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25 MB
- 文档页数:13
学生实验报告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程控交换实验实验名称:本局用户数据业务实现班级:12通信1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同组人:成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
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
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
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配置与本局用户通话有关的数据,实现本局基本呼叫即可。
交换机独立局模块板位如下图所示:(程控交换机—B 独)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一)实验操作假设的数据如下:本局信令点(按实验终端编号进行区分,每台终端设定的局数据不同):AAAA01~AAAA24。
本局号段为5550001~5550032 , 对应物理端口号是:1~32,电话号码为5550001~5550032。
1、运行e-bridge通信实验平台客户端软件,出现服务信息设置界面,服务器地址为:129.9.0.10然后点击“确定”。
2、选中“程控:CC08-1”图标,在点击“业务操作终端”,弹出登陆窗口: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3、点击“业务操作终端”-》“CC08交换机业务维护”,弹出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cc08,密码:cc08,局名选LOCAL (IP地址:127.0.0.1),点击“确定”。
学生实验报告4、在维护输出窗口会显示登陆成功的相关信息,并自动执行几条系统查询命令。
5、点击“系统”-》“执行批命令”,或按CTRL+R。
学生实验报告6、选择已调试好的命令文件脚本“本局业务综合配置”,点击“打开”。
系统会自动执行并在【维护输出】窗口显示执行结果。
学生实验报告7、在e-bridge系统中点击“开始程控实验-》申请加载数据”-》“确定”,屏幕上方会显示当前占用服务器席位的客户端,你申请席位的客户端排在第几位,剩余多长时间。
实验一:CC08交换设备硬件系统介绍一、实验目的: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以及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CC08交换设备三、实验内容:讲诉CC08交换设备总体结构、模块化结构、机架结构、单板功能、交换设备内外线连接情况。
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采用分级分布式体系结构,是大容量的综合网络交换系统,易于平滑升级到下一代网络。
作为大容量交换中心和综合业务平台,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和功能,包括智能增值业务解决方案、集团用户业务解决方案、Internet 接入解决方案等,满足了新时期网络建设的需要。
此外,它顺应发展,持续优化现阶段PSTN 网,提供双向长/市话疏忙、异地手机寻址、2Mbit/s高速信令链路、多信令点编码、交换机方式移机不改号业务、分步割接不改号、固网预付费、长途平等接入、窄带出宽带、全通达、行业化业务解决方案等新的业务,并可接入分组用户,支持IP Centrex功能,能在网络的各个层面上提供建设及优化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为运营商营造了新的利润空间。
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特点:高集成度、灵活齐全的业务提供能力 、开放的接口、软件的平台化和开放性、高可靠性、易维护性。
四、实验小结:1、画出本实验机房交换设备总体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实际硬件配置情况。
一、总体结构——模块局示意图如下图所示:FAM/CM:Administration Module/Communicationg Module 管理/通讯模块SM:Switch Module 交换模块HDLC:High-speed Data Link Control高速数据链路控制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BAM:Back Administration Module 后管理模块WS:Work station 工作站总体结构——独立局SMBAM ws ws1#二、硬件结构三、模块化的主机系统四、SM的机架结构SM中机框类型有: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RSA框;其中单模块局还需有BAM框和时钟框。
实验三用户话路PCM编译码及呼叫处理过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PCM编译码器在程控交换机中的作用;2.观测TP3057各测量点的工作波形。
3.熟悉一次正常呼叫的传送信号流程;4.了解信号在交换过程中的传输特性。
二、实验器材1.现代交换技术(含软交换)实验箱(RZ8683A)2.“时分MT8980”交换和“空分MT8816”交换模块3.小电话(两部)4.双踪示波器三、实验原理1.PCM编译码器通信系统电话用户电路的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变换是通过PCM编译码器完成的。
PCM (脉冲编码调制)就是把一个时间连续、取值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时间离散、取值离散的数字信号后在信道中传输。
脉冲编码调制是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和编码。
本实验中采用TP3057集成电路完成PCM编码和译码功能。
