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论文97875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公共关系学》教材目录目录上篇理论篇第一章导论: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第一节作为现代社会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一、关于公共关系的众多说法二、公共关系的工作定义第二节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学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性质三、我国公关实践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研究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一、公共关系学研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关系经济”为公关发展带来机遇三、公共关系学研究与时俱进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渊源、兴起与发展第一节现代社会以前的类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概念的时代性二、古人对类公共关系的认识三、古代类公共关系活动实践第二节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兴起一、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二、公共关系在美国的肇始三、公共关系创始人艾维·李与伯内斯第三节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的发展一、公共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及其特点二、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三、现代公众社会:公共关系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章社会关系和公共关系第一节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和形态一、社会关系的一般属性二、社会关系的形态第二节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和调节手段一、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二、社会关系的一般调节手段第三节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和调节法则一、公共关系的形态特征二、公共关系的调节法则第四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第一节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一、社会组织的运行及其关系联结二、社会组织的外观形象和内在气质三、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四、社会组织的代言人:公众人物第二节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一、公众的基本特性二、公众的分类第三节公共关系三部曲——交流、沟通、劝说一、公共关系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二、公共关系是一种意义沟通活动三、公共关系是一种价值劝说活动四、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的角色互换第五章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第一节公共关系的职能一、采集信息的职能二、提供咨询的职能三、参与决策的职能四、协调交流沟通劝说的职能第二节公共关系的作用一、监测作用二、凝聚作用三、调节作用四、应变作用第六章公共关系的类型第一节主体或部门公共关系一、企业公共关系二、商业服务业公共关系三、金融业公共关系四、政府公共关系五、事业、团体公共关系六、社会公众人物公共关系第二节对象公共关系一、员工关系二、消费者关系三、政府关系四、媒体关系五、社区关系六、股东关系七、竞争对手关系八、国际公共关系第三节功能型公共关系一、日常事务型公共关系二、宣传型公共关系三、征询型公共关系四、矫正型公共关系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第一节公共关系必须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一、满足公众的知晓需求二、尊重公众独立自主的人格需求三、满足公众不断转移、升华的精神需求第二节公共关系必须十分注重社会效益一、社会效益是社会组织与公众根本利益的总和二、公共关系既对自身组织负责,也对公众负责第三节公共关系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大原则一、先有客观事实,后有公共关系二、必须全面、深入地掌握事实三、必须实事求是地报告事实第四节公共关系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一、观念的创新是决定性的创新二、方法创新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证三、内容项目创新是公共关系的活力所在第八章作为“关系管理”的公共关系第一节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一、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的技术理由二、公共关系呼唤人文关怀和个体切入的市场动因三、公共关系呼唤伦理关怀和个体切入的哲学基础第二节关系人文主义:21世纪公共关系大伦理一、“关系人文主义”的历史内涵二、“关系人文主义”的哲学内涵第三节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个层面一、公共关系“个体切入”的四个层面二、当今环境变化的四个特征第四节从个体切入到“全员公关”一、规范化原则二、礼貌化原则三、恪守谅解原则下篇实务篇第九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一:调查与策划第一节公共关系调查概述一、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二、公共关系调查的科学性三、公共关系调查的指导原则四、公共关系调查的过程第二节公共关系策划概述一、公共关系策划及其基本原则二、公共关系策划与创造性三、公共关系策划过程分析第十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二:口语传播第一节口语传播概述一、口语传播的特点二、口语传播的技巧第二节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运用一、日常接待二、新闻发布三、沟通性会议四、公务谈判五、游说策动第十一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三:文字传播第一节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文字和文字传播的特点二、文字传播的技巧第二节公共关系的文字传播一、新闻稿撰写二、广告文案设计三、宣传资料制作四、内部报刊编辑五、公共关系常用文书第十二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四:实像传播第一节实像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实像传播的特点二、实像传播的技巧运用第二节实像传播在公共关系实务中的运用一、推销活动二、样品展览和示范表演三、橱窗陈列四、作业场所布置五、实用饰品的设计配套第十三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五:大众传播的整合运用第一节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特点和技巧一、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特点二、大众传播整合运用的技巧第二节大众传播整合运用举要一、广告运动二、媒介事件三、社会公益事业赞助四、主题活动第十四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六:网络传播第一节网络传播的特点和技巧一、网络传播的优势与特点二、网络传播的原则和技巧第二节网络传播在公共关系中的运用一、电子邮件(Email)二、网上论坛(BBS)三、万维网(World Wide Web)信息浏览四、信息的个人化第十五章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传播管理第一节组织危机与危机传播管理一、组织危机定义、特点及分类二、危机传播管理内涵及意义第二节危机传播管理的组织落实一、危机管理组织架构的设置二、“发言人”制度的确立三、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的建立四、组织危机形态的预测五、组织潜在危机的评估第三节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一、赶赴现场,了解事实二、分析情况,确立对策三、安抚公众,缓和对抗四、联络媒体,主导舆论五、多方沟通,迅速化解六、有效行动,转危为机第四节危机传播管理的若干原则一、“3T”原则二、公众为上原则三、维护信誉原则第五节危机传播管理“事实与价值模型”一、事实路径二、价值路径第十六章公共关系专职机构和专业人员第一节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公共关系一、公共关系职业与市场经济二、职业公共关系的两种类型第二节公共关系专职机构一、组织内设置公关机构的必要性二、组织内公关机构的设置模式三、组织内公关机构的人员配置和预算四、组织内公关机构的工作第三节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一、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素质二、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培养三、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从业资格鉴定。
《公共关系》参考书目1.许明炎《现代公共关系学新论》中国地震出版社2001年3月版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第3版;3.邱锐主编马晓红、李宁副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4.张荷英编著《现代公共关系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3版;5.谢苏、王明强、汪瑞军编著《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2版;6.余明阳主编《公共关系策划》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7.陈振民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4 月第2版;8.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2版。
9.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
