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年)[1]
- 格式:pdf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55
国内Android定制手机系统中的版权困境及其应对刘勇【摘要】As the largest share of China’s smart phone market,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is popular among many Chinese enterprises which develop the phone system because of its openness.However,through analyzing parts of Android ’s copyright,domestic enterprises will face many obstacles of copyright in the course of customizing local Android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obstacles,our country should regulate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s of open-source softw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on and guide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et up correlative guild to embark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smart phone syste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套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以其开源性获得了国内众多手机系统开发企业的青睐。
但是,具体分析Android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版权机制,可以发现国内企业在对这样一款开源操作系统进行定制时仍面临着诸多版权问题,如开源协议的法律效力不甚明确、手机系统自身存在的版权瑕疵、追责困难等。
移动终端白皮书(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2年4月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移动终端作为简单通信设备伴随移动通信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07年开始,智能化引发了移动终端基因突变,根本改变了终端作为移动网络末梢的传统定位,移动智能终端几乎在一瞬之间转变为互联网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主要创新平台,新型媒体、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资源、移动网络资源与环境交互资源的最重要枢纽,其操作系统和处理器芯片甚至成为当今整个ICT产业的战略制高点。
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持续发展,其影响力将比肩收音机、电视和互联网(P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四个渗透广泛、普及迅速、影响巨大、深入至人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终端产品。
2011年全球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货量超越PC,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来临。
2011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超过1.1亿部,超过2011年之前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也超过全球2009年除Symbian操作系统(占总数的50%)以外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而2011年第四季度我国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达36.17%,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水平线上,移动智能终端引领的技术变革和产业模式创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性机遇。
本白皮书首次披露了部分关于移动终端的客观、公正、准确的数据,并展示了我院在移动终端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旨在与业界分享观点、建立共识,谱写我国移动终端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数据口径及词条说明【出货量】本白皮书中出货量是指在中国市场进行入网认证的移动终端总数,是所有(国内外)终端制造商在中国市场中经正规渠道,批量销售给经销商,进入销售市场的实际发生数量,不同于社会资讯企业通过企业经销渠道或网络调查所得到的概要统计。
移动互联网及其发展趋势【摘要】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诞生了移动互联网。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终端的进步,移动互联网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它的发展趋势也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移动网络;云计算1.移动互联网概述1.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对于移动互联网,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给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相比传统互联网,它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因此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产物;同时,对应于移动网络的是移动终端,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和可移动的终端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相对桌面互联网,终端的小型化和移动性以及网络的无缝接入等特性促使用户产生新的应用需求,从而促使个性化的移动应用服务的发展,区别于桌面应用的移动应用服务使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划清了界限,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1.2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由定义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包含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同样,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阐述。
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
早期的移动互联网仿照互联网在移动网内建立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互联网信息和服务。
但是移动网在2g时代速率非常低,用户起初只能访问文本数据,而对于图片,下载时间过长并且流量费用高昂,更勿论观看视频,因此移动互联网络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直到移动网演进到2.5g、2.75g,移动网络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流量费用也降至人们可承受的范围,供手机访问的wap 网站和服务才开始增多并初具规模。
而随着3g网络的部署,移动网络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达到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这样的速度使它能够支持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获得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和通信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名单的
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1.06.03
•【文号】工信部通函[2011]258号
•【施行日期】2011.06.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预算、决算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获得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和通信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名单的通告
(工信部通函〔2011〕2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单位:
依据有关规定,我部组织专家对2011年第一季度申请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资格(以下简称:概预算人员资格)和通信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以下简称:监理工程师资格)的资料进行了审查,其中新申请概预算人员资格2710人、监理工程师资格142人;申请概预算人员资格续办1870人、监理工程师资格续办371人。
经研究决定,批准2009人获得概预算人员资格(详见附件1),118人获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详见附件2);1803人概预算人员资格续办合格,272人监理工程师资格续办合格,现予以公布。
续办合格人员名单请登录http:///scp中“行业动态”栏目查询。
附件:1. 2011年第一季度获得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资格名单
2. 2011年第一季度获得通信建设监理工程师资格名单
二○一一年六月三日附件1:
2011年第一季度获得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人员资格名单
(共2009人)。
Communicatio ns World Weekly3中西部宽带投入十年内国内宽带战略亟待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本刊记者|陈琛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出台宽带国家战略,并以政府补贴等方式帮助运营商解决目前宽带投入回收期过长的问题。
5月2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11宽带通信及物联网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本届论坛以“融合宽带价值”为主题,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三大运营商、业内研究机构等的领导与代表对宽带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行业重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还在会上发布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和《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1)》。
当前,固移宽带、物联网、云计算协同发展的融合宽带已成行业发展趋势,其中,战略机遇方面,与会领导与专家肯定了国家宽带计划对行业持续发展、国民经济拉动以及缩小数字鸿沟的积极意义,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更呼吁出台宽带国家战略,并以政府补贴等方式助力运营商解决目前宽带投入回收期过长的问题;发展现状方面,调查显示,虽然我国宽带在下载速率、普及率以及资费收入占比等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移动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尤其是娱乐业务的兴趣与需求却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韦乐平还特别指出,相比其它领域的布局,物联网、云计算对运营商的营收贡献可能十年后才会明显体现。
中、西部宽带尤需政府补贴目前,国家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本届论坛期间透露,相关部门正在编制我国“十二五”宽带计划。
“‘十二五’期间,宽带将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关键性的驱动力,”韦乐平表示,“目前,全国宽带发展现状良好,过去6年间,全国宽带用户数增长5.3倍,年均增长1700万户,收入增长方面,2010年我国电信行业整体宽带收入为9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对于国家宽带战略,邬贺铨认为,发展宽带不仅有利于信息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更利于促进经济、服务民生,“韩国有I T 大运河计划,美国提出连接美国宽带计划,多个国家都出台国家宽带激励计划是看到了宽带对于社会及经济的积极意义,据统计,宽带服务每增加10个百分点将会给该国带来1.3个百分点的GDP 增长。
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摘要:移动互联网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接入网络则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目前的接入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个域网、蜂窝网络的特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接入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种网络的融合演进,报告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项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新型的融合型网络,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的产物。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PDA、车载终端等设备通过移动网访问互联网,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提供的服务。
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1]。
”简而言之,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前提,接入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而应用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
本文详细描述了接入网络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接入网络技术现状现有的无线接入网络主要有五类:卫星通信网络、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域网(WPAN)、蜂窝网络(2G 网络、3G网络等)[2]。
它们在带宽、覆盖、移动性支持能力和部署成本等方面各有利弊。
1.1 卫星通信网络1.1.1 概述简单来讲,卫星通信就是把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通信站点间进行通信。
卫星和地球站就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新技术主要包括VSAT系统,即甚小口径终端;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
1.1.2 特点及应用卫星通信具有通信区域大、距离远、频段宽、容量大的特点,即只要是在卫星发射电波覆盖范围内的任意两点间,都可以互相通信。
其次,卫星通信的可靠性高、质量好、噪声小、可移动性强,即不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是,卫星通信存在传输时延大、回声大、费用高的问题[3]。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事记1、中国移动在6城市正式启动TD-LTE规模试验布局4G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移动于2011年第一季度正式启动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组织开展TD-LTE规模技术试验。
2、盛大无线创办面向Android开发者的Joy开发基金1月18日,盛大无线在无线互联网新产品推荐会上宣布,投资2000万,为Android开发者创办Joy开发基金,该基金主要面向Android开发者,采取先付订金的投资方式。
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3亿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依然是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但用户手机网民增幅较2009年趋缓。
4、腾讯推出类kik移动IM应用——微信1月21日,继小米科技的米聊、盛大Kiki之后,腾讯推出了类kik移动IM应用—微信iPhone版,微信类服务崛起,对移动运营商造成巨大冲击,在移动IM领域注入了创新活力。
5、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1月26日,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
该联盟旨在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中关村移动互联产业圈的加速发展,引领创新、辐射全国,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心。
6、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创始团队首次亮相2月21日,拥有大众点评网、口碑网等近百家合作伙伴的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多盟(Domob)创始人团队首次公开亮相,阵容强大,包括百度核心技术负责人齐玉杰、前激动网总裁张鹤、卓望信息技术分责人边嘉耕和139移动互联网研发负责人王鹏云。
7、中国联通推出沃Phone及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2月28日,中国联通旗下自主的OMS操作系统以及搭载该系统的多款机型,在联通公司正式发布。