在PCM脉冲编码调制中,话音信号先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然后进行脉冲抽样,变成8KHz重复频率的抽样信号(即离散的脉冲调幅PAM信号),然后将幅度连续的PAM信号用类似“四舍五入”办法量化为有限个幅度取值的信号,再经编码后转换成二进制码。
对于电话。
CCITT规定抽样率为8KHz,每抽样值编8位码,即共有28=256个量化值,因而每话路PCM编码后的标准数码率是64kb/s。
此芯片的压缩特性是A律十三折线非均匀量化编码,常应用于PCM 30/32路系统中。
一般以2.048Mbit/s的速率来传送信息(可容纳32路PCM编码)。
它的发送时序与接收时序直接受U01产生的脉冲信号FSX和FSR 控制。
单路PCM编码数据是在某一个确定的时序中被发送出去,而在其它时序编码器是没有输出的。
同样在一个PCM 帧里,单路PCM译码能在某一个确定的时序里,接收8位PCM 码。
由于四路数字电话用户的PCM编译码电路的原理图都是一样的,因此只对电话A进行说明,其它各路电路和测试点对应相同。
电话A用户端的PCM编译码的组成方框图如图1所示。
电话语音信号,经过二/四线转换后分为发送和接收部分。
现代交换实验报告现代交换实验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流和交换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商业活动中,交换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对现代交换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交换的方式、影响和未来发展。
一、交换方式的多样性1.1 实物交换实物交换是最原始的交换方式之一。
在古代,人们通过物品的直接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用粮食交换衣物、用工具交换食物等。
实物交换的优点是直接满足需求,但也存在不便携带、价值不易衡量等问题。
1.2 货币交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实物交换的局限性,于是出现了货币交换。
货币交换以货币作为媒介,通过买卖来实现价值的转换。
货币交换的优点是方便携带、价值易衡量,但也存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问题。
1.3 社交媒体交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交换成为一种新兴的交换方式。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社交媒体交换的优点是信息传播快速、交流范围广泛,但也存在信息泛滥、隐私泄露等问题。
二、交换的影响2.1 经济发展交换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交换,人们可以获取所需的物品和服务,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同时,交换也激发了创新和竞争,推动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2.2 社会关系交换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交流,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交换,人们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良好的交换关系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2.3 文化传承交换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活动,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
通过交换,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得以实现,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交换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推动文明的进步和交流的深化。
三、交换的未来发展3.1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换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例如,虚拟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换更加便捷和安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得交换更加透明和可追溯。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电子信息14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陈科文、方佳奕完成日期2017年4月9日通信工程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室名称:现代通信网络实验室实验日期:2017年 4月 9 日一、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等)1.Hicom390程控交换系统的外设配置情况设备名称主要作用备注运行维护终端电脑配置和维护交换机系统话务台终端转接电话普通模拟电话机通话作用交换机与外设连接的拓扑结构图(并注明交换机各接口类型):2.Hicom390机柜内各功能板块的位置及其具体功能功能板块名称机框位置具体功能备注充电整流机柜(CABD) 第一台机柜给所有机柜提供所需求的电压电流控制机柜(CABC) 第二台机柜宏观控制交换机工作,处理数据外围机柜(CABP) 之后的若干台处理信号,通信处理保证服务运行可选配服务器机柜(CABS)配线架机柜线和线连通或设备之间的连通程控数字交换机主要由(交换网络)、(外围接口)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其基本结构图如下:(1)外围接口:模拟、数字用户接口,模拟、数字中继接口,专用接口,网络互通单元等各种接口电路(2)交换网络:核心模块用户级(话务集中器),分组级(主交换网络)(3)控制系统:多处理机软硬件系统,I/O驱动电路/模块控制单元,信令设备等3.在一次正常的局内通话过程中,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各部分硬件的动作过程:(1)首先由实验者摘机,此时可以观察到接在用户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变亮,表示该话机已从挂机状态转为摘机状态,然后实验者可以听到拨号音。
