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77.50 KB
- 文档页数:14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案33号第三章复习比例的应用(1)【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运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却定那些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自主学习】要求:复习前面学习过的有关正反比例的关系的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说说正、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反比例:2.下面各题有哪三种量?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A地到B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
(4)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的盐和海水重量。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1)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2)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
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行驶75千米【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内先一对一交流,然后组内交流,并表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600本。
如果每天少用5页,可以装订多少本?2、工厂今年第一季度节约用煤960吨,照这样计算,今年一共可以节约煤多少吨?如果每吨煤280元,今年节约的煤值多少元?(先用比例方法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求第二个问题。
)3.用同样砖铺地,如果铺15平方米要用165块,如果铺50平方米要多用多少块砖?【巩固提高】1、比例尺=( ) 实际距离=( ) 图上距离=()2、 2.5米=( )厘米 0.00006千米=( )厘米0.032米=( )厘米 350000厘米=( )千米3.5千米=()厘米 1千米=( )米=( )厘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3.化简下面各比。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画三角形体验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所满足的条件。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记忆犹新:三条线段长度分别为:3cm、5cm、7cm,它们能组成三角形吗?探索新知阅读感知阅读课本65-66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条边长分别为7cm、5cm、4cm.2、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能否画一个三角形?(1)7cm、4cm、2cm ;(2)9cm、5cm、4cm.3、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
三角形具有的特征。
4、已知△ABC的两边AB=3cm,BC=4cm,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
合作交流1、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A、9B、12C、15D、12或15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是()A、14B、15C、16D、17练习巩固1、完成课本66页练习的1、2题。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0cm.若腰长是底长的2倍,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
反思感悟构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三角形的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达标测评1、两根木棒的长分别是8cm,10cm.要选择第三根木棒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第三根木棒长x的范围是。
2、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是12cm,则求腰长x的范围。
3、完成课本67页习题9.1的1、4题。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导学案编号: 第9周025【课题】【课题】Unit4 Where’s my schoolbag?Section A (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一些表示家具的名词以及学习用品的单词。
2.学会方位介词,in, on ,under , behind的用法。
3.能用方位介词和where句型表述物品的正确位置。
【一.自主学习】一、小组预习1.小组为单位练习这些方位介词及短语,并完成下列短语。
在桌子下面__________在梳妆台上__________ 在书橱里___________在沙发上____________ 在床下面____________ 在椅子后面____________2.总结:介词短语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交流】3.运用方位介词in,on,under,behind 及where's …?/where are …及其答语,小组自由对话,表述物品的正确位置。
【三、展示评价】4.以小组为单位,看1a图画,并分别理解图画中的对话:(1)A: Where's my backpack ?B: It's under the table.(2)A: Where are my books?B: hey're on the sofa.5.小组合作,结合1a图画或实物,练习自己的对话并展示。
【四、再认重构】一、翻译下列词汇。
1.桌子_______2.床__________3. .在…上________4.书橱;书柜_______5.沙发_______6.椅子________7. 在…下________8.(疑问副词)在哪里________9. 在…里面___ __ 10他(她,它)们_____二、根据汉语意思连词成句。
1.我的尺子在课桌上。
on, desk, the, my, is, rul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只棒球在书包里。
数学活动■探九规律七年级数学科设计者:*** 第9周第2课吋学习H标:1、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屮的数量关系;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有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屮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口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为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难点为用代数式表示问题屮的数量关系。
前置: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ppt) 2分钟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儿歌,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齐读儿歌。
活动二:交流前置8分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验证结论。
再学生展示,并说明推理过稈活动三:探究题15分钟要求:教师给出题R,学生动手操作,先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大家交流,互相学习,教师巡查,并适时对学生的解答及岀现的问题进行点拔,引导学生数形结合, 多角度思考问题,及时反馈。
发挥组员力量,让部分学生担当小老师参与合作学习,调动组员学习,一起探究归纳。
力求全班同学个个有收获。
小组合作吋教师参与其屮,点拔、引导、同吋让找到规律的组员把思考方法大概陈述一•次给教师听,教师加以指导,待后发言。
活动四:达标检测13分钟要求:教师布置小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巡查,并适时对学生的解答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拔,及时反馈。
最后学生小组汇报结果并分析说明。
活动五:小结2分钟要求(1)解决本节课屮的问题,用到了什么他识?(2)解决本节课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附加学案:《数学活动■探索规律》班级 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H标:1、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屮的数量关系;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有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屮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比喻、比拟导学案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句是()A.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
B.苏州是一种诱惑,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补充。
C.我的心情还像前几天一样无法平静。
D.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运用比喻、夸张,说明行军之神速)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运用拟人、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反动势力的猖狂)C.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运用排比、比喻,说明云的姿态万千)D.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春天来了!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
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的成熟A.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答案:1-4 B C D D。