10.居延安等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1.范锡远等著:《公共关系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2.刘玉玲主编:《新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翁世荣、徐幸起主编:《公关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张克非等著:《公关策划与谋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15.熊源伟等著:《公共关系策划》,中山大学出版社。
16.林汉川著:《公关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公共关系学概论》,科学普及出版社。
18.王凤湾等著:《公共关系实务》,湖南文艺出版社。
19.王乐夫等著:《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20.居易主编:《公共关系译文集》,开发杂志社。
21.蒲永川著:《公关写作艺术》,四川大学出版社。
22.潘肖江著:《公关语言艺术》,同济大学出版社。
23.赵宏主编:《公共关系指南》,法律出版社。
24.汪秀英著:《公共关系学原理与应用》,中国商业出版社。
25.(美)斯科特·卡特李普等著《有效公共关系》,,汤滨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年版。
26.(美)社·纽萨姆等著《公共关系与实践》,,罗建国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公共关系学之危机公关论文公共关系学之危机公关论文关于公共关系学的论文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公共关系学之危机公关论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共关系学之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指应对危机的有关机制,它具有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
根据爱德华·伯尼斯(Edward Bernays)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
危机公关具体是指机构或企业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所带来的严重损害和威胁,从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包括危机的规避、控制、解决以及危机解决后的复兴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动态过程。
危机公关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整体而言,企业公关危机的产生,是有其历史性应该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原因在企业方,即企业自身的问题,即诚信问题、管理和自律问题。
这就如同一棵树,如果从根上产生问题、腐烂了,你从外观上再怎么修饰都没有用,迟早会暴露出来。
同样道理,如果企业没有一个自律的机制、没有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而是企图以假冒伪劣、有潜在威胁、非安全、非健康的产品赚取利润,这样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企业应该以百年基业的战略经营企业,应时刻加强自我监督和管理,要懂得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其次,消费者消费意识、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推动了企业潜在危机的爆发。
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有一个特点,在消费过程中能忍就忍,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跟生产厂商较真,这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供应商非法或者违规生产经营气焰。
尤其对于部分跨国公司,以前消费者更多的是以仰慕的心态对待的。
那么,现在随着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消费过程中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就随时会把厂家不光彩的一面通过媒体、消协、工商等系统进行投诉和曝光。
公共关系必读的十本书(转自天涯)1.《公关顾问专业指南》陈向阳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这本书算是一本实务书,工具书。
作者有多年的丰富经验,总结得也比较有逻辑性,但某些点不太深。
但作为入学者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一本书,有很好的指引作用。
它主要就公共关系顾问职业定位、业务模式、专业实务以及专业机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2.《有效的公共关系》格伦.布鲁姆艾伦. 森特撕科特.卡特理普著;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7月这本书曾多次修订再版,近年又推出了新千年版(第8版)。
新千年版除了保持原书的主要特色,从概念、理论基础、管理过程和各行各业的实践等四大部分,详细阐述了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中的方法、步骤与操作外,还增加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等新的章节。
本书可以说是现代公关人员和工商管理专业人士登堂入室的必读书。
3.《中国式公关》大龙王庐霞等著/中信出版社2006年7月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中国公关业的现状和其中需要改进的问题,论述比较客观,书中也批评了某些以关系和人情为手段来维护媒体关系的错误做法。
书中提出的“用专业的方法建立卓有成效的媒体关系”的观点,非常有见地,对公共关系规范化发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搞定》文显堂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8月《搞定》这本书概括来说主要讲述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新闻营销,一是危机公关。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向读者传授了应对媒体的策略和技巧,和用新闻的方式传播自己、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的方法。
这本书里有案例,有分析,通俗易懂,被誉为“政府、企业、机构新闻传播实战教科书”是当之无愧的。
5.《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这本书全书都通过案例来阐释公关的理念和技巧。
书中收录了第六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的42个获奖案例。
案例涉及18个类别。
这本书可以作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组织和推荐的专业出版物,是各类管理人员、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的最佳公共关系实务学习研究用书。
50、许多企业通过营销实验逐渐认识到,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要生存和发展,以社会责任心从事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长期利益比无社会责任心带来的近期利益更加重要。
可口可乐公司积极参与中国希望工程,截止2004年5月,该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
因为中国是潜力巨大的战略性市场,可口可乐公司选择农村教育作为突破口,专门设立了公益事务部,全力负责公益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跟进工作。
在可口可乐公司公益事业部的电脑里,存有捐建的52所希望小学的详细资料和信息,并与28个装瓶厂紧密配合,一同为这些希望小学持续服务。
要求:结合本案例分析说明开展赞助活动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
答:赞助是企业或组织提供资金、物品支持某项事业,以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赢得社会公众好感的活动,是组织经常采用的一种公共关系手段。
在公益、慈善、环保、文化、体育、教育等社会活动中充当主角或热心参与者,在支持社会事业的同时,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赞助活动以体现组织乐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以扩大组织社会影响,促进公众对组织好感和社会文明进步为目的。
开展赞助活动应注意:(1)认真研究赞助的对象和项目的社会意义与影响;(2)注意赞助项目的相对集中和前后呼应;(3)充分考虑活动本身的传播效果;(4)量力而行,考虑组织的经济承受能力;(5)强化对活动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2006年10月1日,重庆市沙坪坝区石门大桥上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
一辆满载乘客的711路公共汽车,途径石门大桥大弯道处,驶向大桥左侧,冲上路沿,撞坏大桥护栏后坠落桥下地面,酿成50人伤亡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公安交警部门火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下午市委、市政府紧急召开“10٠1”事故处置会,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有力的措施迅速落实善后处置工作,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重庆市在投入警力整治公交秩序的同时,更开始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工作,全面整顿公交领域的混乱状态,以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放心。
