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汽车设计基础》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二)
- 格式:doc
- 大小:40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名词解释:乘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可以牵引挂车。
整车整备质量: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即汽车总质量:指装备齐全,并按规定装满客、货时的整车质量。
比功率: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与汽车最大总质量之比,即(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比功率大的汽车加速性能、速度性能要好于比功率小些的汽车)比转矩: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与汽车总质量之比,即(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最小转弯直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汽车前外转向轮轮辙中心在支撑平面上的轨迹圆直径。
(用来描述汽车转向机动性,是汽车转向能力和转向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轮胎负荷系数: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额定负荷值之比。
1、汽车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P21.汽车的各项性能、成本等,要求达到企业在商品计划中所确定的指标。
2.严格遵守和贯彻有关法规、标准中的规定,注意不要侵犯专利。
3.尽最大可能地去贯彻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4.进行有关运动学方面的校核,保证汽车有正确的运动和避免运动干涉。
5.拆装与维修方便2、影响选取轴数的因素有哪些?轴数的增加会有哪些影响?P8、9影响因素: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轮胎的负荷能力、汽车的结构等汽车轴数增加以后,不仅轴,而且车轮、制动器、悬架等均相应增多,使整车结构变得复杂,整备质量以及制造成本增加。
若转向轴数不变,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又增大,后轴轮胎的磨损速度也加快,所以增加汽车轴数是不得已的选择。
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因素: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3、乘用车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P9、10、11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优点:A、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B、前轮是驱动轮,越过障碍的能力高;C、主减速器与变速器装在一个壳体内,故动力总成结构紧凑,不需要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版凸包高度降低,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D、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汽车的轴距可以缩短,因而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E、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F、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G、容易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H、供暖机构简单,且管路短而供暖效率高;I、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与驾驶员位置近,所以故操纵机构简单;J、发动机横置时能缩短汽车的总长,整备质量减轻;K、发动机横置时,降低了齿轮的制造难度,同时在装配和使用时也不必进行齿轮调整工作,变速器和主减速器可以使用同一种润滑油。
一、概念解释(选其中8题,计20分)1 回正力矩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轴的回正力矩。
是圆周行驶时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
回正力矩是由接地面内分布的微元侧向反力产生的。
车轮静止受到侧向力后,印迹长轴线与车轮平面平行,线上各点相对于平面的横向变形均为,即地面侧向反作用力沿线均匀分布。
车轮滚动时线不仅与车轮平面错开距离,且转动了角,因而印迹前端离车轮平面近,侧向变形小;印迹后端离车轮平面远,侧向变形大。
地面微元侧向反作用力的分布与变形成正比,故地面微元侧向反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与侧向力相等,但其作用点必然在接地印迹几何中心的后方,偏移距离,称为轮胎拖距。
就是回正力矩。
2 汽车动力因数由汽车行驶方程式可导出则被定义为汽车动力因数。
以为纵坐标,汽车车速为横坐标绘制不同档位的的关系曲线图,即汽车动力特性图。
3 汽车动力性及评价指标汽车动力性,是指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由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的好坏通常以汽车加速性、最高车速及最大爬坡度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
动力性代表了汽车行驶可发挥的极限能力。
4 同步附着系数两轴汽车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一般为固定的常数。
通常用前制动器制动力对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比例,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它是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实际分配线,简称为线。
线通过坐标原点,其斜率为。
具有固定的线与I线的交点处的附着系数,被称为同步附着系数,见下图。
它表示具有固定线的汽车只能在一种路面上实现前、后轮同时抱死。
同步附着系数是由汽车结构参数决定的,它是反应汽车制动性能的一个参数。
5 汽车通过性几何参数汽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是与防止间隙失效有关的汽车本身的几何参数。
它们主要包括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等。
另外,汽车的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转弯通道圆及车轮半径也是汽车通过性的重要轮廓参数。
6 附着椭圆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汽车设计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汽车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汽车的三大组成部分包括:A. 发动机、变速箱、车轮B. 发动机、底盘、车身C. 车身、底盘、电气系统D. 发动机、车身、电气系统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汽车设计中的基本原则?A. 安全性B. 经济性C. 舒适性D. 极简性答案:D3. 汽车的风阻系数(Cd)越低,意味着:A. 燃油效率越高B. 车辆越重C. 噪音越大D. 动力需求越大答案:A4. 汽车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主要考虑:A. 车辆的美观B. 车辆的重量C. 车辆的稳定性D. 车辆的耐用性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汽车设计中常用的材料?A. 钢铁B. 铝合金C. 碳纤维D. 塑料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汽车设计中,流线型车身可以减少风阻,提高燃油效率。