导学案学科: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生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喜欢科学课,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耗时低效,实验活动目的性不强,随意性很大,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学生发言不积极,不爱质疑。
这期我应该特别注意对实验活动设计的步骤细化,加强学生用科学语言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汇报、总结的训练。
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上秦镇中心学校导学案教学课题练习二单元/周次第三单元第9周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巩固新知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重点难点复习巩固8、9的加减法正确完成练习内容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设计学案添补【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练习二【展示】(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学生评说,教师精讲。
1.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画一画,再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进行。
2.完成第3题在学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学生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即可3.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进一步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并独立完成题目。
如果学生用加法解决问题,应指导学生说明想法。
教师也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船上总数是8人呢?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完成第5题把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连起来4.完成第6题小动物找家【拓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数学游戏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个数字另一人对一个数字组成得数是6、7、8、9的算式。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练习二3+()=8 2+()=6 5+()=9 9-()=3教后反思上秦镇中心学校导学案教学课题做个加法表(10以内的加法)单元/周次第三单元第9周学习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1.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导学设计学案添补【导入】(行动吧,学习才会更有力)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
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
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主讲人 李思、教学目标:1•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二、 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三、 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A. 课前导学:、完成以下作业1、 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一般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细胞中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 。
4、 无机盐占细胞鲜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以下问题,拟出答题要点,准备课堂交流1、 请说出水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及其特点。
2、 试着说出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3、 查阅相关书籍,收集与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有关的资料,以备课上交流。
B. 课堂导学:(1) ______________ 生物种类不同含水量不同: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生物在 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也不同(3)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同的 __ 、 中,水的含量也不同一: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Y种类:生理功能:1、细胞内良好的营养和代谢废物 自由水:y3、参与4、为细胞提供结合水:组成 ______________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1、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细胞中的水 水在细胞中含量的特点: :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的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95.5 %2、 代谢旺2、两者的相对含量(自由水/结合水)影响生物组织细胞的代谢速率:结合水自由水代谢缓慢(二)、细胞中的无机盐问题一:有一种贫血症叫缺铁性贫血症,为什么缺铁会导致贫血?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植物体缺镁会影响光合作用,为什么?问题二:生病时到医院打吊针输液,你知道用的是多少浓度的生理盐水吗?为什么要配制这一浓度,用高于或低于此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可以吗?为什么?问题三:人体中血液的PH 为7.35~7.45 ,人体血浆降低0.5 个单位,立即发生酸中毒。
静海实验中学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主备:审核:课题:名著阅读课型:自读授课时间:2015—2016(一)第9周姓名●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悟空见一黑汉正与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开佛衣会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与黑汉熊精相斗。
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赴会。
因被识破,只好请来。
观音变为,劝熊怪服下变的仙丹。
悟空在肚内使熊怪痛不可忍。
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门。
●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高老庄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
悟空变为。
迷惑妖怪。
又现出原身。
妖怪化作狂风而逃。
悟空紧追。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那怪入洞取出(兵器)与悟空大战,当听悟空说为保护唐僧取经过此,那怪丢下钉耙,跟悟空去拜见唐僧,被取名为。
三人到浮屠山,逢,从其处得《心经》一卷。
●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黄风岭的黄风怪先锋,将唐僧摄往洞中。
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
虎先锋难抵败逃,被八戒一耙筑死。
●第二十一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悟空斗不过黄风圣,败下阵来。
请来,抓住变的妖精,救出唐僧。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悟净以颈下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
●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骊山老母与、、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意在试探四众禅心是否坚固,唯禅心不坚被捆。
●第二十四回万寿庄大仙留故友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吃后长后不老。
观主命二童子明月、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人参果为而未敢食。
悟空用敲下人参果三个,与八戒、沙僧分食。
八戒嫌少,絮絮叨叨。
二童子大骂唐僧。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悟空难忍毁骂,将树弄倒。
二童设计把唐僧师徒锁入正殿。
师徒们夜间逃走。
纵云赶上,镇元子使一个的手段,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夜间师徒再次逃出。
9 《论教养》导学案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课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①,其待人也轻以约②。
重以周,故不怠③;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原毁》韩愈)【注释】①重以周:严而全;②轻以约:宽而少;③怠:怠慢。
记住作者利哈乔夫(1906—1999),全名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利哈乔夫,前苏联学者、作家。
他是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代表作品有《罪犯的纸牌游戏》《伊戈尔远征记》等。
▲测试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B.雨果是英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C.《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是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畅销书。