公共关系学参考文献图书公共关系学薛可,余明阳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6公共关系学胡百精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公共关系学廖为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全国自考教材)公关传播设计黄美琴、金琳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CI的策划与设计吴为善、陈海燕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100个成功的公关策划张景云、于涛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有效公共关系斯科特·卡特李普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8年实用公共关系弗兰克·詹弗金斯上海翻译出版社公司1988年公共关系实务---案例分析丹尼尔·莫斯郭惠民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7公共关系教程(第8版)斯科特·卡特里普等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1.1 公众舆论沃尔特·李普曼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公关第一,广告第二阿尔·里斯劳拉·里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4报刊《公关世界》(河北)网络版()、《国际公关》(北京)、《公共关系》(西安)《公共关系报》(浙江)、《公共关系导报》(青岛)网站中华公共关系学院/香港公共关系学院/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公共关系学课程制作小组/2006/gggxx/ckwx.htm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上海公共关系协会/广东公关协会/中国公关网/国际公关网/中国危机公关网/重庆公关网/中国公关门户网/(17公关网)奥美公关博雅公共关系有限公司/default.aspx 万博宣伟公司/wswhtml_cn/cn_default.asp 凯旋先驱/zh-hans普乐普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安可顾问/china/蓝色光标公关公司爱德曼(中国)/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伟达公关/。
畅销百万册的《公共关系学》作者:来源:《新营销》2016年第06期回想起来,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学者和他们的著作,国际上有三个。
一个彼得·德鲁克,商科学生让我推荐阅读书目的话,我一定首推把德鲁克读懂。
虽然德鲁克可能不会告诉你怎么去写高大上的论文,但一定能教会你怎么去认识管理实践。
德鲁克把企业是做什么的,介绍得最为清楚。
第二个是迈克尔·波特,研究企业战略和竞争问题,他的思想最为经典。
第三个是菲利普·科特勒,他的书只要能买到的版本我都买了。
我感觉他也深受德鲁克和波特的影响。
在国内,吴健安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
他一直倾力于市场营销专业和学科建设,在教与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早期的著作《市场学概论》,我们在1984年云南财贸学院培训的时候,人手一册。
1987年我回国后,由中国人民大学邝鸿先生领衔,中国社科院任林书先生具体组织,编撰国内第一本大型工具书《现代市场营销大全》。
当时吴先生也应邀参加,他把我也叫上了,参加编写了一些内容。
通过这样一些活动,我和这些第一代学者建立了较多的联系。
留学南斯拉夫期间,作为官方派遣的留学生,有一个优惠是可以定期收到国内寄来的报纸。
有一次大概是光明日报吧,看到有文章谈到公共关系在中国的作用。
我很感兴趣,就和导师去谈,在他指导下收集、阅读了一些资料。
回国以后,给企业做培训的时候没有公共关系方面的教材,我就和同事们一起编写了一本,出版以后销量还不少。
大概是1989年,深圳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公共关系教学研讨会。
几位当时在这个领域著名的国内学者,和安徽人民出版社的李道平先生,倡议出版一部高校使用的全国通用教材。
我和一些当时还属于中青年的学者一起,参加了编写。
这本红皮封面的《公共关系学》,后来成为中国最畅销的一部教科书,卖了一百多万册,被称为“中国公共关系学的红皮书”,也得到了许多荣誉。
后来,还配套出了一部《公共关系学案例》,蓝皮封面。
1999年,教育部首次将市场营销学列入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由吴健安先生组织教材编写。
《公共关系》参考书目1.许明炎《现代公共关系学新论》中国地震出版社2001年3月版2.熊源伟主编《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第3版;3.邱锐主编马晓红、李宁副主编《公共关系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年1月第1版;4.张荷英编著《现代公共关系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3版;5.谢苏、王明强、汪瑞军编著《旅游企业公共关系》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第2版;6.余明阳主编《公共关系策划》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第1版;7.陈振民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4 月第2版;8.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2版。
9.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
10.居延安等著:《公共关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1.范锡远等著:《公共关系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2.刘玉玲主编:《新编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3.翁世荣、徐幸起主编:《公关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张克非等著:《公关策划与谋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15.熊源伟等著:《公共关系策划》,中山大学出版社。
16.林汉川著:《公关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公共关系学概论》,科学普及出版社。
18.王凤湾等著:《公共关系实务》,湖南文艺出版社。
19.王乐夫等著:《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20.居易主编:《公共关系译文集》,开发杂志社。
21.蒲永川著:《公关写作艺术》,四川大学出版社。
22.潘肖江著:《公关语言艺术》,同济大学出版社。
23.赵宏主编:《公共关系指南》,法律出版社。
24.汪秀英著:《公共关系学原理与应用》,中国商业出版社。
25.(美)斯科特·卡特李普等著《有效公共关系》,,汤滨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1988年版。
26.(美)社·纽萨姆等著《公共关系与实践》,,罗建国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总论: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 1999年8月第一版2、曼纽尔·卡斯特, 《信息时代三步曲——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崛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2月第一版3、时蓉华, 《现代社会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5月第1版4、魏宏森、曾国屏, 《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年第1版5、乌杰, 《系统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6、李德顺, 《价值论》, 中国人民大学, 1987年9月第一版7、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8、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第1版9、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R·W·伍德曼, 《组织行为学》, 华东师大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 2001年第9版10、卡尔·波普尔, 《科学知识进化论》, 三联书店,11、马克斯·韦伯,杨富斌译, 《社会科学方法论》, 华夏出版社, 1999年第1版12、诺贝特·埃利亚斯王佩莉译, 《文明的进程》, 生活·读书·三联书店, 1998年第1版13、J·P·福加斯,张保生、李晖等译, 《社会交际心理学》, 湖南出版社, 1992年7月第1版14、黑格尔, 《美学》, 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15、[苏] 波斯彼洛夫, 《论美和艺术》,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版16、沃尔特·李普曼, 《公众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17、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版18、Scott M. Cutlip, Allen H. Center, Glen M. Broom., Effective Public Relations,7th Ed. N. Y. Prentice Hall., 199819、Dennis L. Wilox, Philip H. Ault, Warren K. Agee, Public Relations:Strategiesand Tatics, 4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199520、Fraser P. Siegel, The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6th Ed.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199521、王乐夫、廖为建:《公共关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版22、段赛民:《CI战略与广告攻心传播》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版23、李强:《公共关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版24、张云:《公关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版25、黎运汉《公关语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版26、《公共关系学新论——海外公关译丛》[英]萨姆.