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压轴题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5
遗传压轴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摘要本文将各地高考试题中的遗传压轴题分为遗传推断题、遗传实验题及遗传育种题三类,并针对每类题型提出了相应的解题策略和思路。
关键词遗传推断题遗传实验题遗传育种题遗传学知识逻辑性强,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因而成为各省市高考的热门考点。
很多省市把遗传题作为生物试题的压轴题,这些试题所占分值比重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对于学生能否取得高考的成功非常重要。
笔者将各地高考试题中的遗传压轴题大致分为三类,并提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及策略,以使学生在紧张的高考中能迅速找到这类试题的突破口。
1 遗传推断题遗传推断题是各地遗传题中最常见的类型。
基本的形式是给出一个杂交实验结果,然后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基因型,进一步又根据基因型推测其它杂交实验的结果。
为了增加难度,遗传压轴题通常都是考查两对及以上等位基因的遗传问题。
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多对基因控制多种性状,一是多对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1.1 多对基因控制多种性状很多省市对基因连锁互换定律不作要求,因此这种题目往往是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具体考查。
但在解题时应该将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拆分成多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别用分离定律进行推断,然后再将结果运用乘法原则进行组合即可。
从题目的呈现形式来看,此类题目又可大致分为图表文字型与家系图型两类。
1.1.1 图表文字型例题1(2005年全国卷Ⅱ第31题):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解答该题时不宜直接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而应该先对杂交实验进行拆分。
1、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 染色体上。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 sB X b,其细胞中的一条X 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 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甲所示),s 在纯合(X sB X sB 、X sB Y)时能使胚胎致死。
图乙是某雄果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图象。
(1)研究果蝇基因组应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 序列。
(2)图乙细胞的名称是,其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的比值为。
正常情况下,此果蝇体细胞中含有X 染色体数目最多为条。
(3)如果图乙中3上的基因是X B ,4上基因是X b ,其原因是,B 与b 基因不同的本质是它们的不同。
基因B 是基因b 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产生的,突变导致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4)若棒眼雌果蝇(X sB X b )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 b Y)杂交,F 1果蝇的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和。
F 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 2中B 基因的频率为(用分数形式作答)。
2、某种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控制。
只要b 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 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
若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①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 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若花色由D、d,E、e 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 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 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高中生物遗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A. 分离定律B. 独立分配定律C. 基因突变D. 连锁遗传答案:C2.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 AA:Aa:aa = 1:2:1B. AA:Aa:aa = 1:1:1C. AA:Aa:aa = 3:1:3D. AA:Aa:aa = 3:2:1答案:A3. 人类血型遗传中,ABO血型是由哪种遗传方式决定的?A. 单基因遗传B. 多基因遗传C. 染色体遗传D. 基因突变答案:A二、填空题4. 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在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纯合子5.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整倍体变异;非整倍体变异三、简答题6. 描述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答案:基因型是指个体细胞中基因的组成,而表现型是指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但表现型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相同的基因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状,这称为表现型可塑性。
四、计算题7.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另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求他们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
答案:后代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16。
因为Aa与Aa杂交后代有1/4的概率为AA,Bb与Bb杂交后代有1/4的概率为BB,所以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为(1/4) * (1/4) = 1/16。
五、实验题8.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实验设计如下:- 选择具有明显显隐性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
-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
- 让F1代自交,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和比例。
- 通过统计F2代的性状比例,验证分离定律是否成立。
(一)、显隐性的判断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出现3:1分离比,占3/4的个体的性状为显性性状.④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1.回答下面的(1)~(2)题。
