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二)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过关训练题(含答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过关训练题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chuí()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 )弄chuí( )打2.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 ) 沉寂( )3.在文中□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4.下列四个选项中,选项词性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雁阵B.玻璃C.恢复D.墙壁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必须冷静下来,从容不迫地去面对它。
D.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6.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童谣,甚至没有文字的种群也有童谣。
每一段童谣都充满了美好的童趣,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所以说“没有童谣就没有童年"一点也不为过②这也是其在儿童间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③童谣音韵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④每一段童谣都带给人们美好的回忆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①②D.②①③④7.近期,某中学准备开展主题为“传承好家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第一单元能力测试(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4分)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xù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篷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在这样一个巨人面前,还有谁不在内心深处顶礼一番?(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含xù( ) 深邃.(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中“凝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蓄suì(2)篷勃蓬勃(3)端庄;庄重【解析】(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如“邃”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蓄”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蓬勃”就是双音节词语。
如“蓬”“篷”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凝重”的语境义是端庄;庄重。
也就是在文章中的意思。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风里带来些_____________泥土的气息,____________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_______空气里酝酿。
02 选择题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病句辨别修改|标点符号|句子衔接|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侍.弄(shì)热忱.(chéng)吝.啬(lìn)B.霎.(shà)时贮.蓄(chū)徘徊.(huái)C.荫.蔽(yīn)着.落(zhuó)并蒂.(dì)D.匿.笑(nì)分歧.(qǐ )澄.清(chéng)【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热忱.(chéng)——chén;B.贮.蓄(chū)——zhù;D.分歧.(qǐ )——qí;故选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匿.笑(nì)贮蓄(chū)着.落(zhuó)整宿.(sù)B.酝酿.(niàng)应和.(hè)搓.捻(cuō)窠.巢(kē)C.确凿.(záo)脸颊.(xiá)池畦.(qí)棱.镜(línɡ)D.黄晕.(yùn)鉴.赏(jiàn)粗犷.(kuàng)发髻.(jì)【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A.贮.蓄(chū)——zhù,整宿.(sù)—— xiǔ;C.脸颊.(xiá)——jiá,棱.镜(línɡ)——léng;D.粗犷.(kuàng)——guǎng;故选B。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莅.临(lì)着.落(zhuó)棱.镜(líng)混.为一谈(hùn)B.攒.成(zǎn)搓捻.(niǎn)斑蝥.(máo)山岛辣峙.(zhì)C.菡萏.(dàn)分歧.(qí)贮.蓄(zhù)花团锦簇.(cù)D.发髻.(jì)感慨.(kǎi)憔悴.(cuì)咄.咄逼人(du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
能力训练
以下是202X-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内容:
1. 学习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和目标。
2. 了解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并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3. 掌握拼音拼读规则、汉字的基本笔画和部首。
4. 学习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笔画,掌握常见的汉字。
5. 学习词语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常用词语的正确使用。
6. 学习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7. 学习基本的词语联想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8. 学习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知识,掌握主谓结构和主谓宾结构。
9. 学习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10. 学习文章的结构和写作要素,如标题、导语、篇章结构等。
11. 学习阅读理解技巧,包括判断、推理、归纳、总结等。
12. 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包括写人物描写、写景描写等。
13. 学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力。
14. 学习欣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培养阅读和欣赏的能力。
15. 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包括小组合作讨论和演讲等。
以上是202X-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内容的简要介绍,具体课程内容可能会有所调整,请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