布莱克、译者:陈志云、郭惠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1版27、《公共关系心理学——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系列教材》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总主编:秦启文主编:黄希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8、《现代公共关系学——理论与技巧》何修猛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29、《网上公共关系》[美]谢尔·霍兹复旦大学出版社30、《公共关系学新论--组织形象管理》袁传荣宋林飞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31、《危机管理》罗伯特·希斯中信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32、关立勋主编:《公共实例典范集成》(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33、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特色初探》,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10月34、徐家良著:《政府形象与战略》,杭州出版社1996年10月35、胡宁生主编:《中国政府形象战略》,(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11月36、黎元江著:《中国宣传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7、周振林等著:《领导者公共关系方法与艺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38、[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等著:《公共关系战略与战术》,新华出版社1992年2月39、[美]杜.纽萨姆等著:《公共关系与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10月40、[美]H.弗雷齐尔.穆尔等著:《公共关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月41、[英]迈克尔.里杰斯特著:《危机公关》,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42、张楠《企业公共主管》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版43、《有效公共关系》〈美〉斯科特.卡特李普、阿伦.森特、格伦.布鲁姆著,汤滨、王彦、孙会良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44、《卓越公共关系与传播管理》罗伯特.希斯【美】詹姆斯?格鲁尼格等著卫五名译中信出版社,北京大学45、《公共关系实务》弗雷泽.西泰尔,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公共关系》郭惠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6、《公共关系学》余明阳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7、廖为建:《公共关系学简教程》中国大学出版社1989版48、熊源伟:《公共关系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49、杜·纽萨媚等、罗建国等译:《公共关系与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版50、何北公关协会:《公共世界》杂志公开出版51、陕西公关协会:《公共关系》杂志公开出版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1、《公共关系学》李道平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2、《公共关系学概论》王乐夫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公共关系学》汪秀英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儒家学说与东方公关意识一东方公关论》权裕编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5、《中国传统公共关系初探》杨洪璋等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公共关系人员及机构设置6、《国际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于里著,工商出版社,1996年版7、《公关员》和铭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公共关系学》余明阳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9、《中国实用公关咨询大全》郑崇田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0、《21世纪经营管理的新趋势——知识管理》孙涛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11、《企业实用公共关系》邢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版12、《EQ情商》柏桦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公共关系的信息管理1.《广告调查》黄升民著,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2.《21世纪经营管理的新趋势——知识管理》孙涛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3.《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崔保国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4.《信息就是信息》〈美〉迈克.布隆伯格著,雷鸣、顾矾译,工商出版社,1998年版公共关系调研1、《成功的公共关系》米德伯格著,机械出版社,2002年版2、《强势公关》萨菲尔著,机械出版社,2002年版3、《知识经济的支柱——信息产业》左美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翟向东著,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公共关系策划1、孙黎著《策划家》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3年 9月版2、京华企业咨询中心《点子大师》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4年 9月版3、程旭兰主编《公共关系策划》,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5年 4月版4、林汉川编著《公共策划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年 9月版5、郭泰著《如何写企划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6、严兴福等《公共关系设计学纲要》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7、张景云、于涛《100个成功的公关策划》,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8、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9、连玉明主编,《学习型城市》,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10、尹世杰,《消费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1、谭昆智,《营销城市》,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12、谭启泰:《谋事在人》广州出版社1996版13、王志纲:《行成于思》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版14、薛永应:《成事在天》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版15、王志纲、石声:《策划旋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版16、高玉金:《商家名称谋略》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版17、潘肖珏:《企业策划思路与方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版创造性思维1.《科学创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王极盛著,第一版;2.《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日)高桥浩著,科学普及出版社 1987年第一版;3.《新思维的艺术》钟法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l990年第一版;4.《当头棒喝,如何激发创造力》〈美〉罗杰.冯伊区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年版5.《怎样出点子》懋哥清先编著,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4年第一版6.《点子大师》京华企业咨询中心著,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4年版CIS与名牌战略1.《中国型 CI战略》贺懋华香港和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94年版2.《 CIS现代企业形象策略》林盘耸等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3.《CI中国企业形象战略》董锡健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4.《CI实务一企业形象设计》谢曙光等,知识出版社,1995年5.《企业迈向CI时代》雷晓明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6.《企业系统形象策划》左章健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7.《实用命名艺术手册》潘文国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8.《新编实用商标手册》李小林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9.《名牌战略》刘仲康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年版10.杨金德,《CI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11.加藤邦宏,《企业形象战略》,台湾艺风堂出版社12.王维平,《现代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1996年07月第1版13.董锡健潘肖珏,《CIS:中国企业形象战略》,1995年03月第1版14.许俊基,《CIS发展与国别模式:超值企业形象设计》,2002年04月第1版15.林磐耸苏亚民吕一林苗杰,《CIS——现代企业形象策略》,1994年05月第1版16.许晨,《企业形象》,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17.李一,《信息网络时代的组织形象传播》2001年09月第1版18.刘光明:《经济运行与伦理:兼论中国企业形象》,1997年12月第1版19.[美]卡尔森(Carlson,G.)著楚风、楚明译,《曝光:利用传媒塑造企业形象》,2001年11月第1版20.涂林严龙茂徐振先郑立廊,《企业形象管理》,1996年02月第1版21.明安香,《企业形象管理:最新一代管理》,1995年12月第1版22.许晨,《企业形象——企业的魅力所在》,1988年10月第1版23.杨思远曹庆弘,《企业形象设计——理论及实务》,1996年05月第1版24.郑继方,《企业形象设计与文化营销》,1995年10月第1版企业文化l.《企业文化教程》潘肖珏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一版2.