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河村山灾害防御应急御案1
- 格式:doc
- 大小:607.50 KB
- 文档页数:12
防御山洪灾害典型案例一、雨情。
2013年8月7日9时至8月8日7时,我市受高空冷涡东移影响普遍降了强降雨,最大1小时降雨量二道镇镇区51.9毫米,降雨量较大的站点有柴河林业局新兴林场120.5毫米、卫星林场110毫米、桦木林场56毫米、红星林场74.5毫米、西南岔林场60.8毫米,二道镇镇区95.7毫米、钓鱼台村96毫米、永兴村71毫米,横道镇道林村81毫米,海林城区40.1毫米。
致使二道河、窟窿别河、山市河等流域发生山洪。
二、灾情。
根据各镇防汛办统计:全市受灾4个镇,受灾村屯17个,房屋倒塌3间,旅游景点蒙古包冲走4个,房屋受损2间,房屋进水304户,受灾人口1560人,转移人口142人,冲毁村级公路2450米,水毁灌溉设施一处,冲毁渠道720米,渠道淤积240米,冲毁桥涵21处,冲毁农田防洪堤防6处2220米,耕地受灾面积965公顷(其中绝产面积103公顷),食用菌受灾2122.3万袋(其中过水1796万袋、冲毁326.3万袋),电线杆冲倒22根、冲断通讯光缆8条。
由于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应对有力,在这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三、市防指应对措施。
一是海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海林市气象局预报的海林市西北乡镇有强对流天气的紧急气象信息,第一时间通知了各镇防汛指挥部和有关单位,要求各级防指、各部门注意防范,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巡逻和监测降雨及水势变化,各防汛重点村屯包保责任人进村到户协助做好防汛各项工作。
二是7日15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时雨情紧急召开会商会议,启动防山洪预案二级响应,要求二道镇、三道镇、柴河镇进入全镇警戒状态。
三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副总指挥、水务局局长解建学亲自率领,由水务局技术人员组成的抢险工作组,赶赴二道镇进行现场指导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四是市防指根据降雨量级下达了紧急通知,要求各村屯、林场、涉水旅游景点以及水库、塘坝、尾矿坝、水电站要安排专人巡视,监控河流水位变化,一旦出现险情预兆,及时通知群众转移,并通知镇指挥部及下游相关村屯,做好防范工作。
一、预案概述【预案名称】(如:XX山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如:XX市应急管理局)【编制日期】(如:2023年3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山区域内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山洪、地震等。
【预案目标】确保XX山区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组织体系1. 领导机构(1)成立XX山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和应急信息报送。
2. 工作机构(1)灾害监测预警组:负责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预警区域划定。
(2)应急处置组:负责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4)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拨、分发和储备。
(5)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处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三、监测预警1. 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山洪、地震等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
2. 预警信息发布(1)当监测到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2)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告知民众采取避险措施。
四、应急处置1. 应急响应(1)根据灾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救援力量调度(1)调动公安、消防、医疗、交通、通信等救援力量。
(2)组织志愿者参与救援工作。
3. 抢险救灾(1)开展救援行动,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2)清理道路,保障救援物资运输。
(3)做好灾区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4. 灾后重建(1)评估灾害损失,制定重建规划。
(2)组织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设立XX山自然灾害应急基金,用于应急处置和灾后重建。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3.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行为,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一.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1.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在我区境内发生的干旱、洪涝灾害,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发生后,达到本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启动本预案。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根据需要可参照本预案开展应急救助工作。
2.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2)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3)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灾民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
二、基本情况白塔管理处位于察北管理区的西北部,距察北管理区公里。
全处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折合万亩),其中:耕地5500亩(含水浇地2810亩),退耕还林地12000亩;林地面积41600亩;采草区23000亩;水淖(湖面)面积5000亩,房屋占地7000亩,其他占地3700亩。
白塔管理处背靠山坡,6月到7月降水比较集中的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加上山高坡陡,流速快、汇流时间短等因素,极易发生洪水灾害,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雨季结束后,会出现高温干旱天气。
三、启动条件(一)本处范围内,发生干旱、洪涝、风雹(包括冰雹、大风、龙卷风、雷暴等)、低温冷冻和冰雪(包括冻害、冷害和雪灾等)、地震灾害、高温热浪、滑坡和泥石流(包括山体崩塌、地面沉陷、地裂缝等)、森林自然火害、病虫害和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自然灾害。
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
1、因灾死亡1人以上;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500人以上;3、因灾倒塌房屋50间以上;4、发生5级以上地震,造成人员死亡或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人以上或倒损房屋50间以上。
(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农村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对农村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响,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防护能力。
(2)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做好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应急处置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3)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及时、充足、有效。
三、组织管理1、成立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设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确保应急指挥部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
