路层协议为PPP或FR(3)启用验证PAP或CHAP(4)路由器运行rip协议1.3结果验证验证配置完毕后,两台设备间能ping通。
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部分摘录一、引言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帮助项目团队成员在系统集成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本文将从系统集成的概念、目的、重要性以及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独立的组件或子系统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
它包括了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多个方面的集成工作。
系统集成的目标是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协调运行,实现系统的高效、稳定、可靠运行。
三、系统集成的目的1. 提高系统性能:通过系统集成,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吞吐量和可靠性。
2. 实现功能完整性:系统集成可以确保各个组件之间的功能完整性,使系统能够按照预期的功能要求进行运行。
3. 简化系统管理:通过集成各个组件,可以减少系统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4. 保证系统安全性:系统集成可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保护、用户权限的管理等。
四、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1. 确定作业指导书的范围和目标:明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范围,确定编写的目标和内容。
2.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系统集成相关的资料,包括系统设计文档、测试报告、需求文档等。
3. 分析系统集成需求:根据项目需求和系统设计文档,分析系统集成的具体需求和要求。
4. 制定集成计划:根据系统集成需求,制定详细的集成计划,包括集成的时间表、任务分配等。
5. 编写作业指导书:根据集成计划和需求分析,编写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包括集成步骤、操作指南、注意事项等。
6. 审核和修改:对编写完成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发布和培训:将作业指导书发布给项目团队成员,并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指导书中的内容。
五、作业指导书的内容要求1. 清晰明了:作业指导书应该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指导书中的内容。
2. 详细全面:作业指导书应该详细描述系统集成的步骤、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系统集成实验报告《系统集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系统集成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通过对系统集成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综合实验,验证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引言:系统集成是指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和性能。
在现代工程领域中,系统集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系统集成实验,深入理解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系统集成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三个独立的子系统: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
传感器系统负责采集环境信息,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执行系统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执行动作。
实验设计包括系统集成的硬件连接和软件编程两个方面,以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和协作。
实施过程: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硬件连接,将传感器系统、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通过适当的接口连接起来。
然后进行了软件编程,编写了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控制逻辑程序和执行动作程序。
在编程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以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和解析。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传感器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准确地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数据进行决策,并将控制指令传输给执行系统,执行系统能够准确地执行控制指令。
整个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系统集成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了系统集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系统集成可以有效地整合不同的子系统,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为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软件系统集成实施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标 (4)1.3 项目范围 (5)第2章需求分析 (5)2.1 用户需求 (5)2.1.1 用户基本需求 (5)2.1.2 用户特定需求 (5)2.2 功能需求 (6)2.2.1 核心功能 (6)2.2.2 辅助功能 (6)2.3 系统功能需求 (6)2.3.1 响应时间 (6)2.3.2 数据处理能力 (6)2.3.3 系统容量 (6)2.3.4 系统稳定性 (6)2.4 系统约束条件 (6)2.4.1 技术约束 (6)2.4.2 业务约束 (7)2.4.3 资源约束 (7)第3章系统设计 (7)3.1 系统架构设计 (7)3.1.1 架构概述 (7)3.1.2 架构组件 (7)3.1.3 架构特点 (7)3.2 模块划分 (8)3.3 接口设计 (8)3.3.1 外部接口 (8)3.3.2 内部接口 (8)3.4 数据库设计 (8)3.4.1 数据库选型 (8)3.4.2 数据库表设计 (8)3.4.3 数据库索引设计 (8)3.4.4 数据库安全设计 (9)第4章系统开发 (9)4.1 开发环境准备 (9)4.1.1 硬件环境 (9)4.1.2 软件环境 (9)4.1.3 开发工具及软件版本 (9)4.2 编码规范 (9)4.2.1 代码命名规范 (9)4.2.3 版本控制 (10)4.3 系统开发流程 (10)4.3.1 需求分析 (10)4.3.2 设计阶段 (10)4.3.3 编码阶段 (10)4.3.4 测试阶段 (10)4.3.5 部署阶段 (10)4.4 系统模块实现 (10)4.4.1 用户管理模块 (10)4.4.2 业务处理模块 (10)4.4.3 数据管理模块 (10)4.4.4 系统监控模块 (10)4.4.5 辅助功能模块 (11)第5章系统集成 (11)5.1 集成策略 (11)5.1.1 总体规划 (11)5.1.2 分阶段实施 (11)5.1.3 优先级排序 (11)5.1.4 回归测试 (11)5.2 集成步骤 (11)5.2.1 需求分析 (11)5.2.2 技术选型 (11)5.2.3 设计集成方案 (11)5.2.4 开发与实施 (11)5.2.5 验收测试 (12)5.3 集成测试 (12)5.3.1 单元测试 (12)5.3.2 集成测试 (12)5.3.3 功能测试 (12)5.3.4 安全测试 (12)5.4 集成问题处理 (12)5.4.1 问题定位 (12)5.4.2 问题解决 (12)5.4.3 防范措施 (12)5.4.4 持续优化 (12)第6章系统测试 (12)6.1 测试计划 (12)6.1.1 目的 (12)6.1.2 范围 (13)6.1.3 测试资源 (13)6.1.4 测试策略 (13)6.2 功能测试 (13)6.2.1 目的 (13)6.3 功能测试 (14)6.3.1 目的 (14)6.3.2 测试内容 (14)6.4 安全性测试 (14)6.4.1 目的 (14)6.4.2 测试内容 (14)第7章系统部署 (14)7.1 部署策略 (14)7.1.1 总体部署规划 (14)7.1.2 部署步骤 (15)7.2 硬件环境准备 (15)7.2.1 硬件设备选型 (15)7.2.2 硬件设备配置 (15)7.2.3 硬件设备调试 (15)7.3 软件环境配置 (15)7.3.1 操作系统安装 (15)7.3.2 数据库安装与配置 (15)7.3.3 中间件安装与配置 (15)7.3.4 应用软件部署 (16)7.4 系统上线 (16)7.4.1 系统切换 (16)7.4.2 系统运维 (16)第8章用户培训与验收 (16)8.1 培训计划 (16)8.1.1 培训目标 (16)8.1.2 培训时间 (16)8.1.3 培训对象 (16)8.1.4 培训师资 (16)8.2 培训内容 (16)8.2.1 系统概述 (16)8.2.2 功能模块培训 (17)8.2.3 系统管理 (17)8.2.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7)8.2.5 安全防护 (17)8.3 培训方式 (17)8.3.1 理论培训 (17)8.3.2 实操培训 (17)8.3.3 在线培训 (17)8.3.4 互动交流 (17)8.4 系统验收 (17)8.4.1 验收标准 (17)8.4.2 验收流程 (17)8.4.3 验收内容 (17)8.4.5 验收结果 (17)第9章系统维护与优化 (17)9.1 系统维护策略 (18)9.1.1 维护目标 (18)9.1.2 维护内容 (18)9.1.3 维护流程 (18)9.2 故障处理 (18)9.2.1 故障分类 (18)9.2.2 故障处理流程 (18)9.2.3 应急预案 (19)9.3 系统优化 (19)9.3.1 优化目标 (19)9.3.2 优化内容 (19)9.3.3 优化流程 (19)9.4 版本更新 (19)9.4.1 版本更新原则 (19)9.4.2 版本更新流程 (19)第10章项目总结与评价 (20)10.1 项目总结 (20)10.1.1 项目实施过程回顾 (20)10.1.2 项目成果总结 (20)10.1.3 项目存在的问题 (20)10.2 项目评价 (20)10.2.1 项目目标评价 (20)10.2.2 项目质量评价 (21)10.2.3 项目效益评价 (21)10.3 项目经验积累 (21)10.4 改进措施与建议 (21)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对于软件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系统集成一、引言系统集成是指将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或者模块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和目标。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系统集成的过程,确保集成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背景在现代社会中,系统集成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各个行业和领域都需要将不同的技术和系统进行集成,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更好的业务结果。
系统集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等,因此需要有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三、目标本作业指导书的目标是:1. 提供系统集成的详细步骤和操作指南,确保集成过程的顺利进行;2. 强调系统集成中的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避免常见的错误和问题;3. 提供一套标准的文档模板和格式,以便统一记录和交流集成过程中的信息。
四、作业指导书内容1. 系统集成准备阶段1.1 确定集成目标和需求:明确集成的目标和所需功能,确保集成的方向和重点。
1.2 确定集成资源和团队:确定集成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并组建集成团队。
1.3 制定集成计划:制定详细的集成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配等。
2. 系统集成设计阶段2.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集成目标和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与配置。
2.2 接口设计:确定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和通信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传递和交换。
2.3 数据转换和映射:针对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和结构差异,进行数据转换和映射的设计。
3. 系统集成实施阶段3.1 硬件安装和配置:根据系统架构设计,进行硬件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确保硬件的正常运行。
3.2 软件安装和配置:根据系统架构设计,进行软件的安装和配置,确保软件的正常运行。
3.3 接口开辟和集成:根据接口设计,进行接口的开辟和集成,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正常通信。
3.4 数据转换和映射实现:根据数据转换和映射设计,实现数据的转换和映射功能,确保数据的正确传递和交换。
4. 系统集成测试阶段4.1 单元测试:对各个子系统进行单元测试,确保各个子系统的功能正常。
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部分摘录一、引言系统集成作业指导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系统集成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而编写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以确保系统集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背景系统集成是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或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
在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测试和调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三、系统集成步骤1.需求分析:在系统集成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梳理,明确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接口设计等。
3.子系统集成:将各个独立的子系统进行集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集成。
4.系统测试:进行系统的各种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5.系统调试:在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问题后需要进行调试和修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6.系统验收:经过测试和调试后,进行系统的验收,确保系统达到用户的要求和期望。
四、系统集成规范1.接口规范: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需要进行规范,包括接口的命名、数据格式、传输方式等。
