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康得新公布2019年审计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6
2019年度证券审计市场分析报告为便于市场各方了解证券审计市场情况,引导会计师事务所规范执业,我部组织专门力量对2019年度证券审计市场进行分析,形成本报告。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市场状况、审计机构变更、审计意见、关键审计事项,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执业问题等。
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一)会计师事务所数量总体保持稳定截至2019年底,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证券所)共40家,约占全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数的0.5%,与2018年保持一致。
这些证券所分布在11个省市,主要分布在北京(22家)、上海(5家)、江苏(3家)、天津(2家)、浙江(2家),福建、广东、湖北、四川、山东和陕西各1家。
截至2020年6月底,新增1家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1。
(二)证券服务业务收入增长迅速2019年度,证券所收入总额为515.3亿元,较上年度增长12.3%。
其中,审计业务收入为453.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7.9%,占收入总额的88.0%;证券服务业务收入为165.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1.4%,占收入总额的32.2%。
截至2020 1新增为唐山市新正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承接金土生物(870174)2019年年报审计业务。
年6月底,证券所合伙人共4,010人,平均每家约100人,按2019年度收入计算的合伙人人均业务收入为1,285万元;证券所注册会计师共32,006人,占全国注册会计师总人数的29.9%,平均每家为800人,按2019年度收入计算的注册会计师人均业务收入为161万元。
(三)行政监管不断强化2019年度,证监会共对6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进行了7家次、13人次的行政处罚;对31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98家次、215人次的行政监管措施,较2018年增加19家次、67人次;各证券交易场所共对2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2家次、9人次的纪律处分,对5家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采取了6家次、2人次的自律监管措施。
北京华通鉴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分所华通鉴苏分会审[2020]号审计报告xxx公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一、审计意见我们审计了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x”)财务报表,包括2019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9年度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
我们认为,后附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公允反映了“xxx公司”2019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9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我们在这些准则下的责任。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我们独立于“xxx公司”,并履行了职业道德方面的其他责任。
我们相信,我们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发表意见提供了基础。
三、其他信息“xxx公司”管理层(以下简称管理层)对其他信息负责。
其他信息不包括财务报表和我们的审计报告。
我们对财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不涵盖其他信息,我们也不对其他信息发表任何形式的鉴证结论。
结合我们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我们的责任是阅读其他信息,在此过程中,考虑其他信息是否与财务报表或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存在重大不一致或者似乎存在重大错报。
基于我们已执行的工作,如果我们确定其他信息存在重大错报,我们应当报告该事实。
在这方面,我们无任何事项需要报告。
四、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xxx公司”管理层(以下简称管理层)负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并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管理层负责评估“xxx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披露与持续经营相关的事项,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除非管理层计划清算“xxx公司”、终止运营或别无其他现实的选择。
治理层负责监督“xxx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
浅谈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警示1. 引言1.1 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事件引发关注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事件引发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康得新是一家在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曾经被视为中国地产行业的佼佼者。
近年来康得新却频频爆出财务造假问题,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不仅让投资者们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投资者对该公司的信任和信心。
康得新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所展现出的种种问题,也引发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质疑和担忧。
投资者们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康得新这样的公司的投资决策,对于市场上其他潜在的财务造假风险也变得更加警惕。
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事件的出现,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问题,更是整个资本市场监管和投资者保护体系的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的关注和警示,将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于市场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将促使监管部门和相关机构进一步加强对于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与审核力度,以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正与透明。
2. 正文2.1 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背景康得新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新能源公司,曾被誉为中国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
在2019年,康得新因涉嫌巨额财务造假而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康得新涉嫌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高溢价收购、资金违规运作等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涉及金额高达数十亿人民币,造成了投资者巨额损失。
康得新的财务造假事件震惊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公司股价急剧下跌,一度陷入信任危机。
康得新前高管和核心团队相继被立案调查,公司也被暂停上市。
康得新财务造假背景复杂,早有迹象显示公司存在财务风险。
其盈利模式不透明,财务数据存在大量修正,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在检查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
康得新在追求高速增长的忽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缺乏透明度和真实性,从而酿成财务造假的严重后果。
