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现代新诗
- 格式:docx
- 大小:25.12 KB
- 文档页数:8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 现代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巢、苇”等生字。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味。
2.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设计理念】本文选编了李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秋晚的江上》勾画出一幅静中见动、声色俱备的美丽图景,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花牛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
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
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自古说“诗画同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合多种景象还原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在逐步还原画面的过程中,总结归纳出找景物、添颜色、加动作、融情感的具体方法,再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第二首《花牛歌》的学习当中,达成学习策略的习得和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
最后通过仿写小诗,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也进一步体会诗歌饱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板块一:初读诗歌,了解现代诗1、古诗导入(1)在丹桂飘香的秋天,你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学生回忆古诗,老师适当点评。
(2)引入课题,听朗读录音。
2.现代诗特点(1)对比呈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点。
小结:现代诗对格式没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秋晚的江上》有两节,《花牛歌》有四节,它们的形式更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而且不受韵律限制。
(2)自读课文3.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词巢、苇、罗、眠、霸、占等。
先请学生个别读,老师正音。
再齐读。
(2)回读全诗。
(3)个别读,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现代诗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现代诗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不受韵律限制的特点,产生对现代诗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还原画面,品味诗境1、想象画面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还原画面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味隽永,短短的几句话,描写的画面却特别美,怎样把诗歌描绘的画面还原出来呢?同学们发言,相机小结反馈:(1)找景物:诗中出现了什么景物呢?有鸟儿、有斜阳,有江和芦苇。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
第一单元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单元核心知识】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选编的7首中国诗歌,2首外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九首诗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贯穿:《沁园人•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阅读时,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
在学习中,我们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诗歌,也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
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分析。
意象,就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
诗歌的情感表态一般都要借助意象。
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
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
【核心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现代诗歌基本体例及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在阅读鉴赏中,能感受诗歌的形象,品味它们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要做到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就需要我们对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作品进行真正的阅读鉴赏。
高中语文必修一笔记整理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
1. 文学常识。
-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词牌名“沁园春”,这一格式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2. 字词积累。
- 橘子洲(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方遒(qiú)3. 诗歌内容。
- 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通过“看”字总领,描写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群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江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动物,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秋景图。
- 下阕回忆往昔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生动地刻画了青年革命者的形象。
4. 艺术特色。
- 意象壮美。
选取了山、林、江、舸、鹰、鱼等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意境。
- 情景交融。
上阕的景为下阕的情做铺垫,下阕的情又深化了上阕的景所蕴含的意义。
1. 文学常识。
- 作者戴望舒,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诗多写个人的哀怨和孤寂,也有对现实的不满。
2. 字词积累。
- 寂寥(jì liáo)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 ǐ)3. 诗歌内容。