①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②写出每一杂交组合中两个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以A和a分别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因,B和b分别表示花色的戏那、隐性基因。
甲组合为×。
乙组合为×。
丙组合为×。
丁组合为×。
戊组合为×。
③为最容易获得双隐性个体,应采取的杂交组合是。
1.(1)①高茎红花②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③戊10.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
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1)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性遗传病。
(2)Ⅲ—13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4)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1)乙常隐(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11% (4)AaX B X b aaX b X b(5)1/6 1/3 1/2 1/6 11.D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B)对糯(b)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
完整版)高考生物遗传专题训练及答案1.XXX的遗传实验中,正确的说法是:B.XXX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XXX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D.XXX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占5/8.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黑色为显性性状。
B.4号为杂合子概率为1/2.C.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D.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正确的判断是:B.F1中雄性50%表现为有胡子。
C.F2纯合子中两种表现型均有。
D.控制山羊胡子的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
4.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5.自由交配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6.子二代AA、Aa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4和1/2,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7.若aa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则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能够产生正常配子,因此子二代AA、Aa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3和1/3,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8.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因此选项C 为正确答案。
9.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2种,1:1.长尾基因b为显性。
一只黄鼠短尾与一只灰鼠长尾杂交,F1代表现为黄鼠长尾、黄鼠短尾、灰鼠长尾和灰鼠短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鼠短尾的基因型为AaBbB.灰鼠长尾的基因型为aaBBC.F1代中黄鼠长尾与灰鼠短尾的比例为1∶1D.F1代中四种表型的比例为9∶3∶3∶110.某种哺乳动物的背部皮毛颜色由基因A1、A2和A3控制。
这三个基因可以任意组合,每个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从而控制性状。
该动物种群中有6种基因型和3种纯合子。
从图中可知,该动物体色为白色的个体一定为纯合子。
如果一只白色雄性个体与多个黑色异性个体交配,它们的后代有三种毛色,则该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11.已知小麦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该小麦杂合子做母本进行测交,所结种子的种皮、胚乳和子叶的基因型依次是DD、Dd、dd、Dd、DDd、dd。
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题目解析版)1.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
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会发生改变解析:选CA.亲本到F1,没有基因的淘汰,所以B和b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对。
B.杂合子Bb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则亲本有可能均为Bb(突变型),B对。
C.F1中的杂合子Bb自交后代为BB:Bb:bb=1:2:1,如果B为显性突变基因,则后代中的显性性状占:1/4+1/2×87.5%=11/16,则野生型占5/11,C对D.若亲本都是Bb,自交到F1,再自由交配到F2,BB、Bb、bb比例均为1:2:1,前后代基因型频率和表现型都不变,D错。
2.已知小麦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纯合的高秆抗病植株与矮秆感病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选择F2中的矮秆抗病个体相互交配,F3矮秆抗病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2 B.3/5 C.5/6 D.1/8解析:选A假设高杆为A,矮杆为a,抗病为B,感病为b,则F2中的矮杆抗病为aaBB:aaBb=1:2,产生的配子aB、ab分别占2/3 和1/3,则相互交配后,用棋盘法可算出F3矮杆抗病基因型aaBB和aaBb都占4/9,所以稳定遗传(即纯合体)占1/2。
3.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 B.1/4 C.1/8 D.1/9解析:选D基因A1、A2的表达产物N1、N2可随机结合,组成三种类型的二聚体蛋白N1N1、N1N2、N2N2,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N1占1/3,N2占2/3,由于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因此N1N1占1/3×1/3=1/9。
高中生物压轴题系列——遗传学专题——
基因不等式放缩
1.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概述
基因不等式放缩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基因不等式放缩中,我们探讨了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于个体表现型的影响。
2.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原理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原理涉及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的相互作用。
在遗传学中,每个个体都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这两个等位基因可以互相影响,导致个体表现型的差异。
3.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例子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例子可以通过对具体基因的研究来展示。
例如,在人类中,有一种基因可以导致视力问题。
然而,如果一个人