康得新巨额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对中国公司财务透明度和监管制度的深刻反思,也警示着投资者谨慎对待高风险公司,加强风险识别和监管意识。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曾德祺一、康得新案例背景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450),于2001年8月成立,2011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由母公司康得集团持股53.16%。
2002年10月月,中国首条预涂膜生产线由康得新建成投产,2007年张家港保税区康得新工业园开始建设,2009年8月为扩大规模效应和集群效应康得新在张家港生产基地新建了公司的第五和第六条预涂膜生产线并投产,由此一跃成为了国内预涂膜行业龙头企业并于2010年成功在A股中小板挂牌上市。
2010年7月上市以来,其股价涨幅超过10倍,总市值一度超过900亿,营业额由上市之初的5.24亿元上涨至2017年的119.85亿元。
根据康得新披露的2017年度业绩快报: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约119.85亿元,同期对比增加29.8%。
然而2019年1月15日,手握150亿元现金的康得新却被爆出2018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债券未按期足额偿付本息10亿元,构成实质性违约。
随后康得新公告背家银行划转6亿元现金,被十家银行向法院申请查封部分资产,最终被查出高达122亿元的现金造假。
二、造假表现1.虚增收入康得新通过与关联方虚构大量应收账款和通过虚构客户的采购金额达到虚增收入的目的。
7月5日报道,康得新集团公告称:康得新与关联方母公司康得集团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和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
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虚增的利润总额分别为23.8亿元、30.8亿元、39.7亿元、24.7亿元,四年累计达119.21亿元,虚增利润占实际披露利润的比例从2015年的144.6%上升到2018年的722.16%。
康得新在收入上造假手段的高明之处在于其并没有虚减成本,而是对应虚增成本。
如果不仔细看康得新的存货数量,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毛利率、费用率、利润率均正常波动,很难让人对其产生怀疑。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引言:康得新是一家以制造销售医药产品为主的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
然而,近年来,康得新因其财务舞弊行为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机制以及对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影响。
案例背景:康得新是一家快速发展的药企,一直以来以其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2015年,康得新突然爆出了一起财务丑闻,被指控涉嫌财务舞弊。
随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对该公司展开了调查。
案例分析:1. 财务数据伪造康得新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的财务数据被指控涉嫌伪造。
据调查,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数据、夸大产品市场份额等手段,将其财务状况呈现得更加乐观。
这种行为既违背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原则,也误导了股东和投资者。
2. 高管参与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件中,高级管理层涉嫌主动参与了财务数据伪造。
他们在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强烈的主观意愿,通过操纵账目和利润,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健康。
高管对于公司业绩的过度关注导致了财务舞弊的发生。
3. 内部控制不严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件暴露了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在财务报告编制和审计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控作用。
缺乏严格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使得财务舞弊得以进行。
4. 监管不到位康得新的财务舞弊案显示出监管部门在发现和制止类似行为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在该案件中,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康得新的财务问题,导致舞弊行为持续发生。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提高发现和打击财务舞弊的能力。
案例影响:1. 公司声誉受损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对其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受到极大的打击,公司市值大幅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股价大幅下跌。
康得新一度丧失了市场的信任和认可。
2. 行业监管加强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件引发了对整个行业监管的广泛关注。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和监督力度,规范了行业内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要求,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研究近年来,审计失败案件屡见不鲜,对投资者和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为例,深入探讨审计失败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以期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
华泽钴镍是一家从事钴镍采掘、冶炼和销售的大型企业。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华泽钴镍曝出了一系列的财务造假和审计失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华泽钴镍的审计失败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二是外部审计机构失职。
内部审计方面,华泽钴镍缺乏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造假行为。
外部审计机构方面,负责华泽钴镍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着明显的审计失败,未能履行好职业责任,甚至可能存在道德风险。
华泽钴镍审计失败事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导致了投资者的巨大损失。
财务造假行为使得投资者对华泽钴镍的财务状况产生误判,从而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华泽钴镍的审计失败事件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给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
该事件还削弱了社会公众对审计行业的信任,对整个审计行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针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企业需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审计机构应提高职业素养和责任心,切实履行好审计职责;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审计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和审计机构应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公正和稳定。