- 诗中的“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但她又“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转瞬即逝,体现了诗人理想的迷茫和不可捉摸。
4.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的运用。
雨巷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
- 诗歌的音乐美。
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规则,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B )①嘉兴方面表示:此次他们将________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零门槛”“先落户后就业”、发放工资外津贴等优厚待遇。
②云南著名山水画家张向彤,坚持以传统笔墨写意丹青,他以儒、释、道文化抒写心胸,妙造山水文人________。
③《江帆楼阁图》的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________,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A.给予义气寥廓B.给予意气辽阔C.给以义气寥廓D.给以意气辽阔解析:给以:后面只能带抽象事物,不带接受的人。
给予:后面可带接受的人。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意气:意志和气概、趣味和性情。
寥廓:宇宙的广阔。
辽阔:形容原野或水面非常广阔。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②备受瞩目的南昌市“年度教师”评选活动于近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南师附小教育集团的詹腼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本年度南昌市“年度教师”。
③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④新型播种机实现了“灭茬、旋耕”与深松施肥、精播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单独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还节约了农时,秸秆焚烧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⑤张大爷对记者说:“现在有好多电影电视,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⑥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A.①③⑤ B.①④⑤C.②③⑥ D.②④⑥解析:①指点江山:评说国家大事。
望文生义。
②脱颖而出:比喻才能完全显露出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及教材资料、文章思维拓展和答案【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目录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一单元现代新诗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诗两首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鸿门宴(司马迁)第三单元写人记事散文7、纪念刘和珍君(鲁迅)8、小狗包弟(巴金)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11、包身工(夏衍)12、飞向太空的航程(贾永曹智白瑞雪)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二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1、荷塘月色(朱自清)2、故都的秋(郁达夫)3、囚绿记(陆蠡)第二单元先秦、南北朝诗歌4、《诗经》两首氓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田园居(其一)(陶渊明)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8、兰亭集序(王羲之)9、赤壁赋(苏轼)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四单元演讲辞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12、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必修三阅读鉴赏第一单元中外小说阅读1、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2、祝福(鲁迅)3、老人与海(海明威)第二单元唐代诗歌4、蜀道难(李白)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9、劝学(《荀子》)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第四单元科普文章12、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13、宇宙的边疆(卡尔·萨根)1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必修四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戏剧作品阅读1、窦娥冤(关汉卿)2、雷雨(曹禺)3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第二单元宋词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杂文、随笔8、拿来主义(鲁迅)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10、短文三篇热爱生命(蒙田)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信条(富尔格姆)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记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与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附录中华文化精神必修五阅读鉴赏第一单元小说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2、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3、边城(沈从文)第二单元古代抒情散文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5、滕王阁序(王勃)6、逍遥游(庄周)7、陈情表(李密)第三单元文艺评论、随笔8、咬文嚼字(朱光潜)9、说“木叶”(林庚)10、谈中国诗(钱钟书)第四单元自然科学论文11、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2、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13、宇宙的未来(史蒂芬·霍金)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精读】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略读】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外阅读】蒙哥马利:强者就是不断挑战自己比尔·盖茨:IT 