拥有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可能不会表现出视力问题,而只有当拥有两个等位基因时才会出现视力问题。
4.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重要性
基因不等式放缩的理解对于遗传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表现型的多样性,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5. 总结
基因不等式放缩是遗传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基因的表达和相互作用对个体表现型的影响。
通过研究基因的不等式放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遗传特征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以及遗传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03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1.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
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A.2/10B.7/10C.2/9D.7/92.研究发现,当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雌蝇即转化为不育的雄蝇。
现将基因t位点杂合的雌蝇与纯合隐性雄蝇作为亲本杂交,则2F理论上性别比例(♂∶♀)是()A.9∶7B.3∶1C.13∶3D.11∶53.人类的色盲有红绿色盲和蓝色盲,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蓝色盲与红绿色盲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Ⅲ4和Ⅲ5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男孩的概率为1/2C.Ⅲ3细胞中的致病基因至少有一个来自Ⅲ5D.Ⅲ1与Ⅲ2生出患病孩子Ⅲ1与基因重组有关4.植物的花粉数量众多,但某种类型的花粉的成活率可能会显著降低。
现有杂合红花(Rr)植株,自花受粉后,子一代中红花:白花=5:1,则该植株形成的花粉中成活率降低的配子及其成活率分别是A.R,1/2B.R,1/3C.r,1/2D.r,1/3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红绿色盲男孩。
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合理的是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丙有关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6.某植物(2n=12)的正常株开两性花,一次能够产生较多数量的子代,科学工作者用荧光标记法对正常显性纯合子的花色基因进行研究,显性基因A被标记为红色荧光点。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个体一个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红色荧光点数量最多为_________个,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复习压轴题专题讲解与训练专题03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人类遗传病1.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
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A.2/10 B.7/10 C.2/9 D.7/9【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获得的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既有大穗和小穗,也有抗病和不抗病,因此该大穗不抗病的小麦为双杂合子,大穗和不抗病为显性,假设大穗由A控制,不抗病由B控制,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
【详解】由题意可知,原本的“大穗不抗病的小麦”的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产生的30 株大穗抗病的小麦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再自交产生的F1中大穗抗病有3/5AAbb、2/5Aabb,让它们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3/5+2/5×1/4)÷(1-2/5×1/4)=7/9。
故选D。
2.研究发现,当果蝇的一条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纯合时,雌蝇即转化为不育的雄F理论上性别比例(♂∶蝇。
现将基因t位点杂合的雌蝇与纯合隐性雄蝇作为亲本杂交,则2♀)是()A.9∶7 B.3∶1 C.13∶3 D.11∶5【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题意用“/”把同源染色体或其上的等位基因分开,用“,”把非等位基因对分开。
亲本用t位点杂合的雌蝇与纯合隐性雄蝇杂交,F1中:3/4雄:1/4雌=3:1;F2:由于F1中的“转化”,导致雄蝇没有生育能力,所以共有二种交配类型,每一种交配频率为1/2;第一种:X/X,+/t 雌×X/Y,+/t 雄;这一类交配类型中F2的性比为3/8雌:5/8 雄,由于这种类型的交配频率仅为所有可能交配类型的1/2,所以它们分别占整个F2后代中的性比为1/2×3/8=3/16雌:1/2×5/8=5/16雄;第二种:X/X,+/t雌×X/Y,t/t 雄;这个交配类型与亲本的交配类型一样,后代中有3/4雄、1/4雌,又由于这种交配的频率为1/2,所以它们分别占整个F2后代中的性比为(1/2×3/4)=3/8雄:(1/2×1/4)=1/8雌;最后将两种交配类型所产生的雌雄后代分别相加得:雄=5/16+3/8=11/16,雌=3/16+1/8=5/16,因此,F2的期望性比♂:♀为11:5。
生物遗传压轴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遗传对象的信息载体是:A. 染色体B. 基因C. DNAD. RNA2. 核糖体RNA的功能是:A. 作为构成四碳糖的载体B. 承载遗传信息C. 与DNA匹配D. 为细胞内酶类提供模板3. 遗传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基因、蛋白质B. 进化、变异C. 染色体、DNAD. 增殖、变异4. 关于自由基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由基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具有单电子的原子B. 自由基是在分子结构中具有双电子的原子 C. 自由基是在分子结构中具有负电荷的原子 D. 自由基是指在分子结构中具有正电荷的原子5. 在基因表达涉及的基因本身的调控中,下列哪种物质并不参与:A. DNAB. 染色体C. 转录因子D. 蛋白质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__基因重组__ 是指在正常的遗传过程中,两个不同父母基因复制的产物相互组合从而使个体遗传特性出现变化的过程。
2. 胺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__基本单位__,其结构由氨基、酸基及烷基构成。
3. 口蹄疫病毒属于属于__ RNA病毒__,其遗传物质不能被细胞内的RNA聚合酶进行复制,而是需要借助介导反转录的RNA-DNA复制酶。
4.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是__ DNA-蛋白质__,其中DNA以短角螺旋结构被蛋白质折叠组装结合在一起。
5. 染色质质量调节是由 __信号转导分子__ 来完成的,这种分子可以识别染色质上的特异性序列,从而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请谈谈你对DNA复制的认识?DNA复制是指DNA进行两倍的复制,使原DNA的序列重复,形成一对“完全相同”的DNA片段。
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以满足细胞繁殖的需要,并能够维持生物种类的遗传连续性。
DNA复制的过程要求两条DNA链有一定的配对性,这种配对的原则称为“互补原则”,即在DNA的两条链中,A与T之间、G与C之间有着配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