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江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7.00 KB
- 文档页数:13
江西省2012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试卷(一)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笃.(dǔ)学兴.(xìnɡ)奋数.(shǔ)九寒天惶.(huánɡ)惶不可终日B.船坞.(wù)洗涮.(shuàn)生杀予.(yǔ)夺解铃还须系.(jì)铃人C.瓜蔓.(màn)僭.(jiàn)称俾.(bǐ)众周知偷鸡不成蚀.(shí)把米D.丰稔.(rěn)积攒.(zǎn)敷.(fū)衍了事失之东隅.(yú),收之桑榆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坍塌瞋视绊脚石乐不可知B.国粹阑珊结骨眼忧患备尝C.祓除纨绔乐陶陶振聋发聩D.博奕矛戟大杂烩悬梁刺股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以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也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留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表达明确的一句是(3分)()A.在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中,艺术家们围绕以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为宗旨,以提升节目品位为中心,既注重节目的立意,也注重节目的艺术效果。
B.自2007年起,国家语委尝试定期公布新词语,这不仅具有社会学的意义,而且片段有语言学的意义,它将为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留下许多珍贵的记录。
2012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五大题23小题,共150分,全卷共8页,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指定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3.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指定区域外无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游弋.(yì) 挣揣.(chuài) 虞.美人(yù)以儆.效尤(jǐng)B.笑靥.(yè)粘.贴(zhān)杀.风景(shà) 济.济一堂(jǐ)C.呼吁.(yù)摇曳.(zhuài)一溜.烟(1iù) 孜.孜以求(zī) D.憎.恶(zēng) 下载.(zài)乘.务员(chéng)结.党营私(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卑怯噩梦恰商冷不妨草营人命B.藐视白晰描摹爆发户恻隐之心C.梦魇诀别殴打引申义独辟蹊径D.燥热遨翔皈依雄纠纠插科打浑的一项是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A.神经干细胞的发现,给解答“世界难题”带来了新的希望,即神经干细胞有潜能修复受伤的神经细胞,而这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的办法.病釜底抽薪....B.面对西班牙人潮水般的攻势,荷兰队在足球城体育场坚持了整整116分钟,但却在最后4分钟的时候败在了伊涅斯塔的绝杀下,。
荷兰举国上下真是如丧考妣....,商厦里的夏装渐渐让位给秋装,“清仓甩卖”“季末C.七月流火....折扣低至三折"等促销信息铺天盖地,价格低得让人心痒痒,忍了多时的扫货瘾一发而不可收。
各位考生,2012年高考信息陆续出炉,下面是教育城高考网(/gaokao)小整理的: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请大家继续关注教育城高考网(/gaokao)。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全国卷)一、单选题(单选(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D】A.青荇(xìng)佝偻(gōu )罗绮(qĭ)义愤填膺(yīng)B.会稽(kuàijī)携手(xié)遏制(è)豁然开朗(huò)C.发酵(jiào)阙秦(jué)倾圮(pĭ)朝服衣冠(zhāo)D.踟蹰(chí)繁芜(wú)诅咒(zǔ)约车百乘(chéng)【答案解析】:(chéng-shè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A.诽谤肤浅骇人听闻永葆生机B.祈祷签署无济于事卓有成效C.漫溯簇新砥砺品格委屈求全D.昳丽疾疹没死以闻膏腴之地【答案解析】:(委屈求全-委曲求全)3、下列句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①我国气象专家在说到暖冬定义时提到,目前我国尚未________暖冬的明确标准。
定义中“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高”只是一个________的标准,而究竟高出多少,还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尽管各地的“豆腐渣”工程情况各异,但其共性都是有关责任人的腐败使然,________人们又叫“豆腐渣”工程为“腐败”工程,根治“豆腐渣”工程,________要严格质量管理,要在反腐败上下功夫。
A.①制定定量②因此既/又B.①制订定性②所以不仅/还C.①制定定性②因此不仅/还D.①制订定量②所以既/又【答案解析】(①“制订”是创制拟定的意思,而“制定”则是定出法规、计划等,依据文意应选“制定”。
“定性”是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定量”则是测定物质所含成分的数量,据文意应选“定量”。
重庆万州二中2011—2012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戕害(qiāng)按捺不住(nài)亘古不变(gèn)B.愧怍(zhà)商榷(qùe)皓首穷经(hào)飞流急湍(tuān)C.桑梓(zǐ)摭拾(zhé)长歌当哭(dàng)熠熠生辉(yì)D.殷红(yān)孝悌(tì)悄无声息(qiǎo)铩羽而归(shā)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蛰居涮羊肉克尽职守原形毕露B.发轫林荫道一如继往草菅人命C.胡诌挖墙脚浑浑噩噩怨天尤人D.磕拌亲和力一筹莫展真知灼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逐步熟习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B.我们也曾拜倒过英国国王的宝座下,恳求他出面干预,制裁国会和内阁中的残暴者C.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D.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宋徽宗时,从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B.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C.他们要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D.曾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肖邦故园不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遭到来自消费者、媒体及业界的猛烈抨击,这家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因此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C.在建设“和谐社区”活动中,小区居民们围绕以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中心,注重规划立意的整体性,尤其注重突出视觉艺术效果D.通过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庸”辨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对“中庸”的误解,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因而孔子才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在孔子看来,要想达到“中庸”的境界必须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要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义”、“礼”、“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节选自2010年1月15日《人民日报》)6.