2.测试规范:系统测试需要进行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编写,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文档规范:系统集成过程中需要编写各种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测试文档等,需要遵循统一的格式和规范。
4.安全规范:系统集成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包括数据的加密、权限的管理等,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项目管理规范:系统集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项目管理,包括进度管理、风险管理等,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系统集成的挑战和解决方案1.复杂性挑战:系统集成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复杂性挑战,包括多个子系统的集成、接口的兼容性等。
解决方案可以是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和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时间压力挑战:系统集成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面临时间压力。
解决方案可以是进行合理的项目管理,确保进度的控制和风险的管理。
系统集成实验报告系统集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系统集成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系统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时代,系统集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系统集成是指将不同的组件、子系统或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协同工作的整体。
它涉及到多个层面的技术、流程和人员协作,旨在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一、系统集成的概念与重要性系统集成是将多个独立的组件或子系统整合在一起,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功能和目标。
它可以包括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多个层面的集成。
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降低成本和风险。
二、系统集成的基本原理系统集成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组件选择、集成测试和部署等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是确定系统集成的目标和需求,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交互方式,组件选择阶段是选择合适的组件和子系统进行集成,集成测试阶段是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部署阶段是将集成后的系统部署到实际环境中。
三、系统集成的应用案例1. 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集成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集成是将企业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ERP系统集成,企业可以实现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的高效管理和优化。
2. 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是将家庭中的各种智能设备和家居设施整合在一起,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家庭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照明、温控、安防等功能,提高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度。
3. 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医疗信息系统集成是将医院的各个部门和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医院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错误和重复工作。
结论:系统集成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可扩展性,降低成本和风险。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实践》实践指导手册本实践内容说明:本实践为信息管理专业的指导手册,内容重点在基于局域网络(广域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开发应用技术的实操训练。
旨在通过此实践达到和完成《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理论或相关课程的具体操作的实践。
内容(设计与制作):有客户注册和客户管理的基于数据库的聊天室网站有基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的商品信息的网站有客户注册和客户管理的基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的在线购物的网站学生个人信息和上课课程信息,后台管理数据库的网站与上述内容和技术质量相当的类似网站分组说明2人为一组,任选1个题目。
制作一个基于某种语言WWW开发的有数据库的信息站点的创建、设计、制作与发布。
实践报告一人一份。
实践目的:通过本实践应该:学会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内容的创建和编制,基于B/S结构的信息发布系统的编程和检测,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发布此信息系统。
实践内容与要求练习 1 数据库创建设计(网站选题)创建一个网站标题,不允许无标题网站。
编程语言:采用 (ASP、JSP、PHP)语言完成,可以对设定的数据库进行基本的操作构建起来的基于商品信息、商品购物、管理信息系统(客户管理、物流管理、资金流向管理、人事管理、报表管理、学籍管理、图书借阅管理、课程管理、相关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等)的前台显示和枚举、后台管理的各种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的应用小系统。
数据库:可以采用Access 200X、或SQL Server 200X、或Oracal、或MySQL、Informix等;数据库的表不少于3个,其中至少有一个表的字段数要大于5个或以上。
对数据库的操作:前台显示部分:完成将数据库的内容显示在页面上,鼓励将页面布局技术采用数据库方法动态实现;鼓励采用组件或非组件技术完成诸如动态广告、图片上传和显示、文件上传和显示;鼓励采用数组技术和客户端技术实现动态页面编程和实现;后台管理部分:完成管理员登录后台管理界面;完成对各个数据库表的显示、添加、删除、修改的操作;这些后台管理页面需要加限制——只有管理员登录后才能打开这些页面。
一、实训名称《网络设备安装与配置实训》二、实训目的:1、掌握网络设备配置2、掌握网络管理应用三、时间2周四、指导书适用范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络实施维护方向五、实训内容1、实训范围计算机网络从组建到管理,从生命周期而言,可分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
其中蓝色部分为网络系统集成实训中所有学生必做内容,绿色部分为部分学生选作内容。
表1 网络工程流程2、实训项目本次实训所用到的网络工程项目根据配置难易程度、覆盖知识范围分为三个档次:高级、中级、初级。