3、建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4、明确各部门职责:(1)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疫情监测、防控、救治等工作。
(2)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动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
(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4)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和人员的运输保障。
(5)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经费。
(6)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5、建立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包括值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演练制度等。
6、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农村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饮用水、环境卫生、粪便处理等方面的监管。
重大山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重大山林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重大山林纠纷的应急处置工作。
重大山林纠纷是指因山林权属、使用、收益等引起的,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山林纠纷。
三、组织指挥体系成立重大山林纠纷应急处置指挥部,由各级政府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预防与预警1.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山林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山林纠纷的发生。
2. 矛盾纠纷排查。
定期开展山林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防止纠纷升级。
3. 预警信息发布。
当发现可能引发重大山林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五、应急处置1. 信息报告。
发现重大山林纠纷,立即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不得迟报、漏报、瞒报。
2. 现场处置。
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扩大。
3. 调解处置。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解,通过法律、政策、教育等手段,化解纠纷。
4. 法律援助。
为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5. 应急保障。
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六、后期处置1. 总结经验教训。
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恢复正常秩序。
协助相关部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3. 善后处理。
对受到侵害的群众进行慰问、救助,对受损山林进行恢复。
七、责任追究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失职、渎职的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八、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重大山林纠纷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解释。
中铁十局二公司凤大高速第十三合同段项目部抗击暴雨、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彭凯复核:邢国强审批:乔辛州日期: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抗击暴雨、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暴雨、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地质灾害事故,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暴雨、山洪、山体滑坡对人身、生活、生产安全构成的危害,减轻财产损失,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准备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成及其职责1.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杨武(项目经理)副组长:杨春华(常务副经理)乔新洲(总工)徐邦亮(副经理)成员:现场指挥组人员伤员营救组人员人员疏散组人员障碍排除组人员车辆引导组人员后勤保障组人员善后工作组人员事故调查组人员(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组长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上级领导机关的通讯联系,及时发布现场救援信息。
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组织应急所需资源满足应急需求,与企业外应急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定期检查日常工作和应急响应准备状态。
a、现场指挥组,由副经理徐邦亮负责,相关人员参加。
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工作,负责调集人员、物资等立即抢险,把人员和物质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调查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b、伤员营救组,由常务副经理杨春华负责,相关人员参加。
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展伤员救护工作,在医疗人员到来前对伤员进行初步医疗护理并运离事故现场,对伤员妥善安置并在医疗人员抵达后帮助医疗人员了解现场人员伤亡情况,以利抢救并辅助搬运伤员。
c、人员疏散组,由现场副经理钟国权负责,相关人员参加。
主要负责事故发生后疏散、抢险与抢救,指引人员和物资、设备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尽量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
d、障碍排除组,由项目部机械部长任维斌负责,相关人员参加。
村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一、背景及目的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逐渐深入,农村人口出行和聚集增多,村庄、农田等地区的突发事件频率逐渐增多。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制定本应急预案。
本应急预案旨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做好村庄聚集人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二、应急情况的分级应急事件的标准分为四级:1.一级:非常紧急、非常严重,处置时间最短。
2.二级:紧急、严重。
3.三级:较为紧急,较为严重。
4.四级:一般情况。
三、应急响应流程1. 一级应急响应一级应急事件是指事态严重、后果严重的突发事件,需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全面处置,救治伤员。
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应急事件→2. 报告应急领导小组→3. 启动应急预案→4. 组织专业力量救援→5. 救治伤员→6. 保护现场并恢复秩序→7. 提出应急处置报告并报上级领导。
2. 二级应急响应二级应急事件是指事态紧急、后果较重的突发事件,需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力量集中处置,随时准备升级为一级应急。
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应急事件→2. 报告应急领导小组→3. 启动应急预案→4. 组织力量赶赴现场→5.汇报应急情况→6. 救援伤员→7. 维护现场秩序→8. 提出应急处置报告并报上级领导。
3. 三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事件是指一般情况下的突发事件,需启动应急预案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适当组织力量处置。
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应急事件→2. 报告应急领导小组→3. 启动应急预案→4. 组织力量赶赴现场→5. 汇报应急情况→6. 适当组织力量处置→7. 保护现场并恢复秩序→8.提出应急处置报告并报上级领导。