下列选项中对“中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它要求将“中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B.“中庸”就是追求日常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做到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C.“中庸”是人们做事要“走中间路线”,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溜、跟着走[源:D.“中庸”是在人伦日用中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7.下列不属于能使人达到“中庸”境界的条件的一项是()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C.破除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D.根据个人气质禀赋等去理解“仁、义、礼、孝”等伦理问题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B.对“中”和“庸”二字的望文生义,是大多数人误解、误用“中庸”的根本原因C.孔子认为“中庸”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他对达到“中庸”境界感到绝望D.黑格尔对《论语》及孔子都不够认同的原因是,《论语》缺乏概念、范畴和思辩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选自《清史稿》,有删改)【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俾:使,让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②不赂者以赂者丧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3分)(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3分)(3)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
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高三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l页至5页,第Ⅱ卷6页至l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 (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l2小题.每小题3分,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每题3分)1、下列再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朱拓(tà) 长歌当(dàng)哭艰苦坚苦卓绝B、愀(qiāo)然文采斐(fěi)然急流激流勇退C、喋(dié)血百舸(kě)争流渊源渊远流长D、浸渍(zì) 蓊蓊(wěng)郁郁灼见真知卓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变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目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项是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却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
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的心灵。
子江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考前热身模拟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⑵,不思其反。
(《诗经·氓》)⑶宁溘死以流亡兮,。
(屈原《离骚》)⑷,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⑸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
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以行。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
石栈岖崟①,悉下马,累肩而上。
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
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行四十里,渡后河。
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
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
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
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
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
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
2012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迸(bèng)裂颓垣(yuán)孱(chàn)头昙(tán)花一现B.擎(qíng)着瘦瘠(jǐ)荒冢(zhǒng)并行不悖(bèi)C.媲美( pì)干瘪(biē)自诩(xǔ)茕茕孑立(jié)D.攻讦(jié)蹩(bié)进氛围(fēn)离弦之箭(xi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投缳人寰无上光荣礼尚往来B.诛杀株连共商国是文过是非C.荟萃国粹惨不忍睹残羹冷灸D.慷慨气概形似骷髅别出新裁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但是必须注意,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
B、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C、你可以想像到那真是雷霆万钧。
船如离弦之箭,稍差毫厘,便会撞得个粉碎。
D、靴子被退回来,那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②如果不理解这种不同文化结构之间的重要差异,就有可能用一种文化结构的标准来衡量另外一种文化结构的价值,甚至徒劳无功地将一种文化结构中的要素生搬硬套地到另一种文化结构中去。
A.调节协调迁移B.协调调节迁移C.协调调节移植D.调节协调移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 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恸(dîng)哭觇(chān)视颀(qí)长纨绔(kù)子弟B.犄(jī)角横(héng)祸辐辏(cîu)栉(z hì)风沐雨C.剽( piāo)窃按捺(nài)骁(xiāo)勇泫(xuàn)然泪下D.耸峙(zhì)栈(zhàn)道岿(kuī)然泾(jīng)渭分明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飓风熔化文身未雨绸缪B.湮灭撺掇联袂胸无诚府C.平添作崇诡计深孚众望D.稽查妆奁销夏攻城掠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以来,央行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
这一行为凸显出央行抑制通胀的决心。
B.每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晚”都给全国观众献上了一道独特的“年夜饭”。
“春晚”虽然是一种新民俗,但还不能进入年俗的序列。
C.你要问电信部门的服务热线接线生每天最厌烦的是什么,他们一定会说是“接电话”,因为除了正常的求助咨询电话外,还有无数个骚扰电话,令人不厌其烦。
D.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
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B.庐山西海风景区围绕加快发展和环境保护两大主题,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型”,努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的旅游目的地。
高级中学2012届高考第三次模拟语文科试卷参考答案1、【解析】C。
guī/kuī,pā/ba,juàn/quān。
A项,sù,shè/niè,lù/lòu;B项,pán,hé,sì/cì;D项,shū/shǔ,jī/qí,wěi。
2、【解析】C。