(对)2. 汽车的悬挂系统主要作用是减震和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对)3. 汽车的制动系统只包括刹车盘和刹车片。
(错)4. 汽车的发动机排量越大,其动力性能越好。
(对)5. 汽车的座椅设计不需要考虑人体工程学。
(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汽车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重要性。
答案:人机工程学在汽车设计中至关重要,它确保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
合理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提高驾驶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同时还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2. 解释什么是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并简述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
答案:汽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是指通过优化车辆外形,减少空气阻力,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燃油效率。
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可以降低车辆的风阻系数,减少空气对车辆的阻力,从而提高车辆的速度和燃油经济性。
3. 描述汽车设计过程中的原型测试阶段的重要性。
答案:原型测试是汽车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它允许设计师在实际环境中测试和评估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
通过原型测试,设计师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如结构强度、安全性、耐用性等,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吉林大学汽车设计期末考试复习资料150405班年末倾情巨献一、名词解释1.整备质量m():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2.质量系数:指汽车载质量me与整车整备质量mO的比值,即。
3.轴荷分配:指汽车在空载或满载静止状态下,各车轴对支承平面的垂直负荷,也可以用占空载或满载总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4.比转矩T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最大转矩Temax与汽车总质量ma之比,。
它能反映汽车的牵引能力。
5.比功率Pb:汽车所装发动机的标定最大功率Pemax与汽车最大总质量ma之比,即o可以综合反映汽车的动力性。
6.轮胎负荷系数:汽车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值与轮胎额定负荷值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轮胎负荷系数最大静负荷值额定负荷值7.后备系数: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Tc与发动机最大转矩Temax Z比。
即8.等速万向节:指输出轴和输入轴以始终相等的瞬时角速度传递运动的万向节。
9.临界转速:是指当传动轴的工作转速接近于其弯曲固有振动频率时,即出现共振现象, 以致振幅急剧增加而引起传动轴折断时的转速。
10.差速器锁紧系数k:差速器的Tl、T2分别为左、右两半轴对差速器的反转矩。
12.双曲面齿轮螺旋角:是指在锥齿轮表面展开图上的齿形线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该点和节锥顶点连线之I'可的夹角。
13.悬架的弹性特性:悬架受到的垂直外力F与由此所引起的车轮中心相对于车身位移f(即悬架的变形)的关系曲线,称为悬架的弹性特性。
14.悬架静挠度fc:指汽车满载静止时悬架上的载荷Fw与此时悬架刚度c之比,即c150405班年末倾情巨献15.悬架动挠度fd: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1/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16.转向系的力传动比ip:从轮胎接地而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称为力传动比,即17.转向系的角传动比:转向盘角速度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系角传动比iwO,即18.转向器角传动比:转向盘角速度与摇臂轴角速度之比,称为转向器角传动比iw,即19.转向器正效率:功率PI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正效率,20.转向器逆效率:功率从转向摇臂轴输入,经转向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逆效率,,式屮,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P3为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
吉大《汽车事故工程》(二)第二章道路车辆动力学基础一、简要说明汽车行驶方程。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哪些?汽车的行驶阻力有四种: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加速阻力三、汽车跑偏量的原因有哪些?制动过程中车辆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称为方向稳定性。
影响方向稳定性的包括跑偏和侧滑两种情况。
跑偏的原因主要是左、右轮特别是左、右转向轮制动力不相等引起的,通过维修和调整可以减轻,以致消除跑偏现象。
但侧滑却不同,侧滑是指车轮连车轴的侧向滑移,这常常是由于紧急制动车轮被抱死后,侧向附着系数趋于零,使路面丧失了抵抗侧滑的能力造成的。
只要各车轮制动力与惯性力稍不平衡,车辆就出现甩尾、回转,完全失去了方向操纵稳定性。
四、路面与轮胎间附着力有哪几种情况?1)轮胎沿直线自苗滚动,轮胎与路面间没有相对滑动趋势附着力等于零。
2)车辆转弯,轮胎自由滚动,轮胎与路面之间纵向没有相对滑动趋势,但在横向,轮胎有向外滑动趋势,因此受到路面给它向内的转向力Fφ,其最大值为3)车辆直线驱动,驱动轮胎有向后滑动的趋势,因此受到路面给它的向前的驱动力,如左图所示。
它的最大值:4)车辆直线制动,制动轮有向前滑动趋势,因此受到路面给它的向后的制动力,如中图所示,它的最大值为:5)车辆转弯同时驱动时,驱动轮上既受到向内的转向力,又受到向前的驱动力,如右图所示。
把两者按矢量合成,其合力不能超过路面所能提供的附着力,即6)车辆转弯同时制动时,在制动轮胎上既受到向内的转向力,又受到向后的制动力。
把两者按矢量合成,其合力不能超过路面所能提供的附着力,即:当车辆转弯同时驱动或制动时,路面作用在轮胎上附着力的方向,既不是横向,也不是纵向,而是两者合成的方向。
随着横向转向力和纵向的驱动力风或制动力的变化,由它们合成的附着力的方向也跟着变化。
把可能的矢量尖端连起来是一个圆,通常称为摩擦图,也可称为附着圆。
五、制动对转向有哪些影响?根据附着圆的概念,在转向过程中进行制动,路面所能提供的横向附着力Fy将比ψF2减小,当车轮全抱死,(S= 100%)时,Fy将趋近于0,从而导致车轮测滑。
吉大《汽车节能技术》(二)
汽车的行驶速度对油耗有什么影响?