《企业文化教程》方宪圩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3.《企业之魂》张毅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4.《四通与四通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2年版5.《蓝岛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6.《中日企业文化荟萃》潘承烈著,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7.《中国传统公共关系初探》杨洪璋等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1年第二版8.《中国企业文化一现在与未来》张德等著,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1年版9.杨张乔,郑智强,《企业形象的社会扩张——企业文化的一种新视角》,1989年08月第1版10.罗仲伟《托起辉煌——市场竞争与企业文化》,1997年05月第1版11.奚从清谢健,《现代企业文化概论》,2001年06月第1版12.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版13.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14.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版15.罗新,《无风絮自飞——学者眼中的港澳信托企业文化》,1998年11月第1版16.孙钱章袁玉兰,《比较·启迪——中日企业文化比较研究》,1999年01月第1版17.[美]茨威尔著王申英唐伟等译,《中欧——华夏新经理人书架·第二批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2002年01月第1版公共关系传播9.胡正荣,《传播学》,北京广播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10.凯瑟琳·米勒,《组织传播》,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1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北京广播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12.[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商务印书馆13.曼纽尔·卡斯特,《信息时代三步曲——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14.和中孚戴广忠,《广告学原理》,1991年09月第1版15.刘林清,《现代广告学》(修订版),2002年05月16.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广告学教研室,《广告学——理论与应用》,1993年05月第1版17.傅汉章邝铁军,《广告学》,1985年08月第1版18.《传播媒介管理学》郑瑞城著,三民书局,1994年版19.《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康谨中国传媒大学20.《媒体与广告》钟以谦人民大学21.《广告策划》黄升民中国传媒大学22.《广告调查与数据库运用》黄京华大学东南大学23.《媒介经营管理学》邵培仁、刘强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4.《媒体经营规划与管理实务》张宏源著,风云论坛出版社,1995年版25.《媒介管理学》邵培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6.黄美琴、金琳,公关传播设计,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27.《广告主营销推广趋势报告》黄升民、杜国清等,社科文献出版社28.唐·E·舒尔茨、史丹立·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朗,整合行销传播,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8月29.陆小华,《激活传媒》,中信出版社,2004年30.史蒂文.拉克斯,《尴尬的接近权——网络社会的敏感话题》,新华出版社31.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32.麦克尔·幸格尔特里,《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33.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0年34.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5.奥立佛·博伊德-巴雷特斯·纽播克里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36.《传播理论(传播与文化译丛)(根据英文第5版式翻译)(美国大学传播系学生必读书)》[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第1版37.《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现代传播译丛》[美]沃纳·赛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1第1版38.《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E·M·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第1版39.《广电媒介产业经营新论——传媒经营丛书》黄升民、周艳、马丽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第1版公共关系活动模式l.《公共关系的战略与战术》〈美〉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等著,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2.《当代国际公共关系》郭惠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3.《竞争之星一一企业公共关系战略》张新胜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4.《中国公共关系教程》翟向东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4年版5.《公共关系设计学纲要》严兴福等,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I991年版6.《策划家》第 25章,孙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7.《世界商战》刘金树等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8.《公共关系案例》熊源伟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0年版9.《美国企业竞争六大经典战例》〈美〉道格拉.拉姆齐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0年版公共关系专题活动1.《管理危机》希斯著,中信出版社,2001年版2.《企业之魂》张毅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3.《企业革命》曾华国著,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年版4.《国际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于里著,工商出版社,1996年版5.《100国际名牌与公关和促销》马天祥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6.《定位与决策》乔木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版7.《体验营销》施密特著,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公共关系礼仪芭芭拉·帕切特、(美)玛乔丽·布罗迪、贝奇·安德森:《国际商务礼仪》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版黄土基、黄鹤飞:《演说的技巧与艺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版丛杭青:《公共礼仪》东方出版社1996版周芙蓉《礼仪教程》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3 年 9 月第一版李惠中《跟我学礼仪》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2 年 2 月第一版任之《教你学礼仪》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3 年 6 月第一版李兴国《现代商务礼仪》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 5 月金正昆《现代商务礼仪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3 月(美)芭芭拉·帕切特等李家正译《国际商务礼仪》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年版。
公关关系学必读书目
公关关系学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互动关系的一门学科,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公关关系学的读者,以下是一些必读的书籍:
1.《公共关系学》
这本书是公关关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介绍了公关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实践和发展趋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2.《公关心理学》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公关关系中的沟通、认知、情感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公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公关工作。
3.《危机公关》
这本书针对企业在面临危机时如何应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企业公关人员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4.《媒体关系学》
这本书介绍了媒体在公关关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如何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公关人员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5.《公关策划与执行》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公关策划的过程和执行技巧,包括目标设定、策略制定、活动设计等方面,对于想要提升自己策划能力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选择。
6.《品牌公关策略》
这本书从品牌的角度探讨了公关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为品牌管理