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技术能力进行选择,并组队图3 高级组网络拓扑图3、实训具体要求----网络设备配置要求1)基本要求,所有网络必须实现以下功能✓网络IP地址规划、VLAN划分✓路由器、交换机基础配置✓DHCP配置(LAN中所有的PC机都必须通过DHCP服务器获取IP 地址以及DNS地址信息)rip✓服务器搭建(至少包括DNS/DHCP/WEB/FTP服务器), 服务器映射(要求至少映射一种服务,使得该服务能够通过配置NAT端口映射被外部网络的设备访问)✓链路聚合/STP✓MSTP(二层连接三层的两条线:一条线是部门1的主链路/部门2的备份链路,另一条线是部门2的主链路/部门1的备份链路,二层之间的连线进行链路聚合)✓利用VRRP实现R1和R2的设备备份冗余功能✓服务器上有安全配置✓能够对网络通信进行监控✓802.1x认证✓NAT配置(构建的公司LAN网络中的设备必须能够访问外部网络)✓VPN配置(站点对站点)✓ACL安全控制【标准、扩展、命名ACL,所有的ACL配置都必须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文字说明该ACL的用处)、基于时间的ACL、自反ACL,所有的ACL配置都必须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文字说明该ACL的用处)】✓管理员能够远程管理公司LAN中的路由、交换设备,并能进行安全远程管理SSH4、实训进度安排表实训进度安排如表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以及项目完成情况调整时间安排。
《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实验指导书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系王明亮编写2008年4月实验名称:1.安装集成开发环境英文名称:Instal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实验学时:1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技术基础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3或Windows XP 系统、网络交换机、系统安装软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集成开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熟悉DotNet1.1、DotNet2.1、DotNet2.5、DotNet3.0的主要异同点。
实验要求:该项实验首先由教师利用实验室教师机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直接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教师的操作步骤。
随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安装系统。
实验内容:在WINDOWS操作系统,首先给Windows系统加载上Wet服务器,并将Web服务激活。
而后安装DotNet1.1、DotNet2.1、 DotNet2.5、DotNet3.0,并在W服务管理进程中确认DotNet1.1、DotNet2.1、 DotNet2.5、DotNet3.0经已经处于激活状态。
最后用的安装文件将开发环境安装到Windows系统中。
并用分别设计一个简单的Windows界面应用程序和一个应用程序。
考核方式:学生按老师的演示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并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提交。
参考文献:1《Oracle 9i中文版基础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2 MySQL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软件(本课程免费提供)3 SQL Server 2000简明培训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4 MySQL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5 CISCO电子手册(本课程免费提供)6 C#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7 系统集成相关技术电子文档(本课程免费提供)8 PostgreSQL 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实验名称:2.安装MS.SQL数据库服务器英文名称:Install MS.SQL Database Server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3或Windows XP 系统、网络交换机、MS.SQL Server安装软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MS.SQL Server 安装和配置,基本掌握MS.SQL的常规操作。
实验要求:该项实验首先由教师利用实验室教师机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直接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教师的操作步骤。
随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安装MS.SQL Server服务器系统。
实验内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根据操作系统的版本选择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环境的数据库服务器版本,在WINDOWS XP环境下选择个人版或开发版,在WINDOWS XP环境下选择标准版或企业版。
并根据要求对WINDOWS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文件。
随后用MS.SQL Server的安装文件将数据库系统安装到Windows系统中并作为一个Windows的系统进程由Window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完成后,再安装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程序。
两者都安装完成后,应安装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的最新补丁程序。
所有以上安装完成后,通过MS.SQL的应用程序将服务器端的服务端口改为学生的学号的后四位,如一个学生的学号如果是,那数据库服务器的服务端口号将改为2934,同时,客户端程序的连接端口号也改成同样的号码。
并用客户端应用程序打开数据库中的罗什文样本库,并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创建两个表,在两个表中分别插入10条记录。
考核方式:学生按老师的演示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并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提交参考文献:1《Oracle 9i中文版基础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2 MySQL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软件(本课程免费提供)3 SQL Server 2000简明培训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4 MySQL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5 CISCO电子手册(本课程免费提供)6 C#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7 系统集成相关技术电子文档(本课程免费提供)8 PostgreSQL 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实验名称:3.安装MySQL数据库服务器英文名称:Install MySQL Database Server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3或Windows XP 系统、网络交换机、MySQL Database Server安装软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MySQL Database Server安装和配置,基本掌握MySQL的常规操作。