汽车的速度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和驾驶员对档位的选择。
一般车速高时是高档小油门,车速低时是低档大油门。
经试验证明,汽车用中速行驶油耗最低,低速行驶是油耗增高,高速行驶是油耗显著增高。
因为当汽车低速行驶是,由于发动机的负荷率低,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没有充分被利用,所以油耗是上升的。
但当汽车行驶很高时,行驶阻力尤其是空气阻力增加很快,对空气动力外形较差的车辆更是如此,发动机需作出额外的动力来克服这种增加的阻力,所以导致油耗剧增。
档位的选择对油耗有什么影响?
在道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汽车选用不同的档位行驶,油耗是大不相同的。
同一道路条件下同一车速所用档位愈低,发动机的功率储备愈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而耗油率也就越高。
所以当负荷和道路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采用高速行驶或用高速档小油门行驶,少用中间档。
总的要求是用低速档起步,尽快换入高速档,不要长时间使用低速档,但切记不要在高速档勉强行驶。
行驶中制动对油耗有什么影响?
制动实际上是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任何不必要的制动都意味着燃料的浪费。
行驶中的制动对能耗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所以,行驶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不用或少用制动,就是轻微制动,也只有车辆即将停止时使用。
除紧急情况外应避免紧急制动。
滥用制动更会使油耗增加,而且也会加速轮胎的磨损。
所以,在汽车行驶中,如遇到前方有障碍或视线不清晰,并预料到需要制动时,应提前放松加速踏板,变速杆挂入空档,使汽车减速,达到“以滑代刹”,可以充分利用汽车惯性,燃料释放的能量不至于在制动器里转化成热能而消耗。
《汽车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由、、车身、电器设备等四部分组成的汽车,是用来载送人员和货物的运输工具。
2.汽车可以按照、乘客座位数、、汽车总长、车身或驾驶室的特点等来分类。
3.悬架由,,,缓冲块和横向稳定器等组织。
4.悬架是汽车的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5.原则上对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载质量或载客量多的货车或客车,轴距取得;对机动性要求高的汽车,轴距取得。
6.汽车动力性参数包括最高车速v、加速时间t、__ __、比功率和比转矩等。
7.同步器有常压式、_ _、__ __三种。
8.普通的十字轴式万向节主要由主动叉、从动叉、____ _、滚针轴承及其轴向定位件和橡胶密封件等组成。
9.主减速器的齿轮有_ _、____ 、圆柱齿轮和蜗轮蜗杆等形式。
10.按结构分,惯性式同步器有、滑块式、、多片式和多锥式几种,虽然结构不同,但是它们都有摩擦元件、和弹性元件。
11.现代各类汽车上应用最广泛的离合器是。
二、选择题1、下列不是汽车发动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的是()A.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碳氢化合物 D二氧化硫2、离合器主要有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四部分组成。
A.拉伸机构B. 减速机构C. 执行机构D.操纵机构3、离合器的分类不包括()A、单片 B.、双片 C.、三片 D、多片4、同步器的分类有常压式、惯性式和()A .常接触式B . 常断开式C . 惯性常闭式D 惯性增力式5、下列不是惯性式同步器的形式的是()A.锁环式B. 锁销式C. 单片式D.多片式6、滚针轴承轴向定位方式不包括()A. 锁环式B. 盖板式C. 卡环式D.瓦盖固定式7、驱动桥一般有主减速器()、车轮传动机构和桥壳等组成A .变速器B .差速器C .离合器 D.车轮8、断开式驱动桥一般与()相连接A. 独立悬架B. 非独立悬架C. 横臂悬架D. 纵臂悬架9、主减速器的分类主要有单级主减速器、双级主减速器、双速主减速器、()和单双击减速配轮边减速器A.三级主减速器B.多级主减速器C.贯通式主减速器D.联通式主减速器10、驱动桥壳的分类不包括()A. 可分式B. 整体式 C . 组合式 D. 多段式11、为减小传动轴夹角,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的发动机常布置成向后倾斜状,使曲轴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1分)1.汽车整备质量: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备胎等),加满燃料、水,但没有装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me/m0。
2. 汽车质量系数:汽车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的比值,m03. 悬架动挠度: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时,车轮中心相对车架(车身)的垂直位移fd。
4. 侧倾中心:在侧向力的作用下,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平面内发生侧倾时,相对于地面的瞬时摆动中心。
5. 转向器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如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齿轮与齿条传动副;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齿扇与齿条传动副)之间的间隙。
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
6. 转向系力传动比: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论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
向盘手力Fh之比,称为转向系力传动比ip7. 制动器效能因数:在制动毂或制动盘的作用半径R上所得到的摩擦力(Mμ/R)与输入力F0之比。