(2)用户开始拨号,此时拨号音停止,用户所拨的号码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同时系统将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
(3)被叫摘机,被叫的振铃声和主叫的回铃音都将停止,同时这两路电话可以开始进行正常通话(4)当某一方挂机后,通话完毕,此时系统将拆除这两路的连接,并向未挂机的一方送出忙音。
(5)当另一方也挂机后,忙音将停止,系统完成一次完整的电话交换过程。
综合实验报告( 2010 -- 2011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现代交换技术综合实验题目:现代交换技术实验院系:电信系班级:通信0803班学号: 9学生:雷玉芬指导教师:鲍慧、项洪印、丽娟、智雄设计周数: 2周成绩:日期:2011 年 6月MGCP IAD 接入实验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了解MGCP IAD接入SoftX3000的数据的配置,并实现各用户之间的呼叫。
二、正文1.实验原理IAD是基于IP的VoIP(Voice over IP)/ FoIP(Fax over IP)的媒体接入网关。
可提供基于IP网络的高效、高质话音服务,为企业、小区、公司等提供小容量VoIP/FoIP解决方案。
IAD属于媒体接入层,是一种小容量的综合接入网关,提供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能力。
在网络位置中更靠近最终用户,无专门的机房。
提供丰富的上行和下行接口,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下图是IAD典型的组网图: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一个分布式IP网关系统的部协议,用于控制来自外部呼叫控制单元的IP语音(VoIP)网关。
从本质上说MGCP是一个主/从协议,网关需要执行媒体网关控制器发出的命令。
IAD采用MGCP协议与SoftX3000对接典型组网如图所示:MGCP IAD对接实验程序流程与配置解释实验配置流程图如下:硬件配置是对设备进行相关信令、话音、控制信息、业务数据等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这好比我们要组装一台电脑,要把CPU、网卡、显示器等等一系列硬件通过一定的规则把电脑组装起来,但这样装起来的电脑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样的电脑没有操作系统,没有加电,没有应用软件。
但是在使用电脑之前我们必须把这些硬件正确的装配起来。
硬件数据配置和本局数据配置是整个配置流程的最前端,只有完成了这两项配置工作,下面的协议配置、网关配置、业务数据配置等等才能生效。
硬件配置流程如下“数据配置是对呼叫源、段、计费方式等进行配置。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通信1202 金艳霞 201203110210实验1 交换系统的用户接口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 )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 功能的理解。
二、电路工作原理(一)基础原理介绍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SLIC )。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电话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 )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HCT 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 ),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 完成。
在程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 ,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 ~30mA ,铃流是25Hz,90V 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馈电(B ),振铃(R )、监视(S )、编译码(C )、混合(H )、测试(T )、过压保护(O )等七项基本功能。
图2-1为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
PBL 387 10 TP3057图2-1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测试总线振铃控制信号 用户线 状态信号铃流发生器 馈电电源 模拟 用户线过压保护电路测试开关振铃继电器馈电电路混合电路编码器解码器低通平衡网络 低通 发送码流(编码信号) ab(二)用户电路组成原理在本实验系统中,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PBL 387 10集成电路。
《现代交换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一)
图1-1 实验系统传送信号流程图
用户向电信局交换机发送的信号有用户状态信号(一般为直流信号)和号码信号(地址信号)。
交换机向用户发送的信号有各种可闻信号与振铃信号(铃流)两种方式。
a、各种可闻信号:一般采用频率为450Hz的交流信号,例如:
2、HLYING:回铃音输出,频率为400Hz~450Hz之间,断续周期为1秒通,4秒断,电压是1V/格,时间是2ms/格,峰峰值是1.6V,周期是2.8ms
3、MYING:忙音输出,大约0.35秒断,0.35秒续的400Hz~450Hz的信号,电压是1V/格,时间是5ms/格,峰峰值是1.9V,周期是2.4ms
5、KHYING:空号音输出,用4个0.1秒续,0.1秒断以后,再0.4秒续,0.4秒断,周期为1.6秒的450Hz信号。
电压是1V/格,时间是5ms/格)峰峰值是1.8V,周期是1.9ms
6、ZLYING:25HZ方波输出,幅度为75V±15V的交流电压,以1秒送,4。
实验1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图1-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1-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图1-1 交换系统方框图程控交换系统由14个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模块1~4:模块1~4分别是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的用户线接口电路和PCM 编译码电路。
具体叙述如下:(1) PBL 38710用来实现二/四线变换,摘挂机检出,铃流驱动和用户话机接口等功能;图1-2 R Z 8623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2) TP3067主要实现PCM编译码功能;(3) MT8870(甲方或乙方的两个话机合用一片)用来接收双音多频信号,把检测到的被叫用户,送给记发器CPU以便控制交换网络接通被叫用户话路。
2.模块5:模块5是中央处理器电路,主要由U102(AT89C51)组成,完成键盘扫描和液晶显示、工作状态指示与显示、交换命令的转接和控制接收学生的下载程序。
3.模块6: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6)各接口间的控制信号。
4.模块7:模块7是交换网络,它包括三大部分:(1)人工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S201和M201组成,通过手动设置跳线完成人工交换工作。
(2)空分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MT8816芯片构成,完成空分路由选通。
(3)数字时分程控交换网络:主要由MT8980芯片、74HC573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
5.模块8:模块8是记发器电路:它是CPU中央处理器及控制检测电路,主要由CPU芯片U101 (AT89C51)、CPLD 可编程器件EPM7128、锁存器74HC573等组成,它们在系统软件的作用下,完成对话机状态的监视、信号音及铃流输出的控制、的识别、交换命令发送等功能。
具体叙述如下:(1)用户状态检测电路:接收各个用户线接口电路输出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DET X(X是话路的序号),可以是A、B、C、D,例如DETA是第一话路的用户状态检测信号(下面文字说明中标号的X含义与此处相同),信号直接送入CPU的P1口,以识别主、被叫用户的摘挂机状态。
(2)信号音控制电路:主要由单片机U101及4066的电子开关组成,由CPU经EPM7128口输出的拨号音控制信号(SELA1)、忙音控制信号(SELA2)、回铃音控制信号(SELA3)的作用下,分别分时地将上述三种信号通过U305电子开关送入主叫用户。
(3)铃流控制电路:由上述的单片机U101、EPM7128和用户线接口芯片PBL 38710的有关管脚等组成。
自动交换时,在单片机U101作用下,EPM7128口输出的振铃控制信号(RING),铃流音信号送给PBL38710,由PBL38710提升铃流信号电压,使其有效值达到75V左右,送往机。
(4)DTMF接收控制电路:主要由EPM7128可编程器件和CPU的中断端口组成,当8870收到后,便发出使能信号(12EN或34EN)向CPU申请中断,同时收数据(DTMFD1~4)送给CPU(U101)和EPM7128进行处理。
6.模块9:模块9是话路交换控制器电路:主要由U103、U105、U107、U01及学生二次开发程序U109构成。
7.模块10:模块10是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电路:它们共同完成交换功能选择,对话路交换状态显示、话路时隙设置等功能。
8.模块11:模块11是工作电源:分别是-48V、-12V、接地、+5V、+12V。
9.模块12:模块12是空分中继接口和计算机通信接口:用于与另一台实验箱或计算机进行通信。
中继接口主要由J103、U101和空分交换模块组成,而计算机通信接口主要由J201、U102和MAX202组成。
10.模块13:模块13是交换工作状态指示电路:用来指示系统工作于人工、空分或时分交换工作状态。
11.模块14:模块14是双音多频检测电路:由8870芯片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用来接收数据(DTMFD1~4)送给CPU (U101)和EPM7128进行处理。
二、实验容1.熟悉本实验平台的组成与结构。
2.熟悉各组成模块的构成元器件及其完成的作用3. 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交换、中继接续通信的概念。
三、实验步骤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入电路加电,电源指示灯(发光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开关的“复位”键,中央处理器复位一次,液晶背景灯闪一下。
3.按“开始”键,进入菜单的主要工作状态选择,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时分交换”,“时分中继”等四种工作方式。
4.移动横向指示箭头,选择“空分交换”方式,按“确认”键。
此时液晶进入呼叫状态显示,“空分”指示灯亮5.对“甲方一路”与“乙方一路”接上单机,正常呼叫。
注意液晶显示及其他一些指示灯的变化,熟悉信令程控交换与话音信号通信交换的全过程。
6.呼叫时,甲方一路初始值设置为:48,乙方一路初始值设置为:68。