第1页/共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提高测试卷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
()(2分) A、唱着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你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
C、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别上你的校徽。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路转溪头忽见。
2、下列解词有误的一组是()(2分)A、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玄奥:玄秘深奥。
B、清洌:水清。
唱和: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C、寥阔:高远空旷。
舒活:舒展、灵活。
D、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竦峙:高高地挺立。
3、下面句子的朗读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用亲切的语气,读出我对蚂蚁的怜爱之情。
)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表示语气节奏的停顿。
)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表示重读的字。
) D、山那边的山啊(升调),铁青着脸(降调),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降调)。
4、找出与课文的句子完全相同的一项()(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也涨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C、原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就年。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4分)⑴、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⑵、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⑶、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⑷、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6、下面是一些商家的谐音成语广告词,请你为其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本来面貌。
(5分)某饭店广告:食全食美()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某啤酒广告:圣气凌人()某烧鸡广告:鸡不可失()某止咳药广告:咳不容缓()某口服液广告:口蜜腹健()某旅行社广告:坐享其乘()某毛巾厂广告:巾益求精()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7、好的句子总让人回味无穷,请细细品味以下句子,并谈谈它们的表达效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方法点拨】一、热爱生活,积累素材1.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时时捕捉生活素材。
大自然的春花秋月、校园的一草一木、家庭的平凡琐事、社会的点滴见闻等都是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春》一文,作者描写的就是春天的花草风雨。
2.积累生活素材,不仅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
表达我们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情趣。
将观察对象与自己的情感联系起来,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体验。
如看到燃烧的蜡烛,就想起自己默默奉献的老师,产生赞美老师的冲动。
3.如何积累素材?留心观察生活、多读多记、摘抄、有灵感时随身记……二、选取素材,书写生活(一)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生活写。
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是自己所亲身经历的,有真体验、真感受。
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环境进行描写,才能写得见人见物见精神,才能绘声绘色,描述生动。
(二)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摄取材料。
1.从家庭生活中选取素材。
我们要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的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在家庭生活中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多和家人沟通,从中找到生动有趣的写作素材。
捕捉生活故事和细节。
每天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地叮嘱“路上要小心”;妈妈每天晚上为我准备水果和夜宵;爸爸常年漂泊在外挣钱供我读书;爸爸每天都监督我完成作业;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我奶奶洗的;上学几年都是我爷爷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接送我的;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时,我妈一边为我拍脊背,一边说:“慢点慢点,别咽着”;送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等生活细节都是我们要捕捉的。
2.从校园生活中选取素材。
(1)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每天都能发现同学身上的微妙变化。
(2)从各个学科中挖掘素材。
大语文观告诉我们:处处是语文,时时是语文,事事是语文。
3.从社会生活中选取素材。
(1)走进大自然,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力。
有朋自远方来1.综合性学习。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息的港湾;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
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呢?一起来参加我们“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吧!(1)活动一:请你在横线上写上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
(2)活动二: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事迹一: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
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
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
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
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事迹二: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