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确凿无疑”。
A.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B.斐然可观:形容才干或声名显著。
D.奇葩:珍奇的花,也比喻出众的作品。
3、【解析】D。
A项,句式杂糅,“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差距是必须正视的事实”应该为“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程度不等的差距,这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B项,“他”指代不明;C项,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配,可在“质量品牌”后加上”建设“。
4、【解析】C。
根据先特殊再一般的规律判断,③应在第一个横线处,排除A与B。
⑤是对②的回答,⑤应紧随②后,排除D。
5、【解析】A。
B.妻:嫁;C.冠军:列于众军之首;D.西:向西进发。
6、【解析】C。
两个“乃”都是表连接的副词“就”。
A项,前者为判断词“是”;后者为动词“做”。
B项,前者为介词“把”;后者为连词“因为”。
D项,前者为助词,表判断,无义;后者为表原因的指代词“……的原因”。
7、【解析】B。
①③⑤是英布的经历,此时他还未带兵打仗。
8、【解析】C项。
【解析】C项。
“集中优势兵力”有误,应为“以少胜多”。
9、【答案】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至关//不得入/又使布等先从间道破关下军/遂得入/至咸阳/布常为军锋/项王封诸将/立布为九江王/都六。
(多、漏、错断满2处扣1分。
“//”为可断可不断处)【译文】①有人给我看了相,说我当在受刑之后称王,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形了吧?②正当这个时候,秦军加紧围攻赵国,赵国屡次派人来请求救援。
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各市模拟语用题汇总广东省湛江市第七中学苏静编 2012-5-221、广东省兴宁一中高三语文2011年12月30日期末测试试卷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6分)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组织的、紧密结合当前市场和经济热点的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打击假冒、信用建设、质量兴国、名牌战略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诚信·质量·名牌”为主题,聚集各个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的“中国3.15论坛”,将于3月9日在京拉开序幕。
23.据统计,中国有8000多万残疾人,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但现实中盲人通道被阻断、公交车残疾人专座被抢占等现象屡见不鲜。
请你以“爱心助残”为主旨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简明生动,限30字内。
(6分)2、韶关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报道,并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十个月零两天!”站在广州番禺某早教机构门前,刘雷(化名)夫妇看着这条广告标语,第一感觉是啼笑皆非。
但看到其他父母都抱着不到两岁的孩子跑过去询问课程时,他们马上感觉到孩子起跑线上的紧迫感,仿佛不报早教,就注定落后了。
而有着刘雷夫妇类似心态的年轻父母在国内其实并不少。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约有8000万0至3岁婴幼儿,全国早教市场空间总值约为500亿元。
据记者调查,在广州最小的早教学员出生仅33天。
早教市场正以不可遏止之势发展壮大,而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反思。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分)(2)请根据文意概括出早教市场红火的两个主要原因。
(4分)23.某中学为筹备百年校庆,向社会上的广大校友征集有纪念价值的老相片;请为这个征集活动写一段广告词。
要求:1.不超过80个字;2.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6分)3、广东省清远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3.请根据下面材料,概括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功能作用,不超过45字。
子江中学2012届高三语文考前热身模拟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⑴,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⑵,不思其反。
(《诗经·氓》)⑶宁溘死以流亡兮,。
(屈原《离骚》)⑷,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⑸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夜渡两关记 (明)程敏政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行。
但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
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征束燎以行。
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
石栈岖崟①,悉下马,累肩而上。
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
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征哄发,山谷响动。
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
予默计此关乃赵检点破南唐擒其二将处。
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
夜二鼓,抵滁阳。
十七日午,过全椒,趋和州。
自幸脱险即夷,无复置虑。
行四十里,渡后河。
见面山隐隐,问从者,云:“当陟此,乃至和州香林院。
”已而,日冉冉过峰后,马入山嘴,峦岫回合,桑田秩秩,凡数村。
既暮,入益深,山益多,草木塞道,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
过野庙,遇老叟,问此为何山,曰:“古昭关也。
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宜急行。
前山有火起者,乃烈原以驱虎也。
”时铜钲、束燎皆不及备。
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虽强之大噪,不能也。
良久乃起,复循岭以行,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
仰见星斗满天,自分恐不可免。
且念伍员昔尝厄于此关,岂恶地固应尔耶?尽二鼓,抵香林。
灯下恍然自失,如更生者。
噫!予以离亲之久,诸所弗计,冒险夜行,度二关,犯虎穴,虽濒危而幸免焉,其亦可谓不审也已!谨志之,以为后戒。
(选自《篁敦程先生文粹》) 注:①岖崟qū yín:形容山势高险崎岖的样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绐:欺骗B. 马为之避易避易:退却C. 去香林院尚三十余里去:到……去D. 自分恐不可免分:料想3.以下句子中,均能体现途中险境的一组是( )①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②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③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④傍山涉涧,怪石如林,马为之避易⑤杳不知其所穷,始大骇汗⑥谛视崖堑,深不可测,涧水潺潺,与风疾徐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是一篇纪实散文,记载了作者因省亲心切,夜渡清流关和昭关所遇惊险之事。
B. 作者一行人冒着危险连夜赶路,越过两座关卡,扰犯了老虎窝,两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作者认为这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
C. 此文写作,按时间顺序写来,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文字尤为简洁利落,是古代散文优秀之作。