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
7.《企业公关管理》
这本书介绍了企业在公关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
8.《政府公关实务》
这本书介绍了政府在公关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9.《国际公关案例分析》
这本书通过对多个国际知名企业的公关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关策略和实践,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视角。
公共关系论文范文-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公共关系论文范文-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公共关系论文范文: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学术研究论文公共关系论文范文: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学科,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管理职能。
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看到公共关系学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高校的教育课程中。
而在其中,我们不难发现公共关系学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在素质教育中所体现的价值。
关键词:公共关系;价值;公众;创新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社会学科,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管理职能,其核心内容为形象管理或品牌管理。
由于这方面的管理在具体的社会组织中,既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又涉及到了每一个部门和成员,所以在实际管理中,首先需要确立一种公共关系学的观念。
作为一种现代管理职能,公共关系的作用不仅被各个领域、各种组织所认同,其理念和运作模式也已被融入个体的人际关系与形象规划中。
因此,很多高校开始将公共关系学课程纳入他们的教学范畴中,以此来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地认识自己,学会如何更好的完善自身。
而公共关系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价值也慢慢体现出来。
一、公众至上,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公众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没有公众就没有所谓的公共关系。
而公众至上是公共关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即讲究一切以公众的利益为主要。
公众至上原则运用到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即要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多考虑交往对象,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备受宠爱。
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更是尽心给予了他们所能给予的一切,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好好学习,他们不需要忧虑柴米油盐,也无需过问衣食住行,更不需考虑人际交往,因为父母早已帮他们考虑周全。
而这些使得很多独生子女慢慢养成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家长每天围着他们绕,他们不需要考虑什么,也无需主动考虑什么,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备受关注的主体,仿佛整个世界都围着他们绕。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文献[1]李韶辉.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正式建立[N].中国改革报,2021,05,201.[2]李继学.低保标准采用三种方法算出[N].中国财经报,2021,05,171.[3]佚名.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下[J].四川劳动保障,2021,12:11.[4]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城市低保政策评析一一以辽宁省的个案研究为例[J].东岳论丛,2021,5:5-36.[5]李楠楠.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研究[D].辽宁大学,2021.[6]姚建平.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水平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1,11:57-67.[7]洪大用.社会救助的目标与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评估[J].甘爾社会科学,2021,4:159-160.[8]刘喜堂,张琳,田晓婦.关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几个问题——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民政,2021,9:38.[9]LyleM.Spencer,SigneM.Spencer.魏梅金译.才能评鉴法:建立卓越的绩效模式[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21.[10]丁建定.构建我国新型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原则与途径[J].东岳论丛,2021,2:46-47.[11]张翼.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21.[12]宋森.城市低保制度中道德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21.[13]梅建明,刘频频.城市低保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及低保救助制度——对武汉市387户低保家庭的调查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05:15-20.[14]钱振伟.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21.[15]陈玲玲,刘敏.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回顾、问题及政策选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3:51-57.[16]黄晨熹.城市低保对象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制度安排研究一一以上海为例[J].社会学研究,2021,1:138-157.[17]武新.低保工作人员的现状调查及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05:217-218.[18]刘丽华,罗小斌.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民政,2021,11:48.[19]朱玲.探讨城市低保动态管理[J].中国职工教育,2021,16:152.[20]冯贤佑,刘峰,吉安市政协.加大低保动态管理的思考[N].光华时报,2021,09,17003.[21]本刊记者.国外社会福利模式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郑秉文研究员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21,03:1-8.[22]周开.城市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21.[23]宁亚芳.高社会福利水平创造强国家竞争力——基于瑞典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21,05:79-86.[24]杨立雄.贫困理论范式的转向与美国福利制度改革[J].美国研究,2021,2:111-136.[1]《中组部民政部关于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委会任职的通知》,2021.[2]《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髙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2021.[3]王艳艳.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公共政策分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4]郑卫宇.新农村建设中的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5]史亚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21,10:5-7.[6]朱云生.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的对接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2021,12:7-8.[7]王天敏.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历史审视[J].安徽农业科学,2021,5:3-4[8]刘海燕,陈俐,贺利,李相阳.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17:24-26.[9]许树洪,何振波,苏小菱.大学生村官计划长效机制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11:8163-8166.[10]潘嘉.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21.[11]张祖钧.论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长效机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212:13-15.[1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12-13.[13]李芳芳,李思,王言.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科技创业,202106:135-136.[14]白云飞.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21.[15]孙娟.大学生村官计划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学院,2021.[16]严雄飞,邢英俊.