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计划.ppt
- 格式:ppt
- 大小:1001.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一、教育内容概述(一)教学内容的内涵教学内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对象,通常人们将教学内容理解为“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教学内容可以用有形和无形、静态和动态来划分。
有形的教学内容表现为各门学科中的概念、原理、观点以及事实,它们通过教科书,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无形的教学内容,如信念、言语、行为和习惯等,则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在动态中由学生主动建构。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主要具体化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二、对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一)学科中心论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二)学生中心论学生中心论的代表是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的主要观点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三)社会中心论社会中心论的代表是社会改造主课程论,其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从而建立一种新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三、高校课程的组织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一)高校课程的类型1.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①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②活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③核心课程;2.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①显性课程:这是一种人们经过课程设计,具有明确目标、全面内容以及周密计划的课程;(上述课程均是)②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是“学校通过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虽然隐性课程不在课程表上,但恰如布泰戈尔所言“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