D. 作者把描写自然景物和书写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揭示出遇险畏缩则一事无成,视险敢闯才能渡险如夷的深刻哲理。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
答:⑵众以为伏虎,却顾反走,颠仆枕藉,呼声甚微。
答:(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落第长安常建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诗无名氏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
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
(3分)答:(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
(3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在工潮复起时,屠维岳设置了反间计,让吴荪甫假令开除姚金凤,提升出卖姚金凤的女工薛宝珠,女工们觉得姚金凤是被冤枉的,转而拥护姚金凤,而后吴荪甫假意收回开除成命并给女工们放假一天作为让步,平息了工潮。
《子夜》B、丝洛娃认为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结合,就会毁掉聂赫留朵夫的一生,而她跟西蒙松一起走开,就可以使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
所以出于对聂赫留朵夫的爱,她选择了西蒙松。
《复活》C、爱斯梅拉达被诬陷刺杀弗比斯,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判处绞刑。
在刽子手行刑时,加西莫多挺身相救,勇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救到圣母院,用心照顾保护她。
从此,加西莫多成了爱斯梅拉达的忠实朋友。
《巴黎圣母院》D、觉新是封建制度和传统习惯的牺牲品,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帮封建势力制造着别人的悲剧。
他思想上接受新思潮,感情上行动上却留恋旧家庭,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下,他压抑着内心的痛苦。
他渴望婚姻自由,却没有勇气反抗父母之命。
《家》E.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
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
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
”《欧也妮葛朗台》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1、《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兄弟之仇,领兵伐吴,挥师东进,连连告捷,危急之中,东吴将领阚泽以全家性命担保力荐一人,这人是谁?他在接下来战役中有何出色表现?2、《红楼梦》中,黛玉死后人们都不敢把她的死讯告诉宝玉,是谁首先把这事告诉宝玉的,这人为什么这样做,结果如何?选做()答:(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①。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注】①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②用情:情,情实。
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③襁:音qiǎnɡ,背婴孩的背篓。
(1)由上文可见,孔子对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持什么态度,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什么呢?(2分)答:(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教育目的”的理解。
(4分)答: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捧与挖(鲁迅)中国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
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
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八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
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
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
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
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
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
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革命(辛亥革命)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
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
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
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
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
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
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
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
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0.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举例论证严谨有序,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的递进关系。
B、鲁迅先生认为捧人者总会有所损失,但是能得到短暂的心安。
C、人们之所以选择捧而不是挖,主要是人们认为捧比较省心省力。
D、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对可能使自己不安的人物,挖要比捧更有意义。
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3分)答:12.请结合例证分析,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3分)答:(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跨文本答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竹林的故事出城一条河,过河曲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
老程有一个小姑娘,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
起初不知道她的名字,问她。
她笑而不答。
有一回见了老程呼“阿三”,我才挽住她的手:“哈哈,三姑娘!”我们从此就呼她三姑娘。
老程除了种莱,也还打鱼卖。
四五月间,霪雨之后,河里满河山水。
搓衣的石头沉在河底.呈现绿团团的坡。
老程把摇网朝水里兜来兜去,倘若兜着了,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跟着她欢跃的叫声热闹起来。
一直蹦跳蹦跳,等到好容易给捉住了,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
流水潺潺,摇网从水里探起,一滴滴的水点打在水上,浸在水当中的枝条也冲击着,嚓嚓作响。
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阿三,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
见了妈妈抽筷子,便赶快拿出杯子——家里只有这一个,老是归三姑娘照管——踮着脚送在桌上。
“爸爸喝酒,我吃豆腐干!”老程实在用不着下酒的菜,对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
三姑娘,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代替妈妈洗衣。
然而绿团团的坡上,从此也不见老程的踪迹了——这只要看竹林的那边河坝上面,高耸着一个不毛的戒方一般模样的土堆,堆前竖着三四根吊着被雨粘住的纸幡残片的竹竿,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