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大学生村官问题研究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4:16-18.[17]宋言奇.基于制度“嵌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再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217:17-19.[18]董宏君.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培养接班人的战略举措[N].人民日报,2021,01,265.[19]刘芬娜.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过程中的困境[D].陕西,西北大学,2021.[20]徐伟.大学生村官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于职业,20219:28-30.[1]黄冉.我国公务员胜任力模型研究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21,1212:156.[2]李伟英,龙太江.建立和应用公务员胜任力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理论前沿.2021,9:16-18.[3]李明斐,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石兆.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研究述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8375:76.[5]王鹏,时勘.培训需求评价的研究概况[J].心理学动态,1998.6436—51.[6]王重鸣?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11.[7]时勘,王继承,李超平.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评价的研究[J].心理学报,2002,343:306-311.[8]王重鸣,陈民科.管理胜任力特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心理科学,2002,255:513-516.[9]仲理峰,时勘.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J].心理学报,2021,361:110-115.[10]姚翔,王垒,陈建红.项目管理者胜任力模型[J].心理科学,2021,276:1497—1499.[11]陈万思.纵向式职业生涯发展与发展性胜任力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1,8617-23.[12]魏钧,张德.国内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胜任力模型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1,514-8.[13]刘学方,王重鸣,唐宁玉,朱健,倪宁.家族企业接班人胜任力建模一一个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21,5:96-106[14]赵曙明,杜娟.企业经营者胜任力及测评理论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J].2021,91:33—40[15]胡艳曦.国内外关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21,111:249[16]时雨,仲理峰,时勘.团体焦点访谈方法简介[J].技术开发,2021,011:37[17]苏仁华.浅谈国家公务员培训[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081:2.[18]崔会玲,王珊珊.西方公务员胜任力研究综述[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021:12-13.[19]何君.公务员培训设计新视角一基于胜任力[J].中国人才,2021,0517:7-8.[20]沈伟,姜姗姗.国内公务员胜任力研究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9.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公共关系参考文献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1.白巍.公关原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2.黄美琴.金琳.公关传播设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3.廖为建.吴柏林.谭昆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张践主编.公共关系:从理论到实务[M].人民出版社,2003.5.中国公共关系协会组编. 中国公共关系二十年:理论研究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丁乐飞,翟年祥主编. 中国现代公共关系学[M].安微大学出版社, 2008.7.张雷编着. 公关理论精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任京生着.从东到西看关系:我在美国教授关系学[M].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9.陈先红.公共关系生态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0.张依依.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M].安微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1.席酉民. 和谐理论与战略[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12.[美]格伦·布鲁姆等.有效公共关系[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5.王乐夫.廖为建.公共关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6.熊源伟.公共关系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7.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中国公共关系基本理论大辩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8.谢玉华.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19.居延安.公共关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0.郭庆光着.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翟向东主编.中国公共关系教程「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22.郭惠民主编.当代国际公共关系(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3.孙秀蕙着.公共关系:理论、策略与研究实例「M」台北:台湾正中书局,1997.24.孟建.中国公共关系发展报告[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25.(英)弗兰克·杰弗金斯着.徐百益译.实用公共关系[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8.26.纪华强.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7.罗伯特·L·迪思达.公共关系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28.弗兰克·杰弗金斯.公共关系学[M].成都:西南则经大学出版社,1987.29.中国公共关系大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30.李道平.公共关系协调[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31.李兴国.公共关系实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2.史有春.公共关系学—形象设计、信息传播和社会交往[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3.张遒英.公共关系学[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
尹佳;厉敏萍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年(卷),期】2005(000)09X
【摘要】本文从公共关系教学实践出发,阐述了部分教师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是目前国内公共关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同时,笔者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提出,要提高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应该妥善处理教材和案例,灵活,了妙的运用案例,正确把握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加强实践教学。
【总页数】2页(P296-297)
【作者】尹佳;厉敏萍
【作者单位】井冈山学院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高职《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 [J], 黎敏
2.高职《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 [J], 陈瑛
3.《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初探 [J], 尹佳;厉敏萍
4.公共关系学多元呈现与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J], 钟艳
5.《公共关系学》的案例教学初探 [J], 郭小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参考文献引言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是现代商业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领域。
公共关系旨在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而市场营销则专注于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两个领域的结合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相关的参考文献,探讨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结合它们。
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在公共关系领域,一本经典的参考书是Edward L. Bernays的《公共关系》。
该书于1923年首次出版,被公认为公共关系学科的奠基之作。