实验要求:该项实验首先由教师利用实验室教师机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直接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教师的操作步骤。
随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安装MySQL DatabaseServer服务器系统。
实验内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根据MySQL的要求对WINDOWS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文件。
随后用MS.SQL Database Server的安装文件将数据库系统安装到Windows系统中并作为一个Windows的系统进程由Window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完成后,再安装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程序。
两者都安装完成后,应安装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的最新补丁程序。
所有以上安装完成后,通过MySQL的应用程序将服务器端的服务端口改为学生的学号的后四位,如一个学生的学号如果是,那数据库服务器的服务端口号将改为1357,同时,客户端程序的连接端口号也改成同样的号码。
并用客户端应用程序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创建两个表,在两个表中分别插入20条记录。
考核方式:学生按老师的演示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并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提交参考文献:1《Oracle 9i中文版基础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2 MySQL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软件(本课程免费提供)3 SQL Server 2000简明培训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4 MySQL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5 CISCO电子手册(本课程免费提供)6 C#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7 系统集成相关技术电子文档(本课程免费提供)8 PostgreSQL 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实验名称:4.安装PostgreSQL数据库服务器英文名称:Install PostgreSQL Database Server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3或Windows XP 系统、网络交换机、PostgreSQL Database Server安装软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PostgreSQL Database Server安装和配置,基本掌握PostgreSQL的常规操作。
实验要求:该项实验首先由教师利用实验室教师机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直接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教师的操作步骤。
随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安装PostgreSQLDatabase Server服务器系统。
实验内容: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根据PostgreSQL的要求对WINDOWS 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文件。
随后用PostgreSQL DatabaseServer的安装文件将数据库系统安装到Windows系统中并作为一个Windows的系统进程由Windows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数据库服务器安装完成后,再安装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程序。
两者都安装完成后,应安装数据库服务器软件的最新补丁程序。
所有以上安装完成后,通过PostgreSQL的应用程序将服务器端的服务端口改为学生的学号的后四位,如一个学生的学号如果是,那数据库服务器的服务端口号将改为1357,同时,通过修改PostgreSQL的安全文件,将客户端机器的IP地址加入到允许访问服务器的队列中。
客户端程序的连接端口号也改成与服务器端同样的号码。
并用客户端应用程序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创建两个表,在两个表中分别插入30条记录。
考核方式:学生按老师的演示完成以上实验内容,并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的电子文档提交参考文献:1《Oracle 9i中文版基础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2 MySQL数据库多媒体教学软件(本课程免费提供)3 SQL Server 2000简明培训教程电子版(本课程免费提供)4 MySQL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5 CISCO电子手册(本课程免费提供)6 C#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7 系统集成相关技术电子文档(本课程免费提供)8 PostgreSQL 电子教程(本课程免费提供)实验名称:5中实现ODBC连接英文名称:Accomplish ODBC Connection in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类别:专业实验实验环境:普通PC机,Windows 2003或Windows XP 系统、网络交换机、 开发环境、数据库运行环境。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 开发环境下如何为各种数据库配置ODBC连接,如何实现开发环境与数据库系统的交互,如何对数据库的数据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查询等。
实验要求:该项实验首先由教师利用实验室教师机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直接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记录教师的操作步骤。
随后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机上实现以上所有的操作步骤。
实验内容:在开发环境下,与数据库建立交互关系通过如下三步:第一步,在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连接在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中,右击“数据连接”,然后单击“添加连接”。
在“数据链接属性”对话框中,单击“提供程序”选项卡。
单击“用于ODBC 驱动程序的Microsoft OLE DB 提供程序”,然后单击“下一步”。
从列表中选择要访问的 ODBC 数据源,或者键入要访问的 ODBC 数据源的名称。
键入登录到数据源时要用于身份验证的“用户名称”。
键入登录到数据源时要用于身份验证的密码。
单击“确定”完成。
第二步,在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中连接到 ODBC 数据源在服务器资源管理器中建立了与 ODBC 数据源的连接之后,只需将数据对象从服务器资源管理器拖到窗体或设计器上,即可创建OdbcConnection(ODBC连接对象)、OdbcDataAdapter (ODBC数据适配集对象)和OdbcCommand (ODBC命令对象)。
第三步:在工程项目文件找到系统自动生成的程序代码,将有关对数据库访问的代码如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等SQL语句加入到对应的程序中位置,实现与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