了解背景《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
谷羽译。
有删改。
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善与美书简》中,这些“书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
在书中,利哈乔夫和年轻人谈了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并告诫年轻人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
字词积累1.正音正字贸.然(mào)涵.养(hán)恪.守(kè)允.诺(yǔn)箴.言(zhēn)妨碍.(ài)汲.取(jí)汤匙.(chí)尴尬..(gān gà)附庸.风雅(yōng)疲惫.不堪(bèi)大发雷霆.(tíng )矫揉..叨(xù dāo)彬彬.有礼(bīn)持续不懈.(xiè)..造作(jiǎo róu)絮絮叨▲测试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处.方(chǔ)缺陷.(xiàn)自吹自擂.(léi)B.恪.守(kè)箴.言(xián)忸怩.作态(ní)C.妨碍.(ài)絮.叨(xù)疲惫不堪.(kān)D.涵.养(hán)尴尬.(gà)稳重随和.(hé)②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遵循愚蠢喧哗莫不关心B.汤匙自持贸然理所当然C.聪慧慎重难堪随心所欲D.汲取典范实践一意孤行2.词语积累【贸然】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11.1《功》导学案9周 1课时课堂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2.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单位难点:力做功的判断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力作用的成效-------功1.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取得了,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
2.通常而言,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就说这个力做了功.【活动二】理解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观察甲、乙两个图,找出两个实例中力做功的共同点: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 ;2.观察丙、丁两个图,力都没有对物体做功,想一想为什么力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 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搬大石头没有搬起有____,但没有______,所以力没有做功丁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前行时,在水平方向有______,但没___ _,所以力没有做功。
3.总结归纳,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______ 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通过实例归纳力不做功的情况(1)(2)(3)【活动四】阅读课本P63"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然后合上课本,填写下列空白.功的公式:________________.符号的意义及单位:F表示( ),单位 ( ) s表示( ),单位 ( )W表示( ),单位 ( )或()其中,功的单位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所以1J=_____N·m【活动五】例题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九年级音乐导学学计划安定区仁化学校赵光照九年级音乐导学学计划九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
八年级这几个班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较教高,学习兴趣较浓,初三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使用教材及本学期教学内容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
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
爱听。
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
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1、知道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知道“歌唱的咬字、吐字”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2、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3、感受电声乐队与体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的音响效果,学习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
方法与措施一、教学方法: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多地补充延伸的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3、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2024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八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全册导学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
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
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
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
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
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中国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
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第周第课时总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实验)一、教学目标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2.教学难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提取液用,分离液用,溶解度的随, 在滤纸上扩散的,反之则。
这样绿叶中的色素就会分离开来。
2、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硅的作用是4、碳酸钙的作用是二、绿叶中的色素和结构1、色素:叶绿素叶绿素a(约占)主要吸收类胡萝卜素:用于吸收光能(约占)主要吸收2、叶绿体的结构:一般呈扁平的__________形或__________形,叶绿体表面有__________膜,内部有许多__________,基粒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基粒由圆饼状的__________堆叠而成。
吸收光能的色素就分布在__________的薄膜上.3、叶绿体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它内部的巨大的__________分布着吸收光能的__________和许多光合作用必需的__________。
课堂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生带着下列问题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精讲点拨1】1、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用的试剂是:层析液。
2、注意事项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淡绿色②丙酮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③未加入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破坏。
◎荧光现象:提取液在透射光下是翠绿色的,而在反射光下是棕红色。
例题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B.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无水乙醇使色素溶解并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二、色素的种类及作用思考:1、叶绿素的颜色是绿色的,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是黄色的,可叶片的颜色是绿色的,为什么?2、落叶植物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黄,为什么?秋天,北方树叶大都由绿变黄,其原因是占四种色素总量75%的和分解,从而显示出和的颜色。
