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813.50 KB
- 文档页数:31
学会多维角度品味散文语言美点一、赏析文章段落语言之美,一般我们可从以下10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1.结构层次(总分、分总、总分总)2.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4.描写角度(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
)5.描写方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等)6.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偶、反复、排比等)7.语言句式(长句、短句、设问句、反问句、排比句,对偶句等)8.抒情方式(直接、间接)9.词语运用等(叠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拟声词等)10.表现手法(铺垫、渲染、联想、想象、象征、衬托、烘托、对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等)二、关于写作顺序时间顺序(要找出时间点)空间顺序可结合方位和观察角度进行思考1.方位:由上到下、从高到低、由远到近、从左到右、由前到后......2.观察角度:仰视、俯视、平视事情发展顺序(要理清事情的发展过程)三、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指导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夸张: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特点或……情感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增强文章表现力对偶:句式工整、增强表现力、增加节奏感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表现力或……情感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意思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四、感官角度思考指导感官一般有五种: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作用是: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景物,丰富细腻地描写事物的特点。
例段指导:“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赏析:“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绝妙的比喻和拟人句,把“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抚摸”一词运用拟人手法,把“春风”赋予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的触感。
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特点现代散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和赏析现代散文的语言特点,分别为多样性的语言风格、生动的描写手法、抒情性的表达方式以及对话的运用。
一、多样性的语言风格现代散文以多样性的语言风格为主要特点之一。
散文来自于生活,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感受和思想,因此使用的语言风格也各异。
有些散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短小精悍的句子和朴素的词语表达作者对生活、自然、人物的感受。
这种风格给人以简洁明了、易读易懂的感受,例如《草地之歌》中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另外一些现代散文则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以期达到独特的效果。
这种风格有时候更加充满了诗意和质感,例如余秋雨的散文《自在独行》中,他以“一个战士,用一片坚硬的铁,磨砺出锋锐的刃来,我是用言语雕琢出我的武器,那是一支巍然不动的利剑”,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写作的理解和追求。
二、生动的描写手法现代散文以生动的描写手法为特色。
散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表达作者对生活中人、事、物的观察和感受,因此描写是散文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散文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的描写,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这种描写手法常常以感官的刺激为主,使读者能够通过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事物。
如丰子恺的散文《炊烟》中,他运用了细腻而形象的描写,如“烟袅袅地从厨房的竹窗里悠悠涌出”、“漫天纷飞的筷子,像蝴蝶,像叶片,像白云,像蒲公英”等,使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炊烟的柔软和漫天飞舞的场景。
三、抒情性的表达方式现代散文以抒情性的表达方式为特点。
散文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抒情性是现代散文的一大特色。
散文中通常会借助书写人物、叙述事件或描述景物等方式,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巴金的散文《秋天的童话》中,他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和秋天的交往,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散文句子赏析办法散文,在小学习语文教程中,占有肯定的比例,大多是名家名作。
作为小学习语文教师学会肯定的赏析散文的能力和办法,对于提升自己语文修养水平和语文教学能力,势必不无益处。
下面是我们收拾的散文句子赏析办法,供大家参阅,期望对你有协助!散文句子赏析办法一:意境一致散文贵在乎境。
散文中的意是指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这种感情,需要有所寄托,或借境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因事明理。
这些可寄托作者情思的景、物、事就是境。
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统一,景和情的统一,意和境的统一。
小学习语文的课文,有大量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学作品。
老师要抓住这些好文章予以剖析,与学生一起领会文章中那幽深美好的意境。
课本中描写大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河山的文章就大量。
如,《桂林上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这些优美的文字画出了桂林山水的奇异美,将大家引入了一副神异的山水画中。
这个时候,大家教导学生要融入这美的意境之中,细细领会那美的语言,美的风光,美的山山水水,美的描写构思,从而使学生引发出一种阅读的情趣。
此外,《海上日出》、《梅雨潭》等作品,也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表现了祖国河山的美好壮丽,融情于物,情景交融,它们是具有很美的意境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教师不妨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深深体味其中的妙处,并融入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