1、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电信研究院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身为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
多年来,电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研究工作,在通信产业政策、电信技术标准、通信发展规划、产品测试认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做出过比较重要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电信研究院立足发展,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成为国家信息通信研究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单位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综合政策领域主要的依托单位,从技术和政策、国际和国内、宏观和微观多层次支撑部重点工作。
电信研究院紧紧围绕“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职责定位,秉承“厚德实学兴业致远”的文化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调整业务定位,拓展研究领域,提升科研水平,创新运营机制,努力续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核心业务:围绕“支撑政府服务行业”的职责定位,多年来不断提升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了决策支撑、国家专项研发、监管支撑服务、测试认证、咨询服务五大核心业务体系。
坚持战略性、前瞻性和方向性研究,积极打造通信信息业和旗舰平台,从发展战略、技术标准、试验验证、知识产权、产业政策、监管支撑、行业信息、行业论坛八方面构建综合支撑平台。
2、中国移动设计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前身是邮电部设计院(创建于1952年)的一部分。
1979年设立邮电部北京设计所1990年更名为邮电部北京设计院,成为邮电部直属事业单位1994年邮电部北京设计院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注册名称为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1999年更名为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成为信息产业部直属事业单位2000年10月设计院改制为企业,对外使用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名称2001年9月加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4年随中国移动整体上市,更名为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2006年7月整合河北、重庆、山东、上海、安徽、黑龙江、新疆、陕西和内蒙古9家中国移动设计资源为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分公司2006年9月根据中国移动集团统一要求,更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展愿景做国内最佳、创国际一流的通信咨询设计企业企业使命为中国移动提供全方位支撑,为社会、客户、股东、员工和行业创造优质价值企业理念以一个设计整体为基础,以中国移动为服务主体,以客户为思考核心,以市场为经营导向,以效益为管理目的3、中讯院4、北研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原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为适应集团公司发展和电信市场竞争需要,于2001年4月18日挂牌成立的科研机构,旨在成为集团公司以及各省级公司的企业决策智库、技术创新引擎和产品创新孵化器。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2011年5月移 动 互 联 网 白 皮 书(2011年)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言发表《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研究成果。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并凭借数十亿的用户规模,正在开辟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时代。
移动互联网所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接入手段,也绝不仅是桌面互联网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新的能力、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并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的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对我国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很早就预见到移动互联网的重大趋势。
自2007年起启动了重大课题,对移动互联网的战略、技术、业务、安全、监管进行系统研究,成果为业界广泛引用。
本白皮书展示了我院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希望能为业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一、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 (1)二、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 (7)三、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与格局 (12)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析 (23)五、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34)六、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5)图目录图1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 (2)图2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方向 (2)图3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图 (3)图4 移动互联网主流软件平台架构体系 (5)图5 AP+基带芯片架构 (6)图6 多核基带芯片架构 (7)图7 操作系统与Unix、Linux的关系图 (14)图8 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OS市场份额 (15)图9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三大阵营示意图 (16)图10 HTML5技术示意图 (26)图11 谷歌Android与GMS、谷歌业务之间的关系 (30)图12 产业架构发展的一般规律示意图 (33)图13 中国电信的“天翼工厂”模式 (40)图14 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状况 (41)图15 主流程序商店内应用数量对比 (44)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年)一、移动互联网的内涵和体系1. 内涵和要素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
移动互联网包括三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
2. 体系2.1 移动互联网业务体系从目前看,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主要包括三大类,如图1所示:一是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向移动终端的复制,从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与固定互联网相似的业务体验,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基础。
二是移动通信业务的互联网化,如3公司与Skype合作推出的移动VOIP业务、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等。
三是结合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功能而进行的有别于固定互联网的业务创新,这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方向;如图2所示,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关键是如何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聚合,从而创新出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如移动Web2.0业务,如微博、移动位臵类互联网业务等。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图1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体系图2 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创新方向2.2 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系移动互联网作为空前广阔的融合发展领域,与广泛的技术和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11年)相关联,纵览当前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其主要涵盖六大技术产业领域。