【精讲点拨2】例题2、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A.红光灯B.绿光灯C.白炽灯D.蓝光灯三、叶绿体的结构例题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下面有关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结构的膜上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外膜和内膜上C.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D.光合作用的酶只分布在外膜、内膜和基粒上课堂检测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B.叶绿体色素都分布在内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C.叶绿体产生的O2除供自身利用外,还可被线粒体利用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4层磷脂双分子( ) 2.从叶绿体中提取色素,选取下列哪一种叶片效果最好A.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 B.衰老、黄绿的叶片C.新鲜、细嫩、颜色浓绿的叶片 D.多浆汁或有特殊气味的绿色叶片( ) 3.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A.叶绿素aB. 叶绿素bC.胡萝卜素D.叶黄素( ) 4.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A.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 5. 将提取的绿叶中色素滤液装入试管中,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哪条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A. 绿光B. 黄光C. 红光、蓝紫光D. 紫外光( ) 6.某同学在做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后画出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的模式图,以此表示色素的含量及间隔距离的大小,其中能显示真实情况的是( ) 7.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色素 B.加入CaCO3防止滤液挥发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二氧化硅(石英砂)便于研磨更充分( ) 8.研钵中研磨叶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至少要破坏几层膜,才能使色素分子溶于丙酮中A.3 B.4 C.5 D.8( ) 9.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如果没有无水乙醇和菠菜叶片,那么要保证分离后的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实验材料是A.丙酮和麦苗 B.丙酮和大白菜C.蒸馏水和大白菜 D.蒸馏水和麦苗( ) 10.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图。
恩格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好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此实验证明A.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D.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四、教学反思第周第课时总5.4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1。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2.说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的应用。
2。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4.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1。
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
5.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异同点。
2。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自主学习一】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分析1.场所:绿色植物在中。
2.能量来源: 。
3.反应物:。
4.产物:。
5.实质:有机物,能量。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三.光合作用的过程1.写出各标号的名称:①_____ __ ②__ _____ ③__ _____ ④___ _____ ⑤_______⑥____ ___ ⑦______ _ ⑧_____ _ ⑨________ _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和[](只填序号)。
3.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4.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合作探究一】比较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及暗反应两阶段【精讲点播一】【自主学习二】四.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1)概念:植物在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数量。
(2)表示方法:用一定时间内或的数量来定量表示。
2.影响因素(1)空气中浓度;(2)土壤中;(3)光照的强度以及光的成分;(4)的高低。
3.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打孔器、注射器、40W台灯、烧杯、绿叶(如菠菜叶)实验用的小圆叶片必须排出,待其沉入水底,放入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水中必须富含,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观察记录同一时间段内。
(4(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不断增强,也不断增强。
(6)表达交流:【合作探究二】实验时如何制造强、中、弱三种强度的光照条件?三.化能合成化作用1.概念: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
例如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合成糖类,供自身利用。
2.自养生物:能将无机环境中的 转化为有机物的生物。
其中有进行 的生物,如绿色植物;有进行 的生物,如硝化细菌。
异养生物:只能利用环境中 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如人、动物、真菌及大多数细菌。
【典型例题】例1:对某植物测得如下数据:若该植物处于白天均温30℃,晚上均温15℃,有效日照15h 环境下,请预测该植物1d 中积累的葡萄糖为( )A 、765mgB 、1485mgC 、315mgD 、540mg例2: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左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B 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C 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D 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例3:右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 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 和e 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量相等。
B. a 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C. 在从时间轴上的c 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 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 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水分供应充足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第 周 第 课时 总 5.4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时)【精讲点播一】1.光合作用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以一定时间内CO 2等原料的消耗或O 2、(CH 2O )等产物的生成量来定量表达。
①净(表观)光合速率,常用O 2释放量、CO 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②真正(实际)光合速率,常用O 2产生量、CO 2固定量或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2)测定方法①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黑暗中,测定容器内的CO 2增加量、O 2减少量或有机物减少量。
②净光合速率:将植物置于光下,测定容器内O 2增加量、CO 2减少量或有机物增加量。
(3)净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的关系在不考虑光照强度对呼吸速率影响的情况下,OA 段代表植物呼吸速率,OD 段表示植物净光合速率,OA+OD 段表示真正光合速率,它们的关系为: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① 光照时间: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光合产物越多。
②光质:复色光(白光)下,光合速率最快;单色光中,红光下光合速率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
③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但光强增加到一定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
曲线分析:A 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其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 2量,可表示此时的细胞呼吸速率。
AB 段:表示随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 CO 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因为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到B 点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 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速率=细胞呼吸速率,称B 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光照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C 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增大,到C 点以后不再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