注:本实验平台上的跳线开关设置默认值如下:所有三脚跳线1-2脚连,如K301、K401、K501、K601等,四脚跳线K303的1-2、3-4脚连,二脚跳线K201的1-2脚连。
空分交换界面如下图:通话状态下界面如下图:实验5 用户接口模块(主被叫)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电路工作过程用户电路也可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SLIC)。
任何交换机都具有用户线接口电路。
根据用户机的不同类型,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分为模拟用户接口电路和数字用户接口电路两种。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在实现上的最大压力是应能承受馈电、铃流和外界干扰等高压大电流的冲击,过去都是采用晶体管、变压器(或混合线圈)、继电器等分立元件构成。
在实际中,基于实现和应用上的考虑,通常将BORSHCT 功能中过压保护由外接元器件完成,编解码器部分另单成一体,集成为编解码器(CODEC ),其余功能由集成模拟SLIC 完成。
在布控交换机中,向用户馈电,向用户振铃等功能都是在绳路中实现的,馈电电压一般是-60V ,用户的馈电电流一般是20mA ~30mA ,铃流是25Hz,90V 左右,而在程控交换机中,由于交换网络处理的是数字信息,无法向用户馈电、振铃等,所以向用户馈电、振铃等任务就由用户线接口电路来承担完成,再加上其它一些要求,程控交换机中的用户线接口电路一般要具有B (馈电),R (振铃)、S (监视)、C (编译码)、H (混合)、T (测试)、O (过压保护)七项功能。
图5-1为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 七种功能,具体含义是:(1)馈电(B-Battery feeling )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
通常要求馈电电压为—48伏或—24伏,环路电流不小于18m A.(2)过压保护(O —Overvoltage protection )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 —Ringing Control )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通常为25Hz/90Vrms 正弦波。
(4)监视(S-Supervision )监视用户线的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等信号以送往控制网络和交换网络。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 )在数字交换中,它完成模拟话音与数字码间的转换。
通常采用PCM 编码器(Coder )与解码器(Decoder)来完成,,统称为CODEC 。
相应的防混叠与平滑低通滤波器占有话路(300Hz-3400Hz )带宽,编码速率为64kb/s 。
(6)混合(H —Hyhird )完成二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即实现模拟二线双向信号与PCM 发送,接收数字四线单向信号之间的连接。
过去这种功能由混合线圈实现,现在改为集成电路,因此称为“混合电路”。
(7)测试(T —T est )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
图5-1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框图 户线接口电:在本实验系统选用的是PBL。
PBL 387 10是2/4线厚膜混合用户线接口电路。
它包含向用户话机恒流馈电、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用户摘机后自行截除铃流,摘挂机的检测及音频或脉冲信号的识别,用户线是否有话机的识别,语音信号的2/4线混合转换,外接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PBL 387 10用户电路的双向传输衰耗均为﹣1dB ,供电电源为+ 5 V 和﹣5 V ,PBL 387 10还将输入的铃流信号放大以达到振铃工作的要求,即达到+75V 的有效值。
其各项性能指标符合邮铃流发生器 馈电电源 模拟 用户线过压保护电路测试开关振铃继电器馈电电路混合电路编码器解码器低通平衡网络低通发送码流接收码流(编码信号)ab测振铃用户线状态信号电部制定的有关标准。
1.该电路的基本特性(1)向用户馈送铃流 (2)向用户恒流馈电 (3)过压过流保护 (4)被叫用户摘机自截铃 (5)摘挂机检测和LED 显示 (6)音频或脉冲拨号检测(7)振铃继电器驱动输出 (8)语音信号的2/4线转换 (9)能识别是否有话机 (10)无需耦合变压器2.用户线接口电路主要功能图5-2 PBL 387 10部电路方框图图5-2是PBL 387 10部电路方框图。
图5-3是用户线接口电路电原理图。
控制信号1 控制信号2 状态指示语音发送支路 语音接收支路 振铃控制电话接口图5-3 用户线接口电路电原理图(1) 向用户话机供电,PBL 387 10可对用户话机提供恒流馈电,馈电电流由VBAT以及VDD供给。
当环路电阻为2KΩ时,馈电电流为18 mA。
具体如下:A.供电电源VBAT采用-48V;B.在静态情况下(不振铃、不呼叫),-48V电源通过继电器静合接点至话机;C.在振铃时,-48V电源通过振铃支路经继电器动合接点至话机;D.用户挂机时,话机叉簧下压,馈电回路断开,回路无电流流过;E.用户摘机后,话机叉簧上升,接通馈电回路(在振铃时接通振铃支路)回路。
(2) PBL 387 10部具有过压保护的功能,可以抵抗保护TIPRING端口间的瞬时高压,如结合外部的热敏与压敏电阻保护电路,则可抵抗保护250V左右高压。
(3) 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RC端) 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RD端) 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端(RV端) 经TIPRING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