美的作品不但以深邃的意境见长,而且以精美的语言取胜。
尤其散文,语言更是流畅生动,清丽怡人。
或对偶排比,铺陈挥洒;或神驰万里,天上人间;或议论抒情,神情飞荡。
教师要教导学生捕捉文章中进行这些描写的句子和词汇,领会其中的感情,领会其中的妙处。
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吃鱼骨、嚼草根献出生命的形象描写;英勇杀敌,拒不投降而跳悬崖的狼牙山五壮士的高大形象的刻画;为了战争胜利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形象的描写;日理万机,积劳成疾的周感人的展示,都运用了准确入深的语言进行描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赏析散文优美语言的方法篇一: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散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一)看“字”用词精炼准确、鲜明生动。
步骤:哪些字用得好。
这些字的意义。
用这些字的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表情达意(一)看“词”1.看是叠词、拟声词作用:突出描写主体的——特点形成语言的音乐美(音节和谐)2.看是否用了仿词、双关、移就等3.看用词是否富有色彩颜色、方言、褒贬、反语、口语。
(二)看“句子”1.从整句、散句,长段句的角度看2.从修辞的角度看(四)看语言的风格常见散文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考卷试题举例:1.舒婷的《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以文章中加点两处语句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6分)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
“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
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2.李存葆的《雪野里的精灵》: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4分)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
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张锐锋的《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4分)①形象生动。
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
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
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余秋雨散文语言艺术赏析余秋雨的散文语言有其独特魅力,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剖析。
一、恣肆雄浑、大气磅礴1.先看《五城记·开封》它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年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眼间仍气宇非凡。
(《文化苦旅》)这里,对开封的地理位置、形象气质都作了高度的概括,虽只短短一句,但非凡的气势已使开封像一座巍然耸立的雕塑,神韵气派毕现。
2.《五城记·南京》也有这样的精彩语言:六朝金粉足能使他名垂千古,何况它还有明、清两代的政治大潮,还有近代和现代的殷殷血火。
(《文化苦旅》)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经历过洗礼,饱受过苦难,创造过辉煌。
从古到今,多少墨客骚人,为文赋诗,尽情讴歌。
作家余秋雨用如椽之笔高度浓缩了南京一千多年的历史,把它作为开头第一节,这就显得大气、霸气、帅气,也给读者强烈的震撼、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为后文寻找南京的奇崛怪异和抒写南京的气势恢弘打下基础。
3.再看《中国牛的眼神》一边是碧绿的峭壁,一边是浩荡的急流,层峦叠嶂全是世界屋脊的余笔,一撇一捺都气势夺人。
(《千年一叹》)在去释迦牟尼诞生地的路上,作家看到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的余脉美景。
峭壁碧绿,急流浩荡,山路两旁的山脉被作家比作是造物主大手挥就的一撇一捺。
寥寥数言,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优美风景画。
二、新颖生动、鲜活奇特4.《哀希腊》的开头:飞机追着夜色走,只怕被黎明赶上,于是十几个小时全是黑夜,等到不想飞了,一停,黎明和雅典一起来到。
(《千年一叹》)可以看出,作者是想说飞机在夜里飞行了十几个小时于黎明时分到达了雅典,但这样说无疑是一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而用拟人手法,生动脱俗、新颖大方。
作家驾驭语言的功底可见一斑。
5.《罗马假日》的开头。
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崛、神秘、壮观、肃穆……其中不少城市还会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词,产生争逐。
(《行者无疆》)一开始,作家就抛弃了常规的说法,不说哪个城市应有怎样的风格,“分配”一词,貌似朴素平常,实则简洁奇特。
散文赏析要点
散文是一种富有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的文学形式,通过独特的叙述
方式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作者的观点、感受和体验。
下面将从散文的
情感表达、意象、结构和语言等要点来赏析散文作品。
一、情感表达
散文作品通常借助独特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与作者建立起共鸣和情
感连接。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交融,将自己内心世界中的感受
传递给读者。
情感表达的准确和真实是散文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二、意象
散文作品中常用的意象可以是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物品等,这些
意象被作者用来传递某种情感或思想。
通过意象的运用,散文可以更
加生动地展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结构
散文的结构通常较为自由,没有明确的章节划分,但是也需要有一
定的逻辑和连贯性。
作者可以通过回忆、描写、对比、转折等手法来
组织散文的结构,使文章内容层次清晰,情节有条不紊地推进。
四、语言
散文的语言应该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作者
的思绪和情感。
同时,语言应该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让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和共情。
综上所述,散文赏析要点主要包括情感表达、意象、结构和语言等
方面。
通过散文作品的赏析,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共同体验其中所蕴含的美。
散文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成
为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散文一修辞手法、关键词角度赏析语言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阅读策略:一、散文的特点1.抒情散文是作者激情的鲜明表现,换句话说,就是"文中有我,重在抒情"。