英雄的成功之道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阅读桥边的老人(海明威)*墙上的斑点(弗吉利亚·伍尔芙)话题:叙述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速度控制思考与实践第二单元阅读炮兽(雨果)*安东诺夫卡苹果(蒲宁)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场景的功能*风景的意义*现代小说的场景观思考与实践第三单元阅读丹柯(高尔基)*炼金术士(保罗·戈埃罗)话题:主题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主题观的演变思考与实践第四单元阅读娜塔莎(列夫·托尔斯泰)*素芭(泰戈尔)话题:人物“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思考与实践第五单元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在桥边(伯尔)话题:情节以情节为主线的小说情节运行的方式*情节运行的动力思考与实践第六单元阅读牲畜林(卡尔维诺)*半张纸(斯特林堡)话题:结构谋篇布局*结构的“常”与“变”思考与实践第七单元阅读山羊兹拉特*礼拜二午睡时刻(艾萨克·什维斯·辛格)话题:情感情感的魅力情感的处理*情感是小说的动力*现代小说:激情过后思考与实践第八单元阅读沙之书(博尔赫斯)*骑桶者(卡夫卡)话题:虚构对虚构的确认*虚构使我们富有*事实与真实的区别思考与实践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赏析指导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指导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菩萨蛮(其二)(韦庄)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自主赏析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国殇(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人有别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项羽之死(司马迁)阿房宫赋(杜牧)推荐作品西门豹冶邺(褚少孙)大铁椎传(魏禧)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赏析指导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祭十二郎文(韩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陶庵梦忆序(张岱)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赏析指导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项脊轩志(归有光)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精读天狗(郭沫若)略读井(杜运燮)春(穆旦)无题(邹荻帆)川江号子(蔡其矫)思考与探究一走进诗的世界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精读贺新郎(毛泽东)略读也许──葬歌(闻一多)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秋歌──给暖暖(痖弦)妈妈(江非)思考与探究二诗的发现第三单元爱的心语精读蛇(冯至)略读预言(何其芳)窗(陈敬容)你的名字(纪弦)神女峰(舒婷)思考与探究三诗的意象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精读河床(昌耀)略读金黄的稻束(郑敏)地之子(李广田)半棵树(牛汉)边界望乡(洛夫)思考与探究四诗的语言第五单元苦难的琴音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略读老马(臧克家)憎恨(绿原)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雪白的墙(梁小斌)思考与探究五诗的鉴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那一串记忆的珍珠精读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略读汉家寨(张承志)特利尔的幽灵(梁衡)思考与探究一现代散文的形与神第二单元心灵的独白精读新纪元(李大钊)略读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周涛)美(曹明华)思考与探究二现代散文的情与理第三单元一粒沙里见世界精读都江堰(余秋雨)略读Kissing the fire (吻火)(梁遇春)合欢树(史铁生)思考与探究三现代散文的小与大第四单元如真似幻的梦境精读森林中的绅士(茅盾)略读云霓(丰子恺)埃菲尔铁塔沉思(张抗抗)思考与探究四现代散文的虚与实第五单元自然的年轮精读葡萄月令(汪曾祺)略读光(杨必)树(节选)思考与探究五现代散文的疏与密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课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一节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第二课千言万语总关“音”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第二节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第三节方块的奥妙──汉字的结构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第四课词语万花筒第一节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第三节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第四节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第五课言之有“理”第一节“四两拨千斤”──虚词第二节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第三节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第四节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概说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二、当仁,不让于师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四、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二、王何必曰利三、民为贵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五、人和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第三单元《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熟与物畜而制之第四单元《老子》选读WORD格式有无相生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二、鹏之徙于南冥*三、东海之大乐四、尊生五、恶乎往而不可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一、兼爱二、非攻*三、尚贤第七单元《韩非子》选读一、郑人有且买履者*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1、《三国演义》2、《水浒传》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3、《西游记》4、《聊斋志异》第三单元人情与世态5、“三言”6、《红楼梦》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7、《儒林外史》8、《官场现形记》第五单元家族的记忆9、《家》10、《白鹿原》第六单元女性的声音11、《呼兰河传》12、《长恨歌》第七单元情系乡土13、《小二黑结婚》14、《平凡的世界》第八单元人在都市15、《子夜》16、《骆驼祥子》第九单元烽火岁月17、《红旗谱》18、《红高粱》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第二节联想与想象第三节学会沟通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第二节材料的有机转化第三节材料的压缩与扩展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第二节更改思维的变化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