二、简述下列问题1、为保证变速器很好地工作,设计变速器时应当满足哪些主要要求?(8分)(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1分)(2)设置空档,用来切断动力。
(1分)(3)设置倒档。
(1分)(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
(1分)(5)换档迅速、省力、方便。
(1分)(6)工作可靠,无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现象。
(1分)(7)传动效率要高。
(1分)(8)工作噪声低。
(0.5分)(9)尺寸小,质量小,成本低,维修方便。
(0.5分)2、汽车悬架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8分)(1)具有良好的衰减振动能力;(1.5分)(2)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1.5分)(3)汽车制动或加速时要保证车身稳定,减少车身纵倾,转弯时车身侧倾角要合适;(4)有良好的隔声能力;(1分)(5)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尺寸要小;(1分)(6)可靠地传递各种力,力矩;(1分)(7)在满足零部件质量要小的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寿命。
汽车设计第四版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离合器的操纵机构* 离合器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第二章离合器设计第一节概述一、组成:5)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
6)应能避免和衰减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并具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和降低噪声的能力。
7)操纵轻便、准确,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8)作用在从动盘上的总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变化要尽可能小,以保证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9)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以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10)结构应简单、紧凑,质量小,制造工艺性好,拆装、维修、调整方便等。
四、发展趋势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
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
第一节结束!第二节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分类:3、多片离合器特点:多为湿式,具有接合更加平顺、柔和,摩擦表面温度较低,磨损较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但分离行程大,分离不彻底,轴向尺寸和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大。
应用:主要应用于最大总质量大于14t的商用车的行星齿轮变速器换挡机构中。
二、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1、周置弹簧离合器布置形式:均采用圆柱螺旋弹簧,并均匀地布置在一个或同心的两个圆周上。
4、膜片弹簧离合器特点(优缺点):①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弹性特性(图2-14)。
②膜片弹簧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小,零件数目少,质量小。
③高速旋转时,弹簧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较稳定。
④膜片弹簧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
⑤易于实现良好的通风散热,使用寿命长。
⑥膜片弹簧中心与离合器中心线重合,平衡性好。
吉大《汽车设计基础》(二)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
一、离合器有哪些功用?
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换挡时可减少齿轮轮齿间的冲击
防止传动系零部件过载损坏;
降低传动系的振动和噪声。
二、离合器的组成结构有哪些?
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压盖
从动部分:从动盘
压紧机构:压紧弹簧
操纵机构:分离叉、分离轴承、离合器踏板、传动部件
三、离合器有哪些设计要求?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1、可靠的传递T
,又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αmax
2、接合平顺柔和,起步时无抖动、冲击;
措施:使从动盘有轴向弹性
3、分离迅速,彻底;
措施:提高分离杠杆刚度:
衬片表面开槽,防止吸附。
4、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
5、防止传动系产生扭转共振;
6、操纵轻便;
7、吸热、散热能力强;
过热的危害:压盘烧裂,摩擦因数卜降。
措施:壳上开通风口:增大压盘质量。
8、压紧力和摩擦因数在使用中的变化要小。
9、动平衡良好,强度大,工作可靠,寿命长;
10、结构简单,质量小,工艺性好,拆装、维修调整方便。
四、列表说明膜片弹簧的优缺点?
五、离合器后备系数β如何选择?
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β=Tc/Tcmax 考虑以下因素,β不宜选取过大。
防止传动系过载;
紧急接合离合器,传动系≥(2-3)Temax
=(15-20)Temax
不松开离合器、紧急制动,T
传
保证离合器尺寸小,结构简单。
减少踏板力,操纵轻便。
(单位压力小)
发动机缸数多,转矩平稳,β可取小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