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套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42.52 KB
- 文档页数:23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集1. 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he” ,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tanke ”,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2. 词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1、词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9)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12)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2、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
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汇总完整版一、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两种。
1. 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是指可以数出个体的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单数名词表示一个,复数名词表示多个。
2. 不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是指不能数出个体的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不可数名词表示抽象概念、物质等。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和反身代词。
1.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角色,包括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
2. 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距离,包括指示代词、指示副词和指示形容词。
3. 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包括疑问代词和疑问副词。
4. 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表示泛指的人或事物,包括不定代词和不定副词。
5. 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同时也是受事的人或物,包括反身代词和反身形容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的词语,可以修饰名词的性质、特征或状态。
1. 形容词的用法形容词可以作为定语、表语和宾补。
2.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的比较级用来表示两者之间的比较,最高级用来表示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
四、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行为、状态或变化的词语,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1. 实义动词实义动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可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或状态。
2. 系动词系动词是指用来连接主语和表语的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
五、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
1. 副词的分类副词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和疑问副词等。
2. 副词的位置副词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末,具体位置要根据句子的需要来确定。
六、介词介词是连接名词或代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向、原因等。
1. 常见的介词常见的介词包括在、向、从、跟、为、因、与等。
语文语法知识一、实词与虚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初中汉语语法知识(必备资料)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与写作基础第一章、法和语法学习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以上、之南、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动作行为:看、飞、劳动、2、表心理活动:爱、想、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存在、消失、停、5、表使令:叫、让、派、请、命令、禁止、6、表可能、意愿的能愿动词:能、会、可能、应该、必须、要、愿意、肯、敢、情愿7、表动作趋向:上、进、出、过、起来8、表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 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初中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汉语的演变过程: 语素(字)词短语单句复句句群(多重复句)语素分类:(1)单音节语素(2)双音节语素(3)多音节语素汉字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词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短语词和词组合,构成短语。
短语也叫词组。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
短语按词的结构关系,初中时期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短语,高中以至大学将多掌握——主谓宾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固定短语(习惯语、四字熟语)、其他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紧缩短语、特殊短语、双重否定短语、临时短语)等类型的短语。
三、单句1、句子按结构关系分为单句和复句。
由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叫单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复句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八类。
3、句子按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中心语(主谓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五、句群(多重复句):句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句连在一起构成句群。
(初中暂且不学)第一章、法和语法前言一、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集1.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é”,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ǎnkè”,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2.词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初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全集1.语素以分子原子为例来说明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的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e”,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tanke”,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吃、大、十等。
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语素构成词。
语素可以单独成词,也可以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例如:“人”;“人参”。
“吃”;“吃亏”。
如何判断语素?判断语素很简单,就看看它能否再分,分后有意义就是语素,否则不是。
语素的分类:自由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位置自由。
如“分、好、高、低”;半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组合,位置自由。
如“话、习、确、民”;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位置固定。
如“者、第、阿”。
2.词定义:词由语素构成,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几个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词的分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表人或事物(学生,教室,书本,友谊);表时间(早晨,明天,季节);表方位(前面,东面,左边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笑,支持,保卫,发展,扩大,提高,爱,喜欢,出现,使,鼓励,能够,肯,要,起来,进去,出来,是等。
(3)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明媚,激动,伟大,诚实,甜,高,圆,直等。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表确数(二,亿,二分之一);表概数(一些,许多,三四十);表序数(第一,初二,老大等)。