第一节整体的调整第二节局部的完整第三节语言的锤炼选修《影视名作欣赏》第一课《城南旧事》:别样离愁,纯美格调第二课《魂断蓝桥》:爱情地久天长第三课《阿甘正传》:英雄源自凡人第四课《淘金记》:含着眼泪的笑第五课《卧虎藏龙》:侠与人,心与剑第六课《音乐之声》:乘着音乐飞翔第七课《海底总动员》:父子亲情的颂歌第八课《三国演义》:历史是由人书写的第九课《故宫》:中华文明的盛宴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一单元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第二单元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第四单元莫里哀与《伪君子》第五单元易卜生与《玩偶之家》第六单元契诃夫与《三姐妹》第七单元曹禺与《北京人》第八单元老舍与《茶馆》第九单元贝克特与《等待戈多》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欣赏第一单元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导言讲读1、老虎(布莱克)2、秋歌(魏尔伦)3、三棵树(米斯特拉尔)自主阅读1、我自己的歌(之一)(惠特曼)2、严重的时刻(里尔克)3.黑马(布罗茨基)思考与探究第二单元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导言讲读1、故乡(荷尔德林)2、西风颂(雪莱)3、当你老了(叶芝)自主阅读1、秋颂(济慈)2、不是死,是爱(勃朗宁夫人)3、狗之歌(叶赛宁)思考与探究第三单元像闻玫瑰花一样闻到思想导言讲读1、漫游者的夜歌(歌德)2、石榴(瓦雷里)3、雪夜林边驻脚(弗罗斯特)自主阅读1、鲁拜六十六首(节选)(海亚姆)2、园丁集(节选)(泰戈尔)3、你无法扑灭一种火(狄金森)思考与探究第四单元寻找文字的炼金术导言讲读1、应和(波德莱尔)2、刘彻(庞德)3、窗前晨景(艾略特)自主阅读1、元音(兰波)2、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帕斯)3、恋人(艾吕雅)思考与探究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让故事本身说话导言讲读1、我与绘画的缘分(丘吉尔)2、带着鲑鱼去旅行(艾柯)自主阅读1、难忘的经历(茨威格)2、夜行的驿车(巴乌斯托夫斯基)思考与探究第六单元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导言讲读1、自画像(蒙田)2、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自主阅读1、悼念乔治·桑(雨果)2、卡莱尔(爱默生)思考与探究第七单元与自然为友导言讲读1、英国乡村(欧文)2、寂寞(梭罗)自主阅读1、堤契诺秋日(黑塞)2、京都四季(水上勉)思考与探究第八单元让生命沉思导言讲读1、奴性(纪伯伦)2、懒惰哲学趣话(伯尔)自主阅读1、给罗曼·罗兰的一封信(托尔斯泰)2、通向友人之路(节选)(普里什文)思考与探究选修《演讲与辩论》第一单元范例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孙中山)在葛底斯堡的演说(亚伯拉罕·林肯)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二单元范例学习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蔡元培)未有天才之前(鲁迅)诺贝尔和平奖颁奖演说(约翰·桑内斯)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三单元范例学习学做一个人(陶行知)书,知识的大厦(景克宁)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维克多·雨果)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四单元范例学习演讲两篇毕业赠言(胡适)告别演说(蒙哥马利)数学的光彩(贺红)走向社会(亚伦·亚达)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五单元范例学习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赫胥黎)交朋友应多多益善还是少而精高中生出国留学利弊之辩相关链接综合实践第六单元范例学习盅惑青年与鬼神的踪迹(柏拉图)买刀的杀人要刀店负责吗?齐桓晋文之事(《孟子》)相关链接综合实践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一单元入门四问相关读物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读《经典常谈》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1、《论语》十则2、《老子》五章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大视野论中国文化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经典原文3、晋灵公不君(《左传》)相关读物直书大视野怎样研究中国历史第四单元修齐治平WORD格式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相关读物《中庸》节选大视野院士谈做人第五单元佛理禅趣经典原文5、《坛经》两则相关读物《百喻经》六则大视野诗与禅(节选)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经典原文6、求谏(吴兢)相关读物原君(节选)大视野海瑞骂皇帝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经典原文7、《朱子语类》三则相关读物童心说大视野人生的境界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相关读物麻叶洞天大视野科学素养,你具备吗?第九单元经世致用经典原文9、《日知录》三则相关读物浙东学术大视野鲁迅论读书第十单元人文心声经典原文10、《人间词话》十则相关读物红楼梦评论(节选)人境庐诗草自序大视野中国文化与现代化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第二章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导引阅读1、动态消息两篇2、综合消息两篇3、外国消息两篇4、广播电视消息两篇实践第三章通讯:讲述新闻故事导引阅读5、彭德怀印象6、世界选择北京7、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8、风雨入世路——中国与WTO实践第四章特写:镜头式的新闻片断导引阅读9、毛泽东先生到重庆10、梦碎雅典11、漫步在无人区实践第五章新闻评论:媒体的观点导引阅读12、社论两篇13、短评两篇14、外国评论两篇实践第六章报告文学:交叉的新闻与文学导引阅读15、儒学飞人16、澳星风险发射实践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阅读材料北京的春节(老舍)过节和观灯(沈从文)虎丘记(袁宏道)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二单元阅读材料更衣记(张爱玲)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姑苏菜艺(陆文夫)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三单元阅读材料短文两篇柳敬亭说书(张岱)李龙眠画罗汉记(黄淳耀)职业(汪曾祺)冥屋(茅盾)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四单元阅读材料故乡的婚礼(琦君)山那面人家(周立波)红与白(金克剑)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五单元阅读材料短文六则倒屣相迎乘车戴笠嗟来之食不为五斗米折腰程门立雪圯上老人礼貌词语(陈松岑)“跪拜礼”的起源和消亡(姚荣涛)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六单元阅读材料短文两篇西门豹治邺(褚少孙)越巫(方孝孺)妈祖(郭风)捉鬼(巴金)梳理探究相关链接第七单元阅读材料神话四则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羿射十日传说二则干将莫邪叶限歌谣六首击壤歌上邪西洲曲长干曲菩萨蛮凤阳花鼓WORD格式梳理探究相关链接WORD格式。
