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后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152.50 KB
- 文档页数:4
精品文档心脏骤停护理查房一查房日期:2017年1月10日查房科室:急诊科查房的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主持人:夏小艳二临床资料护士长夏小艳介绍基本情况:患者景开才,男,61岁,于2017年1月6日13:45分被快递员发现晕倒在我院门卫室,立刻通知我科值班护士,接到通知后立即到达现场。
现场情况:发现患者俯卧位倒地,面色紫绀,将病人翻身处于平卧位。
未扪及大动脉,无呼吸,无脉搏,无意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考虑心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准备简易呼吸器。
抢救措施:继续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安置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心率178次/分。
继续心肺复苏,{心三联(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二联(尼可刹米、洛贝林)}。
13:50急转入急诊科。
立即电除颤,遵医嘱分别调至于200J, 200J, 300J。
持续心肺复苏。
14:25患者无自主呼吸、无脉搏、无意识、瞳孔散大,于14:28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三发言与提问1夏小艳护士长:请问哪位护士老师告诉我们心脏骤停的原因?方丽老师: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
心脏骤停按发生原因:心源性心脏骤停前者为心脏疾病所直接导致,心跳通常早于呼吸停止。
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心肌梗死。
非心源性心脏骤停为其他疾病或意外等导致,心跳可晚于呼吸停止。
最常见的是意外事故。
2夏小艳护士长:很好,方丽老师将心脏骤停的原因解释的非常好。
那么老师们知道心脏骤停的类型吗?那就有请陈思吉老师为我们讲解一下。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颤动,心电图上可见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连续而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达200~400次/分。
室颤多见于心肌严重缺血或急性心肌梗塞的早期。
室颤是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类型,而且复苏成功率最高,尤其是室颤波粗大且快速时。
(2).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身节律心室肌呈断续慢而微弱的不完全性收缩,频率多在20~30次/分以下,虽然心电图上有间断出现的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但听不到心音,扪不到脉搏,亦称为“电-机械分离”,多是心肌严重损伤的后果,复苏不易成功,预后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