4. 四级应急响应四级应急事件是指一般情况下的日常应急事件,不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根据情况适当组织力量处置。
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应急事件→2. 报告应急领导小组→3. 适当组织力量处置→4. 维护现场秩序。
四、相关应急措施1. 调动村干部和群众力量当一个紧急情况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调动村干部和群众力量,组织及时的应急处置。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一、预案目的为了加强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抗灾救灾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主要包括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干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三、预案原则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导责任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
3. 快速反应,科学应对。
提高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能力,科学制定救援措施,确保灾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4. 社会参与,共同救援。
充分发挥政府、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四、组织指挥体系1. 建立国家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设立地方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各级指挥部成员由相关部门、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组成。
五、预警与信息报告1. 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预警系统,通过气象、地质、水利、地震等部门的监测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号。
2.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及时向上级报告灾情信息。
3.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信息报告制度,确保灾情信息畅通、准确、及时。
六、应急处置与救援1. 一旦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各级指挥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2. 受灾地区政府要迅速组织力量转移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3. 交通、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
4. 卫生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自然灾害应急事件处理预案一、总则为确保我国在遭受自然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洪水、台风、干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全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
指挥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组成,日常工作由国家应急管理部负责。
指挥部主要职责:(1)制定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政策、规划和预案;(2)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3)组织、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4)决定、启动和终止国家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响应;(5)组织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演练和培训;(6)评估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成效;(7)负责国际救援物资的接收和分配。
2. 地方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地方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地方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
地方指挥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组成,日常工作由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负责。
地方指挥部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政策、规划和预案;(2)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3)组织、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4)决定、启动和终止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响应;(5)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演练和培训;(6)评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成效;(7)负责国际救援物资的接收和分配。
3. 应急救助队伍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救援力量。
应急救助队伍负责实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行动,承担救援、疏散、警戒、防疫、救护等任务。
解放区上白作街道办事处老牛河村
山灾害防御应急御案
为了切实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各项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的防汛方针,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编制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老牛河村所属卫河流域、土地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多亩,4个自然村,总人口2380人、350多户。
二、危险区分布情况
老牛河村山洪灾害类型属于溪河洪水,全村都为山洪灾害危险区,详细分布见附表2.
三、防御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由村主任王玉河为组长,负责全面工作;村组干部为成员,分工负责;监测员5人,负责观测雨量、水位及观测设施管护;预警员1人,负责发布预警信息及预警设施管护;应急抢险队30人,负责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成员名单、联系方式见附表1。
四、预警及响应
当接到上级预警信息时,按要求执行。
本村监测预警等级划分为三级:
预警员根据指令及时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信号。
Ⅲ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Ⅲ级标准时,村(组)干部、预警员、抢险突击队到岗到位,加强对危险部位的监测和巡查。
Ⅱ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Ⅱ级标准时,做好转移准备,密切监视,随时报告,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险。
I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I级标准时或出现山体滑坡征兆时,村主任(支书)下达立即转移命令,组织群众向安全区转移,对重点部位设置警戒区,严禁群众进入危险区域,并将险情及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五、防御物资储备
为预防山洪灾害,安排防汛抢险车辆1台,购置防汛物资:编织袋2000条,铁丝300公斤,沙70方,石块20方,铁钎30把,并安排专人负责。
附图:
老牛河村山洪灾害防御示意图
附表:
1、老牛河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2、老牛河村转移安置人员情况表
附表1
老牛河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
附表2
老牛河村危险区人员转移安置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