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课标分析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教材分析

从全章整体内容看,重点介绍了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基本状况,要求学生掌握运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在地表中的位置的方法,进而学会如何阅读和使用简单的地图。第一节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一个事物在地表中的位置。第二节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分析了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这是本章的一个难点,课程标准中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中理解区域差异形成原因的关键所在。第三节主要阐述地图的一些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掌握地图的三大要素从而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图,重点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等等。

(二)学生分析

学生抽象思维比较弱,但好奇心强,故需要教师设置有趣的导入,激发

其好奇心,并且要充分利用板书和地球仪。

(三)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4.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和方法:地球仪的阅读和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们所居住球体的一些基本概况,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和环保意识以及正确的“人地观念”。

(四)教学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度,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六)教学用具:计算机黑板地球仪

(七)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章“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我们主要是利用咱们地理主要的两样工具地球仪和地图来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在哪里。当然在找前呢,我们需要先好好的认识一下我们脚下这个大家伙-----地球。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在地球仪上寻找我们生活的地方。

【环节一】形状和大小+发现过程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地球照片)

提问:1.地球是什么形状?

2.地球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我们现在有人造卫星拍摄的图片,所以很容易就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可是,在人类历史上,祖先们为摸索地球的形状却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在很早的时候,许多聪明的哲学家们就试图寻求物质世界的答案,我们脚下是什么,我们的世界有尽头吗?我们脚下的这个东东,也就是现在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由于古代人们生活的范围不广,科学技术不发达,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来分析和判断地球的形状。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周代就有“天圆地方”说。凭借直觉,每个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特别是随着航海业的发展,观察到许多有意义的现象,从而对上述想象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

航海员在向直布罗陀海峡航行的时候,总是看到地平线是一个大圆圈。天穹的边缘和这个大圆圈相连,但是他们中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到达过这天地相连的地方。

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公元前530年,希腊科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但他没有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说明这一事实。后来,他的同胞、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观察日食时,发现太阳光被地球遮挡后留在月亮上的地球影子是圆弧形,这好像地球自己在“照镜子”。于是,他得到地球是球形的结论。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这是公元前4世纪的事,距今有2400多年。

稍晚的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天文学家落下闳最早设计制作了测定天体

位置、观测星象的浑仪。天文学家张衡制造了一个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同今天的天球仪很相近。

真正用实践来证实地球是球形是16世纪的事。公元1519年,麦哲伦率船5艘,水手265人,由西班开出发,越过大西洋,经过南美洲的南端,进入太平洋,然后西行至菲律宾,1522年9月从地球的另一方向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了环绕地球的航行,证实地球的确是球形的。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

此后的几百年,科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地球的形状已经不再是谜。可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看不清地球的样子,只有到宇宙中去看地球,才能一目了然。1961年4月12日,原苏联“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在宇宙中亲眼目睹地球外貌的人,他惊叹道:“地球原来是这样一个蔚蓝色的大球!”。经过人造地球卫星4万多次的观测,发现地球是一个运动着的不规则的椭圆体。牛顿最早根据万有引力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中间略鼓的球体。

提问:1.在老师的讲解中,你发现那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一个看似的科学问题需要多少年,多少人的努力才最终得到真理啊。所以如果这些人人云亦云的话,缺少专研精神的话。我们也许现在还觉得自己在棋盘上呢。

地球的形状解决了,那么地球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看一组图片。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6千米,两者相差为2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所以才有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板书: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长4万千米

【环节二】地球仪

说了这么多关于我们地球的故事和科学知识,你们想看看我们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么?

展示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环节三】

任务:制作简易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