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凌侮.(wǔ)荆.棘(jīn)檐.头(yán)掐.死(qiā)B.咒.语(zòu) 冰屑.(xiè)胳臂.(bei) 扯.开(chě)C.夸.口(kuā) 火钵.(bō)典押.(yā) 碾.压(niǎn)D.掰.开(bāi) 保姆.(mǔ)团箕.(jī)忸怩.(niè)解析:A项,“荆"应读“jīng”;B项,“咒"应读“zhòu”;D项,“怩"应读“ní”。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C)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________,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辞藻来掩饰空虚;________,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________,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________,不含糊其词,不写让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如堕五里雾中。
”A.朴素集中单纯明快B.单纯朴素明快集中C.朴素单纯集中明快D.单纯集中明快朴素解析:解答此题不需要对词语的意思全部理解,可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进行排除。
第一个横线后有“华丽”一词,所以第一个横线处应填“朴素",排除B、D两项. 用这种方法进一步排除可选定答案为C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诗人非常善于以日常口语和朴实的描绘来绘景写情,因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C.诗人在赞美大堰河无私养育她的乳儿的同时,还通过讲述大堰河的不幸遭遇,对给大堰河带来无尽不幸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D.诗中有些笔墨看似朴实无华,却将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哀思准确地传达了出来。
解析:A项,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放在“该诗"后面;B项,“因而"应为“从而”;C项,成分残缺,应在“对给大堰河……”前加“抒发了”.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佳作看似平淡,却饱含了诗人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教学博苑12-21 0952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现代诗新[1]文章摘要: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主要选择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首现代新诗。
【编者按】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
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
这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欣赏”是教材的主体,可分为4个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目前,对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分为: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写人记事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七个部分。
1 沁园春长沙【课文简介】《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î)挥斥方遒(qiú)漫(màn)江携(xiã)来浪遏(â)飞舟【多音字】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汗水 \可汗遒劲\ 劲头【相近字】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字词解释】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舸:大船。
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把…视为粪土 ,意动用法。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第一单元中国现代新诗必会知识点:1、本单元文学常识,自由体诗的特点。
2、字音字形3、背诵发展知识点: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象如何借助意象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导学一、关于词的知识(温馨提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博学多才,需要日积月累,形成能力,需要知识基础。
)词,又叫()、( ) 。
源于,盛于。
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中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曲调的名称叫,每个调名只标志固定的文字、音韵、结构格式,与内容无大联系。
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58字以内)、(58-90字)、(91字以外)。
中长调按音节可分为、。
诗中的字词积累。
(一)一读课文,完成字词积累1、易错读音百舸()争流携()来百侣峥嵘()岁月挥斥方遒()浪遏()飞舟怅廖廓()2、易错字形针贬()时弊行踪鬼()秘挥斥方酋()群英汇()萃布()署已定愤()发图强事()态人情和霭()可亲成群结对()廖()廓铮()嵘3、词义意气/义气:意气:(1)意志气概,如~~风发(2)志趣性格,如~~相投(3)主观情绪,如~用事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
辽阔/寥廓: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旷;寥廓:高远空旷。
“风采”同“丰采”:人的仪表举止;文采。
“风韵”同“丰韵”:优美的姿态。
“风姿”同“丰姿”:风度姿态。
二、诵读。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长沙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
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了解历史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理清思路,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学习词的前三句(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是什么?(2)作者改成这样的语序,意在强调什么?(3)这三句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语文小贴士:通常情况下,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写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三、情感与意象。
本诗虽是沿用了旧体词的样式,但它仍属于新诗,是因为它用了旧瓶装新酒,表达了一种现代人的豪情壮志.那么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意象。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就是诗人眼中的形象与心中的物象。