当范伸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咸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
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3)活动三:你的朋友小军认识了一位上海的网友,他想在寒假期间独自一人去上海见网友。
你赞成他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示例: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2)示例:①“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
②患难之时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
(3)示例:小军,我觉得你不应该一个人去上海会见网友。
因为你和这位朋友仅仅是网上认识而已,网上的人和事比较复杂,你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再说了,上海那么遥远,你一个人出门父母会不放心的。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名言警句。
结合自己的积累,写一句与“交友”有关的名言警句即可。
示例: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训练普及卷一、基础知识及应用(2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倔()强诅咒()玷()污皎()洁丰硕()xī()疏ào()恼chú()形贪lán()抢jié()2、根据词义填上相应的词语。
(6分)(1)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2)一生平庸,没有成就。
()(3)做了坏事的人改过自新。
()(4)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5)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
()(6)得到很多的益处。
()3、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4分)弥漫()固执()沉醉()猝然()竭力()闲适()点缀()洗濯()4、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联系课文简析其作用。
(3分)(1)他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做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雷,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笔印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下列的句子写几句话。
(两句以上)(2分)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
(15分)《论语》十则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7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8小题每空1分,6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 嗅.到(xiù)倾.侧(qūn)揣.测(chuǎi)参.差不齐(cān)B. 绽.开(zàn)结束.(sù)薄.雪(bó)絮.絮叨叨(suì)C. 雪骤.(zhòu)温馨.(xīn)凋.谢(diāo)悄.然无声(qiāo)D. 菡萏.(dàn)荫.庇(yīn)和睦.(mù)果实累.累(lěi)【答案】C【解析】A.“倾侧”的“倾”应读为“qīng”,“参差不齐”的“参”应读为“cēn”,两处错误;B.“绽开”的“绽”应读为“zhàn”,“结束”的“束”应读为“shù”,“薄雪”的“薄”应读为“báo”,“絮絮叨叨“絮”应读为“xù”,三处错误;C.“悄然无声”的“悄”应读为“qiǎo”,一处错误;D.“荫庇”的“荫”应读为“yìn”,“果实累累”的“累”应读为“léi”,共有2处错误;故选C。
2. 下面各组中词语的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 蓬勃拆散分岐翻来复去B. 必竟敏感胳博水波粼粼C. 阴蔽仿膳设若不知所错D. 花瓣牛篷绿因暴怒无长【答案】D【解析】A.“分岐”——“分歧”,“翻来复去”——“翻来覆去”,有2处错误;B.“必竟”——“毕竟”,“胳博”——“胳膊”,有2处错误;C.“阴蔽”——“荫蔽”,“不知所错”——“不知所措”,有2处错误;D.“牛篷”——“牛棚”,“绿因”——“绿茵”,“暴怒无长”——“暴怒无常”,“常”是“规律”之意。
有3处错误;故选D。
3.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心中有一尊神①那天,街上很冷,太阳淡淡地照着,薄得如纸,母亲引着8岁的我走过清冷的街道。
我吸溜着鼻涕,拉着母亲的手,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烤白薯。
烤白薯冒着缕缕热气,香味很有诱惑力地飘散到空气中。
阳光,也仿佛染上了诱人的香味。
②我捏着烤白薯,看着里面黄亮亮的瓤儿,咬了一口,一种软乎乎的幸福直钻入我的五脏六腑中。
那种香气,至今想起来,仿佛还荡漾在我的记忆里,缭绕不散。
③就在我张大嘴,准备再咬第二口时,一声乞讨声拽住了我的注意力。
我回过头,是一个面黄肌瘦的讨饭女人站在我的旁边,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手里拉着个男孩。
那男孩和我差不多大,瘦瘦的,一双眼睛却不小,圆圆的瞪着我的烤白薯,一个手指伸在嘴里,使劲地咂,好像他的手指比我的烤白薯还有味儿似的。
④女人看看自己孩子的馋样,又看看我手中的烤白薯,赔着笑脸道:“娃娃,把烤白薯给我孩子吃点好吗?他有大半天没吃东西了。
”⑤我当然不答应,忙缩回手,生怕一不小心,会被那母子俩抢去似的,嘴里还像个大人似的,连连说:“没有了,就这点儿,没有了。
”说着,用另一只手去推了那孩子一下。
⑥“小斌,咋恁没大没小?”母亲皱起了眉。
⑦“谁叫他们要吃我的烤白薯。
”我不高兴地说。
⑧母亲说:“给一点儿吧,来,掰一点儿给弟弟。
”母亲哄着,边把我手中的烤白薯拿过去,说是掰一点儿的,谁知一下子给那个孩子掰了一大半。
⑨那个小家伙接过烤白薯,仿佛饿了很久似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吃的都是我的香喷喷的烤白薯啊!我非常不高兴,把另一小半烤白薯一下扔在地上,低着头跑了。
⑩母亲捡起地上的烤白薯,吹吹上面的灰,递给那个小孩,拍拍他的头,笑笑,来寻我。
我拐过街角,见没有人了,一下子躺在地上,死命地又蹬又哭:“我要我的烤白薯,我要我的烤白薯。
”⑪母亲怎么哄我也哄不住,沉默了一会儿,轻声道:“说不定那两个人是天上下凡的神仙呢。
七年级(上)语文能力训练测试卷(二)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积累与应用(30分)1.先把下列诗句的音节抄在拼音格上,再根据拼音把正确的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8分)shuíyán cùn cǎo xīn,bào désān chūn huī。
①抄写音节①我家是佃农。
祖(籍、藉)广东韶关。
②我不能预(侧、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③从此,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消、销)声匿迹了。
④这(振、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3.根据已给出的意思,在下面的例句填入合适的成语。
(3分)①经受艰辛困苦。
例句:邓稼先他们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②指大的功劳。
例句:他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立下了。
③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例句:喜事临门,这一家人,心里乐开了花。