● 移动互联网关键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 移动互联网安全控制技术由于当前移动互联网的特点集中于终端,各方巨头竞争焦点也在终端,因此智能终端软、硬件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中最为关键的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示意图如图3。
移动智能终端软件平台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平台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移动智能终端原材料元器件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体系:六大关联领域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技术端管云移动互联网安全控制技术图3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体系图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移动互联网的整体架构中,终端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是由于当前移动互联网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体系林立、平台多样化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移动终端的个性化、移动性、融合性的诸多特点本身就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不可能绕开终端而仅关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服务,不仅如此,终端的软、硬件还是移动互联网研究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1)终端软件平台体系目前主流的移动终端软件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基本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框架和引擎及接口、应用程序。
其中基本操作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内核和对硬件和设备的支持如驱动程序,中间件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部分,如核心库、数据库支持、媒体支持、音视频编码等,应用程序框架和引擎及接口包括应用程序管理、用户界面、应用引擎,用户界面和应用引擎的接口等。
应用程序一般包括两大类:面向Web的轻量级应用、本地应用。
主流移动终端软件平台体系抽象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中间件应用程序基本操作系统Java 虚拟机操作系统内核硬件&设备支持重要但可选功能必备功能Java 类库OS 基本服务应用程序框架/引擎、接口应用框架/UI 接口应用引擎接口终端能力接口应用程序框架/UI 应用程序管理UI 框架各类应用引擎:定位、搜索、游戏Widget 引擎Flash支持应用引擎Web 应用本地应用第三方应用Widget 浏览器设置应用商店第三方应用联系簿拨号第三方引擎第三方应用系统服务、核心库、媒体支持、音视频编码、数据库支持、网络服务等图4 移动互联网主流软件平台架构体系(2)终端硬件平台体系处理器芯片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体系的核心部分。
传统手机芯片包含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存储芯片。
其中电源管理芯片通常与基带同设,存储芯片负责数据的存储,射频芯片负责信号的收发,基带负责信号的处理。
基带芯片实现了传统手机最核心的通信信号处理功能,相当于传统手机的CPU ,与嵌入式软件紧密关联。
智能手机引入的大量应用促生了应用处理芯片(AP ),以支持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音视频、图像等功能的实现,与基带芯片一起成为智能手机的CPU。
在实际商用中,既有AP+基带芯片的分离方案,如图5;也有更为主流的多核基带芯片方案(能耗小、省电、省空间),即通过集成2个以上ARM 内核和2个以上DSP内核,在一个芯片中同时实现应用处理和基带功能的方案,如图6。
音频处理器视频处理器图像处理器硬件加速主处理器ARM主处理DSP硬件加速输入输出射频芯片存储器电源管理芯片图5 AP+基带芯片架构ARM处理1通信处理ARM处理2操作系统多媒体应用主DSP通信算法,编解码辅DSP应用算法,编解码射频芯片存储器电源管理芯片图6 多核基带芯片架构除核心芯片外,终端硬件还包括外设部件,如显示屏、键盘、面板、SD卡、摄像头、传感器等,目前外设领域创新迅速,既有功能的变化,也有新硬件的添加,如在iPhone等新一代智能机中,显示屏由单纯的显示器件变为可触摸的输入类器件,键盘功能从硬实现变成软实现。
摄像头和外存储等配件等级不断提升,而重力、方向、温度、距离等传感器逐步被引入中高端智能终端,支持传感类新型应用。
二、移动互联网给信息通信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1. 影响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当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并给信息产业中的主要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进入新的产业周期。
一是互联网的接入终端形态发生变化,并成为产业的基本要素。
移动上网终端数量已超过PC,在2010年第四季度占移动互联网消费主体的移动智能终端的销量也已超越PC,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发生变化,而移动终端的独特性让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互联网产业的基本要素——终端成为关键环节,谷歌以智能终端操作系统Android而非Chrome(所谓Web 操作系统)为支点发起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竞争。
二是互联网业务的发展重心、用户消费方式和业务组织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互联网业务及信息逐步从以PC为中心转变为以手机为中心:短短两年多时间苹果App Store应用超过30万,下载次数超过100亿,我国新浪微博用户在2010年增长了25倍,超过一亿用户规模。
在业务的爆发性发展下,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应用商店模式改变了用户使用、购买互联网服务的方式,让应用程序与浏览器平分了用户的业务入口;在业务组织方面,应用商店的影响更为深远,其改变了互联网业务的开发、提供和产业链组织方式,以苹果、谷歌公司应用商店的爆炸性成长为代表,形成了以终端和互联网为中心、基于接口开放和开发者广泛参与的新的互联网业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跨越了产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壁垒,让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甚至芯片厂商之间形成短兵相接的竞争,其融合效应远远超过目前所有已知的产业融合如固定与移动融合、三网融合,让互联网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移动互联网让移动通信产业发生颠覆性变化,基本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应用商店模式成为移动通信(数据)业务的主导业务模式,以I-Mode和移动梦网为代表、以移动网络为中心的封闭花园模式被颠覆和超越,电信运营商在通信领域仅存的贴近用户和理解用户感知的优势被颠覆,在新一轮的浪潮中逐渐被边缘化;不仅如此,移动运营商的命脉业务移动话音正在受到破坏性创新的威胁——移动终端的融合性让移动V oIP、移动即时消息与互联网服务融为一体,正在替代基本的移动通信业务,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同时,移动互联网带动了移动网络流量的爆炸性增长,导致无线网络资源加速消耗和服务质量的急剧下降。
201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同比增长159%;据思科预计,2010-2015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复合增长率将达92%。
无线资源稀缺性和无线环境突变性导致的带宽资源矛盾更加尖锐和长远,传统的资源构建和发展模式面临重大挑战。
2011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讲演中提出高速无线网络将作为美国实施“基建超越”计划最重要的两项基础设施之一,五年内覆盖98%的美国民众。
移动互联网推动了移动终端产业跨越式发展,终端能力、形态、与服务的关系都发生巨大变化。
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在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下迅速进化,在谷歌Android影响下,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开源、开放和免费的趋势风靡,极大的调动了开发者、硬件厂商的参与热情,终端系统软件、硬件适配成本大幅度降低,低端移动智能终端的成本迅速降低到100美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