而诗歌就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仿佛是画家的画笔把一个个景物描画出来形成了一幅画卷,这幅画卷带给人的整体感受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情感了。
上半阙:问1:上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哪些特点?问2:诗人在描写景物时视角是否有变化?为了使画面更加鲜明,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段?问3:在脑海中描画诗人所写的景物,给这幅图景起个名字是什么?此时此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能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心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下半阙:问1:下片写了什么内容?用哪个字引领?问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词中的作用是?问3:上片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回答是什么?总结: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具有非比寻常的博大胸怀,他用精当形象的语言,色彩、动静、不同人的对比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抒发了想主宰国家和革命命运,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改造旧社会的远大抱负。
(二)导练1.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A.青荇xìng 百舸gě 咆哮xiào B.趾zhǐ爪涟漪yì发酵xiàoC.休憩qì遏è阻罗绮qǐ D.屏bǐng息不羁jī 白桦huà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诀窍和蔼粗制滥造靡靡之音B.庄严姆指潸然泪下不落窠臼C.濒临炫耀汗流浃背大名鼎鼎D.安装风采戛然而止源远流长3.《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若把“翔”改为“游”不如原文好,这是因为A.“翔”写出了鱼游之快速,而“游”则没有什么诗意[]B.“翔”是以鸟拟鱼,写出了鱼的轻快自由的神态,暗写水之清,鱼如在空中游C.“翔”与“浅底”相配合,因为鱼在“浅底”游,所以就像鸟儿在空中飞一样D.“翔”照应前句“鹰击长空”的“击”,都是要表现鹰、鱼主动搏击的情态4.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B.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处境和时间C.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D.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5.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①-⑥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①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②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
③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自________而________。
④“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⑤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
《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A.立看染争B.染争击翔[]C.立透竞问D.看流击竞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掌上的心雷抒雁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你会一目了然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我该怎么说呢该怎样表达这裂心的痛苦?选自《人民文学》1988年第3期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坦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坦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贴,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第二课《雨巷》导读作者作品简介戴望舒,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在《现代》上发表诗作,逐渐成为现代诗派“诗坛首领”.前期的诗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
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
《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
著有:《我思想》、《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烦忧》、《偶成》、《雨巷》了解时代背景《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反动派对革命青年的屠杀。
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
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我们回到课文,画面里描绘了怎样的内容?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走走停停、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生:丁香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链接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A、政治诗(姑娘=我)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
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出示幻灯片)情绪:苦闷、彷徨基调:困惑、幻灭B、看成爱情诗未尚不可(幻灯片)(姑娘=姑娘)共同探究三个问题:《雨巷》象征了什么?“为什么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诗中的"雨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断篱残墙被迷茫的凄风苦雨笼罩着。
从这雨巷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令人窒息的时代气氛,"风雨如磐"的社会面影。
诗中那个"我",一腔愁绪,满腹哀怨,正是当时被环境憋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写照。
他们带着心灵上的创痛在思索着,追求着。
而那梦幻般出现又幽灵一样地消逝的清丽不俗的丁香姑娘,不就是作者热切追求而实际上不可能得到的希望的象征吗?明确: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
课文悟读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诗?明确:我喜欢“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 丁香一样的芬芳, / 丁香一样的忧愁, / 在雨中哀怨, / 哀怨又彷徨;”这句诗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丁香姑娘美丽的外貌、高尚的品格,忧愁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