(5)量词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物量词(尺,斤,个,辆);动量词(趟,次,遭,回等)。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人称代词(我,你,他,大家自己);疑问代词(什么,谁,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等)。
(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肯否定等。
例如:很,更加,略微;全都,总,仅仅,只;已经,刚刚,一直;再三,往往,时常,屡次;可,却,难道;不,竟,可能没有等。
(8)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朝,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和,跟,由于等。
(9)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才,如果……那么等。
(10)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结构组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吗,啊,罢了,吧,呢等)。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
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3.短语短语是由词和词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句子成分;大多数短语加上一定的语调就可以成为句子。
词和词构成短语,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短语成分:(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例如:报纸杂志老师和同学雄伟壮丽唱歌又跳舞调查研究光荣而艰巨(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和在它们前头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组成。
其中名词、动词或形容词是中心语,修饰句词的词语是定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语是状语。
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定语用“( )”表示,状语用“[]”表示,中心语不标符号,例如:(汉语)语法 (祖国)大地[完全]相信[小心]翻阅[更加]坚强[多么]伟大(3)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
宾语在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
例如:吃晚饭盖房子住石洞卖豆浆夸奖我有的动词(如“给、送、教、告诉”等)可以带两个宾语。
这样的宾语叫双宾语。
离动词近的叫近宾语,离动词远的叫远宾语。
例如:给我笔教你一首歌(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
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建议将动词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称补充短语。
这样,补充短语分为两类,一是动补短语,一是形补短语。
)补语用“〈〉”表示。
例如:洗得〈干净〉翻了〈一阵〉抱〈起来〉活跃〈在基层〉热得〈出汗〉大得〈多〉暗〈得很〉冻得〈麻木〉(5)主谓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的内容。
主语、谓语之间用“‖”标示,“‖”之前是主语,之后是谓语,例如:红旗‖飘扬天气‖好养分‖多举止‖稳重一个短语一个成分或每一个成分,还可以扩展成短语。
这样短语中包含短语,成为复杂的短语。
扩展后的短语,能够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例如:迷人的秋色——一派迷人的秋色——好一派迷人的秋色走进来——急急忙忙走进来——神色慌张、急急忙忙走进来另外,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讲解。
介宾短语如:从今天(开始),向我(走来),对学校的情况(很熟悉)等。
的字短语如:男的(排左边),大红的(是牡丹)。
4.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1)单句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①单句的成分和主干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
常作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
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可作主语。
主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去北大荒的就是他。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经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由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
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可作谓语。
谓语: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树叶黄了。
明天星期日。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宾语:宾语在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能做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
宾语:我们热爱祖国。
/祖国是我们的伟大母亲。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
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做定语。
定语:(伟大)的祖国是(我们)的母亲。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三杯)美酒敬亲人。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
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做状语,一般名词不做状语。
状语:他[勇敢]地站出来。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补语:他急得哭<起来>。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很<多>。
他生<于1918年>。
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公式:【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②用符号法分析主谓句。
第一步,用“‖”界分出主语和谓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二步,用“( )”标出充当主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三步,用“〔〕”标出状语;用“( )”标出充当宾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四步,用“〈〉”标出补语,剩下的是中心语:(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这样,除去定语、状语、补语,句子主干就显示出来了:……人民……创造……时代。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
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还要注意,在摘取否定句主干时,一般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单句若是由复杂的短语构成时,单句也就成了复杂的单句。
(2)复句①复句的构成和分析复句的构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结构按照一定的语法关系直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复句;一种方式是借助虚词构成。
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大都是连词和副词,统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
组成复句的单句结构叫分句。
一般复句扩展成二重复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复句中前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二、前一个分句扩展成复句结构,后一个分句是单句结构;三、复句中的每个分句都扩展成复句结构。
用符号法分析二重复句,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间用“‖”表示。
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
例如: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因果假设 )②复句的主要类型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事理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加点的是关联词语):并列复句:云薄了,雾又上来了。
我们青年人不是要空谈,而是要实行。
递进复句:他不但学习好,而且思想品质也好。
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选择复句:或者跪着生,或者站着死。
不是跪着生,就是站着死。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转折复句: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胆子可不小。
我一再邀请,然而他执意不去。
因果复句:因为它们的内容重要,所以选录了。
他们既然深入调查,就有发言权。
假设复句: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即使不相信我,也得说实话。
条件复句: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只要有肥料,一年就可能稻麦两熟。
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③常用的关联词例如:单用:也,又,还,而且,并且,况且,何况,或者,还是,宁可,要么,但,而,却,然而,不过,其实,可是,只是,因此,既然,以致,否则,不然,便,只要,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