哲理散文是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2.诗情画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3.立意清新,精心结构。
4.抒情语言表达方式的运用,具体地说,即: ①托物抒情; ②因事(人)抒情; ③借景抒情。
5.语言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音律优美的特色,是诗一样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三、散文的语言品鉴散文的语言以优美、灵动见长,品鉴散文的语言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鉴,还可以从表现手法、关键字角度品鉴,本讲主要讲修辞手法和关键词角度如何做好句子赏析。
(一)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借代、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反语、用典。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设问:有问有答,明知故问。
7.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某个主题。
8.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自然,语言优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主要体现在艺术化的口语技巧,生动传神的字句修辞技艺及景为心语的抒情艺术。
学习研究朱先生的散文对于丰富语言,创新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赏析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
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
一、口语入文,朴素清新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
通俗浅近、明白如话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语言风格之一。
朱自清的“口语”,以北京口语为主要基础,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达成分,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意境。
这种境界,既体现出与人交心似的亲切、随和,又具有了一个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组织后的清新、典雅。
如《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
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
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辞,音韵优美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还是装饰性的“浓抹”,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缤纷的修辞,仿佛优美的旋律,萦于耳际,久久绕梁。
郁达夫《故都的秋》语言艺术赏析一、背景介绍《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作于1934年8月17日,是他重回北京的第四天。
郁达夫第一次到北京还是在他1913年去日本留学之前。
在历经21年的奔波后再次回到这物易人非的故都,让他感慨万千。
郁达夫和北京的感情深且浓,就像故都的秋色一样。
1923年秋,郁达夫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就不得不为了生计应聘到北大讲授会计学,度过了一年多孤独而苦闷的生活。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但过去并不等于消失。
往事已不再清晰,而当时的情绪却像生存中永不消散的雾霭一直笼罩着他,成为心灵的底色。
而我们也只有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才能准确地为文章把脉,探寻出一条通往作者心灵的小路。
二、语言赏析课文取随笔的体式,信笔写来,如同闲情漫话,全无雕饰痕迹,但每一个词语、句式,却有好像未经“炉火”而已到了“纯青”。
如在选择搭配词语上,作者似乎是很洒脱地从生活中捡出来的,平常极了,可是又是那样精当,搭配在一起就再也无法拆开了。
“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以及“天色”“飞声”“日光”“蓝朵”等微观的秋色、秋声,它们搭配匀称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
这些物象名词,本是现实中无处不有的,但被作者随意搭配在一起,就产生了特别的美感效果。
再如动词与形容词,尽管作者是精心选择与搭配的,但读者却感到了一种纯朴自然的美。
看那北国的秋,“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南国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里的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特征将读者置身其中。
在句式的选择上,作者多用短句,多用排比句,但整散结合,形成了一种既典雅又洒脱地风格。
如第二段,写江南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这几组排比句中,前两个分句是偶句,最后一个分句是散句,读来参差错落,富有节奏感。
再如结尾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散文赏析技巧以下是 9 条关于散文赏析技巧的内容:1. 要细细品味散文的语言呀!就像品一杯好茶,得慢慢咂摸。
你看汪曾祺那篇《端午的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吱”字多生动有趣,仿佛那红油冒出来的画面就在眼前,你难道不想好好体会一下这种语言的妙处吗?2. 注意作者的情感表达哟!这就好比跟着作者的心跳一起波动。
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你能不被感染吗?怎能不去深入探究作者彼时的心境呢?3. 观察散文的结构也很重要呢!就跟搭积木一样,看它是怎么一块块搭建起来的。
像朱自清的《背影》,开头点出背影,中间详细描述父亲的背影,结尾再呼应,多精巧的结构哇,不认真看看怎么行?4. 别忽略了细节描写哟!它们可是文章的珍珠呀。
像林海音《城南旧事》里对骆驼的描写,那一摇一摆的样子,多细致,这不就是让我们更好地走进那个场景吗?5. 想想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呀!这不就是给文章化妆嘛。
比如“太阳像个大火球”,把太阳比喻成大火球,多形象,你能不好好琢磨琢磨这其中的奇妙?6. 要感受散文的意境呢!就似踏入一个奇幻世界。
像何其芳的《秋天》,营造出的那种宁静又美好的氛围,你能忍住不沉浸其中吗?7. 关注文中的人物呀!他们可是故事的主角呢。
比如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她的形象多鲜活呀,不得好好分析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吗?8. 了解散文的背景也是关键哟!这就像给文章加上注解。
读老舍的文章,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不是对理解文章更有帮助呢?9. 记得多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呀!不能只看表面哟。
就如同看一件艺术品,要全方位去欣赏。
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散文的魅力呀,难道不是吗?总之,赏析散文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感受和体会,这样才能真正沉浸其中,领略其独特之美。