4.下面句中画线词语的顺序能不能互换?请说出简单的理由。
(3分)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个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个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下列句子按语气由轻到重的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我不相信他。
②我不是很相信他。
③我不很相信他。
④我很不相信他。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①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的先行工作就是“龙头”。
()②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③突然天气起了变化,太阳一下子没有了。
()7.自古至今,对老师和学生有不少称呼。
你能各写出几个?(4分)①老师:②学生: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约100字的文字,要有适当的描写。
(任选一题)。
(5分)①每天放学回家,总看见厨房里妈妈忙碌的身影。
②这次单元考试,我考得不理想。
这天,班主任走到了我的课桌前。
二、阅读(70分)(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6题。
(18分)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劳碌.()调.味()妯娌..()和睦.()节省.()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母亲是个好劳动..。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
3.“母亲这样整日地劳碌着”。
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试比较一下两个词的区别。
(3分)4.文中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3分)5.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赞美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高。
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母亲“手巧”的具体事例。
(3分)6.写一句赞颂母亲的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分)(二)阅读《小苍深处》(节选),完成1——8题。
(19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
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
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
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
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
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
“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
”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
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母亲果然遵守诺言。
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
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
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咱声。
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哦……这?”这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
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
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
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她的手是那么她的眼睛是那么,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根据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理解,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四个“是:、、、。
(只填序号)(2分)A.黯淡B.憧憬C.黝黑D.粗糙2.画出下面文字中的三个同义词。
(2分)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
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3.文中形容母亲行走艰难的一个词语是:“。
”(1分)4.文中的“我”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3分)5.“我”最后为什么又悔悟流泪?(可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6.上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母亲深沉而无私的母爱?(3分)7.最后一段写道:“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8.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试作一下比较。
(3分)(三)阅读《我的老师》(节选),完成1——5题。
(17分)①春天到了,莎利文老师搀着我的手,穿过人们正在播种的田野。
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
我懂得了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感到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东西给我带来了兴奋和愉快。
莎利文老师教我从森林中散发的芳香,从青草丛的叶片中体会大自然的美。
她还向我描绘地球的形状。
她从一开始就这样使我胸怀大自然,使得大自然成为我思想的一部分。
②但是,也就在这时候,我体会到大自然对人并不总是善的、美的。
早晨出门时天气很好,但很热。
因为走的路程较长,我们坐在树阴下休息过两三次,最后一次是在离家不远的一棵果树下。
果树给我们提供了一块凉爽的遮阴地。
我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容易地爬到树上去了。
我一直往上爬,在树枝丛中找到一块能坐的地方,莎利文老师建议,我们就在树阴下吃午饭,叫我等她拿来午饭后,再从树上下来。
③突然间天气起了变化,太阳一下子没有了。
我知道天空已是乌云密布,因为我已感觉不到阳光照射的热量,还闻到一股从大地散发出来的奇异的味道,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
离开了老师,我一个人高高地坐在树枝上,感到非常害怕,感到非常孤单。
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我坐在树枝上静静地等待着,我想只有等老师来,我才能从树上下来,否则别无办法。
④周围死一般的沉寂。
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
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
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