Bernays强调公共关系的目标是建立与公众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以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这本书为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提供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强调了传播和意识形态对公众行为的影响。
另一本值得一提的参考书是James E. Grunig和Todd Hunt的《公共关系理论的四个代际》。
这本书提出了公共关系理论的四个阶段,从传统的新闻发布到双向对话和互动传播的转变。
通过深入研究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这本书帮助我们理解公共关系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的角色和意义。
市场营销的策略在市场营销领域,Philip Kotler的《营销管理》是一本权威的参考书。
该书提供了全面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指导,涵盖了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定价、促销和渠道管理等方面。
Kotler的书强调了市场导向和顾客导向的重要性,认为企业应该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从而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
Seth Godin的《创意思维》是一本关于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之作。
这本书强调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通过创造性思维和独特的市场定位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通过引用实际案例和研究结果,Godin阐述了如何通过创新和个性化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实现商业成功。
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的结合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的结合是实现商业成功的关键。
Richard J. Varey的《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解构和重构》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这两个领域的相互关系。
传播中的公关工作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前所未有地高涨,往往左右着社会舆论,关系着组织的声誉与形象,没有哪个企业、组织、公众人物可以忽视媒体对公众的影响。
因此,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社会舆论支持,就是企业、组织、公众人物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首要任务。
媒体的公关作用有三点:第一,有助于组织与公众间的互相了解;第二,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第三,有助于公关人员利用传播媒介高效率地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关就就是传播。
为了有效地利用新闻媒体,公关人员首先需要走近媒体,了解媒体。
通常情况下,与新闻媒体发生关系有两种情况:一就是主动寻找新闻媒体,希望媒体为传播服务;而就是发生的一些事件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与兴趣,要求提供事实,以便进行宣传、推广、解释与澄清。
无论面对哪种情况,公关人员在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中,都应该重点对待与记者、编辑的关系,特别就是要在杜绝实时报道上做好公关工作。
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在选择媒体进行公关工作时,首先要确定组织的目标受众,然后根据不同媒体的受众特点,风格等,根据需要公关的事件性质,寻找到有影响力且适合的媒体平台。
在公关活动中,要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所选择媒体的影响力。
许多企业与组织对媒体抱有敌意的态度,认为媒体总就是利用危机事件进行炒作,博眼球。
她们认为媒体报道那些耸人听闻的危机事件,就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作为专业公关人员应该清楚,媒体就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只有争取到媒体的支持与信赖,公关活动才能更加顺利地展开。
因此,公关部门与媒体进行合作就是十分常见也就是十分必要的。
公关人员不仅要懂得如何应对媒体,更需要掌握与媒体合作的技巧,以求助媒体展示本组织的良好形象。
企业、组织、公众人物要做到及时全面地传播自己认为有必要传播的信息。
建立与媒体记者、编辑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与融洽的人际关系就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可能的话,在企业、组织、公众人物的一些日常活动中,邀请记者、编辑一起参与,主动向她们提供己方资料与信息,以建立起她们对自己的预存立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媒体投资。
在于媒体的记者、编辑的相处过程中,一定要以友好的态度与,讲求公关礼仪,尽量避免对抗与对立,不能威胁记者、编辑,要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对所有记者一视同仁。
当然,也不必对媒体低声下气,只要如实提供材料与信息就可以了。
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信誉与信任就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履行对媒体的承诺与保证。
一旦企业失掉自身的信誉,就很难再挽回昔日树立起的形象。
在与媒体建立友好关系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媒体中有影响力的人士作为自己的宣传顾问,了解媒体的动向,也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新闻、信息传播渠道。
在需要通过媒体做宣传或者平息危机事件时,就可以方便高效,而
企业、组织或者公众人物还有善于挖掘自己的新闻潜力,引起媒体关注,利用媒体的报道宣传自身形象,从而可以吸引到公众的关注。
在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引起观众火爆关注
后,节目中的“老爸们”就很好地利用自己家的“萌娃”受观众喜爱这一优势,在自己的一些活动中带上“萌娃”,让宝贝们的一举一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宣传了“老爸们”的形象,增加了媒体关注度。
挖掘自身的新闻潜力,同时也要善于“制造新闻”,增加曝光度与关注度。
比如说京东商城的老总刘强东就打得一手公关好牌,利用媒体与公众对自己与“奶茶妹妹”恋情的关注,一旦京东遇到危机时间或者需要增加宣传,媒体关注度的时候,刘强东与“奶茶妹妹”的恋情就会出现变动,或者就是“疑似分手”,或者就是“疑似怀孕”,或者就是“公众场合秀恩爱”,或者就是“国外牵手旅行”被”路人撞见“,有心人可以瞧出来,这些“恋爱事件”每一次在媒体上引起关注都就是京东要有大动作的时候。
可见京东对“制造新闻”这一公关技巧运用得多么纯熟。
如果某一组织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那么,它就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媒体的报道、争论与批评。
因此,公关人员需要积极地配合媒体、尊重媒体,在具体的应对过程中掌握应对原则与一些应对礼仪,只有这样才能同媒体搞好关系,推进公关活动的顺利展开。
首先,对媒体要尊重,这就是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礼仪。
在交谈或通信过程中要使用礼貌用语,尊称敬语,不能使用侮辱、讽刺、挖苦的语言。
不能对媒体工作者恐吓指责,这不只就是对媒体工作人员个体的尊重,也就是对媒体整体的尊重。
对待媒体,要保持一颗平等的心态。
不管就是企业老总还就是知名公众人物,在应对媒体时都要互相尊重,平起平坐,不要像对待敌人一样,也不必过于卑恭低下。
一些企业、组织、公众人物在说服媒体为她们做积极正面的报道时态度很恭敬,而当媒体把目光盯在自身不好的一面时,就很不配合了,采取躲躲闪闪的回避态度。
记者们憎恨这种情况就是可以理解的。
不论在有利的时候还就是不利的时候,都应该积极配合媒体,这在长远的公关利益上来说就是很重要的。
许多企业在公关活动中经常采取“广告”这以形式。
所谓公关广告就就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使公众对组织产生好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公众关系而进行的宣传与自我推销。
这种类型的公关广告不就是直接推销,而就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树立企业形象为直接目标的广告。
形象广告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组织的历史沿革、业务范围、经营方针、技术状况、生产状况、发展远景、宣传组织的风貌、观念,使全社会对组织的目标、政策、素质、行为有一种总体了解,并在认同的基础上形成良好形象评价。
所以形象广告的主要功能即就是在实现公众与广告接触的基础上,提高对组织的了解认知水平,扩大组织的知名度,并给组织美誉度的提高形成外在压力与内在动力。
在组织或者公众人物由于某种原因对公众分或社会利益造成损害时,为了防止局面扩大,进一步损害自身形象,制止有害影响蔓延,需要采取必要的公关措施维护组织形象。
主动向公众或社会说明真相,检讨过失,表达歉意,请求谅解,这就是一种较为普遍应用的公关策略。
在这种形式的危机公关中,应该本着严于律己、引咎自责的态度,言辞要恳切,态度要端正,绝不能隐瞒事实,欺骗公众,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
一些组织对于危机不愿声张,以为随着时间推移,公众就会忘记一切,其结果就是恶劣的影响不仅不会消除,反而有可能愈演愈烈。
长期而且持续的公关活动主要就是为了扩大组织或公众人物个人的影响力,塑造自身积极的形象。
这一类的公关活动主要就是通过响应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重大主题或政府某项政策措施而采取的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行动。
例如可口可乐为了树立在中国市场的正面形象,
响应“希望工程”的号召在中国的偏远地区捐资建立希望小学;明星为响应“绿色生活,保护环境”这一社会主题,参加一些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性活动。
借助这一类公益活动,组织可以在与社会认知一致的基础上,较快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同时,在传播的公关活动中语言的运用既要符合严谨求实,也要符合一定的礼仪要求,同时还要注意讲究语言的技巧,研究公关活动的客体的心理,了解她们的需求,根据公关活动的宗旨,达到理想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