同时,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大对审计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财务造假和审计失败行为,以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和投资者的权益。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华泽钴镍审计失败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一是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如何提高审计机构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确保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三是如何优化监管制度,提高违规成本的同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队伍建设坚守初心诚信执业———关于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思考杨佳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摘要:诚信是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职业生涯中的立身之本,“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和“坚持学习,守正创新”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本文梳理了目前会计执业中发生的违规事件,通过分析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经验,包括高校设置财会职业道德课程并且系统全面教授内容、行业组织重视落实职业道德、以及法律监管严格处罚失信行为,提出通过高校深化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会计工作单位内部规范的制定以及单位外部监督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诚信引言2023年2月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印发<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对会计人员提出“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和“坚持学习,守正创新”的职业道德要求。
培养财会专业人才的高校和进行实务操作的单位是保障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从理论到实践环节落实的重要场所,本文着重讨论如何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落实到从理论学习到实务操作的各环节,培养出拥有坚定诚信守法道德理念的会计人员。
一、会计执业现状:失信违规事件屡有发生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所倡导的基本准则之一,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诚信是其在财务工作职业生涯中的立身之本。
然而,会计人员的执业违规问题给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美国世界通信公司、南方保健公司、安然公司、英国南海公司的财务案件,我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披露的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案等典型案件,这些案例中的财务失信违规行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危害,不仅给证券市场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动摇并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破坏了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比较典型的财务违规案件是康得新财务造假案,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7月5日被证监会认定其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虚增利润,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共虚增利润总额119亿元,上述行为导致其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因此证监会对康得新及主要责任人员做出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的行政处罚决定。
康得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作者:徐雯倩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5期【摘要】审计中职业道德是审计的基础,会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审计职业道德,本文将研究瑞华事务所对康得新企业审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试图给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业务提高一些参考。
【关键词】康得新职业道德财务造假瑞华事务所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19年初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该企业的债务违约等问题被曝光。
2019年7月5日证监会表示,康得新企业因涉及信息披露等问题违法违规,所以将对其主要负责人做出严肃的处理。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将对其负责的会计师事务所瑞华所进行立案调查。
一、瑞华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一)独立性缺失。
瑞华事务所为康得新提供审计服务9年之久,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者常年给审计单位进行审计建立的熟悉关系,会给注册会计师施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是与被审计单位内部商量出来的结果。
并且康得新支付给瑞华事务所的费用为210万元,在高额的审计费用中审计师的獨立性会受到挑战,很显然瑞华事务所并没有经得住诱惑,为了高额的审计费用抛弃职业道德,丧失其独立性,不搞清楚状况就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最终审计失败被证监会调查。
(二)缺乏专业胜任能力。
瑞华事务所在对康得新进行审计中可以看出,瑞华事务所的审计专业能力欠缺,在已有迹象和客观证据表明康得新存在大量的担保瞒报情况和大量高额的关联交易,以及对于坏账准备在应收账款中占额较高等问题,大量虚增利润,审计人员却没有在工作底稿中进行分析也没有进行相应的细节测试,没有审计出这么明显的财务造假,而是直接出具了无保留审计意见,最终导致审计失败。
(三)证监会处罚力度不够。
证监会近十几年来对瑞华事务所的行政处罚方式大多是责令改正、罚款,处罚的形式单一,而且处罚的金额较小,仅占事务所全年收入的0.1%,如此之小的处罚金额对于年收入庞大的事务所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这样的处罚对事务所根本起不到警示作用,不会引起瑞华的高度重视。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公司简介:成立于2001年的康得新,公司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
以新材料、智能显示、碳纤维为主营业务,聚焦消费、交通、新兴行业、新能源、医疗、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等六大核心市场。
在其官方网站,康得新这样描述:作为一家材料高科技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先进高分子材料平台”,打造围绕新材料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平台体系。
2010年,康得新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依靠资本市场,康得新逐步成为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
高峰时期,康得新的股价达到26.78元/股,市值达到948亿元。
并入选《福布斯》杂志2017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也是当年度全球唯一入选材料企业。
案情经过:(1)2019年1月15日-21日,康得新先后合计15亿超短期债券无法本息偿付。
1月21日,股价为6.03元/每股,市值191亿。
(背景:康得新2018年报显示,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3.16亿,其中122.1亿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
)(2)2019年1月23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康得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也戴上ST帽子,连续8日跌停。
(3)2月12日,康得新公告称钟玉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相关职务。
(4)2019年5月,钟玉因涉嫌非法挪用资金罪被苏州公安机关逮捕。
(5)2019年7月5日,康得新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认定康得新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
通过上述方式,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分别虚增利润总额23.81亿元、30.89亿元、39.74亿元和24.77亿元,四年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19.21亿元。
扣除虚增利润,康得新连续四年净利润实际为负。
(6)2019年7月6日起,康得新股票停牌,暂停交易。
(时日,股价3.52,市值114亿)(7)2021年04月06日,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20〕71号)认定的事实,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5年至2018年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决定对公司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